信訪條例電視宣傳講座
時間:2022-07-31 10:09:00
導語:信訪條例電視宣傳講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大干部和職工群眾同志們:
新修訂的國務院《信訪條例》,定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新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促進依法行政,構建和諧社會,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信訪條例》的修訂實施,引起了廣大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近期有很多干部和上訪群眾詢問,想了解有關方面的問題。為了在寶泉嶺墾區認真貫徹落實好《信訪條例》、依法維護上訪秩序,現應大家的要求和按照分局黨委的安排,舉辦這次國務院《信訪條例》電視宣傳講座。
一、國務院新的《信訪條例》是根據當前信訪工作的需要進行修訂的。
隨著改革進程的推進、經濟社會加速轉型以及社會利益格局的調整,信訪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信訪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1995年頒布的《信訪條例》已不適應信訪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因此,國務院及時地對《信訪條例》進行了修訂。
二、新的《信訪條例》的修訂,有著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
這次修訂《信訪條例》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認真總結1995年國務院頒布的《信訪條例》實施以來的經驗和所遇到的問題,既要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訪秩序、確保社會穩定。
這次修訂《信訪條例》的總體思路是:一是暢通信訪渠道,以更好地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二是創新機制,以提高處理信訪事項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強化工作責任,促進問題的解決;四是切實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和社會穩定。
三、新《信訪條例》增加了很多新內容,修改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修訂后的《信訪條例》共計7章51條,與1995年《信訪條例》的6章44條相比,新增和修改46條,新增和修改條款占《信訪條例》內容的90%,新增和修改字數占《信訪條例》內容的85%。
一是對信訪工作原則做出重大修改和補充。確立了信訪工作格局,要求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二是進一步強化了信訪工作責任。第一,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的責任。第二,明確區分信訪工作機構和職能部門的職責,信訪工作機構主要負責受理、登記、轉辦、交辦、督辦。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受理、登記、辦理和答復。第三,強化了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的責任,明確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應當由有權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負責處理。第四,將信訪工作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并實行責任追究和獎勵制度。
三是明確規定了信訪工作機構的設置、性質及職責。賦予了信訪工作機構受理、交辦、轉辦、承辦、協調、督辦信訪事項的職能和提出改進建議權、行政處分建議權、完善政策解決問題建議權。
四是突出了暢通信訪渠道,強化了對信訪人合法權益的尊重和保護。提出了方便信訪人反映問題、有利于迅速化解矛盾的一系列工作機制,體現了對暢通信訪渠道的強化和重視。
五是強調了“雙向規范”原則。既規范了信訪人的信訪行為,也規范了信訪受理、辦理等工作行為。
六是為了避免無休止的上訪,減少信訪成本,明確了“三個不予受理”。第一,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工作機構不予受理;第二,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第三,信訪事項經過行政機關辦理、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再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核后,信訪人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繼續上訪的,各級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這在信訪終結機制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四、新的〈信訪條例〉強化了信訪工作責任。
第一、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并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第二、條例明確了因違法行政行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導致信訪事項發生的責任人的責任:因行政機關超越或者濫用職權,應當作為而不作為,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或者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條例要求,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信訪事項應當直接轉送,及時督辦,并提出改進建議。收到改進建議的行政機關應當在30日內書面反饋情況,未采納改進建議的,應說明理由。
第四、條例強化了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的責任,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不得推諉、敷衍、拖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在15日內予以處理。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0日。違反上述規定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五、條例對避免頻繁越級上訪和重復信訪有了明確的規定。
條例要求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絡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絡資源,建立或確定本地區的信訪信息系統,并與上、下級政府及其部門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愿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條例明確規定,對已經或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機構不予受理,但應告知信訪人依法向有關機關提出。信訪人對各級人大及人大常委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上述機關提出。
六、新修訂的《信訪條例》為暢通信訪渠道也作了明確的規定。
公民有提出建議和申訴的權利。暢通信訪渠道是保障公民的建議權和申訴權,加強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聯系、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并迅速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措施。為此,條例主要作了三方面規定:
一是,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為信訪人采用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違反規定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是,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三是,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七、《信訪條例》進一步明確了信訪人如何提出信訪事項,反映自己的意見、要求和建議,明確規定了怎樣上訪的問題。
《信訪條例》第十六、十七、十八條對此作出了規定:一是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二是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三是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四是多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八、新的〈信訪條例〉對過激行為上訪和違法上訪有了明確的規定。
近年來,少數人在上訪時,采取過激方式,如圍堵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堵塞公路、鐵路交通等,既影響了廣大信訪群眾的正常信訪活動,也擾亂了當地的社會公共秩序,給當地群眾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便,《信訪條例》對此主要作了如下規定:
公民的建議權和申訴權受法律保護,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有遵守法律法規的義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建立并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是暢通信訪渠道,保障信訪群眾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條例針對當前在信訪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從四個方面規定了維護信訪秩序的措施:
一是,對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堵塞、阻斷交通,攜帶危險物品或者管制器具,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后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等六類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定,并與刑法等法律作了銜接,規定由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規定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三是,規定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的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并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是,規定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違反上述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