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蔗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14 03:21:00

導語:在蔗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蔗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年度,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州各級黨委政府、各級各部門、各制糖企業以及蔗糖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科技人員和蔗農的共同努力,全州蔗糖生產得到進一步恢復增長,工農業生產雙雙取得顯著成效,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秋、冬春蔗種植連續兩年超額完成任務,為*/2008年度蔗糖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剛才,孟州長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年度全州蔗糖工作取得的成績,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國際國內食糖形勢和我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各縣市、各部門、各制糖企業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就*/*年度全州蔗糖工作作總結,同時安排*/2008年度蔗糖生產任務。

一、榨季生產完成情況

(一)制糖工業生產情況

全州甘蔗收獲面積80.35萬畝,比上年增加14.84萬畝,增22.65%。其中水田蔗面積39.1萬畝,比上年增加12.13萬畝,增44.98%。農業總產量422.64萬噸,比上年增加96.09萬噸,增29.43%。甘蔗平均單產5.26噸,比上年增加0.28噸,增5.62%。

*/*年榨季,于*年11月26日開榨至*年5月19日收榨,榨期歷時175天,全州13座糖廠14條生產線全部投入生產。共入榨甘蔗370.87萬噸,比上榨季增加87.01萬噸,增30.65%;平均甘蔗含糖份14.07%,產糖率12.21%;食糖總產45.33萬噸,比上榨季增加10.31萬噸,增29.44%;產酒精3.05萬噸,比上榨季增加0.65萬噸,增27.08%;噸糖耗蔗8.19噸,比上榨季增加0.09噸;生產安全率99.46%,比上榨季提高0.03個百分點。主要技術指標完成情況較好。

(二)蔗款及運費兌付情況

*/*年榨季,全州應支付入榨蔗款78519萬元(不含企業支付蔗農的部分蔗種款和蔗種補助費),比上榨季增加19231萬元,增32.43%。其中:應付蔗款73062萬元,比上榨季增加18127萬元,增32.99%,已兌付72929萬元,未付133萬元(蔗農未到糖廠進行結算所致);平均蔗款兌付率達99.82%,比上榨季下降0.14個百分點;應付甘蔗運費5457萬元,比上榨季增加1106萬元,增25.42%,現已支付5381萬元,未付76萬元,平均甘蔗運費兌付率98.03%,比上榨季提高2.51個百分點。全州甘蔗平均收購價格每噸197元,比上榨季增加3.33元,增1.71%;平均噸甘蔗運費14.71元,比上榨季降低0.64元。各制糖企業做到了交蔗付款,不打白條,真正取信于民。

(三)工農業總產值實現情況

截止8月30日,全州已銷售食糖351153噸,平均產銷率77.47%,庫存食糖102099噸。全州預計噸糖平均含稅完全成本3109.41元,比上年下降291.65元,降幅8.58%;噸糖平均含稅銷價3446.11元,比去年同期下跌838.93元。已銷售酒精26149噸,平均產銷率85.74%,庫存酒精4350噸。預計噸酒精平均含稅完全成本3653.87元,比上年下降351.19元,降幅8.77%;噸酒精平均含稅銷價3956.78元,比去年同期下跌273.41元。全州預計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71億元,比上榨季增加2.2億元,增10.73%。其中:農業總產值8.33億元,比上榨季增加1.83億元,增28.15%,蔗農人均甘蔗收入達1225元;工業總產值14.38億元。預計實現利稅總額比上榨季有所減少,實現各項稅收1.5億元。本榨季食糖、酒精產量雖然比去年有大幅增加,但由于國際國內食糖市場價格回落,對全州制糖工業經濟效益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二、甘蔗種植完成情況

(一)*年秋甘蔗種植情況

*年全州共下達秋甘蔗種植計劃7萬畝,考核指標5萬畝。實際完成8.66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23.67%,完成考核指標的173.13%。分縣市完成情況為:潞西市計劃任務20000畝,考核指標14000畝,實際完成23591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17.96%,完成考核指標的168.51%;梁河縣計劃任務12000畝,考核指標8500畝,實際完成19596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62.32%,完成考核指標的230.54%;盈江縣計劃任務10000畝,考核指標7500畝,實際完成10005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00.5%,完成考核指標的133.4%;隴川縣計劃任務14000畝,考核指標10000畝,實際完成18354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31.1%,完成考核指標的183.54%;瑞麗市計劃任務14000畝,考核指標10000畝,實際完成15020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07.29%,完成考核指標的150.2%。

(二)*/*年度冬春甘蔗種植情況

*/*年度,全州共下達冬春甘蔗種植計劃23萬畝。其中:水田蔗16萬畝,旱地蔗7萬畝。考核指標17萬畝。其中:水田蔗12萬畝,旱地蔗5萬畝。實際完成41.07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78.55%,完成考核指標的241.56%,比上年種植面積增加48857畝,增13.5%。其中:水田蔗完成27.99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74.98%,完成考核指標的233.31%,比上年種植面積增加46422畝,增19.88%。分縣市完成情況為:潞西市實際完成83073畝,完成計劃任務54000畝的153.84%,完成考核指標40000畝的207.68%。其中水田蔗完成44489畝,完成計劃任務37000畝的120.24%,完成考核指標27000畝的164.77%;梁河縣實際完成43925畝,完成計劃任務26000畝的168.94%,完成考核指標20000畝的219.63%。其中水田蔗完成28174畝,完成計劃任務16000畝的176.09%,完成考核指標12000畝的234.78%;盈江縣實際完成83798畝,完成計劃任務60000畝的139.66%,完成考核指標44000畝的190.45%。其中水田蔗完成63435畝,完成計劃任務43000畝的147.52%,完成考核指標32000畝的198.23%;隴川縣實際完成141901畝,完成計劃任務60000畝的236.5%,完成考核指標40000畝的354.75%。其中水田蔗完成97725畝,完成計劃任務44000畝的222.1%,完成考核指標29000畝的336.98%;瑞麗市實際完成57963畝,完成計劃任務30000畝的193.21%,完成考核指標26000畝的222.93%。其中水田蔗完成46145畝,完成計劃任務20000畝的230.73%,完成考核指標20000畝的230.73%。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年度全州共完成秋、冬春甘蔗種植面積49.72萬畝,再創我州種植歷史新高,為蔗糖產業實現恢復性增長,再創輝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是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各縣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州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州和各縣市蔗糖主管部門、各制糖企業和廣大蔗農共同努力的結果。

(一)領導重視,認識統一

2005/*年榨季,全州蔗糖生產再次出現了百萬噸甘蔗大減產,這一情況引起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蔗糖產業是我州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蔗糖產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州70多萬蔗農的切身利益,影響到全州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為此,州委、州政府及時調整思路,強化政策扶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蔗糖產業,進一步確立蔗糖產業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把發展蔗糖產業作為全州經濟工作的重要工作來部署;各縣市委、政府思想認識統一,加強了領導,強化了措施,加大了組織力度;各級蔗糖主管部門和各制糖企業認真組織、精心安排,積極會同縣、鄉、村各級領導狠抓落實,確保了蔗糖生產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責任掛鉤,目標明確

州政府與各縣市政府簽定了甘蔗生產目標考核責任書,各縣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定責任書,鄉、村、組層層簽定《甘蔗生產目標責任書》,及時分解甘蔗種植任務,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抓具體、負實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職能部門全力以赴、制糖企業積極主動、相關掛鉤部門大力支持,組成甘蔗種植工作隊和督導組,深入村社,大力宣傳引導,全力抓好協調服務,扎扎實實開展工作。州蔗糖辦領導班子成員分別掛鉤聯系到各縣市,組織科所干部深入到縣市、鄉村進行督促、檢查、指導生產。為順利完成甘蔗種植生產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三)政策到位,措施有力

根據州政府的要求,*年初,州糖辦先后組織到保山、臨滄、版鈉、紅河、開遠等地考察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深入縣、鄉、村和企業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對蔗糖工作的意見和政策建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上報州政府。州政府反復研究后于8月及時出臺了《德宏州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蔗糖產業穩步發展的意見》(德政發〔*〕206號文件)。政策的出臺,給我州蔗糖生產注入了新的動力。各縣市政府在認真貫徹執行州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前提下,相應出臺了適合本縣市蔗糖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糖業公司積極響應,制定生產扶持辦法,加大對甘蔗生產的扶持力度。一是實行甘蔗收購最低保護價180元/噸(禁種品種除外),實行良種加價政策;二是以企業為主對蔗農實行甘蔗種植直補政策(德宏力量公司、德宏英茂糖業公司、德宏奧環集團公司和隴川農場對所屬蔗區農民都實行了甘蔗種植現金直補或以物抵資扶持政策。在*/*年度秋植、冬春植甘蔗生產中,各糖業公司共投入資金6313.5萬元。其中:德宏力量公司1358萬元、英茂公司4712萬元、奧環集團196萬元、隴川農場扶持地方部分47.5萬元。梁河、潞西兩縣市政府直補蔗農投入294萬元。其中:梁河縣政府投入211萬元,潞西市政府投入83萬元)。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州政府設立甘蔗種植任務完成獎。通過實行價格、扶持、直補、獎勵等政策,充分調動了廣大蔗農的種蔗積極性,也激發了各級抓蔗人員的工作熱情,確保了全州甘蔗生產任務順利完成,有效遏制和扭轉了全州甘蔗生產下滑的局面。

(四)狠抓“噸糖田”建設,確保蔗農種植效益

去年,州政府下達“噸糖田”建設任務25萬畝,其中超“噸糖田”建設任務7000畝。通過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科技人員和各制糖企業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經州糖辦、州農業局、州財政局、州發改委等單位組成考核驗收組實際測產,達到了考核目標。“噸糖田”平均單產達8噸以上,甘蔗含糖份達14.5%以上;超“噸糖田”平均單產達10噸以上,甘蔗含糖份達14.8%以上。“噸糖田”、超“噸糖田”的建設,帶動了全州平均甘蔗單產的提高,提高了畝積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全州高產穩產水田蔗不斷得到鞏固發展。

(五)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種管水平

通過組織召開甘蔗種植動員會、種植技術培訓會和現場推進會等多種形式,開展種植先進技術培訓,推動科技興蔗,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提高蔗農種植、管理甘蔗的技術水平。針對我州宿根蔗管理粗放、地下害蟲危害嚴重、宿根年限短、單產低等突出問題,一是抓培訓、強素質。由州糖辦組織在瑞麗市召開宿根甘蔗管理現場會,查找宿根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研究對策,組織現場技術實作,統一、規范了宿根蔗管理的相關技術要領。二是抓防治、滅蟲災。及時組織開展病蟲害對甘蔗的危害情況調查,開展甘蔗病蟲害綜合防治。一方面,開展甘蔗地下害蟲綜合防治技術培訓,讓蔗農掌握防治技術。另一方面,加強綜合防治的宣傳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蔗農的防治意識和能力。通過各種防蟲、滅蟲措施,減少了蟲口數量,甘蔗地下害蟲危害得到有效防控,降低了甘蔗生產損失,收效良好。

(六)發揮職能作用,傾力抓好服務

為按質按量地完成州政府下達的甘蔗種植任務,州、縣市蔗糖辦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上下配合,齊心協力,全力以赴,狠抓甘蔗生產服務。在甘蔗種植過程中,州糖辦專門成立了以主任、副主任分別為組長的三個甘蔗種植督導組,定期不定期地到各縣市、各糖廠蔗區督促檢查指導工作,與縣市糖辦、鄉鎮、糖廠領導共同召開生產分析會,一起研究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全州蔗糖系統的干部職工、科技人員和糖廠農務人員,適時深入鄉村、深入生產第一線,做好宣傳動員、引導、服務工作。受到廣大蔗農的好評。

(七)依托龍頭帶動,推進基地建設

各糖業公司注重原料基地建設,始終把甘蔗生產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一車間”來抓。在生產過程中,適時組織安排調運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農用物資供應,把技術、生產物資送到蔗農手中,搞好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在蔗區基礎設施建設上,多數企業按照州政府規定每入榨一噸甘蔗由制糖企業提取3元的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用于本蔗區道路建設、技術培訓、項目配套資金使用,多數企業執行是到位的,有的企業還加大了投入力度,為蔗糖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揮了龍頭企業的主導作用。

(八)強化內部管理,提質增效保安全

為圓滿完成榨季生產各項任務,確保生產安全順利運行。一是認真做好榨前各項準備工作,按質按量地完成了技改、檢修工作任務;二是精心組織,做到適時開榨,確保了4月30日前蔗農生產的甘蔗全部收購入榨;三是開展內部挖潛,穩定工藝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去年10月1日,白砂糖新的國標正式實施。根據州政府領導的指示,州蔗糖辦、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州科技局及州制糖工業研究所共同舉辦了白砂糖國家新標準學習培訓班,使專業人員掌握了白砂糖國家新標準知識和規定的各項技術指標,為嚴格執行好新國標打下了基礎。*/*榨季,各制糖企業嚴格按新標準組織生產和銷售,全州白砂糖優一級品率達92.94%,比上榨季提高0.1個百分點;四是注重節能減排,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各制糖企業按照國家節能減排降耗和環保治理的要求,實行綜合治理,綜合利用,在發展循環經濟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五是狠抓安全生產。各制糖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按照州政府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要求,企業內部各車間、班組做到層層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員工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州蔗糖辦、州安監部門經常深入各糖廠進行安全生產督促指導,實施重點檢查,現場排查,消除安全事故隱患,確保了榨季生產安全順利地運行。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全州蔗糖業發展仍然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甘蔗生產粗放,種植管理水平低。傳統耕作習慣的束縛,新技術接受推廣慢,生產技能差,生產管理不到位,甘蔗單產低,平均畝產值不高,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發展中,仍然對甘蔗的穩定發展是一種較大的制約;二是甘蔗品種結構不盡合理,良種推廣速度緩慢。甘蔗品種多、亂、雜、含糖份不高、宿根年限短的問題,依然是困擾我州甘蔗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蔗區基礎設施條件差。甘蔗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利化程度不高,蔗區道路、水利設施、排灌系統不健全,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四是甘蔗病蟲危害日趨嚴重,導致單產降低,農民減收;五是制糖工業生產綜合利用、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夠。在制糖新工藝、設備更新、技能培訓、環境污染治理和職工福利等方面還需深化;六是局部地區存在跨蔗區收購甘蔗、非法小機榨生產紅糖現象,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正常的蔗糖生產經營秩序。

四、*/2008年度工作任務

目前,蔗糖產業的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全州上下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蔗糖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以提質增效為主線,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住機遇,狠抓落實,繼續推進蔗糖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制糖企業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好領導、指導、監督、協調、服務等工作,確保新一年的蔗糖生產各項任務的完成。

(一)目標任務

*/2008年度,全州下達秋、冬春甘蔗種植計劃26萬畝。其中:秋甘蔗5.6萬畝,冬春甘蔗20.4萬畝(其中:水田蔗15萬畝,旱地蔗5.4萬畝);考核指標21.6萬畝。其中:秋甘蔗4.8萬畝,冬春甘蔗16.8萬畝(其中:水田蔗11.8萬畝,旱地蔗5萬畝)。分縣市為:潞西市下達種植計劃6.1萬畝。其中:秋甘蔗1.6萬畝,冬春甘蔗4.5萬畝(其中:水田蔗3.4萬畝,旱地蔗1.1萬畝);考核指標5.2萬畝。其中:秋甘蔗1.3萬畝,冬春甘蔗3.9萬畝(其中:水田蔗2.8萬畝,旱地蔗1.1萬畝)。梁河縣下達種植計劃3.5萬畝。其中:秋甘蔗1萬畝,冬春甘蔗2.5萬畝(其中:水田蔗1.5萬畝,旱地蔗1萬畝);考核指標2.8萬畝。其中:秋甘蔗0.8萬畝,冬春甘蔗2萬畝(其中:水田蔗1萬畝,旱地蔗1萬畝)。盈江縣下達種植計劃6.5萬畝。其中:秋甘蔗0.8萬畝,冬春甘蔗5.7萬畝(其中:水田蔗4.7萬畝,旱地蔗1萬畝);考核指標5.3萬畝。其中:秋甘蔗0.7萬畝,冬春甘蔗4.6萬畝(其中:水田蔗3.8萬畝,旱地蔗0.8萬畝)。隴川縣下達種植計劃6.4萬畝。其中:秋甘蔗1.2萬畝,冬春甘蔗5.2萬畝(其中:水田蔗3.8萬畝,旱地蔗1.4萬畝),考核指標5.3萬畝。其中:秋甘蔗1.1萬畝,冬春甘蔗4.2萬畝(其中:水田蔗3萬畝,旱地蔗1.2萬畝)。瑞麗市下達種植計劃3.5萬畝。其中:秋甘蔗1萬畝,冬春甘蔗2.5萬畝(其中:水田蔗1.6萬畝,旱地蔗0.9萬畝);考核指標3萬畝。其中:秋甘蔗0.9萬畝,冬春甘蔗2.1萬畝(其中:水田蔗1.2萬畝,旱地蔗0.9萬畝)。

*/2008年度,全州下達“噸糖田”建設面積25萬畝,其中“超噸糖田”樣板建設面積3萬畝。分縣市為:潞西市下達“噸糖田”建設計劃面積6萬畝,其中超“噸糖田”建設面積0.7萬畝;梁河縣下達“噸糖田”建設計劃面積3萬畝,其中超“噸糖田”建設面積0.4萬畝;盈江縣下達“噸糖田”建設計劃面積6.5萬畝,其中超“噸糖田”建設面積0.8萬畝;隴川縣下達“噸糖田”建設計劃面積6.5萬畝,其中超“噸糖田”建設面積0.7萬畝;瑞麗市下達“噸糖田”建設計劃面積3萬畝,其中超“噸糖田”建設面積0.4萬畝。

(二)工作要求

1.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對鞏固發展好蔗糖產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調查研究解決好蔗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繼續宣傳貫徹執行好德政發〔*〕206號文件、德政發〔*〕192號文件。各縣市政府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指導蔗糖產業發展。同時,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縣域經濟中,要科學合理地規劃布局產業,認真考察配置好土地資源,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培植扶持好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推進農業產業化健康協調發展。

2.進一步明確責任,制定措施,狠抓落實

今年,州政府將繼續與各縣市政府簽定甘蔗生產目標考核責任書,實行甘蔗生產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近兩年,我州蔗糖產業通過政策調整、蔗價提高、扶持加大、企業帶動,加上生產目標考核等措施,卓有成效地促進了產業的較快發展。這樣,各級政府、蔗糖職能部門、各制糖企業更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制定措施,結合縣情、鄉情、村情,認真研究,安排部署,抓好落實,確保今年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3.進一步加強管理,提質增效,鞏固發展

州和各縣市糖辦、各制糖企業要切實抓好蔗糖生產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把加強管理,提質增效,鞏固發展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認真做好新一年的甘蔗種植管理工作。要不斷總結經驗,深入實踐,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宣傳力度,精心組織,搞好工作協調和生產服務。各制糖企業要及早計劃、安排、落實好生產中的蔗種、化肥、農藥、地膜等農用物資的就位與供應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州和各縣市糖辦、各科研所(站)、各制糖企業,要高度重視科技,走“科技興蔗”之路,要認真研究解決甘蔗單產低、宿根年限短、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等突出問題,繼續實施甘蔗“噸糖田”、超“噸糖田”樣板示范園建設,加大甘蔗品種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品種選育、繁殖、推廣速度,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提高甘蔗優良品種率,提高甘蔗單產水平。大力推廣甘蔗與適宜作物間套種生產,提高畝積綜合產值,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糖料基地(盈江縣在水田蔗套種馬鈴薯取得高效益,經實際測產,畝產值達到4000多元,純收入2000多元)。不斷探索和創新工作思路,扎扎實實地抓好糖料發展工作。

4.進一步做好榨季生產準備,確保制糖生產安全順利運行

*/2008榨季是我州甘蔗原料總量創歷史新高的一年,多數糖廠將達到規模榨量,有的糖廠將超負荷運轉。各糖業公司、各糖廠一定要充分做好榨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榨季制糖生產安全順利完成。一是要認真做好甘蔗原料估測產工作,合理安排榨期,確保適時開榨,確保明年4月30日前收榨。二是要認真組織檢查維修好蔗區道路,制糖企業要安排必要的資金,投入蔗區道路建設和維修,確保道路通暢,甘蔗原料安全進廠。三是各制糖企業要按照技術規程要求,按質按量地抓好工廠設備檢修和技改工作。四是要樹立“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識,建章立制,層層落實,責任到人,不留死角。五是各制糖企業要依法、誠實、守信經營,合理安排甘蔗砍運榨工作,堅持做到交蔗付蔗款,不打白條,切實維護蔗農利益。堅決禁止串榨行為,堅決禁止非法小機榨生產紅糖。各縣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榨季生產的監督管理和協調服務,及時幫助蔗農和企業解決生產中出現的矛盾糾紛問題,共同維護好生產經營秩序。

5.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狠抓產品質量,提高綜合效益

各制糖企業要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綜合利用率,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積極發展制糖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努力實現制糖生產良性循環,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力。不斷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積極引進國內國外先進設備,推進技術改造,實現技術進步。加大環保治理工作力度,深入做好節能減排降耗工作,提高工廠生產效率,實現產業長足發展。

各位領導、同志們,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堅信,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通過各縣市委、政府、各級各有關部門、各制糖企業以及全州蔗糖戰線上的全體干部職工和廣大蔗農的共同努力,蔗糖產業必將為我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