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高校長會議講話

時間:2022-08-22 05:37:00

導語:屬高校長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屬高校長會議講話

大家介紹了許多情況,談了不少想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我覺得很有新意,極具建設性,對我們下一步的改革、發展很有意義。大家的發言,信息量很大,涉及面很廣,涉及的問題也很關鍵。對我來說,一下子要消化這么多的信息,很難做到,今天只能算囫圇吞棗,有個總體印象。

在教育戰線上,我是個新兵,大家都是行家里手,是教育系統的智者,同時又擔負著重要的領導工作,很有經驗,又有理論知識。對我來講,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聽,是學習,教育的許多事情我只知道個大概,可能甚至連大概也不清楚。所以聽了大家發言以后,只能談點感受,這些感受可能講得對,也可能講得不對,也可能講的是外行話,僅供大家參考。我想談四點感想,概括起來四句話:一是成就驕人;二是責任重大;三是加倍努力;四是做好服務。

一、成就驕人

過去我盡管長期在政府工作,也參與了一些教育工作,但畢竟不是專職教育,可以說還是教育系統的局外人。但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同樣深深地感受到這些年我省教育領域所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日新月異的發展。今天聽了各高校領導的情況介紹,無不印證了這一點??梢哉f我們每一所高校,這些年都是快速發展,大步攀登,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有的甚至是上了幾個臺階,從中專至大專到本科,從單科型到綜合型學校,這些成績確實值得我們驕傲。廳辦公室給我幾組數據,可以充分說明我省高等教育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高校在校學生,**年只有11.3萬人,現在達到了7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年只有8.96%,今年達到了36%;高考錄取率,**年只有35%,今年達到了71%;高等學校數量,**年只有32所,現在已經有77所,包括一部分正在籌建的;高等教育經費**年只有19.5億元,去年達到了122.6億元。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背后的一系列發展變化是具體的、生動的。這些數字向世人展示了這些年**高等教育的發展變化,說明了我們的驕人成績。

這些成績是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取得的,是在全社會支持下取得的,更與我們教育系統全體員工的努力分不開,特別是與我們各學校的努力分不開。這些成就確實值得驕傲,確實值得充分肯定。在肯定成就的同時,我覺得還有一項工作需要做,就是要善于總結經驗,及時深入地總結我們取得這些驕人成就過程當中所積累的經驗。成就是我們發展的基礎,而經驗往往是我們發展的動力,把已有的經驗總結好并加以升華,對下一步發展會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二、責任重大

經過數年發展,我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驕人成績。這既為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同時也對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戰和更重的責任?,F在基礎已經很高了,在現有基礎上再進一步發展,確實需要深入研究,我們的責任非常重大。這種責任來自于黨的要求,來自于人民群眾的要求。不久前剛剛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命題。構建和諧社會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構建和諧社會,對于教育系統來講,責任尤為重要。和諧社會必須以人為本,必須由人的素質的提高來保障、來促進。無論是以人為本,還是提高人的素質,對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系統責任非常重大。人的素質不加快提高,人的文明程度不加快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很難實現。現在我們面臨著很多困難,如資源短缺問題、能源短缺問題、環境壓力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靠什么?靠科技。而科技又靠什么?靠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依靠我們的教育。所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我們教育提出了要求。同時人民群眾也對我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過去幾年的發展,我們突出解決的是“有書念”的問題,而社會發展到今天,人民群眾已不僅僅滿足于解決孩子“有書念”的問題,而是進一步要求解決“念好書”的問題,更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優質教育。怎么樣滿足社會的新要求、滿足群眾的新要求,是我們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我們的責任重大,還表現在:教育事業經歷了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原來不突出的矛盾現在慢慢地突出了,原來沒有的問題伴隨著發展慢慢地顯現出來?,F在我們確實應該認真分析一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目前,量的擴張任務基本完成了,但伴隨著規模的擴大,我們質的提高的任務越來越緊迫。我們總體的辦學水平跟不上量的擴張的要求,我們內部管理跟不上規模迅速擴大的要求,我們師資素質跟不上教學科研的要求,我們的辦學秩序規范狀況也難以達到現在教育發展的需要。另外我們還面臨著很多負債,面臨著思想政治工作、道德品德建設難以跟上時展的要求。如果說過去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這些問題還不太突出,那么下一步伴隨著量的擴張任務基本完成,伴隨著“讀書難”問題的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會越來越突出。所以,無論是從形勢發展要求,還是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從群眾的需要和我們面對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的要求而言,我們這些擔負教育領導、管理工作的同志責任都非常重大。成就已經屬于昨天,我們面對的是今天,我們展望的是明天,只有把進一步發展的責任擔當起來,把相關的問題一個一個地研究解決好,我們才能夠繼續取得驕人的成就,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夠把黨和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完成好,才能夠辦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加倍努力

回顧過去的成就,面對今天和今后的責任,我們的選擇是加倍努力。成就要求我們加倍努力,責任要求我們加倍努力,適應競爭更要求我們加倍努力。教育也有一個供需問題,確實像今天有些同志的發言所說,對教育的供需問題,我們現在不能不有憂患意識。教育資源供給過剩問題可能會在今后幾年出現。在我們現在所關注的問題當中,供給過剩還沒觸及到,主要關注的還是辦學過程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但如果一旦出現教育資源供給過剩,那對我們來說,就會面臨著生存的挑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加倍努力,未雨綢繆,及早發現問題,解決矛盾。

加倍努力,一定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一定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一定要認真地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戰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大省”、“科教興省”、“教育強省”等一系列戰略部署來展開我們的工作,尤其是要按照我省《教育強省建設和“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我們的目標設想落到實處,把我們所講的“基礎教育抓均衡、職業教育抓結合、高等教育抓質量”轉化成行動,轉化成措施。我很贊成在發言當中許多同志提出的,現階段高等教育工作重心應該在鞏固前幾年規模擴張成果的基礎上,加快轉到提高內涵發展上來,轉到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上來,實現黨的要求,滿足人民的需要。在工作格局上加快重點轉移,這一點我覺得大家已經形成了共識。加快工作重點轉移,著力于提高內涵,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辦學水平,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聽了大家的發言,包括前兩天我們教育廳領導班子的討論,我認為,我們確實既要全方位、又要突出重點地展開工作。

第一,完善布局。**的高教規模不可謂不大,鋪的攤子也不小,現在應該進一步鞏固已有的成果,著力于資源的整合。教育和經濟一樣,也要走集中、集約發展之路。完善布局,整合資源,既有全省高等教育面上的工作,也有我們各個學校自身的工作。全省各類教育資源有一個布局完善整合的問題,高等教育也有一個布局完善整合的問題,我們每一所學校自身也有布局完善、資源整合的問題。圍繞提高自身的辦學質量和水平,有效地整合自身資源,提高自身競爭力,需要我們從宏觀層面、微觀層面來分別進行規劃和考慮。

第二,優化結構。近年來,我省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難以避免地出現了“同構化”的問題。這個問題早解決早主動,否則無序競爭會越演越烈,大家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優化結構,有各類教育結構的優化,有學科的優化,涉及的領域很廣。但無論是哪一類結構優化,都需要突出特色,優勢在特色之中,競爭力在特色之中。沒有特色,不可能有強者。這一點許多高校領導也都談到了。大固然有競爭力,小同樣會產生競爭力,關鍵在于你有沒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形成優勢,優勢形成競爭力。我們每一類學校,每一種教育,在優化結構、培育特色方面,都能找到自己的著力點,都有自己的空間和舞臺。就像企業一樣,小也有好的、強的,學校未必要追求規模越大越好,現在提出創國內一流、創國際一流,如果僅僅按照擴大規模的路子走,我看很難。我不敢說走不通。但是沿著培育和強化特色的路子走,我看我們有一些學校雖然在整體水平上并不一定居于前列,但在同類專業領域中,已經走在了前頭,有的還走在了全國的前頭,甚至在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作為地方高校,我們應該著力培育和強化特色,在培育特色中形成優勢,提升競爭力,向一流目標邁進。

第三,強化教學。高校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今天上午**工商大學胡祖光校長在發言中談的觀點,我非常贊同,就是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人。在科研方面,**工商大學要超越它前面的大學有很大困難,但在培養人才方面超越其他學校能不能做到呢?**工商大學的實踐證明,他們在一些專業領域里已經做到了。其他高校沒談這個問題,但據了解,在你們的實踐當中,在某些專業領域也做到了。在一定意義上講,高校當然要出科研成果,但高校更重要的是在于培養一批能夠出科研成果的人才。如果我們能為企業、為科研機構、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自主創新人才,那所取得的價值并不亞于甚至高于我們自身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社會既需要紅花,也需要綠葉。在科研上,我們當然要發揮高校的強項,但是綠葉的精神也需要樹立。多少老師默默無聞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了學生,使學生站在了高高的領獎臺上。如果沒有默默無聞的老師,有學生的成果嗎?所以,我們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高校辦學水平,應該在教學上多下些功夫,多做些努力,尤其是要形成一種機制,使“名師”、教授愿意上講臺,使老師愿意把自己的心血花在講課上,花在學生身上。如果能夠形成這樣的氛圍,我們的辦學質量、我們的教育水平,在現有的資源條件下,也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第四,推進科研。教學和科研是互相促進的。作為高校不推進科研,毫無疑問是不行的。但我認為高校的科研至少要強調兩者并列,即面向社會實踐和面向教學要并列。高校確實要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我過去當市長的時候,就非常期盼高校參與地方的經濟建設,特別是科研技術的推廣應用。在這方面,我們許多高校都做了積極的探索。今后我們還要不斷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但高校科研更多地應圍繞著促進教學來進行,科研和教學要相互促進。科研最后的結果,除了直接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產生效果,更重要的應該在教學當中產生效果,以科研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有了科研做支撐,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就會多一些積累,就會拓展視野,教學和實踐就能結合得更緊密。

第五,加強建設。高校的建設有硬件建設,有軟件建設。這些年來,在高校建設方面,我們的成就巨大。巨大的成就當中,主要的或者說體現得更為充分的可能是硬件。下一步,我們要取得更大的發展,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高辦學水平、教育質量,在建設方面我們應該更為關注軟件建設。這一方面,可能在短期內不一定像建高樓那么容易見成效,但它確實是一所高校、確實是我們教育至關重要的部分。上午**中醫藥大學張乃大書記說得好:“大學之大,非大廈之大,乃大師之大。”能夠形成大師,就要靠高校內部的一系列教育教學和管理建設才能實現。光靠高樓,未必能培養出大師。當年浙大西撤西遷,教育條件很差,但是仍然出了很多大師,這和它內部一系列教育教學建設和教師的敬業精神是分不開的。今天,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建設上,我們完全有條件有理由比以往任何時候做得都要好。

內部建設首先是隊伍建設。一位書記、校長可以改變一所學校,一位老師可以改變一群孩子。優秀的書記、校長能夠帶出一支優秀的教職員工隊伍,一支優秀的教職員工隊伍能夠幫助無數個學生健康地成長,成為社會的生力軍。要強化師資的培養、師資的培訓、師資的提高,既要提高知識水平,更要提高教學能力。還需要強調品格的培養。老師的品格如何,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我們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很大程度上要體現在三尺講臺上,體現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上。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到實處、生動起來、入腦入心,很大程度上要體現在日常的教學之中。隊伍建設上,我們要把領導干部的培養、把教師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

內部建設的第二個方面是校風建設。一個社會的進步,風氣起著很大的導向作用。同樣,一所學校強不強,校風很重要。我們每個學校都有校訓。校訓體現了辦學者的追求。可以說,我們每個學校的校訓提得都很好。但是不是大家都把這些校訓轉化為學校內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呢?如果這些校訓都能轉化為每一位領導、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的自覺行動,那么我們每一所學校就會生機盎然。在校風建設上,首要的應該突出強調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培育,把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貫穿于高等教育的所有課程,而不僅僅是體現在馬列主義課上。價值體系指導著一個人的行動,指導著一個人的成長。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領導者,我們最不能忘記的是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培養可靠的接班人,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如果在這一點上沒做到,培養的學生再有才華,我們也是沒有盡到責任,甚至是失職!我們對工業企業要求不能出次品、不能出廢品、不能出危險品。對我們學校來說,更應該提出這樣的要求。工業上出一個次品、廢品,對社會的影響還是有限的,而學校出一個次品、廢品,對一個人是一生、對一個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更不能出危險品。如果辛辛苦苦培養的學生最后是反社會、反人類的,那就是失敗。我們教育系統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一定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培育和建設。

加強建設的第三個方面是制度建設。做到依法治校,依規治校。一個學校光靠領導嘔心瀝血是不夠的,關鍵在于依法治校,依規治校,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好的制度能夠使好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相反,如果管理制度有問題,就會使我們的學校教育導向發生偏差。因此,除了要研究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外,我們高校領導者應該多研究一些學校內部制度建設問題。如辦學秩序、招生秩序、工程管理、債務財務管理,還有校園安全穩定,都應從制度建設上做些研究,不斷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改進和加強各項管理工作。這方面高校有優勢,有制度研究的專家、管理研究的專家,能不能讓這些專家先把研究成果在自己的學校里運用起來,使學校管理有方、井然有序、安全穩定、蓬勃向上。

第六,深化改革。座談中大家談到很多問題,談到很多苦惱,有些苦惱甚至是無奈的選擇。要解決這些問題,要解決這些苦惱,靠什么?靠改革開放。要在改革中形成很好的育人導向、用人導向、激發人積極向上的導向,通過改革,包括開放,充分地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強化學校和整個教育系統的發展活力?,F實生活中碰到的許多問題,不少都是體制、機制問題,如現在的檢查太多、評估太多,大家都有這樣的看法。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很多檢查、評估也是無奈之舉。目前內部規范不健全,自律、動力機制沒完全形成,只有靠一遍遍地評估,一遍遍地督查。大家講到學科評定、職稱評定存在很多問題,大家講得很有道理。但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改革的角度去考慮,從開放的視野中去尋求解決的辦法。所以,我們在加倍努力當中,必須始終強化改革開放的意識,通過改革開放尋找出路;通過改革開放積聚能量,強化我們的發展動力。

四、做好服務

這是教育廳一貫的要求、一貫的傳統。我的前任侯靖方同志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們教育廳的領導班子這些年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作為新任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長,我一定把侯靖方同志的班接好,一定把服務的傳統發揚好,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教育廳將更多地為各類學校提供服務,為基層教育發展提供服務,為我們高校的書記、校長們辦好學校提供服務。在這方面,現有的制度好的要繼續,不足的要改進,要把服務貫徹到各個環節當中去,要把我們的監督、管理體現在服務之中,并通過服務來實現監督、管理。

我們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大家的要求,建設服務型機關,打造效能型機關,更主動地為大家提供幫助,更主動地幫助大家分擔困難。大家講的學科建設也好,科研建設也好,籌資也好,我們能做的,盡量做好,能上的,絕對不讓下,主動支持你往前走,爭一流,爭創新。

同時,在強化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要把辦學方向的問題、宏觀資源的平衡問題、結構優化的問題、秩序規范的問題管理好、解決好。對于辦學方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教育方針辦;對于宏觀資源,一定要抓好整合;對于結構,一定要促進不斷地優化;對于辦學秩序,一定要推動其朝著有序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對辦學招生過程中的問題,一定要給予高度關注。這方面有隱憂,已經出了一些問題,有些問題還在潛伏著、醞釀著。對此,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在座的高校領導也應該強化這方面的意識。同時,還有班子隊伍建設,我們將根據省委及省委組織部的要求,和各高校一起商議、一起研究,把班子配得更強,把隊伍建設得更好,以此來支撐高校的發展,來支撐教育的發展。

我講的這些,不一定講到點子上,僅供大家參考。對于辦教育,陶行知的兩句話講得非常好:“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毕刃姓叩脑捴档梦覀兝斡洝W鳛橐粋€新跨入教育戰線門檻的人,我將牢記這兩句話,并和大家一起,為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全省教育的發展積極地努力工作。如果工作上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監督我、批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