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計生委農村新家庭建設會講話
時間:2022-03-18 08:26:00
導語:人口計生委農村新家庭建設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啟動“新農村新家庭計劃——西部地區人口健康促進項目”,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的又一實踐,也是落實全國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精神的最直接的行動。
農村人口的健康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一、人口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我國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生育水平還比較高,人口素質和結構問題日益凸顯,與數量問題相互交織,使農村人口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3%的人口、60%的勞動年齡人口、59%的育齡婦女、66%的老年人口、70%的少兒人口在農村;農村出生人口性別比(121.7)失衡較城市(116.4)更嚴重;農村剩余勞動力近2億,外出務工經商人口規模龐大并在未來20年內有持續增加趨勢,其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亟待加強;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國農村老齡化程度超過城市,2000萬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令人堪憂。另外,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村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的嚴重不足,致使全國84%的青年文盲人口和大量出生缺陷人口也都集中在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是農民的現代化。沒有八億農村人口的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就沒有持續的發展力,就不能實現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統籌解決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和安全等問題,特別是關注西部地區的人口問題對于新農村建設和我國人口自身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加強人口計生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人口計生部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人口計生部門的網絡優勢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國已建立了一個集行政部門、服務機構、自治組織、群眾團體為一體,貫穿國家、省、地、縣、鄉、村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網絡。這個網絡包括一個自上而下、運轉高效、政令暢通的行政管理系統;一個深入農村、聯系群眾、服務家庭的公共服務系統;一個能夠組織群眾、動員群眾、以群眾為主體的群眾工作系統和一個覆蓋全國、觸角靈敏、反饋及時的信息支撐系統。它具有覆蓋面廣、能夠深入村組和家庭、與農民直接互動的鮮明特點,是我國現存完整、正常發揮作用并極具功能拓展潛力的公共服務網絡之一。
這一網絡不僅在有效控制我國農村人口過快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在參與處理社會公共應急事件(如抗擊“非典”)、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如實施全國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發展農村衛生與健康促進事業(如實施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如實施西部地區“少生快富”工程)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實踐。
(二)人口計生部門參與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措施
首先,全面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加快建立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十一五”時期,我國人口計生工作開始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工作內容從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工作模式從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
人口計生部門要在準確把握人口自身發展規律的同時,針對農村人口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向與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建立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促進農村人口的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其次,建立并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加強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的采集、傳播與反饋。整合開發并利用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遷移、就業、貧困等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信息資源,促進科學決策水平的提高;積極利用和發揮人口計生網絡信息收集反饋快捷準確、服務優質并能進村入戶的特長,及時收集、傳遞和反饋農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信息,促進政府與群眾、非政府組織間的相互溝通、了解和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不斷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積極促進村級思想文化建設,宣傳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社會新風尚。目前,村級的思想文化建設有待加強。以人口學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走廊和鄉村計劃生育群眾文藝團體等為依托的農村人口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群眾參與性和互動性,是當前農村最具活力的群眾性的文化組織,對樹立良好的村風鄉風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要繼續扎根群眾和基層,進一步豐富人口文化事業的內容與形式,促進人口文化的發展,發揮先進文化的重要引領作用,樹立社會新風尚,為新農村建設增添生命力和持久力。
第四,積極動員、組織群眾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人口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人口計生網絡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的優勢和動員群眾的能力,綜合利用現有遍及各個鄉村的人口文化宣傳陣地,聯合相關部門和組織,針對群眾實際需求,開展與經濟發展、家庭發展和婦女兒童發展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培育新農民,提高他們建設新農村的綜合能力。
第五,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健康促進活動,提高人口健康素質。針對當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廣大農民群眾自我保健意識淡薄、健康保健知識嚴重缺乏的狀態,發揮人口計生網絡優勢,重點在村級積極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健康促進活動,轉變群眾的婚育觀念和行為,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以減少疾病發生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農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和農村人口的健康素質。
我們今天啟動的西部地區人口健康促進項目將在川、滇、藏、陜、甘、寧、青、新、貴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其宗旨是高度關注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問題,形成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預防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進機制,這對農村特別是西部貧困地區的人口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進一步開展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的幾點建議
第一,以現有人口計生網絡為基礎,加快建立農村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
隨著我國農村綜合改革特別是農村鄉鎮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的行政管理機構進一步精簡。強化農村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時間緊迫、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對現有的人口計生網絡進行必要的調整、鞏固、發展和完善,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普惠性的、能夠綜合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平臺,將是一個投入少、見效快、覆蓋面廣、綜合效益大的明智選擇。
當前,人口計生部門應與其他部門一道,針對當前農村特別是村級公共服務的薄弱環節(如群眾需求與公共服務信息的采集與傳播、鄉村文化建設、健康促進和技能培訓等),在部委聯合的基礎上,利用現有人口計生網絡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探索和貢獻。
第二,在農村社會公共政策制定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重視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發展權益的保護。
完善有利于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社會政策體系,切實構建綜合治理農村人口問題的格局。各地出臺的各項農村社會公共政策,應注意與計劃生育國策的有效銜接,切實保護廣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權益。
實施好全國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西部地區“少生快富”工程,加快建立農村計劃生育困難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完善計劃生育免費基本技術服務等制度,真正使計劃生育家庭在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養老問題有保障。
第三,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強對人口計生工作的投入。
建立穩定增長的人口和計劃生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確保計劃生育經常性工作、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項目、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獎勵優惠政策、縣鄉技術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和隊伍建設等經費。加大對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的投入,擴大農村公共財政覆蓋計劃生育家庭的范圍,我們人口計生部門要努力工作,爭取投入產出的最佳效益。對人口和計生工作的投入是花小錢、辦大事、穩民心、保穩定、促發展的效益最佳的投入,它將直接惠及千家萬戶。
各位領導、同志們,“西部人口健康促進項目”的啟動,預示著人口計生系統全面加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預示著人口計生系統將發揮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平臺的重大作用。讓我們攜手共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