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精彩演講二

時間:2022-02-12 08:39:00

導語:政府精彩演講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精彩演講二

去巴里坤采訪,黃土場牧民定居搬遷開發區始終讓人牽掛,由于開發區處于歷史上的巴里坤鹽湖區位置中,土壤翻堿情況曾出現過比較嚴重的反復。但此次采訪后,記者心中稍感釋懷。

黃土場開發區距巴里坤縣城以西36公里處,地下水資源豐富,可開墾面積10萬畝以上,有天然草場面積達16.9萬畝。十年間,開墾面積始終保持在2.2萬畝。

談黃土場開發區,就要把時間倒退到**年。當時,牧區草場嚴重退化,**年,縣政府從海子沿鄉、薩爾喬克鄉、下澇壩鄉、大紅柳峽鄉篩選了521戶、2400位牧民搬遷過來,這些哈薩克族牧民80%無生產資料,50%屬于無畜戶,還有部分無地無畜戶則完全依靠政府救濟生活。

**年,開發區可以說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沒有種過地的牧民們第一次在自己的地里種出了畝產300公斤的小麥。然而,第二年開始,由于黑堿泛起,小麥產量連年下降,到20*年,小麥畝產已不足100公斤。生計所迫,20*年有60%的牧民又搬回了牧區。所幸當年,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使得每畝地的現金補貼達到了160元,從20*年人均收入376元到20*年的1280元,可以說,是西部大開發政策性扶持保住了開發區。

由于開發區土壤鹽堿含量較高,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專家通過多種試驗,找到了用生物治堿為主,加施農家肥,深翻土地,大水壓堿,種植產量高的冰草和苜蓿壓制黑堿的辦法。如今,黃土場開發區已種植人工草場5000余畝,實現了年均推進千畝的目標。

在曾經的荒漠上,通過10年努力,22.5公里干渠、180余公里的支渠,60余公里的圍墻已經構成了開發區的框架,如今,1.5萬余畝人工林內已經種植上了白楊、紅柳、紫穗槐等,大面積退耕還林,原生植被開始得到恢復,退耕還林的防風固沙林已經成了縣城的綠色屏障。目前,所有樹溝都開挖了排堿渠,林帶間的鹽堿化程度得到明顯降低。

鞏固、建設與發展是當前黃土場發展的主題。開發區黨委書記戴正勝對2010年國家取消退耕還林政策補貼后的發展已經做到了未雨綢繆。一是通過土壤改良及科技投入,大力進行飼草種植,力爭在“十一五”末期種植完成2.2萬畝飼草地。二是采取以小換大,以劣換優的方式,引進或從八墻子鄉繁育中心購進良種牛600頭,實現人均占有生產羊15只,實現人均經營收入1500元。三是爭取每戶輸出一名勞動力,年輸出勞動力600人以上,人均勞務增收500元。四是實行村干部候選人自我申報、演講評議制和村干部助理制等方式,組建好村級領導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