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植樹造林現場會講話
時間:2022-03-09 04:09:00
導語:春季植樹造林現場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當前,正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黃金季節。這次全省春季植樹造林現場會開得很好、很及時、也很有成效。昨天下午,大家共同參觀了方城縣農田林網、社旗縣防護林帶的造林綠化現場,大家看了之后,感到造林的起點高、規模大,有特色、有氣勢,令人耳目一新。今天上午,南陽市委書記黃興維同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南陽市代市長朱廣平同志、鎮平縣委書記趙金文同志、唐河縣造林大戶王偉同志從不同側面介紹了他們的經驗,聽了之后,很受鼓舞、很受啟發。總的感到,南陽市的造林綠化工作思路清、責任明,機制活、氛圍濃,力度大、效果好,值得借鑒和推廣。剛才,*廳長通報了去冬以來我省造林綠化的進展情況,對今春造林綠化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贊成。一會兒,劉新民副省長還要作總結講話。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視、認真抓好落實。
下面,圍繞抓好植樹造林、建設現代林業,我講四點意見。概括起來,就是深化認識、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再上臺階。
一、深化認識
(一)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科學發展觀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既有利于加強生態建設,保障生態安全;又有利于綠化美化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進而能夠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推進和諧中原建設的需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時展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沒有和諧良好的生態,就不可能有和諧美好的社會。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弘揚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是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回饋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由之路。
(三)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省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較少,林產品的供需矛盾也較為突出。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改善生態狀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加強生態建設最根本、最長期的關鍵舉措。據氣象部門觀測,通過實施太行山綠化等工程,安陽、鶴壁、新鄉、焦作等4個城市的降塵量降低了20-30%,空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降低了10-20%,煙霧降低了20%左右,空氣質量明顯得到提高。
(四)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糧豐。我省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每平方公里人口達580多人。只有通過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才能夠有效地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才能夠有效地調整農業結構,挖掘林業發展潛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才能夠有效地改善農村人居條件,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進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全省自實施退耕還林工程6年來,已有1100多萬農民直接受益。寧陵縣劉花橋村共有2100多人,人均林果收入454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95%以上。
(五)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著力改善民生的需要。著力改善民生,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體現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心系人民、親民愛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歸根到底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關注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實現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使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六)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是加快中原崛起的需要。林業作為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改善生態和促進發展的雙重使命。加快中原崛起,建設農業先進、工業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必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動員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抓好造林綠化、建設現代林業,推動我省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這既是實現中原崛起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中原崛起的內在要求。
二、明確任務
(一)明確思路。就是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綠色中原為目標,以提高綠化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推進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為手段,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科技興林、依法治林為保障,不斷開創造林綠化的新局面,為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明確目標。根據我省林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要求,2007年造林綠化的目標任務是:完成營造林310萬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500萬畝;完成通道綠化3000公里;中幼林撫育100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88億株。
(三)明確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區突破的原則,統籌城鄉綠化協調發展,積極推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聯動;統籌區域綠化協調發展,合理確定造林綠化的奮斗目標和主攻方向;統籌重點工程建設與全民搞綠化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全民搞綠化、全社會辦林業。
三、突出重點
(一)抓規劃。實踐證明,植樹造林必須科學地規劃、科學地安排。要堅持著眼長遠、立足當前,統籌兼顧、分步實施,既要注重與國家造林綠化的總體部署,與我省林業發展“十一五”的整體規劃相銜接;又要緊密結合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制定造林綠化的規劃,加大造林綠化的力度,確保造林綠化的效果。南陽市結合本地實際,確立了建設“生態大市、綠色南陽、生態宜居南陽”的戰略目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果。
(二)抓造林。一要扎實推進工程造林,全力抓好國家和省級退耕還林、長江淮河防護林、太行山綠化、防沙治沙、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南水北調水源地生態建設、中原城市群生態建設、水土保持生物治理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確保全面完成工程造林任務。洛陽市組織實施了“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工程,開封市開展了防沙治沙示范區建設,濮陽市決定每年投入500萬元、連續5年建設速豐林基地。二要大力發展社會造林,進一步優化林業發展環境,鼓勵社團、企業、外商等投資造林綠化;進一步加大投資到戶力度,直接扶持一批經營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民營造林大戶;進一步抓好部門造林綠化,加快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造林綠化格局。去年,全省完成非公有制造林212萬畝,占全省人工造林面積的76%。今年要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三要深入開展義務植樹,運用宣傳發動、表彰帶動、檢查促動等手段,采取植紀念樹、造生態模范林等形式,認真落實適齡公民每年植樹3-5棵的法定任務,不斷提高適齡公民的義務植樹盡責率。三門峽市實施了南山北嶺覆蓋性綠化工程,平頂山市開展了全市增綠活動,商丘、周口、駐馬店等創新了義務植樹的管理方式,有力推動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
(三)抓管護。三分造林七分管,管好林就是多造林。一要加強良種壯苗的監管,認真執行《種子法》,認真落實“兩證一簽”制度,嚴禁使用不合格苗木造林,嚴禁使用未經試驗的外來樹種、品種造林。二要加強新造林的管護,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一栽就管、種就管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的保存率。三要加強中幼林的撫育,堅持多管齊下、統籌安排,及時實施撫育作業,鞏固造林成果,改善森林結構,提高造林成效。同時,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認真抓好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確保種一片、活一片、成一景。
(四)抓機制。建立造林綠化新機制,重點要做到“三個到位”:一要政策落實到位,按照“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實現造林綠化的責、權、利統一。二要項目管理到位,推行造林綠化工程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施工監理制和資金報賬制等,實現由動員群眾造林為主向專業隊、造林公司承包造林為主的轉變。三要林權改革到位,在搞好試點、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切實理順林業生產關系,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造林綠化的積極性。特別是要結合實際,培育林業經營大戶和企業,實行規模化經營管理。
(五)抓載體。以創建林業生態縣為總抓手,一要明確創建目標,通過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構建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比較穩定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態文明社會要求的人居生態環境。鄭州市投資2.5億元,啟動實施了森林生態城建設,豐富了創建的內涵。二要細化創建標準,對照《實施方案》規定的7大創建標準、5項申報條件,制定規劃、細化標準,突出重點、全力攻堅。漯河市、信陽市研究出臺了創建林業生態縣的配套文件,指導開展創建工作。三要確保創建成效,將創建任務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責任目標管理體系,層層分解、逐項落實,加強指導、嚴格核查,提高創建的質量、完成創建的任務。
(六)抓獎懲。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造林綠化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程,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一要加大領導力度,主要領導要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分管領導要擔負起主要責任人的職責,對造林綠化工作研究制定規劃、作出安排部署、進行有效指導。二要加大督查力度,堅持實行造林綠化目標管理責任制,認真落實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在此基礎上,適時開展督查,掌握面上情況、指導解決問題、推動綠化工作。許昌市抽調126名干部,組成了63個林業生態建設督查組。濟源市建立了市領導包鄉督導、“三室”聯合督導、林業部門技術督導相結合的多重督導機制。三要加大獎懲力度,對造林綠化工作進展快、成效顯著的,要及時總結推廣、予以通報表彰;對行動遲緩、不能按期完成造林任務的,要加大督導力度、進行責任追究。省林業廳還制訂了造林綠化檢查驗收《細則》,實行廳領導包片責任制,在植樹造林、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深入一線、開展督查,確保了造林綠化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四、再上水平
(一)造林綠化有新推進。通過鞏固擴大造林綠化成果,使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氛圍日益濃厚,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進程不斷加快。到2010年,全省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6%以上,新增有林地面積60萬公頃;到2020年,林木覆蓋率提高并穩定在30%以上,再新增有林地面積60萬公頃,努力打造綠色中原。
(二)生態建設有新加強。通過抓好造林綠化,推動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切實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培育發展森林資源,不斷提高林業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努力構建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協調、效益顯著、較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資源持續利用,使林業走上又好又快的良性發展道路。
(三)林業產業有新發展。通過抓好造林綠化,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經營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經濟林、速生豐產用材林,積極發展園林綠化、花卉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提高林業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能力,構筑雄厚的林業產業發展基礎。
(四)發展機制有新突破。通過抓好造林綠化,促進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符合我省實際,既有利于林業發展、又有利于調動各方積極性的好機制,為現代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動力、增強活力。
(五)中原崛起有新氣象。通過抓好造林綠化,推進現代林業,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功能,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充分發揮林業的經濟功能,保障木材供給,發展林業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進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林業的社會功能,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社會和諧進步。進而為加快中原崛起、構建和諧中原奠定基礎、提供支撐。
同志們,植樹造林、綠化國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新的起點、新的使命,對造林綠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供了新的難得機遇。讓我們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打好造林綠化的攻堅戰,努力建設山川秀美、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河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崛起、構建和諧中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