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從點滴開始演說

時間:2022-09-02 03:53:00

導語:愛國從點滴開始演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愛國從點滴開始演說

同學們,大家好,

你想過或者關注過錢學森成才有什么秘訣嗎?

錢學森做出了那么大的貢獻,我想肯定有很多成功秘訣。但是有一點就是愛國。在他的《錢氏家訓》中,就有一句“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愛國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在今天講賺錢的時代里,我講愛國,或許是不識時務,確實也遭到了一些冷漠,但是我是一個老師,我發現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我怎么能忍心不告訴大家呢?你想想,那些做出了貢獻被國人崇敬的人,有哪個不是愛國的?愛國可以使一個人變得高尚,遠離低俗,所以我要講愛國。我講得對不對?

我再問一個問題,你今天坐在這里?是老師要你來的,還是自己?

……

你愛國,會不會覺得自己崇高?

……

讓我們一起說,“我愛國,所以很崇高。”

我為什么要站在這里?

在我眼前,你們就是我的國家,我為你們服務,就是為國家服務。所以我要來。

在我工作過程中,時常想到祖國,所以我很平凡,但我也同時覺得自己很崇高。

今天你們來聽演講,就是愛國行為,所以很崇高,你們認為是不是?

……

好,給自己一點掌聲。

我來講一個日本的例子。

有個中國女人嫁給了日本人,現住在廣島,孩子在日本的學校讀小學。有一天,她的小孩參加完學校的愛國活動回到家中,突然狠狠對母親講:“我恨死中國人了,我要把他們全殺死!”母親大驚,忙問怎么回事。小孩講,中國人很壞,殺了那么多日本人!母親告訴他中國人沒錯,是日本人跑到中國去殺中國人的。小孩辨說:我們一粒子彈只能殺死他們一個人,但他們一顆原子彈要殺死我們幾萬人!

母親糾正說,原子彈不是中國人投的,而是美國人干的。小孩反駁道:那我還是恨中國人,他們很壞,都應該死!

母親趕忙說:你不應該這么說,你媽媽是中國人,你的身上流著一半的中國血!

大家猜猜這個八歲的孩子怎么回答?

他說:那我晚上睡覺時不要再掛蚊帳,我要讓蚊子把我身上的中國血全喝光!

這就是愛國的力量。這種歪曲歷史的愛國教育多么可怕。人家日本從小就特別注意愛國教育,誰都知道小時候的教育是非常有力量的,但是我們還在分數里打轉。如果我們不講愛國行嗎?我希望你畢業后要教育你的學生。

愛國是嚴肅的,不得隨意,否則很容易犯錯誤。

平時就有人缺乏國家意識。

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廣州時,外教說我學生是“狗屎。”

又一次在深圳,外教說我學生上課有些人說話很大聲。

我找到學生嚴厲地警告他們說:“當你走出家庭時,你代表了家庭;當你走出學校時,你代表了學校;當你跟外國人打交道時,你代表了國家。”當時學生沒有反抗,我知道學生是接受了我的看法。此后再沒有出現類似事件。

我們跟國家的命運時時聯系著,我們的形象就是國家的形象,外國人就是通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言行來了解中國的。年在歐洲酒店業舉行的全球游客評選中,日本游客獲得第一名,而中國游客得到的評價不理想,位居倒數第三。

中國人的一些“不拘小節”的習慣給中國帶去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我們要知道我們中國歷經了100多年的欺凌,在有些西方國家看來,我們是劣等民族,如果我們再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很容易對別人產生真的是這樣的印象。本來就有西方媒體對我們不懷好意地攻擊,我們自己的不良行為不正好給別人提供了證據嗎?中國有句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所以我們不要怪別人,怪就怪自己。

沒有國格也就沒有人格。在祖國遭受欺凌時,中國人同樣沒有地位,甚至沒有了尊嚴。

抗戰將領吉鴻昌被貶到美國去考察,但是一登上美國國土就遭受一連串的打擊。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不僅在國外,而且欺負到國內了。他們不僅用槍炮打開中國的大門,而且在中國橫行霸道。上世紀2、30年代的上海,很多公園都禁止狗與華人入內。

國民黨敗退臺灣后,有一位國民黨將領,去了南非,做點小生意過日子。南非規定中國人乘公共汽車必須坐后排。1964年10月17日,這位先生乘公共汽車,上車后他習慣地往車后面走。司機對他說,你可以坐前排了,不用去后面了。老先生非常詫異,說:我是中國人。司機說,我知道,我看出來了。老先生說,那,我不就應該坐在后面?司機說,難道你沒看今天的報紙?昨天中國爆炸了原子彈。能造出原子彈的民族當然是優等民族。從今天起,中國人都可以坐前排座。老先生一下子就愣住了。

國家強大了,中國人就有了尊嚴啊。

40多年前,紐約的華人區有這樣一個中餐館,盡管利潤微薄,老板還是要求所有服務人員都要向餐館的客人卑躬屈膝地下跪服務。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他們似乎麻木了,甚至習慣了。然而有這么一天,餐館老板卻淚流滿面地告訴他的職員,從今天起,我們再也不需要給別人跪著了!

歷史定格在這樣的一個瞬間——1964年10月16日——這是整個地球上的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日子。這是中華民族再也無須向強權跪拜的日子,這是全世界都在為中國人震撼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在世界的東方,在亞洲大陸的中部,在古老的羅布泊,一團巨大的蘑菇云承載著一個民族一百年不曾死亡的信念在一聲巨響中轟然升起,只是那樣一個瞬間,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都要為這團神圣的蘑菇云而改變!

世界很多華人情不自禁地喊出了:萬歲!這不是簡單的一個口號,也不僅僅是喊出了對的敬愛。多少年受欺負承受的痛苦啊仿佛這一下就傾訴了出來,多少年中國人的渴盼啊終于在這一刻實現了。

就在這一天,法國總理蓬皮杜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這個日子終于來了。現在是人們討論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時刻了。

中國是站起來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人也富起來了。

但是我要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我們富起來了,也浮起來了。我們總被一點輝煌陶醉了,這其實是麻醉自己。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很多很多。

祖國依然受著各種威脅。

軍事上,最主要的痛就是釣魚島和南海。釣魚島被日本占領了40年,按照國家法有關規定,占領50年,釣魚島還不能回歸,就要歸日本了。還有10年,我們能不能拿回來?正考驗著每一個中國人。南海,特別是南沙群島,500多個島礁,中國只控制了4個,中國在南海沒有一口油井,而其他國家卻有1000多口,每年開采石油近一億噸。不僅大量的資源被別人掠奪走了,而且很多島嶼也被人占領了30年了,如果不能及時收復,也將是別人的了,祖先留下來的遺產就這樣拱手讓給了別人,這是多么可恥的事啊。

精神上,西方一直沒有放棄過占領下一代的夢想。有一位美國人就發表了一篇文章寫道,要不斷制造事端,分裂他們的民族,制造民族矛盾。比如今年烏魯木齊7.5打砸搶事件,就是中外反華勢力聯合導演的惡性事件,是眾多分裂活動的一出惡性事件。

文章說,要從精神上摧殘他們青少年的意志,用色情性、暴力性電影、游戲誘導他們的青少年,讓他們喜歡我們的生活方式,打擊他們吃苦耐老的秉性。現在的青少年的確讓人擔憂了。我們現在比以前是富起來了,但是沒有想到人也浮起來了,浮躁起來,所以我看到周末時很多學生上網,我就很擔心,很失望。據資料顯示,外國人上網有70%是工作,中國人恰恰相反,70%是為了娛樂,并且其中絕大多數是青少年學生。

今年上半年日本一家游戲公司出了一款游戲,把中國分成了五個部分,互相對打。稍有國家意識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別有用心。并且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日本一直就是想精神上摧毀我們,比如日本在我國傾銷的產品全是高消費產品,全是娛樂性、享受性產品。而他們的尖端軍事技術,我們連味兒也聞不到。

并且他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國民非常熱衷于買國產貨,一般不買外國貨,就算外國貨很便宜,他們也要買國產的。你們知道日本人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迅速崛起嗎?這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當時日本經濟崩潰,國民處于貧困之中,當時政府就規定,要求國民只賣國產貨,以振興國民經濟,久而久之,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個消費習慣。

而我們在消費外國貨時,我們是津津有味的,簡直就是沉醉。我們沒有想到,我們每消費日本一樣東西,就是給日本增加收入。

尤其讓人痛心的是,很多人忘記了國恥。在南京一家電影院播放《南京南京》時,就有一堆情侶,把這部電影當做娛樂片來欣賞。我在深圳時組織學生觀看《南京大屠殺》時,很多學生在說笑。

一點國恥都沒有了,形同禽獸。忠心到哪里去了?做人的尊嚴到哪里去了?人格到哪里去了?國格到哪里去了?難道我們真是強大了?可以不要國恥了嗎?當我們在沉醉我們強大了的時候,為什么我們還有國土被別人侵占的事?就在我們天天享受時,可是我們的資源被別人掠走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是我們每個人的痛啊。

怎么辦?

錢學森訪問德國的事例。

我們傳統文化里寫滿了善良,提倡仁義是做人的根本,講究和諧相處,和氣生財,和而不同,崇尚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這和諧里就有著善良。我們呢,應該保持善良,但是沒有武器的善良,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欺負了誰呢?但是就有人要欺負我們。指責中國人的人權,干涉中國的內政,破壞我們民族的團結,侵犯我國領土,掠奪我國的資源。所以善良也要講實力。

去年在奧運火炬傳遞時,我國政府提出了要理國。那么對同學們來講,有什么啟示呢?……

大家講,我們怎樣愛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月日,對我國科學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的錢學森去世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一起簡要地回顧一下這些投身于研制“兩彈一星”的艱巨工程之中的科學家吧。

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1966年12月28日,首次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并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空中爆炸試驗;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掌握核武器技術和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授予或追授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并對他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創造了中華民族輝煌業績和體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兩彈一星”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23位受表彰的科技專家中,除于敏、錢驥沒有國外留學與僑居經歷外,其余的專家不是歸國華僑就是歸國留學生。

在21位有留學經歷的“兩彈一星”功勛專家中,有14位曾經在國外工作過一年以上,即具有“華僑”身份。從回國時間來看,以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為最多(僅周光召為1961年歸國),達12人,新中國成立前歸國的為9人。而在新中國成立后回國的12人中,當時他們的年紀都不大,平均年齡只有32歲。

作為具有濃郁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的知識分子,海外歸來的“兩彈一星”功勛專家大多是少年壯志,勇攀科學高峰;成名海外,但卻毅然回國。他們隱姓埋名,慨然以身許國,成為新中國向現代科技進軍的偉大先驅和一代楷模,為中國國防尖端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和國際地位的增強,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些科學家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然我們不能忘記這樣一個事實:原子彈的研制成功,是在極端險惡,甚至難以生存的條件下,憑著一種百折不撓的信念和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得已完成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這樣從一無所有的荒原上起步獨立發展自己的戰略工業;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高精尖技術人員甚至要忍饑挨餓,雙腿浮腫地從事工作;世界上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高級技術人才愿意終身隱姓埋名,甚至喪失了發表任何一篇學術論文的權利。但是,在中國的六十年代,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一切反華勢力都在瘋狂地對華制裁和封鎖的時代,英雄的中國人將這樣的奇跡變成了現實。

這些科學家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正是愛國主義思想,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煥發了他們的斗志。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愛國對一個成才的人講是多么重要。在很多人都在講如何發財的今天,我來講愛國,也許有人譏笑,那么我也來譏笑他們,無知,低劣,庸俗。

今天我們講講錢學森。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劉滬校長說。“縱觀錢老的一生,德智體美無不達到頂峰。”

道德上來講,一直把祖國利益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上。錢老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沖破重重阻礙,花了5年時間,經過了敵人的恐嚇、威脅、拘留等各種折磨,最終回到祖國懷抱,

這種偉大的愛國情懷,其實在中學讀書時就有了。“我們在附中上學,都感到一個問題壓在心上,就是民族、國家的存亡問題。”錢老曾經這樣回憶,就是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激勵著他勤奮學習,時刻想報效祖國。

帶著愛國心學習,學習更有動力,更有方向,心胸更加博大,理想更加遠大。他在美國20年了,但是一直沒有加入美國國籍,一直沒有買房子,一旦聽到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回國,可見他隨時等待著祖國的召喚。

從智力上講,更是不言而喻的。是中國航天事業之父,是中國的科技巨人,也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

1989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科學技術會議上,錢學森被授予“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9年他又被國際媒體選為“影響20世紀科技發展的20位世界級科技巨人”之一。

從體力上講,出生于20世紀初的錢老,經歷了時代變換的風云,承受了科學研究的辛勞,其生命軌跡卻長達近1個世紀。劉滬認為這和他從小熱愛體育運動不無關系。

同時,錢老喜歡畫畫,而且畫技不俗,還擅長吹圓號、吹口琴。熱愛藝術的錢老一生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

錢老非常看不起分數,我想大家現在沒有升大學的壓力,完全也可以不受分數限制,為此可以像錢老那樣,不受分數束縛,就更有條件廣泛學習,廣泛實踐,加強動手能力的訓練。

那時的學生沒有考試追高分的壓力,他們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玩”。其實他們的“玩”就是讀課外書、動手實驗和外出實踐。

錢老在中學時代就非常善于主動學習。

相比之下,錢老的優勢正是我們的不足啊。從錢老的成長我們再次得出一些成才的經驗。一是要立志愛國。立志是人成才的基礎,人要成才首先要立志,立志愛國使人變得高尚。低俗的人肯定不會講愛國的事。其次,實在。分數很容易引導走向虛假,也很容易抹殺個性。拋棄了分數更有利于全面發展,更注重對知識的實際掌握。

你們每天要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愛國。

別以為你很渺小,你很渺小但很重要。古人說:“一家仁,以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比如上課時,你遲到,突然闖進來,影響大家上課吧?上課講話或者打瞌睡,行嗎?不行,因為你制造了消極的學習環境。走路時隨地扔一片紙屑,行嗎?不行,隨著這一張紙屑,你的形象也扔到了地上。中國游客的形象不就是這樣扔掉的嗎?在書法藝術里就說到,“凡作字者,首寫一字,其氣勢便能管束到底,則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領袖矣。”文章里也有一句話,就是立片言而知要,“工于發端”。所以學生時代的每一言一行都很重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我們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祖國的棟梁。

把問題都攔在懷里,把解決問題都當做是自己的事情。在問題面前,學會主動,學會自我反思。有個高考失利的學生,“人家考試父母在身邊,我卻是一個人。”這樣的人還會有什么成功。為此要明確什么是問題,我們有些人天天如此,習慣了問題,不覺得這是問題。比如大手花錢。有的人不以為是問題。其實是嚴重的問題。

我們暫且把家庭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母很有錢的。這種不能算多。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表明,無論某一家族通過什么途徑發家致富,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被世人總結出一條定律,叫“富不過三代”。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已經超過了300萬,調查顯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無法擺脫“富不過三代”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約10%的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人。很多家庭從兒女那一輩起便不努力,到子孫輩曾孫輩,吃喝嫖賭抽大煙、游手好閑幾乎成為通病,到最后潦倒淪落,將祖宗的臉面丟光。“富不過三代”并非中國特色,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則用三個詞“創造,繼承,毀滅”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

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物質享受多了。物質與精神有時是鮮明對立。物質上的要求多了,就不可能保證精神追求。同樣一百塊,吃喝玩用得多了,還會有多少買書呢?大手花錢,就容易花掉青春,花掉寶貴的讀書時光。

另一類是父母錢不多,或者根本就很艱辛的。這一類更多。但是當我們花錢時,你會想一想父母的辛苦嗎?如果不想,你就是不講仁義的人。仁義是道德之本,連仁義也不講了,你能說你會受人歡迎嗎?

尤其是,我們在這里讀書,不僅家庭拿錢,國家也是拿了錢的。國家和家庭拿錢是讓你享受嗎?你可以去問。花錢不受任何拘束,就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小時候不懂可以理解,現在還不懂,就不行了。我們是人,就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人,老師講過么?為什么要這樣?就是說人不能絕對自由,人要成才,就要受規矩。學做人就是學習用規矩規范自己。

你遵守了多少規矩呢?一個企業廠長,中午就是吃了一個饅頭,生意就成了。還有個老板,就是隨意涂吐了一個痰,就丟掉了一筆生意。

其次要善于質疑。錢學森對溫總理的話:“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如今,科學大師離去,他向這個國家的發問,卻少有人能直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