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基層學習宣講材料
時間:2022-12-18 04:21:00
導語:落實科學發展觀——基層學習宣講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的話: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結晶,是對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也是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根據軍委和總政領導指示,為推動部隊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幫助官兵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從今天開始,本報連續刊登總政宣傳部組織編寫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基層軍官學習宣講材料》全文。今天刊出“宣講材料”第一講。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發展,是當今世界進步的潮流。發展,也是當代中國的主旋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基層軍官是基層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未來和希望。認真學習、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對于我們履行職責,做好工作,推進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具有重要意義。
一、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
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既繼承前人,凝結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又勇于創新,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1.新認識,新境界,新飛躍———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就有了關于經濟社會生活發展的一般觀點和看法。馬克思主義誕生后,發展觀才真正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基礎之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進行理論思維、善于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黨。新中國成立后,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在探索和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極為豐富的關于發展的思想。
早在建國初期,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提出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問題。1956年,同志發表的《論十大關系》,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發展才是硬道理,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發展理念,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治黨治國的重大方略,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認真研究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擴展理論視野,不斷作出理論概括,形成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要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強調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這就為我們更好地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造福人民的發展觀。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科學發展觀強調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充分體現了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體現了完成黨的執政使命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經濟社會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科學發展觀強調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推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相協調,推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符合我國國情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持久永續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科學發展觀是整體推進的發展觀。發展既有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又離不開社會和其他方面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拓展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四位一體,拓寬了發展的視野和領域,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以新的時代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和平發展的發展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科學發展觀強調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既要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要通過自身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要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堅定不移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深刻反映了當今時代進步的潮流和中國人民致力于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的崇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高志向。
可以說,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2.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規律,是指事物內部與事物之間客觀的、必然的聯系。一個政黨善于從總結歷史認識中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才可能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政黨。同志指出,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和運用規律,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既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又是對這一規律的自覺遵循和運用。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深刻認識。同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經濟社會發展也是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特征。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征,我們面臨的仍將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的環境,一個總體上有利于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科學發展觀準確認識和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既注重運用促進發展的有利條件,又強調著力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就為我們抓住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的的深刻揭示。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了什么?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這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說,科學發展觀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使今后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更加明確、更加清晰。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途徑的深刻把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個重大跨越。在我們面前,擺著兩種前途:一種是持續發展,實現現代化;另一種是盤桓不前,社會動蕩。能否爭取前一種而避免后一種前途,還取決于我們今后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模式,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協調一致地運轉;就是要著眼于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發展機制、提升發展質量,努力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就是要正確處理中心與全面、重點與非重點、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注重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實現發展的均衡和協調。
3.為什么要發展,為誰發展,怎么樣發展———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總體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所遵循的一般的、普遍的方法。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到發展問題上就是發展觀。發展觀回答的是為什么要發展、為誰發展和怎么樣發展等基本問題。
為什么要發展?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社會的全部實踐活動。發展是一個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頭等大事。發展始終是中國社會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同志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這個主題就沒有意義了。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和鮮明主題,貫穿于黨執政興國的全部過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黨執政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著眼于發展、圍繞著發展、有利于發展,緊緊抓住本世紀頭20年重要戰略機遇期,千方百計謀求發展、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這就深刻揭示了“為什么要發展”的問題,是指導我們謀求發展的根本遵循。
為誰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同志曾把人民比作“上帝”,鄧小平同志曾把人民比作“母親”,同志提出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這四個字,深刻回答了為少數人發展還是為絕大多數人發展的重大問題,明確我們的發展是為了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發展;深刻回答了著眼于物的發展還是著眼于人的發展的重大問題,明確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謀求發展的根本目的;深刻回答了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明確我們的發展不僅要造福當代,也要造福子孫后代。這一新的發展理念,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思想,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先進性。這就深刻揭示了“為誰發展”的問題,是指導我們認識發展的根本觀點。
怎么樣發展?這既是一個謀求發展的世界觀問題,也是一個謀求發展的方法論問題。以實現物質財富增長為目的的發展觀,把社會的進步片面地歸結為單純的經濟增長過程,把經濟增長過程又片面地歸結為物質財富的增長過程。實踐證明,這樣的發展是難以為繼的,不符合黨執政興國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同志指出,要以全局意識統籌發展,以長遠眼光謀劃發展,以科學態度抓好發展。面向新世紀的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發展,防止“單打一”的發展;強調協調發展,防止“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發展;強調可持續發展,防止“吃祖宗飯、斷子孫糧”的發展。這就把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統一起來,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與我們黨執政并將長期執政的歷史使命統一起來,把造福當代與造福子孫后代統一起來,科學指明了今后中國就是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道路,以此作為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和行動導向。這就深刻揭示了“怎么樣發展”的問題,是指導我們推進發展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