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審計質量調查報告

時間:2022-08-20 11:34:29

導語:地方審計質量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審計質量調查報告

新形勢下,作為地方審計機關,如何緊密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緊密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緊密圍繞“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緊密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中心。發揮審計職能,營造和諧氛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個值得共同探討的課題。在此,本人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煉內功,提升隊伍綜合素養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在不斷改進和提高,經濟領域里的很多問題僅靠傳統的審計手段已經很難解決,國民經濟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構建學習型審計機關。我們要以培養和提高全體審計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和能力為本,構建學習型審計機關。學習型組織理論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組織各項能力、實現工作目標的前提。借鑒學習型組織理論,審計機關應該根據完成審計任務的需要和審計人員素質能力的現狀,確定建立學習型審計機關的目標、戰略規劃,明確不同時期學習教育的重點內容,采取多種方式和渠道,為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學習教育條件和環境。在組織學習教育活動中,更加注重提高審計業務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持續性和培訓的效果。建立學習型審計機關,需要從領導干部做起,要納入“一把手”工程,局長、股長、主審應該成為學習型機關的“領頭雁”。全體審計人員也應該樹立接受終身學習教育的意識,自覺地查找自身在依法審計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針對性地通過學習和實踐,彌補不足。

(二)構建清廉型審計隊伍。審計機關作為經濟監督部門,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要把廉政建設放在首位。地方審計機關要按照“抓班子、帶隊伍、講工作、樹正氣、辦實事”的總體思路,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抓大事、議大事、努力提高駕馭新時期審計工作的能力。認真落實總書記倡導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教育審計人員,嚴守審計“八不準”紀律,多想工作、多講奉獻,樹立“依法審計、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弘揚“依法、求實、嚴謹、奮進、奉獻”的審計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三)構建文明型審計形象。要大力倡導“對人知感恩、對物知珍惜、對事知盡心、對己知克制”的道德行為理念,實施以執業道德、政務美德、社會公德為主要內容的“三德”建設工程。教育干部職工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實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虛作假、陽奉陰違那一套,堅決反對官僚主義、教條主義;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不懈進取,講求實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樹立良好的生活作風,求真務實,表里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當老實人,艱苦奮斗,做文明審計的表率。

二、重監督,切實履行審計職能

緊扣縣委、縣政府經濟工作中心,安排布置各項工作,突出加強對各項經濟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落實。以預算執行審計為抓手,促進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科學管理,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服務;以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為切入點,加大專項資金包括一些公共資金的審計力度,打造群眾滿意工程。

(一)強化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在內容選擇上關注“四個重點”:即緊密圍繞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加強對部門預算編制中存在的收支編制不夠完整、不夠科學等問題的審計,促進建立科學的支出標準和預算定額;緊密圍繞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推行和實施情況的審計,推進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全面建立并規范運作;緊密圍繞推進預算分配公開、透明、科學、規范,加強對預算分配行為的審計;緊密圍繞推進縣級預算管理不斷規范,加強對預算調整、追加支出的審計。在審計方式方法上,搞好“四個結合”:即手工審計與計算機審計相結合,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相結合,揭露問題與分析原因推進整改相結合,會議通報審計情況與對外公告審計結果相結合。既客觀反映成績,又如實揭露問題,體現出鮮明的特色。

(二)強化涉農資金審計。“民以食為天”。地方審計機關,要一切以維護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以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為著力點,開展審計監督,在審計方向和審計內容的確定上,必須堅持以資金為紐帶,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的各個環節,重點關注資金的流向、流量、流速及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看涉農資金是否姓“農”,有沒有變小、變向、變質。一是監督農民負擔卡內的農民應負擔的各項負擔內容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有無超標現象,農民負擔有無反彈現象;二是監督國家的各項補貼政策和優惠政策是否落實到農民頭上;三是監督有沒有負擔卡外的收費現象;四是監督有無變向收費現象,及時向農民宣傳有關政策,抵制不法行為。要對那些違紀違規部門進行處理處罰,并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反映;四是資金使用的專一性,資金分配是否用于“三農”建設,錢是不是發在農民群眾身上,有無擠占、挪用、截留資金問題,有無虛報冒領現象,有無偷工減料行為,有無偷梁換柱之事。

(三)強化涉農部門監督。一是注重對行政執法、管錢管物部門的審計監督。為了減少和避免“不作為”和“亂作為”行為,促進其依法行政,正確行使職權,應定期對涉農部門進行審計監督,及時查處農村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錢物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杜絕損失浪費現象的發生,提高支農資金的效益;二是注重對涉農干部的審計督。村干部本應是村民的“主心骨”,本應是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可有的村干部卻利用村級財務不健全的缺陷,采取票據久拖不報、收入不做賬或做假賬、虛報支出等手段謀利;在土地轉讓、工程建設中收受賄賂、貪污挪用征地補償款、扶貧救濟款等款項;擠占集體資產或利用村集體資產為個人謀私。長此日積月累,導致矛盾升級,有的甚至形成了一些群眾性事件。因此,審計機關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通過審計,規范了村級財務管理,通過干群之間的“零距離”對話,一些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促進解決了農村存在的“上學難”和“看病貴”的問題。

三、勤服務,力推縣域經濟發展

工作成效是校驗一個機關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尺,作為審計機關,要以服務改革和經濟發展為根本,圍繞經濟工作中心,扎實履行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的雙重職責,當好經濟秩序的維護者、經濟運行的監控者、經濟決策的參謀者和政治文明的促進者。

(一)搞好協調配合。審計部門的工作需要上級審計機關的重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相關單位的配合,因此,一是要處理好審計部門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主動、自覺地接受上級部門的業務領導,積極、熱誠地為上級機關服務。二是要處理好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系,服務、服從于地方經濟建設中心和黨委、政府工作重心,為規范財政財務管理、服務黨風廉政建設和干部監管工作出謀劃策,竭力維護地方經濟秩序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三是要處理好與其他執法執紀部門的關系,加強溝通和交流,注重協調配合。四是要處理好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審計機關在查處問題時,要做到客觀公正,文明執法,不以監督者自居,口大氣粗,要與被審計單位在高層面上溝通,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溝通平臺,要通過審計監督,客觀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從建章立制和規范管理上幫助被審計單位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成為被審計單位規范財務管理的“良師益友”。

(二)當好政府參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起到“系統監控”作用。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從源頭上遏止腐敗的有效手段”,是審計部門為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的做法一是合理安排領導干部的任中審計。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經常性審計監督,對于人民群眾特別關心的行業,領導任期較長的單位,都要安排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做到了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糾正,把審計“關口”前移,實現了對單位領導人的事中監督、同步監督,為“先審后離”創造了條件,既保證了審計工作的連續性,也起到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雙重作用。二是全面開展領導干部離任審計。所有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的“一把手”凡離必審。在審計過程中,不僅要審查賬目,而且要檢查履行各項經濟責任、完成各項經濟目標任務情況,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采取可行性調查研究方式,不斷加大審計的查處力度,有效的發揮審計監督職能。

(三)全力搞好服務。地方審計機關,既是經濟“衛士”,又是政府的“眼睛”,也是人民的勤務兵。要摒棄重監督輕服務的思想觀念,樹立審計機關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不為地方黨委、政府服務,不為被審計單位提高管理水平服務是不作為的理念,樹立全面、系統、整體的審計理念。正確處理監督與服務的關系,堅持以前好的做法,把工作側重點放在“一審二幫三促進”上,不能認為一審計就是要處罰,甚至認為是要處理一批人。審計報告既要客觀反映和分析查出的問題,又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為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幫助被審計單位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