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社區調查匯報
時間:2022-10-11 11:00:50
導語:貧困社區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日,調查隊對全市6個省定貧困村社區監測表進行了調查。調查問卷涉及到調查村基本情況、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人口、勞動力流動及資源、村級經濟及農業科技、災害和社會保障、以及扶貧資金應用取得的成果等。現將調查結果簡述如下:
一、調查的6個村分別為鎮村和村、樂村和村、鎮村和村,所處地勢均屬于丘陵(半山區),均不是革命老區、郊區、少數民族聚集區,6個村包含的自然村26個,每村有自然村4個以上。
二、6個村所包含的自然村全部通電、通電話、都能接受到電視節目,但通公路的自然村只有19個,占全部自然村的73.08%,其中鎮村3個自然村均不通公路。他們出村主要依靠輪渡,目前大橋正在建設中,預計下半年可以通車。6個村距城區距離平均20公里、距鄉鎮5公里,距最近的初中2.33公里,另有1個村仍然沒有小學。
三、6個村總戶數2821戶,總人口11488人,其中男性人口6129人,占總人口的53.35%。總勞動力6608人,每個勞力贍養人口1.74人;6個村當年舉家外遷的戶數53戶,舉家返回的戶數39戶;2011年外出半年以上勞動力3338人,占總勞動力的近一半,由此可見外出勞務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6個村總耕地面積10076.9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4423畝,只占耕地面積的43.89%。全年糧食播面12757.01畝,其他作物播面7597.38畝,糧食種植仍以一季為主。全年糧食產量5095噸,畝產達399.39公斤,比全市平均低44.02公斤,表明貧困村耕地并不肥沃,且遭遇的自然災害偏多。基本上沒有使用節水栽培、塑料大棚等新技術。6個村只有樂村有一個個體企業,吸納的從業人數30人,年銷售收入20萬元左右。
四、6個村2011年都遭受到較大的水災,此外旱災、山體滑坡、冷凍也困擾著他們的生產及生活。災害造成種植業減產3—5成以上,部分村住房及生產用房都有倒塌現象。2011年共收到救濟救災款物80300元,分發給321戶重災戶。當年參加新農合的人數9680人,參合率84.26%,低于全市15個百分點。
五、6個村2011年共收到扶貧資金(包括實物)66萬元。其中當年用于修建改造公路47.6萬元、種植業2萬元、學校及其設施2萬元、修建碼頭、戲臺、休閑廣場、涼棚等14.4萬元,分別占扶貧資金的72.12%、3.03%、3.03%、21.82%。當問到2012年希望得到的扶貧項目時,有4個村仍然把修建公路作為第一需求,另2個村將改建老年活動中心、休閑廣場。表明修路能夠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帶動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和提速發展,改善生存本能提高生活環境。休閑廣場的改擴建能使農民集休閑、健身于一體,有利于推動綠化示范村建設,植綠惠民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