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時間:2022-05-05 04:11:00
導語:政府班子述職述廉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自20*年1月由原*鄉、鐵廠鄉撤并成立。建鎮幾年來,鎮人民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鎮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市、縣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高舉旗幟,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綠色環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諧平安新*的戰略目標,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三農”工作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各方面工作做到早安排,早落實,全面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平安和諧*建設,全鎮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平安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堅持學習,增強政府踐行“*”重要思想的本領,提升決策水平。
鎮政府班子高度重視班子成員政治理論素質,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科學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加深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解,增強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并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即發展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爭先意識,進一步把理論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結合起來,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本領和決策水平,解決全鎮農業農村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好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同時,提高改造主觀世界的能力,增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制了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還加強法律法規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服務人民的能力。
二、廉潔自律,勤政為民,努力促進政府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
黨風廉政建設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問題,鎮政府班子從大處著眼,小事著手,從嚴掌握,防微杜漸,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的思想,務必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嚴格各項紀律。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嚴禁弄虛作假。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反對虛報浮夸,努力養成辦實事,重實績的良好風氣。二是堅持完善制度,嚴禁奢侈浪費,厲行節約,完善財經制度,嚴格財政管理,嚴控人、車、會、話等支出。三是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以推進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四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政府服務職能,扎實開展行政執法監察工作,對違紀違法人員作出相應處理,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五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改革,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把政府建設成公正、公平、高效、廉潔的實干型、服務型、法治型、透明型政府。
二、不斷調整完善綜合發展思路。
一直以來,鎮政府結合*鎮實際,堅持“依靠科技發展農業、依靠教育振興*、依靠礦產發展經濟”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按照“封山育林、以地增糧、糧草養畜、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狠抓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建立特色型、經濟型產業。抓好人口控制、礦業開發、勞動力轉移等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質。一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蕎麥、油菜、馬鈴薯為主的特色農業,逐步發展壯大畜牧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加大扶貧力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是積極爭取和引進外資開發油菜、苦蕎、燕麥優勢農產品和鋅礦、煤炭資源;四是建好鐵廠、拖麻、*、營地四個集鎮,逐步完善其服務功能。五是大力弘揚民族民間文化,探索旅游業發展空間。舉辦具有民族地方文化特色的苗族“花山節”,開發貓鼻子水庫、拖麻濕地、十里杜鵑長廊等旅游景點,以打造高寒山區特色文化生態旅游產業。
幾年以來,鎮政府團結帶領全鎮3萬多干部群眾頑強拼搏、積極探索,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早安排、早部署開展農業生產工作,強力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質,加大林業管護力度,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平安創建工作,在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至20*年末,全鎮實現經濟總收入5283萬元,比20*年增長8%。其中,畜牧業收入1830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35%;種植業收入2647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50%;林業收入1*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服務餐飲等其他行業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13%。糧食總產量1617.4萬公斤,比20*年增長4.9%;人均有糧459公斤,人均純收入1403元,比上年增加109元。鎮級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6%;實現外出務工收入1456萬元,與20*年相比人均增收200元。
三、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穩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發展壯大畜牧產業
----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穩步發展種植業。堅持改良品種、提高單產,并以示范樣板帶動大面生產。20*年,全鎮共完成玉米種植20000畝;馬鈴薯種植50000畝;水稻種植2500畝;蕎子10000畝;燕麥9500畝;油菜8000畝;加工型油菜100畝;豆類種植4200畝,其中大豆2400畝,豌豆1800畝;冬季作物10000畝。
20*年,全鎮共完成玉米種植2*00畝、馬鈴薯種植31000畝、水稻種植2100畝、蕎麥6500畝、油菜8000畝、加工型油菜100畝。在鐵廠村建立2000畝脫毒馬鈴薯科技示范種植基地;與理世公司合作,在黑嚕村投資建立400畝“云薯101”、“愛德53”良種示范基地,實施種植、收購、加工“一條龍”產業開發。扶持夏季蔬菜示范試驗種植10畝,每畝補助50元,畝產值預計可達3000元以上。
----大力發展畜牧業,防疫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大力推廣飼草種植,做好牲畜品種改良和飼料推廣工作,大力發展畜牧業。到20*年末,全鎮生豬、牛、羊、家禽分別存欄34116頭、8024頭、13277只、68174羽,出欄分別為34367頭、1639頭、10*0只、81810羽,出欄率分別為100.7%、20.4%、76%、120%。20*年,共組織人工種草1200畝,其中紅小麥550畝,主要分布在黑嚕、*、鐵廠三個村;黑麥草種植650畝,主要分布在拖麻、滴水兩個村。*鎮有拖麻、*、鐵廠三個黃牛凍改點,上半年共完成黃牛凍改590頭,為群眾增收50余萬元;豬改良1230窩,增收10余萬元;配給飼料700余噸。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工作。利用集鎮天累計向群眾宣傳品種改良、科學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知識1萬余人次,技術咨詢300余人次。爭取省計生委10萬元,重點扶持100戶發展生豬養殖,將實行滾動發展,以擴大大面養殖,確保農民增收。
春秋兩季防疫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豬瘟苗注射3.1萬頭,仔豬傷寒0.2萬頭藍耳病疫苗0.82萬頭,口蹄疫苗注射1.2萬頭,??谔阋呙缱⑸?.6萬頭,羊口蹄疫苗注射0.3萬只,雞新城疫苗6.5萬羽,禽流感注射4.5萬羽。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高度重視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認真安排部署,成立以鎮長為組長的領導組,切實加強領導,由“一把手”親自帶領研究制定相關措施,并成立紀檢監督組對物資發放全程進行公示監督,做到公正、公開,確保農民群眾得到實惠。20*年,我鎮完成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籌資30.45萬元,參合人數達29872人,參合率為84%,居于全縣第二;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11.3萬元,享受農村低保人數達2132戶3094人,占總人口數的8.5%;發放五保供養資金15.6萬元,共217人;占總人口數的0.6%;兌現種糧補貼資金83.2萬元,共7936戶34504人,占總人口的95%;兌現能繁母豬補貼資金15.*萬元,涉及農戶3012戶,占總戶數的35%。發放惠農資金225.16萬元,受益人口達3.5萬多人。到20*年11月,共發放惠農資金337.931016萬元。其中農村低保2558戶3529人,補助資金74.256萬元;發放五保供養217戶217人補助資金7.812萬元;城市低保88戶162人補助資金13.3044萬元;農村特困1187戶1847人補助資金16.12*16萬元;兩山戰役58戶58人補助資金3.7萬元;兌現種糧綜合直補資金222.7378萬元,受益農戶達7978戶,受益群眾達1.273萬多人,占全鎮人口數的35%,進一步加大了扶貧濟困的力度。
(二)強化計劃生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質。20*年,*鎮黨委、政府明確提出“鞏固比創建難”、“再苦再累也要鞏固下去”的工作思想。對計生工作進行全面整改,對各項標準進行逐項審核,加強薄弱環節的補救工作。堅持重結扎,抓一放,嚴監控,全面落實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在全鎮干部職工的努力下,圓滿完成20*年、20*年計生工作任務。20*年以來,我鎮進一步調整工作思路,創新思維,打破原有工作模式,充分整合資源,把全鎮分成*片區和鐵廠片區,抽調30名精干人員組成兩個工作組,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村入戶,扎扎實實做好計生摸底調查,為下步制定更加切合實際的計生工作措施提供有力依據;同時成立后勤組,切實加大計生后勤保障力度。在全鎮干部職工的努力下。圓滿完成縣級下達及追加任務合計結扎241例的任務,占任務數的102﹪;其中二扎146例,占任務數的101﹪;一孩放環140例,占任務數的104﹪;實施補救措施66例;完成社會撫養費11.72萬元,占任務數的102﹪;完成獨生子女辦證15本,占任務數的1*﹪;全鎮應監護對象1015人,實施監護2923人次,人均監護3次,監護面達95.1﹪;20*年度人口出生240人,其中多孩5人,占2.8﹪,出生率為10.31‰,計劃生育率為79.2﹪,有效鞏固了基本無多孩鎮各項指標。
(三)扶貧、新農村建設及掛鉤幫扶力度持續加大,成效明顯。*鎮地處高寒冷涼山區的,是一個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農業大鎮,全鎮基本無財政收入。到20*年末,全鎮仍有貧困人口21377人(785—1*7元),占總人口數的59%;絕對貧困人口4700人(785元以下),占總人口數的13%;這部分人大多分布于高寒冷涼山區,受自然、氣候、條件等限制,脫貧難,返貧現象(因災返貧、因病返貧)更突出,是我鎮扶貧攻堅的難點和重點。一直以來,鎮政府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多方爭取扶貧項目,嚴格惠農資金發放程序,加大幫扶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20*年全鎮積極爭取大小項目6個,項目資金共184萬元。其中,建設資金60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點4個,分別為嵩屏村嵩屏村民小組42戶181人、新棚村滑石板村民小組52戶223人、巖頭村寨子村民小組43戶185人、營地村箐腳溝55戶235人;投入扶持資金共11.5萬元,實施產業開發4項;投入建設資金50萬元,在營地村大梨樹實施易地搬遷23戶100人;扶持經濟林果種植100畝,扶持資金10萬元;新修鎮村公路46公里,投入資金44萬元;新建村衛生室1所,投入資金3萬元;硬化新棚村村級活動場所,投入資金10萬元。
20*年以來共爭取大小項目8個,項目資金共439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點4個,分別為嵩屏村三棵樹、梁梁上村民小組70戶304人、新棚村花烘園村民小組45戶178人、拖麻村小拖麻村民小組43戶185人;投入建設資金51萬元,在營地村大梨樹實施易地搬遷23戶100人;爭取資金30萬元,在嵩屏實施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受益戶60戶;爭取省計生委、市扶貧辦和縣政府的支持,投資30萬元在新棚村大老包村民小組進行市級示范建設。投資249萬元在鐵廠村實施國債易地項目建設,新建安居房110套,現已完成項目主體工程的70%,完成投資170萬元,爭取在2009年5月前完成此項目。
*鎮掛鉤幫扶單位共有13個,其中,省級部門1個,市級部門2個,縣級部門10個,各掛鉤部門分別掛鉤鎮村,在掛鉤期間各部門共同參與鎮村發展規劃及擬定發展目標。各級掛鉤部門傾情幫扶,先后引進公路、橋梁、管飲、通電、校舍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年幫助協調爭取項目9個,爭取資金192.41萬元;在道路交通方面,新修公路27公里,維修鄉村公路12.59公里,村社公路35公里;在環境整治方面,硬化人行道2200米,修建公廁1個12坑位,危房改造6300平方米,建設公共活動場所200平方米,新栽各種樹木1100株,新增綠化面積150平方米,完成改廁、改廄10間200平方米。
20*年,共爭取投入資金72.8萬元,結對幫扶1*7戶4752人。其中省計生委投入40萬元,幫扶*鎮計生貧困戶100戶355人(其中營地人畜飲水工程20萬元,新棚村大老包新農村建設10萬元,生豬養殖滾動發展資金10萬元);市、縣財政局投入19萬元(其中嵩屏校園整治10萬元,雪凌災補助金9萬元),幫扶124戶521人;市漁洞管理局、縣水利局投入12.3萬元,幫扶巖頭村114戶563人,投資5萬元修建村委會至大箐公路5公里,水窖40口;縣移動公司投入0.5萬元,幫扶鐵廠村5戶18人;縣檢察院投入0.5萬元,幫扶營地村136人;縣國稅局投入0.5萬元,幫扶黃泥寨村54戶102人;縣武裝部投入0.5萬元,幫扶滴水村3戶14人;交通局投入8.5萬元,幫扶新棚村26戶94人,新建人行橋1座,投資5萬元對村組公路進行維修改造;衛生局投入0.5萬元,幫扶*村30戶118人;統計局投入0.5萬元,幫扶拖麻村15戶68人;理世食品公司投入1.5萬元,幫扶黑嚕村632戶2763人。
通過上述惠民政策和扶貧項目的實施,全鎮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加強:20*年,依托通鄉油路項目的實施,小鐵公路鐵廠至營地路段現已基本完成路段的加寬和改造;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集鎮建設,投資20萬元新建集鎮街道225米,改造80米,增加了群眾商品交易場所;投資42萬元改造村組公路103公里,占全鎮鄉村公路的64%,新修30余公里,建人行橋、公路橋各1座,滾水壩4個。全鎮131個村民小組實現通電,通電率為78%;18個村民小組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解決0.8萬人、0.9萬多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架通光纜開通程控電話,建成移動通信機站9座,網絡基本覆蓋全鎮。
20*年,完成投資74萬元新建集鎮街道375米;實施了營地、巖頭400口沼氣池建設,現已完成了工程的80%,項目竣工后將有效的緩解了農村能源問題;投資3萬元新建新棚村白房子村民小組人行橋1座;維修溝渠1000余米,清淤灌溝4700米,治理沙溝100米;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為拖麻村無償提供200畝一年生黑麥草的種植項目,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協調20萬元在營地村大梨樹實施人畜飲水工程6500米,解決75戶600多人飲水困難;共投資90萬元,分別在鐵廠實施管引工程7500米;解決集鎮及3個村民小組135戶6*人和275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在黃泥寨村拖拖實施管引工程3500米,解決2個村民小組70戶285人和165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在滴水村后梨樹、孫家丫口實施管引工程4500米,解決2個村民小組85戶375人和260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使群眾的生產生活、居住環境等有了較大的改善。同時,也為我鎮的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高度重視綜治維穩、平安創建工作,全鎮呈現和諧穩定發展態勢。
*鎮一直高度重視綜治維穩、平安創建工作,并結合本鎮實際,建立完善四級聯防網絡體系,實行“打、防、控、管”相結合,重點建立中心戶長體制,實行聯戶聯防,建立有效的治安動態信息網絡。實行“分片包干負責制”,對礦山、電站等安全生產重點單位進行防范;結合“大接訪、大下訪”活動的開展,及時調解矛盾糾紛,深入排查治安隱患,確?!靶∈虏怀龃?、大事不出鎮”。三年來全鎮無一例到市上省赴京上訪案件發生。到20*年8月,全鎮立行政案件31起(含治安案件和交通案件),查處31起,查處率達100%;立刑事案件5件,已破獲4件;共調解處理群眾矛盾糾紛62例,調處成功61件,調處成功率達98%。同時進一步完善戶籍制度規范戶籍管理。截至8月,全鎮共辦理身份證3927人,戶籍遷入36人,遷出1*人,死亡注銷61人,變更更正563項。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全鎮各類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開創了平安工作新局面。
(五)合理規劃,穩步推進集鎮建設。
*鎮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支付5000元經費作為集鎮美化、綠化使用費,逐步加大集鎮管理力度,不斷完善其服務功能。為加強衛生的管護,在鐵廠集鎮每個門面每年收取60元作為衛生管護費,有效的盤活了資金,極大的改善了環境,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下步將在*鎮的其余三個集鎮(*、拖麻、營地)依照鐵廠集鎮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六)狠抓作風建設,建立廉政勤政、高效、務實、清廉的人民政府。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進一步解決思想,實事求是,結合四項制度建設、“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和“大接訪、大下訪”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干部職工思想認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突出“為民服務”本質,真正沉下身子,深入基層了解民情,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真正做到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二是建全制度,強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做到分工明確,權責清楚,獎懲分明,改變職責不明,賞罰不清,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大力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建設“有廉潔形象、有良好信譽、有辦事能力、有較高效益”的政府機關。積極抓好各村委會班子建設和鎮直各站所管理,制定完善《*鎮機關事業單位管理辦法》,強化值班制度,嚴格獎懲,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三是強化團結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班子會議,共同研究各項工作,在全面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重大工作事項、干部調動等工作通報制,集體研究、民主評議等制度,繼續推行民主評議制度和政務公開制度,保證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行使充分的監督權和建議權,以達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做到民主決策、團結干事、政務公開。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普九”工作扎實推進。加強領導,整合全鎮師資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兩基”攻堅和“普九”攻堅省級評估和迎檢準備工作。結合縣“兩基”攻堅誓師大會的會議精神,結合實際,專題研究,認真部署,把兩基攻堅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確保抓緊抓好,成立兩基攻堅領導組,充實“兩基”專干人員,制定“兩基”攻堅措施,分別與各村兩委、中小學,簽訂“兩基”攻堅目標責任書,明確職責,落實到人,堅持“軟件從嚴、硬件從實”的工作原則,結合《云南省“兩基”督導評估手冊》明確專人,規范“兩基”檔案,確保兩基攻堅順利推進。
----林業管護力度加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20*年實現林業管護16萬畝,退耕還林966畝,補植補造3.8萬畝,封山育林9500畝,森林覆蓋率達34%。加大對漁洞水庫保護條例的宣傳貫徹執行力度,對源頭進行封山育林、河床清於,切實堵住源頭污染。完成垃圾處理場的選址、規劃、地勘、測量等前期工作。加大林改宣傳力度,利用趕集和節日活動進行宣傳25次,共發放宣傳資料12534份,開動員大會5次,培訓687人次,現已完成整體工作的97%,迎接上級部門驗收。
----婦幼保健、食品安全和傳染病預防等工作得到加強。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重點整治學校周邊、公路沿線、村公所駐地及轄區四集鎮。不定期利用趕場天對食品小作坊和食品經營戶依法進行整治,清理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戶,查驗取締無營業執照、無健康證、無衛生許可證、無進貨臺帳的“四無”經營戶,嚴厲查處“三無產品”和“過期食品”。狠抓新農合籌資、狂犬病防控、麻疹疫苗注射、經濟普查等工作。20*年完成28萬元,占任務數的85%;20*年,完成28.5萬元任務,占任務數的86%;20*年完成52萬元,占任務數63萬元的82.5%(含民政救助)。組織開展麻風病防治培訓,切實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
----不斷營造濃厚的群眾文化氛圍。充分利用老年協會等群眾文藝群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好“農家書屋”的建設,廣泛普及文明、和諧、向上的文化理念。積極弘揚民族特色文化,組織群眾舉辦苗族“花山節”慶祝活動,利用節日有利時機開展各種宣傳,有效促進各項工作開展。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不足
幾年來,*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人民安居樂業,充分展現全鎮團結和諧、共謀發展精神風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與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望相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發展不平衡性突出,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差距仍然存在;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有待加強,三產發展上進展緩慢;三是干部群眾舊的思想觀念、舊的思維定式和舊的方法習慣有待于進一步轉變;四是鎮村干部落實力不夠,部分干部的責任心、事業心不夠強;五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同群眾的愿望還有一定距離。今后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加以克服,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思維,切實做好優勢轉化文章,化解制約因素,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構建和諧*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積極努力,帶領全鎮干部職工按照“發展經濟、方便群眾、解困脫貧、量力而行”的思路進行建設。圍繞“打通出口、連接干線、改善網絡、提高等級”的思路,重點抓好嵩屏至翠屏、營地至龍頭山等出口公路的建設,更好地方便群眾出行,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繼續加大推進產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圍繞低收入人口增收,以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基礎,調整農業種植內部結構,實施“薯類經濟戰略”,依靠科技進一步優化馬鈴薯品種—愛德53號的種薯擴繁種植。同時立足本鎮實際,科學規劃,從生產發展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優勢,建立特色型、經濟型產業,重點發展畜牧業、改良馬鈴薯品種、核桃種植、夏播油菜等經濟作物,從而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繼續加大科技扶貧和培訓力度。突出科技扶貧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識幫助群眾脫貧,鼓勵廣大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進行培訓指導,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安排科技培訓資金,建立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科技扶貧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針對性地通過各種短期培訓,增強農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能力。確保每個貧困戶勞動力人均掌握1-2門實用技術及職業技能。同時,引導群眾自覺移風易俗,改變落后的生活習俗,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探索建立特色型、經濟型產業。立足本鎮實際,科學規劃,從生產發展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優勢,建立特色型、經濟型產業,發展馬鈴薯及加工型油菜種植、改良油菜新品種種植,和馬鈴薯種薯擴繁試驗,力爭2009年種植面積達15000畝。切實抓好鐵廠村50畝蔬菜示范基地建設。在嵩屏村、黃泥寨村扶持發展半夏和天麻種植。
- 上一篇:黨委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 下一篇:縣機關黨建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