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常委述職述廉報告
時間:2022-07-07 11:27:00
導語:縣委常委述職述廉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率領全部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統領,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科學謀劃,整體推進,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組織工作各項任務,為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全面實施基層組織建設年“六項工程”,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縣委把20*年確定為基層組織建設年,全面推行以領航工程、頭雁工程、形象工程、民心工程、覆蓋工程和聯建工程“六項工程”為框架和載體的基層組織建設各項工作任務,我部精心謀劃,全力推進,取得顯著成效。
1、創建“五型”好班子,在基層領導班子中實施“領航工程”。在基層領導班子中廣泛開展了發展型、學習型、創新型、和諧型、廉潔型“五型”好班子創建活動,使基層領導班子的整體合力明顯提升,領導科學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創建活動中,縣委先后邀請了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祝福恩和市委黨校副教授張莉莉對全縣領導干部進行了科學發展觀專題輔導。20*年下半年選派了5名優秀的鄉鎮黨委書記到山東平原縣進行掛職鍛煉,選派了5名鄉鎮黨委書記和5名縣直部門的主要領導到浙江溫洲等地考察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七一”前夕,縣委對全縣涌現出的11個“五型”好班子進行了表彰獎勵。
2、選優配強致富帶頭人,在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上實施“頭雁工程”。在村級“兩委”換屆中,繼續推行了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91%。對村級班子軟弱渙散的,在加大組織調整力度的基礎上,重點在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農村致富帶頭人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全縣有20%的村黨組織書記都是不拘一格選拔使用的外出務工回鄉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為提高村黨組織書記的素質和能力,舉辦了兩期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邀請了縣紀檢委、農委、新農辦等部門的領導對農村有關政策法規、實用技能等知識進行了集中培訓。8月底組織12名村黨組織書記到慶安縣專題學習發展現代農業的先進經驗。為激發村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的熱情,提高他們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特別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按照副科級管理或進鄉鎮黨委班子的方案已經形成。同時在鄉村黨組織和農民黨員中廣泛開展了“三級雙向”承諾活動,進一步拓寬了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渠道,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按照“六位一體”的要求,兩年來共投入資金493.5萬元建設37所村級活動場所,面積達到5665平方米。
3、堅持做好黨員經常性教育,在黨員隊伍建設上實施“形象工程”。建立了以縣委黨校為主體,以基層黨校及活動室為依托,以革命烈士陵園為基地的黨員教育體系,搭建了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的平臺。縣委發出了向依龍鎮新華村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全國道德模范、優秀共產黨員王貴連學習的號召。結合紀念建黨87周年,相繼舉辦了“學習十七大、學習新黨章”知識競賽,“慶七一、迎奧運、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和紀念建黨87周年暨“頌歌獻給黨”專場文藝演出,在縣電視臺開辟了《七月贊歌》專欄,對近年來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的先進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宣傳報道,展現了各行業黨員的風采。在創新流動黨員“4431”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開展了“愛家鄉、樹形象;回##、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16次,使廣大流動黨員在成為文明經商的標桿、##形象的窗口和溝通內外的橋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4、增強社區全方位服務功能,在社區黨建中實施“民心工程”。以建設服務型社區為目標,發揮黨建聯席會在社區共駐共建工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在社區黨組織中廣泛開展“比規范、比服務,創群眾滿意社區”的“雙比一創”活動。組織開展了“百家黨組織千名黨員進社區”主題實踐活動,全年共捐款捐物達58600元,有效地解決了困難黨員群眾的燃眉之急。全面實施創業帶就業工程,組織下崗失業黨員參加各類技能培訓1830人次。全年舉辦社區文化廣場演出26場,使社區成為弘揚先進文化、樹立社會新風的平臺。
5、延伸工作觸角,在非公企業和“兩新”組織黨建中實施“覆蓋工程”。對具備條件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和“兩新”組織,本著應建必建的原則全部建立黨組織,使黨組織組建率達到100%。對在百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中涌現出的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產業協會,下發了《關于在農村合作組織、各類協會中建立黨組織意見》的文件,采取“支部+基地+農戶”、“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支部+產業協會+農戶”等方式組建黨組織。據統計,全縣現有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各類協會46個,已建立黨組織24個。
6、開展“三送三幫三服務”活動,在機關事業單位黨建中實施“聯建工程”。為提高機關事業單位服務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在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三送三幫三服務”活動。“三送三幫”即為村級黨組織送政策,幫助搞好產業基地建設;為村屯困難群眾送物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農民黨員送技術,幫助提高科技素質。“三服務”即服務中心、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做黨員群眾“貼心人”。全縣共開展城鄉聯建活動35次,結成聯建對子26個,送去致富項目20余項,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互促、雙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局面。
同時,作為全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唯一試點縣,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美好新##”這一主題,全縣基層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積極謀劃科學發展思路,創新科學發展措施,破解科學發展難題。活動期間,全縣免費發放各類學習資料1.2萬冊,搞集中教育培訓32次,培訓人員達4100多人次。副縣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帶頭調研,帶頭征求意見,集中學習7次40課時,每人記學習筆記1萬字以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75次,撰寫心得體會和調研文章50多篇。征求梳理出涉及科學發展的意見建議310條,開展各類專題輔導和理論懇談會82次,主題實踐活動204次。形成《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勢在必行》等個案剖析報告31篇,進一步加強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活動中共解決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就業、教育衛生、社會治安、交通出行、居民住房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606個。全縣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各項體制機制633項,群眾滿意度達98%。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龍新南同志來我縣視察時說:“##縣實行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一體發展的做法很好,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全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試點工作總結階段推進會在我縣召開,我縣代表全市四個試點單位做了經驗介紹,得到了市委組織部的充分肯定。
20*年,全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半年匯報會在我縣召開,縣委被省委授予“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委”榮譽稱號。
二、注重實績選人用人,基層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領導科學發展能力水平顯著提高
20*年年初,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采取民主測評與重點考核談話相結合的辦法,對全縣15個鄉鎮、縣直59個單位領導班子的工作運行情況、科級干部及后備干部的工作表現情況進行了全面考察,并補充推薦了后備干部人選。全年共調整交流變動干部144人,57名優秀后備干部得到提拔重用。20*年下半年,針對鄉鎮工作實際,對缺職的副鄉鎮長職位進行公推公選,通過采取業績評定、公開測評和組織考察的全程百分量化評定的干部選拔任用公推公選新機制,10名鄉鎮勤勉敬業、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后備干部入圍,社會反響良好。我縣注重實績、民主公開、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做法在省委強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會議上介紹了經驗,并在一些縣區中推廣和采用。縣委先后選派了56名同志到省市委黨校和南方發達地區的培訓機構進行學習,組織了3名后備干部到我縣群眾問題調處中心掛職鍛煉,并與山東平原縣建立長期培養鍛煉干部的合作關系。同時組織全縣黨群口公務員進行了兩期培訓,舉辦了一期新任職干部培訓班和一期新補充后備干部培訓班,共培訓410人次。
三、完善目標考評體系,縣委各項重點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圍繞縣委提出的以“四區輪作”為突破口,建設百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的戰略決策,及時調整考評重點。對鄉鎮領導班子采取“5+x”方式考核,對縣直部門領導班子采取“4+x”方式考核。對百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招商引資、在建項目、扶持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等階段性和臨時性的工作,采取“完成一項,考核一項”的辦法,并將考核結果記入《重點工作考核臺帳》,真正實現“縣委的工作部署到哪里,考評工作就考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七一”前夕,縣委對26個實績突出的領導班子和109名目標考評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我縣的目標考評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全市縣(市)考評單元第一名。同時,按照人才強縣的要求,年初建立了全縣人才動態信息庫,并在全市人才工作總結會上做了經驗介紹。
四、推行組工文化,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得到充分展示
在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活動中,堅持開展組工干部經常性教育,大力推行組工文化,努力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和諧型、廉潔型“五型”組織部門和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公道正派、紀律嚴明的組工干部隊伍。一年來,在市級以上黨報、黨刊及網絡上發表組工信息79條、調研文章30篇,組工干部的業務能力和文字寫作水平大大提高,有效地推動了組織工作的創新發展。省委組織部專題調研組來我縣時指出,##縣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的成功做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值得其他兄弟縣(市)學習和借鑒。山東平度市委組織部和遼寧本溪滿族自治縣委組織部考察組也分別來我縣就組織部門自身建設工作進行考察學習。20*年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創新型組織部和部門自身建設先進集體。
一年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以工作為己任,視事業如生命,淡泊名利,不求索取,廉潔自律,樂于奉獻,始終把組織信任、干部信服、群眾信賴作為修身立業之本。20*年被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深入基層不夠經常,調查研究次數不多等,都有待于今后加強和改正。
- 上一篇:史志辦主任述職述廉報告(縣)
- 下一篇:體育場大斜柱施工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