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副縣長個人述職述廉

時間:2022-06-28 03:36:00

導語:工業副縣長個人述職述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副縣長個人述職述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你們好。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分工,負責工業、商貿、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三是積極推進產業整合,壯大產業規模。魔芋產業3家企業初步實現了整合;橋河、潭口等電力企業合并成為德賽電業;金果茶葉公司兼并了鏵燁和神農溪兩家茶葉企業;煤炭企業通過整合和技改擴能,基本實現了規?;a。通過產業整合,水電、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煤炭、藥化等產業實力得到明顯增強。特別是水電、建材、煤炭三大產業完成現價總產值3.7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的56%,支柱產業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正確有力的措施推動了工業經濟發展,全縣工業經濟的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州前列。

(三)積極爭取政策,理順體制機制,加快企業入園步伐,經濟開發區建設如火如荼。

經濟開發區建設按照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完備機構設置,充實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儲備,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和企業入園步伐,積極推進開發區身份獲準和盡早見到效益的建設思路開展工作。到底,經濟開發區已有入園企業18家,有4家企業建成投產;硬化道路1.2公里,開發區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0543萬元。省發改委調研組對經濟開發區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建設熱氣騰騰,推動步步跟進,管理環環緊扣,發展如火如荼”,并確定在召開全省山區縣市經濟開發區建設現場會。

一是放開思路,放活權力,開發區建設的體制機制實現突破。推動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園建設的決定》,確定了開發區建設的發展思路、基本方略、奮斗目標、政策保障、服務機制、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事項,賦予開發區項目審批、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內部管理等12項職權,最大限度地給予開發區決策自主權。其后又出臺了《工業園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方案》、《縣直部門服務經濟開發區履職考核暫行辦法》、《經濟開發區實行年薪與績效掛鉤的考評辦法》等40多個配套性文件,使開發區建設步入了

制度化、規范化軌道。成立了經濟中心(野三關)規劃管理委員會,保證了野三關集鎮建設規劃管理的及時、科學和規范。實行野三關鎮黨委、政府與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領導分設,明確了野三關與開發區的事權劃分,保證了干部精力相對集中,理順了二者之間的財權和事權關系。明確開發區獨立的財政體制政策,開發區建設運行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將縣國資公司、擔保中心等五家機構合并組建縣厚德開發有限公司,大大提高了全縣的融資擔保能力,提升了開發區的經營實力和水平。將縣招商局與開發區合署辦公,極大地提高了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效果。同時,開發區擬設立財政分局、規劃和城鎮管理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分局、公安派出所以及招商服務中心。這些機體制機制性問題的逐步解決,讓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發揮,使開發區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二是強化基礎,優化功能,開發區建設形象進度喜人。按照“整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全面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首期重點開發的譚家村片區,全面啟動了片區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建設,投資800多萬元完成了發展大道1.2公里的道路硬化及給排水、供電配套工程,基本滿足了該區6家入園企業和40多個拆遷安置戶的住房建設需要。啟動了總投資近1000萬元、建筑面積1152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建設工程,已完成管涵安裝和百分之七十的場平碾壓工程量,今年4月份將全部完工,建成后可引進4至6家東部沿海產業轉移企業落戶。加快推進乾峰公司規劃用地范圍內的場地平整和管網工程建設,11月中旬啟動了譚家村東片區市政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30萬元。協調乾峰公司完成了小商品市場、三星級賓館的設計、地勘、招投標等基礎工作。

三是完備手續,積極爭取,開發區融資創歷史新高。通過積極向省農行、開行爭取,全年融資直接到位資金6000萬元,其中農發行4680萬,財政風險金1000萬元,開發銀行920萬元,中技公司300萬元。這些資金的到位,為加快開發區的建設進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四是加強服務、跟蹤協調,支持落地企業成長工作獲得好評。按照“一企一個專班”的辦法,從企業有投資意向到簽約、建設以及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到底,已有18家企業入園,其中3家投產、12家在建、3家在做前期工作。

五是加強管理,規范運作,內部制度建設卓有成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濟中心(野三關)規劃管理委員會、縣厚德開發有限公司的內部制度建設均已完成。特別是厚德開發有限公司,不僅與全體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還通過職代會制定了《公司職員守則》和《機關

二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全力預防事故發生。組織全縣上下、各級部門、各企業深入開展全員全方位查找整改隱患活動,深入查找本行業、本企業的薄弱環節。全年累計排查各類安全隱患2130處,下達整改指令1950份,整改率達91.5%,并樹立警示牌500多處。除鄉村道路有些安保隱患一時無法整改外,其余隱患基本做到查找一處,整改一處,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三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投入和安全發展,實現了安全與發展“兩兼顧兩不誤”。全縣投入500余萬元在全州率先實現了煤礦瓦斯三級遠程監控;客運部門投資20多萬元,對所有跨縣外的客車安裝了gps定位監控系統;公路部門和各鄉鎮投資1000多萬元新修了1米的安保設施。在強調安全生產的同時,并沒有影響發展。煤炭產業的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稅費突破4500萬元;第二產業首次超過第一、第三產業,成為工業經濟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年份。

四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生產執法監管和責任追究,安全生產秩序得到維持和鞏固。在執法監管上下猛藥、出重拳,組織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了反“三違”、糾“三超”、查“三無”等專項整治活動。全年累計處罰30377人,處罰款865.77萬元。同時,紀檢監察機關和鄉鎮紀委對4人進行了談話,對14名干部進行了責任追究;公安部門依法對兩起瞞報事故的法人代表進行了刑事拘留。強有力地執法監管和責任追究,使全縣安全生產工作得以穩定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