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先進性情況調查

時間:2022-05-29 08:50:00

導語:農村黨員先進性情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先進性情況調查

[摘要]黨員的先進性是與黨的先進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有具體的、歷史的,與時俱進的特征;必須按照時代要求客觀分析和把握黨員體現先進性存在的問題;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突出打造“雙帶”黨員隊伍,建設模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鋒隊,是新時期保持和發揮農村黨員先進性的主攻方向。

《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這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根本標志。在新的歷史時期,衡量黨員是否保持先進性,關鍵要看黨員是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是黨的建設永恒的主題。在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始終是基層組織工作的重大問題。農村黨員作用發揮的好壞,維系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影響著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事關黨的事業的成敗,關系人心向背。面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各級組織必須站在開拓黨和人民事業的新起點上,重新審視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問題,尋找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新的空間和舞臺,探索實現自身先進性的新形式。最近,江山市委組織部就新時期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在分別對務農、務工、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和中介組織五個不同階層黨員體現先進性的內容、形式、存在問題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就建設農村模范實踐“三個代表”的先鋒隊提出一些設想和建議。

一、必須以與時俱進的精神認識農村黨員先進性的基本內涵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經過80多年實踐洗禮檢驗的具有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志說:“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的先進性,就在于她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她的理論和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階級性、人民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黨員的先進性總是與黨的先進性聯系在一起。黨的先進性寓于黨員先進性之中,黨員的先進性體現黨的先進性。

(一)黨員體現先進性既是具體的、歷史的,又是與時俱進的。

黨的先進性決定黨員先進性發揮的方向及其內容與表現形式。回顧建黨80多年的歷史,黨對黨員發揮先鋒作用的內容、形式及其要求,總是隨著黨的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而變化的。民主革命的抗日戰爭時期,黨把宣傳、組織、發動群眾,實行全民族抗戰作為全黨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黨對各個領域共產黨員發揮先鋒作用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八個模范上:即“英勇作戰的模范,執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紀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內部團結統一的模范,實行抗戰任務的模范,統一戰線中各黨相互關系的模范,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的根本任務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發展生產力,建立起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建設新中國。黨對黨員發揮先進性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帶頭發展生產,積極投身,帶頭入社等方面。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把發展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作為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心任務。黨員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圍繞服務經濟建設的大局,是否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勇于探索,敢于改革,身體力行地做改革開放的實踐者、推動者,就成為檢驗共產黨員是否先進的試金石。以十六大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黨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目標任務,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模范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就是黨員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從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黨員體現的先進性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總是伴隨黨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而不斷與時俱進的。廣大黨員具備并保持先進性,整個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具有堅實的基礎,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有根本保證,黨的領導和黨在各個時期的目標任務才能順利實現。正因為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站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制高點上,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對全體黨員體現先進性的內容、形式等提出不同要求,確保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目標的實現,使黨的自身建設不斷得到發展、壯大、鞏固,成為一個深受全國人民擁護和愛戴的、堅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二)黨員實際模范行為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黨員提出相對統一要求是共性問題,農村黨員具體體現先進性是個性問題。共性寓于個性,個性體現共性。農村黨員體現先進性是具體實在的,也是與時俱進的。如革命年代相對于黨的先進性而言,農村黨員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向人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不怕流血犧牲等;又如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村黨員先進性更多地體現在響應黨的號召,解放思想,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有位老黨員用一句“革命時期沖在前,時期帶在前,計劃經濟時期干在前,改革開放年代闖在前”的話,形象生動地概括了黨員的先進性是歷史的,與時俱進的。

在鄉村座談、走訪中,我們強烈地感到,群眾看黨員最看重的是黨員是否實實在在地為他們做事。淤頭鎮光輝村有名老黨員,自己的手頭并不寬裕,但四年如一日,化去10000多元贊助一個父母雙亡的女孩上學,贏得四周鄉鄰的翹指稱贊。在新時期的農村,人民群眾評價黨員最重要的是看黨員有沒有“雙帶”能力,這是群眾衡量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與否,黨員體現了先進性與否的一個主要標準。吳村鎮寺后村支部書記鄭水明,自己種植苗木致富后,帶動和幫助本村8戶農民和4個鎮干部發展苗木種植100多畝,使他們走上致富路。他自己每年要支付村民誤工費近7萬元,相當于日收入20元10個正勞力1年的工作量。村民們說:“水明心里有我們,頭帶得好,我們得到實惠”。市私營企業主天蓬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水,始終堅持“聯合起來,共同致富”的企業宗旨,不僅使公司30名股東率先富裕起來,而且帶動周邊鄉鎮群眾年養生豬近50萬頭,其中年出欄生豬20多萬頭,產值1.5億元,帶動了地方一個產業的發展。鄭水明、王國水等的實際行為,不僅體現了新時期黨對黨員的要求,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而且反映了農村群眾希望黨員發揮先進性呼聲的主流。

(三)保持黨員先進性,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征。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特別是十五大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我國城鄉“四個多樣化”特征越來越明顯。農村黨員作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其就業方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并呈現加速分化趨勢。十六大報告概括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中,無一例外地都有農村黨員的從業者和創業者。黨員就業方式的變化,必然帶來先進性體現方式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新時期農村黨員先進性應如何體現?同志在“5.31”講話中明確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顯然,保持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毫無疑問,農村黨員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精神,自覺地去實踐黨的根本宗旨。從7個鄉鎮、21個行政村的座談、問卷簡答的綜合結果來看,農村不同階層群體對新時期黨員先進性的理解、體現及其內涵呈現出明顯的趨同性,也有鮮明的個性特點(見表一)。從表中我們不難看出,群眾、黨員、鄉鎮干部對新時期農村五個不同階層黨員發揮先進性的形式和內容,看法是基本一致的,集中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特色。特別是,三類評議主體評議五個階層黨員的15個選項,有12個選擇“帶領群眾致富”,10個選擇“熱心公益事業”。可見,無論是群眾、黨員自身,還是鄉鎮干部,對黨員在“帶領群眾致富”和“熱心公益事業”上體現先進性,是他們的共同期望與呼聲,這事實上反映了“發展是第一要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大問題,是新時期黨員先進性的主要體現。從表一中,我們發現,不同階層黨員體現先進性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比如:對私營企業主黨員,人們要求其依法經營,實際上鼓勵其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稅收;要求其支持村工作,消化剩余勞動力,實質是鼓勵其起示范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在農村,希翼私營企業做強做大,增強吸納農村勞力的村民居多,他們渴望通過進廠打工改變自己的命運,是情理中事。吳村鎮私營企業主黨員葉法金,主動把羽毛球廠辦到村里,使40多名婦女實現就業,人年均增收近5000元,廣大村民深切感到私營企業發展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這充分說明,私有經濟在加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一不爭事實,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我們還在表中看出,這些要求呼聲涵蓋了不同階層黨員的政治立場、宗旨觀念、法制意識等方面的內容,涉及面廣,針對性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在問卷“你認為農村黨員先進性主要應體現”的多項選擇中得到了驗證(見表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五個選項選擇比率結果依次是:“思想政治品德好”選擇人數最多,居首位,達到73.8%,分別占群眾、黨員、鄉鎮干部參評主體總數150、130和224的67.3%、68.5%和81.3%;“有致富帶富能力”排第二,占67.5%;“執行富民政策帶頭人”列第三,占64.9%;“熱心公益事業”處于第四,占63.7%;“遵紀守法”選擇人數最少,為63.1%。值得注意的是,群眾和黨員評議的出發點有很大的不同,群眾對黨員“有致富帶富能力”的期望值最高,在五個選項中選擇人數最多,達到115人,占總數150人的76.7%,高于“思想政治品德好”八點四個百分點;而黨員自身選擇這個選項的人數最少,比率最低,只有56人,僅占130人的43.1%。

江山市農村黨員先進性情況調查表(表一)

評議主體

黨員類型群眾黨員鄉鎮干部

務農黨員帶領群眾致富;

辦事公正;

為群眾辦實事;

熱心公益事業;

帶頭執行上級決定;

關鍵時刻沖在前。為群眾辦實事;

帶頭致富;

帶頭上交稅費;

帶頭執行上級決定;

帶領群眾致富。帶頭執行政策決定;

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

辦事公正;

熱心公益事業;

關鍵時刻沖在前。

務工黨員帶領群眾致富;

為村發展經濟出力;

熱心公益事業;

為家鄉爭光。關心支持村工作;

熱心公益事業;

為村發展經濟出力;

在外遵紀守法。帶領群眾致富;

關心幫助弱勢群體;

熱心公益事業;

提供致富信息;

在外遵紀守法。

私營業主黨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熱心公益事業;

多消化勞動力。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熱心村公益事業;

合法經營;

關心支持村工作。依法經營;

發揮示范作用;

支持鄉、村經濟發展。

個體戶黨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關心公益事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合法經營;

熱心村公益事業。依法納稅;

主動帶富。

中介組織黨員支持群眾增收;

熱心公益事業。關心支持村工作;

為發展經濟提供支持。誠信經營;

自覺維護群眾利益。

為印證座談、問卷反映的共性問題,我們選擇了“四個多樣化”特征明顯、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吳村鎮,作為黨員就業方式多樣化的典型案例進行一些分析。該鎮下轄16個行政村支部,共有黨員446名。按性別分,男性黨員415名,女黨員31名;按年齡分,35歲以下黨員65名,36歲到50歲黨員117名,51歲以上黨員264名(見表三)。從這份統計表中,我們得到許多啟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是帶動和促進該鎮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是黨員致富能力普遍強于普通群眾。該鎮純務農黨員主要以51歲以上黨員為主。在統計中,純務農黨員266名,占446名黨員的59.6%,其中,51歲以上黨員216名,占48.4%。從吳村鎮和和寺后村2000至2002年群眾和黨員年均收入調查來看,黨員戶年均收入普遍比群眾高出600元左右(見表四)。這說明,年齡大的黨員大多仍保持勤勞本色,通過發展農業生產,精心培育農作物率先富裕起來。二是黨員干部在致富帶富上起到“領頭羊”作用。全鎮16個行政村,有支部委員以上黨員干部43人,其中,純務農11名,占25.6%,從事其它等32人,占74.4%。在從事其它的32人中,經商辦廠和規模種養18人,運輸、打工等14人。由此可見,該鎮行政村黨員干部致富能力比較強,起到示范作用,同時意味著大部分黨員具有帶富能力,只要他們心里裝有群眾,肯于奉獻,能夠起到帶動群眾一道致富的“領頭羊”作用。三是高收入集中在中青年黨員。年收入少于5000元有136人,占30.5%,其中51歲以上黨員130人,沒有35歲以下黨員;年收入0.5-1萬元有96人,占21.5%,其中51歲以上黨員最多,達67人,35歲以下黨員1人;年收入1.5萬元以上有137人,占30.7%,其中,35歲以下黨員49人,是這段年齡黨員總數65名的75.4%,36歲到50歲黨員60人,是這段年齡檔黨員總數117人的51.3%,51歲以上黨員28人,是這段年齡檔黨員總數264人的10.6%。可見,中青年黨員致富能力最強,有重點地加強對這些黨員的教育培養,使之更好地發揮先鋒作用,對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從對6個鄉鎮、15個行政村村民與黨員2000-2002年的年均收入調查對比分析中,我們也發現黨員致富能力普遍比村民強的事實,尤以吳村鎮最為明顯(見表四)。

江山市農村黨員先進性情況調查表(表二)

注:綜合表中分項的百分比率,是150份隨機抽樣問卷,130份行政村黨員和224份鄉鎮干部集中問卷分項選擇之和除以504份問卷總數得出的比率。

江山市農村黨員先進性調查表(表三)

類別

名稱

量就業年收入

純務農規模

種養經商

辦廠其它(打工等)〈0.5萬0.5-1萬1-1.5萬1.5萬以上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員黨員446743216817102127484531613012867152339496028

支部委員431111714

注:1、①指35歲以下黨員。②指36至50歲黨員。③指51歲以上黨員。

2、黨員總數內已含支部委員。

江山市農村黨員先進性調查表(表四)

鄉(鎮)

年份

收入須江鎮賀村鎮塘嶺鄉淤頭鎮吳村鎮峽口鎮

村蓮

村湖

村豐

村嶺

村下

西

坂際

村永

塢光

村水

頭寺

后]

村吳

村天

村長

西

坑連

2000年

人均收入群眾戶312623663400331718391499243827302951271133003400274519003200

黨員戶340025503600350718391499264020703220268439003800300025003400

2001年

人均收入群眾戶334625083500361519671591260930003120291737413600278821003450

黨員戶400027803750391519671591280034503690271943004100310025503600

2002年

人均收入群眾戶371426703865410814691242176932923378312738003850164532003600

黨員戶400029104200461014991242198036603980318350004500200034003800

通過對五個不同階層黨員發揮先進性的比較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表述新時期農村黨員的先進性,也就是說,只要在“六性”上得到體現的,就應當承認黨員具有先進性:1、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就是黨員必須堅定信念,在大事大非面前要立場堅定。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樣的環境下,在政治上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言行上應有利于增強黨內團結,有利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有利于樹立黨的良好形象。2、思想觀念的與時俱進性。就是黨員要解放思想,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尤其在思想上必須隨著黨的中心工作的轉移而不斷修正,與時代同步伐,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守舊,不僵化,不教條,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3、落實發展第一要務的緊迫性。就是黨員要堅信發展是硬道理,切實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僅要帶頭致富,還要主動積極地幫助群眾致富,帶領群眾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要敢冒、敢創、敢闖,勇立潮頭,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4、致力公益事業的主動性。就是黨員要牢記宗旨,立黨為公,講求社會公德,心中要裝有人民群眾,熱心助殘,扶貧濟困,修橋補路等,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依法行事的自覺性。就是黨員要帶頭遵紀守法。務農黨員要模范執行黨在農村的政策、法律法規;務工黨員要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令和廠規廠紀;私營業主黨員、個體戶黨員和中介組織的黨員,要模范遵守國家的稅收政策,誠信經營,依法納稅,不蒙農,不坑農。6、應對突發事件立場的鮮明性。就是黨員在事關社會穩定,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等突發性事件時,要立場鮮明,敢于斗爭,沖鋒在前,勇于犧牲。

二、按照時代要求,客觀分析農村黨員體現先進性存在的問題

黨員兼具社會成員與社會特殊成員的雙重屬性。應該說,當今社會正處于深刻變革的時代,在不斷發生變化的社會主義農村中,一些黨員在思想上發生的諸如政治思想弱化,面對農村改革的深化而出現一些困惑和矛盾,或在新形勢下體現先進性不是很充分,這是正常的。要求每個黨員在變化了的或在變動中的環境條件下都體現先進性,或看到一些黨員在變化的環境條件下產生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就否定黨員隊伍整體的先進性,這不是科學客觀的態度。

(一)必須辯證地看待新時期黨員的先進性。

應用全面的、歷史的觀點實事求是地分析黨員的先進性。黨員體現先進性離不開客觀環境與歷史條件。他們發揮先進性的形式與內容,是隨著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看農村黨員先進與否,不能簡單地、抽象地看某一個側面,必須用全面的歷史的、實事求是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黨員現實表現,又要看黨員的歷史表現。如就業方式多樣化后,黨員體現先進性的形式與內容各不相同。以務工黨員為例,從大的方面看,他們在務工的崗位上為企業、為當地、乃至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體現了先進性,而相對于家鄉黨組織的日常工作,客觀上因人在異處而關心不夠,做的少些,如果不加分析就說這個黨員沒有先進性,顯然是不合適的。

應從言行上全面考察黨員的先進性。黨員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評判一個黨員有無先進性,既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黨和人民對黨員的要求歷來重思想表現,更重行為模范。如看一個年輕黨員的先進性,不能只從其有致富能力就認定有先進性,還應從思想上,特別是在帶領群眾致富上考察其是否體現先進性。

應從對社會的貢獻上分析黨員是否體現先進性。我們共產黨從來不反對黨員的個人利益,不要求她的黨員成為苦行僧。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后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么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也肯定了黨員通過誠實勞動可以獲得與其勞動等價的收入,即合法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黨員獲得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越多越光榮,因其反映了黨員對社會的貢獻。強調黨員自覺奉獻與給予黨員付出實際勞動的合理報酬應該是一致的。不能把黨員在付出勞動后要求得到相應的報酬,或者黨員多付出勞動多拿報酬片面理解成其思想覺悟低,沒有奉獻精神,缺乏先進性。

(二)應從黨員的時代要求上分析把握問題。

黨的十五大報告對黨員的時代要求作了新概括: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要體現時代的要求,做到: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現階段的各項政策,勇于開拓,積極進取,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增強辨別是非能力,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在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堅決同危害人民、危害社會、危害國家的行為作斗爭。

應當充分肯定,對照這一要求,當前農村黨員隊伍主流是好的,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但是,由于長期的和平建設環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紛繁復雜因素的影響,加上一些黨組織放松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少數黨員不能保持甚至徹底喪失先進性,沒有體現時代要求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在調查中,我們采用“群眾評黨員”、“黨員評黨員”和“鄉鎮干部評黨員”的方法,對504份問卷評議五個不同階層黨員情況進行了分類分析。

表現在務農黨員身上,主要是全心全意為群眾的思想樹立不牢。問卷“你村黨員碰到鄰居有困難是否樂于幫助”,群眾、黨員、鄉鎮干部選擇“大部分積極性不高”和“一般不幫助”,占66.7%、23.8%和37.1%;“處理村民糾紛”,選擇“拖拉、回避”和“分親疏、不公正”,有42.6%、1.8%和22.8%;“主動扶持貧困戶”,選擇“會”,僅占24.7%、40.8%和26.4%;“你村黨員對公益事業”,選擇“不熱心”,高達80%、35.4%和57.2%(見表五)。致富帶富能力欠缺。問卷“你村黨員致富能力”,選擇“強”,僅有19.3%、28.5%和28.1%;“你村黨員帶領群眾致富能力”,選擇“有”,只有20.7%、26.2%和21%,選擇“一般”,三個不同對象的回答有著驚人的相似,幾乎一模一樣,分別是65.3%、65.4%和65.6%(見表五)。體現先進性行為上的不作為。問卷“你村黨員執行黨的政策和村里的決定”,選擇“被動執行”、“和群眾差不多”和“不如群眾”,比例高達48.1%、17.7%和33.5%;“你村黨員主動帶領群眾致富”,選擇“能”,僅為14.7%、30%和19.2%(見表五)。表現在務工黨員身上,主要是相當一部分黨員出去后不與家鄉黨組織聯系,對村里的工作不關心,沒有盡到黨員的責任。倒是每次換屆選舉,大部分黨員不管在本市,還是千里、萬里之遙,能趕回參加選舉。群眾中說這些黨員是“選舉黨員”。表現在私營業主黨員身上,主要是對村支部建設關心支持欠缺。與現任領導關系好的,工作上支持得較好;如不好,一般不支持村里工作;拖村里工作后腿的也不鮮見。個別企業主黨員在經營上,誠信度不夠,在群眾中“老板”派頭十足,財大氣粗,目中無人,群眾與其有相當的距離。表現在個體戶黨員和中介組織黨員身上,主要是有的黨員忙于掙錢,關心過問村里的事較少;個別在經營上存在不守信用的問題;在維護群眾(消費者)合法權益上有待進一步改善。

江山市農村黨員先進性調查表(表五)

問題樂于助人處理村民間

糾紛扶貧幫困是否講正氣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執行政策、決定

項會

助大

高一

助及

正拖

避分

正會有

會不

會講有

講不

講考

一點考

點只考慮個人不顧國家集體能

行被

動和

多不

眾150人434951764420376445499065180127119467

%28.732.73450.729.313.324.742.73032.76043453.3847.312.730.74.7

130人9126510313153631794498261100149

%70203.879.2100.840.848.50.860.833.875.4200.876.910.86.9

鄉鎮

干部

224人1396815168341759154992113412390513444307

%62.130.46.77515.27.626.468.8441.150.41.854.940.22.259.819.613.93.1

問題關心公益事業致富能力帶富能力主動帶富對不良風氣有無號召力

項熱

心一

般不熱心強一

般差有大

有沒

有能大部分能

部分不能不

能參

不關自己的事不管自覺抵制強較

強一

般沒有號召力

150人44743129981731645022685519606325307211

%29.349.320.719.365.311.320.742.733.714.745.336.712.640.94216.720487.3

130人8146378543482439769161485424735

%62.335.428.565.43.126.263.13.13058.56.91210.865.432.336.226.9

224人9111810631477481541643147221710710399432

%40.652.74.528.165.63.121.468.87.119.265.69.87.547.84644.219.20.8

注:①行政村黨員、鄉鎮干部問卷為集中問卷、當場回收樣本;

②群眾問卷全部為調查組成員進農家、跑田間、爬山頭隨機問卷回收樣本。

(三)實事求是地分析影響黨員先進性發揮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認為,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階層黨員存在問題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既有歷史因素的積淀,也有市場經濟利益調整的碰撞;既有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存在主觀行為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原因有:

1、經濟社會結構和環境的重大變化,特別是由此催生的“四個多樣化”影響,是誘發黨員先進性問題的客觀原因。

從20世紀70年代末起,我國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開始,逐步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活動方式的重大變革。在農村,經濟體制的重大變化,不僅對習慣于計劃經濟的農民的思想觀念以空前的沖擊,更對農村經濟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社會生產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講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黨員作為先進分子,必然會去主動適應社會,其思想觀念隨著發生變化是情理中事。市場經濟催化農村群眾的“三觀”迅速發生變化,特別是“四個多樣化”促進黨員內部分化,由此誘發的一些消極東西在黨員身上逐漸暴露出來。集中表現在三種不同心態上:一是趨利心態。市場經濟使人變得更加實在,更加講求實惠。經濟成分多樣化,利益需求多樣化,使黨員從過去只關心國家、集體利益,變為既關心國家集體、同時也關心自身利益。一些黨員和黨員干部利用市場經濟等價性的特點,自覺不自覺地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用來為自己謀取私利,使黨內政治生活帶上功利化、商品化色彩。二是趨名心態。一些得益于黨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而富裕起來的黨員,轉向追求政治地位、榮譽。如有的黨員熱心于做村里的“太上皇”等。三是趨安心態。一部分黨員信奉“自掃門前雪”,做好好先生,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什么也不管、不問,組織開會決定重大事項,人云也云,不象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同時,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村勞動力的大流動,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擁向城市務工或經商辦廠,在大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村文化的繁榮,促進農村傳播文化工具的改進,高科技家電進入尋常百姓家,農村群眾足不出戶就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到國內外的積極信息,也傳播進一些消極的、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一些缺乏政治鑒別力的黨員內心產生躁動,政治信仰動搖,喪失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2、黨內教育管理失嚴,監督不力,黨組織對黨員的親和力、凝聚力、控制力下降,是產生黨員先進性問題的管理層面原因。

由于形勢任務和客觀環境條件等發生變化,一些農村基層組織在黨員教育管理上存在疏漏之處。一是黨組織對黨員隊伍建設重視不夠。表現為對新形勢下黨員的思想狀況分析、研究不夠,心中無數,以致出現教育內容不能很好地聯系黨員的思想實際,科學性、針對性不強,效果不明顯。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陳舊,缺乏有效載體。一些黨組織存在“會荒”問題,即使組織黨員學習也僅僅停留在念一下文件、讀一下報紙。不少黨員反映,現在的教育方式是“炒陳飯”,聽不到新鮮內容。實際上,一些黨組織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對黨員思想出現的多樣性、變異性,怎樣去教育黨員?一些黨組織感到束手無策。三是管理失嚴,監督不力。對極少數能力強,大錯不犯、小錯常犯的黨員,認為其在某項工作上能為組織分憂,對其教育管理不嚴,致使這類黨員越陷越深,最終走向反面,以至造成惡果。四是對黨員關心不夠。對黨員要求多關心少,部分沒有感受到組織溫暖的黨員出現與黨組織離心的傾向。五是保障不力。主要是教育經費投入少。

3、黨員自身降低要求,宗旨弱化,行為失范,是導致黨員先進性問題的主觀原因。

不同利益主體的黨員表現出不同的心態,主要是觀念陳舊、政治熱情衰退、理想信念動搖,宗旨弱化。有的認為共產主義看不見、摸不著,還是多講點現實,少講些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實現的共產主義,尤其是生活比較困難的黨員,認為講了那么多年的共產主義,自己還在受窮,把經濟搞上去才是最好的主義。有的在原則問題上和大是大非面前喪失了黨性原則。有的觀念陳舊,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不愿接受甚至排斥新生事物,看不到改革開放給我國人民帶來的巨大實惠,看不到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看不到社會發展是個矛盾運動,是在揚棄中發展。有的奉獻精神消退,認為“講了奉獻,賠了工錢,瘦了責任田”,將自己混同于普通群眾。有的“三觀”發生扭曲,思想上滋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把金錢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淡化了國家、集體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經不住“權”、“錢”、“色”的誘惑,腐化墮落,丟掉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喪失了共產黨的寶貴品格。有的組織紀律觀念松弛,不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無故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按時交納黨費等等。還有一些黨員受西方國家價值觀念的影響,盲目崇洋媚外,受其影響,政治上淡化或放棄了對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的政治信仰,影響了一以貫之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可以預見,“入世”后,西方國家必將把WTO作為開辟“思想戰場”,傳播西方政治模式和價值觀念的新工具,不斷地向我輸出西方的民主觀、價值觀,以及各種“文化鴉片”和“精神垃圾”,其手段更加隱蔽、更加高智化。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互激蕩,對黨員思想侵蝕和影響不可低估,特別是經濟全球化浪潮,使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激蕩更加激烈,各種腐敗思想文化會乘機而入,甚至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觀念也會沉渣泛起,對黨員的思想侵蝕很大。所有這些,使黨的思想統一增加新的難度,面臨新的挑戰,也對我們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在黨員隊伍中,一部分黨員不講誠信,行為失范。失范,也叫違規、越規,指的是社會群體或個體偏離或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主要是指對社會發展和進步有負面作用的破壞性越規行為。據對近三年來被組織處理的199名黨員分析,主要表現為:唯利是圖,以權謀私,挖空心思撈取個人好處;目無黨紀國法,橫行鄉里;執行組織決定以對自己是否有利為標準,有利的雷厲風行,無利的則能拖則拖,能推則推,能頂則頂,嚴重的還煽動群眾集體上訪,哄擾縣、鄉政府。我市“2.28”事件中原定村鄉白沙村支部書記吳鉆富及一小部分黨員,正是因此受到黨紀和法律的制裁;正氣不足,處事不公。有的黨員不講法制,不講正氣,行為處事憑關系親疏、感情深淺劃標準,定取舍。在農村,黨員骨干尤其是黨員干部行為的失范,比一般社會成員的行為失范,其影響要大得多,社會危害要深得多。并且,黨員領導干部行為的失范,往往容易引起黨員隊伍集體行為的失范,如出現這種情況,后果就會更加嚴重。

三、圍繞實現黨在新時期目標任務,充分認識黨員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

黨員先進性的體現總是與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緊密相聯的。黨的十六大描繪了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共產黨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骨干力量。作為黨的先進分子,理應為黨所制定的目標任務努力奮斗。毫無疑問,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員肩負的歷史使命就是要緊緊圍繞十六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做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的模范。

黨員的素質決定黨員的先進性。黨員要不辱歷史使命,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黨員的素質問題是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提高黨員素質是保持先進性的基礎。黨員的思想與行為先進與否,說到底是由其自身的素質決定的。這個素質指的是思想政治素質和行為能力素質的綜合體現。不斷增強黨員的素質,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鞏固執政基礎,推進黨的中心工作的落實等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黨員的綜合素質,決定黨員執政為民、服務人民能力發揮的程度。黨員的號召能力強不強,帶頭致富帶領致富能力強不強等,最終是由黨員自身的素質決定的。黨員的綜合素質體現黨的形象。在群眾眼里,黨員的一言一行代表黨的形象。黨員言行一致,時時處處以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心系群眾,踏踏實實為群眾謀利益,實質上是在塑造黨的形象。黨員的綜合素質決定黨員能否發揮先進性。黨員沒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就不能影響和號召群眾,沒有致富能力,就不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在新時期的農村,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只有不斷錘煉并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圣的歷史使命,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號召“共產黨員必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斗”,為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指明了努力方向。我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與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又為我市農村黨員發揮先進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顯然,服務這個大局,是黨員發揮先進性,不辱使命的核心內容。就江山市農村黨員來說,發揮先進性更為重要的是要與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斗。具體來講,就是要從“四個形象”上作出表率。

(一)做模范促進黨在農村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的宣傳員表率。黨員要自覺當好黨的喉舌,認真、及時地將黨在農村的富民政策宣傳給群眾,引導群眾依靠黨的政策發展生產,建設小康社會。當前,黨員要在繼續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我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吃透精神實質的前提下,深入向人民群眾宣傳中央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的戰略步驟、目標要求,把人民群眾的思想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大力宣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鼓勵群眾按照國家產業導向,合理調整種養殖結構,發展擴大生產;大力宣傳“興工強市”戰略,動員和組織群眾努力為發展江山經濟,打造“信用江山”,建設新江山貢獻力量。

(二)做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致富帶頭人表率。農村黨員作為農民中的先進分子,理應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上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農村各階層黨員要成為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模范,就必須在發展經濟上做出樣子,爭當致富帶頭人。提倡和鼓勵黨員依靠黨的政策,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帶頭富裕起來。要敢為天下先,帶頭去適應市場,闖市場;帶頭調整種養殖結構、產品結構,拓展中介服務項目;帶頭學科技,努力通過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新技術實現增產增收;帶頭招商引資,做大企業規模;帶頭講誠信等。總之,每個黨員都要通過帶頭作用,成為群眾致富學習的榜樣,成為代表農村經濟發展方向的一面旗幟,成為推進發展和建設物質文明的主力軍。

(三)做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群眾貼心人表率。共產黨員不同于普通群眾,就是要牢記《黨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當公仆,勇于奉獻。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員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做群眾的貼心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一心為民謀發展,帶領群眾致富,使人民群眾與自己一道共同走上致富路。要幫助群眾找準致富的路,手把手地向群眾傳授致富技術,為他們提供致富信息,對于資金有困難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要給予積極支持;要引導群眾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支持群眾經商辦廠;要主動牽線搭橋,組織群眾勞務輸出,廣開就業門路,等等。黨員還要把百姓的冷暖掛心間,自覺關心扶持弱勢群體。要經常到貧困的群眾家中走走、看看,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扶貧濟困,讓這些困難群眾感覺到黨的關懷與溫暖。

(四)做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文明人表率。農村黨員文化素質有高有低,但思想政治覺悟不能因文化素質的高低而打折扣。每個黨員應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己任,自覺地加強學習,不斷錘煉黨性,身體力行,努力倡導時代的文明新風,文明生活,健康娛樂,體現一個現代文明人的形象。當前,尤為重要的是,黨員要繼續深入認真學習《公民道德規范》,帶頭破除或改正不文明的陳規陋習,做執行規范、遵紀守法的模范;帶頭做到“五講四美”;帶頭執行《村規民約》。黨員還要不信謠、不傳謠,做團結群眾、穩定社會的模范。一句話,黨員要成為建設和傳播現代精神文明的光榮使者。

四、努力把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成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鋒隊

保持和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市場經濟實質上是能人經濟,黨員作為農民中的優秀分子,理應率先成為發展經濟的能人。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要使黨員隊伍這個特殊團隊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與信任,各級黨組織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傾力打造能人黨員隊伍,把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成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鋒隊。

(一)以“五強”為抓手,建強核心,舞好龍頭。

村級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員是構成黨組織的細胞,只有這些細胞的強健有力,才能保證黨組織肌體的純潔,充滿活力。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基層黨組織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是農村工作的龍頭。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必定會對黨員發揮先進性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一個黨員一面旗。黨員在群眾中的形象是黨的化身。因其與群眾的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群眾希望身邊的黨員既是黨對農村政策的宣傳者、貫徹者和執行者,也是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渴望黨員說給他們聽,干給他們看,帶著他們干。要把黨員隊伍建設成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鋒隊,必須首先昂起龍頭,舞好龍頭,建強村級組織的核心,使之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要以“強核心、強素質、強管理、強服務、強實力”為抓手,進一步提高基層組織建設的水平。要積極探索并建立公開選人用人機制,堅持和完善“兩推一選”辦法,切實把政治上是強人,經濟上是能人,有本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選拔為村支部書記,配強支部班子,把支部班子建成一個堅強的領導集體。同時,要重視發揮黨員的作用,重大事項讓黨員先知道、先討論、先行動,使黨員干部形成上下齊心、團結奮進、開拓創業的良好局面。當前,要有重點地組織開展好“先鋒工程”、“創業富民”工程活動。黨組織要關心愛護黨員。在思想政治上要關心黨員的進步;在發展經濟上要給予黨員以引導與支持;在生活上要照顧幫助貧苦黨員,使黨組織增強對黨員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吸引力。

(二)傾力打造“雙帶”隊伍,大力培植“發展第一要務”先鋒。

基于上述對新時期農村黨員先進性作出的判斷,以及黨員在新時期肩負的歷史使命,我們認為,在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應突出體現“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培植黨員致富帶富典型,與培養群眾致富帶富典型,雖然目的相同,都是為了人民群眾致富、快富,盡快過上小康生活。但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上說,其意義卻有很大的不同,扶持黨員發展經濟,其意義更加深刻,影響更為深遠。因為,我們黨身處執政地位,要鞏固執政,關鍵是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農村群眾看我們黨的基層組織有沒有執政能力,執政能力強不強,黨員有沒有“雙帶”能力是一個重要標準。群眾致富帶富典型固然能起到示范效應,黨員致富帶富示范作用意義則更為重大。故此,扶持黨員發展經濟,打造“雙帶”黨員隊伍,實質就是順應時代要求,培植“發展第一要務”的先鋒,樹立黨的形象。各級黨組織應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切實把提高黨員“雙帶”能力,打造“雙帶”黨員隊伍,作為培植“發展第一要務”先鋒,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好。

1、合力扶持黨員發展經濟。培養“雙帶”黨員,關鍵要形成上下合力扶持黨員發展經濟氛圍。一是要引導黨員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帶頭富裕起來。要提高黨員在群眾的影響力、號召力,黨員自身率先富起來是關鍵。對于尚不富裕的黨員,基層組織應積極幫助其找到致富的新路子;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解決啟動資金的不足;通過提供信息服務,促其廣開致富門路。二是積極提供政策扶持。要從資金、稅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促使率先富裕起來的種養植戶、經營戶做強做大規模,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三是鼓勵有能力、有財力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可以通過建立“一幫一”結對幫扶制度;動員號召規模種養殖、私營企業主黨員擴散產品加工、增加就業崗位;組織能人黨員向群眾提供技術、資金等形式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2、科學施行分層教育,著力提高黨員致富帶富本領。黨員要成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能人,就應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身的致富帶富本領。要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系統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做到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寓教于管、寓教于用、寓教于愛、寓教于樂。當前,要特別重視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階層黨員進行分類施教。要在做好十六大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共性教育,提高黨員政治素質的同時,針對不同階層黨員從業的特殊性,分別搞好針對性教育。一是合理確定分類教育對象,精選黨員教育載體。根據年齡、文化基礎、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安排教育培訓對象:年紀輕、文化程度較高的參加大專班、中職自考班學習;中年、文化低的參加中專班學習;對一些有經濟頭腦、闖勁足的,選派到經濟發達地區,或本市經營狀況好的企業和經濟主管部門鍛煉。要精心設計黨員教育的載體。如黨員學習,可以通過創建“學習型支部”,建立起黨員經常受教育的長效機制;又如結合實施“先鋒工程”,可在黨員中開展“萬名黨員致富工程”、“創業富民”等活動;再如,在黨員中開展先進性教育,可選用“我是投資環境”、“創業在江山”作載體等,通過教育,營造起“帶頭創業者有功”、“主動為優化我市投資環境出力者光榮”的良好氛圍。二是教育培訓內容突出黨員的從業特點。對務農黨員,要突出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教會他們掌握至少一門以上農業科技實用技術,鼓勵他們用學到的技術帶頭創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作出示范作用。對務工黨員,主要對他們進行愛崗敬業、熱愛家鄉的教育,鼓勵他們立志崗位成才,為社會作出貢獻,為村民作出好樣板,為家鄉爭光;對個體經營和私營企業主黨員,主要向他們宣傳國家的產業政策,教育他們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端正經營方向,誠信經營,照章納稅,鼓勵他們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放手放膽做大企業規模,加速企業發展壯大,發揮好龍頭示范作用;對中介組織黨員,主要對他們進行合法誠信經營教育,自覺維護群眾的利益,鼓勵他們充分發揮功能優勢,拓展服務范圍,擴大服務項目,尤其在農村勞動力轉移、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三是教育培訓形式要靈活多樣。主要有四類:①培訓+專題討論。集中培訓可根據學員特點安排不同專題進行討論,讓黨員在討論中各抒己見,促進思想交流和經驗交流。②培訓+現場對話。就是設定主題,組織黨員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或組織黨員到生產現場實話實說。③培訓+咨詢會。根據黨員最關心、最棘手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舉辦咨詢會,組織農口、經濟、工商、財政等相關部門的領導與專家、技術人員,現場接受黨員咨詢,當場幫助黨員開出解決問題“藥方”的辦法,為黨員釋惑解困。④培訓+參觀考察。組織黨員參觀企業、種養殖示范基地等,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他們“怎樣選擇致富路子”、“怎樣加快發展”等。

3、突出培養能人黨員,創新黨員發展工作。要用發展的觀點抓黨員發展,突出培養各階層經濟能人黨員。要把農村各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特別是要注重在有經濟頭腦、善于經營、具有致富帶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中發展黨員。一是要落實黨員發展工作責任。二是要堅持和完善經過實踐檢驗的好做法、好經驗。如群眾公開推薦建黨對象、發展黨員公示制等。三是要拓展發展視野,創新工作方法。江山市近年來特別重視在種養殖大戶,起到致富帶富示范作用的人中發展黨員,對全市黨員發展工作起到導向作用。今年,該市又探索采用了“雙推雙考、雙向培養”的方式在外出創業人員中培養、發展建黨對象,確保了新黨員的質量。“雙推”是指由組織和個人共同推薦外出創業人員中的優秀分子參與建黨對象的選拔。“雙考”是指以考試和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在外出創業人員中甄選建黨對象。“雙向培養”是指把外出創業人員戶籍所在地黨組織作為主體培養考察黨組織,把外出創業人員的創業地黨組織作為共同培養考察黨組織,雙方共同做好創業人員建黨對象的培訓教育管理。該市現已通過“雙向培養”方式,對7個鄉鎮的134名建黨對象落實了“雙向培養”工作。

(四)嚴格規范操作,加大不合格黨員處置力度,確保黨員隊伍先進純潔。

一是探索建立黨員退出新機制。針對部分無力履行黨員義務或信仰改變緣故,主動提出退黨要求的黨員,探索建立有利于暢通出口的新機制。重點是從主動退出的程序上制訂出可行的操作性辦法意見。二是制定不合格黨員處置辦法與標準。《黨章》、《準則》、《條例》對黨員標準雖有規定,但衡量標準把握、操作性不強。最主要的是標準過于原則,定性多、定量少,柔性多、剛性少,伸縮性比較大。何況,黨員從業形式多樣化后,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黨員不合格黨員的具體表現也不盡一致。要確保這樣一項嚴肅的工作變得易于操作,又符合《黨章》要求,很有必要制定一個符合農村黨員實際的處置辦法,尤其在定量上作出相對易于理解且明確的標準,使疏通出口、確保黨員隊伍先進性的處置工作更加透明化。三是對黨員進行重新登記。可考慮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在制定出不合格黨員標準的前提下,按照“處置搗蛋的,勸退不合格的,淘汰失去信仰的,教育后進的”的思路,對農村黨員進行一次重新登記。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方面,實際上是對黨員隊伍現實狀況的大調查,有利于摸員隊伍建設狀況的底子;另一方面,可以對查實不合格的黨員進行處理,純潔黨的隊伍。四是試行黨員誡免制度(黨員處分中沒有誡免)。《黨章》規定對黨員的紀律處分有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和開除黨籍五種。考慮到農村黨員流動性大的特殊性,對一部分夠不上黨紀處分的黨員,在處分前增設誡免程序。誡免權授予村級黨組織。這樣做,實際上賦予村級組織對一些黨員采用常規批評教育方法不能奏效,而作出對黨員處理的最嚴厲的權力,有利于調動村級黨組織的積極性,提高村級黨組織在黨員和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威信。

(五)落實保障措施,探索建立發揮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

一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配套協調、行之有效的黨員教育培訓和管理制度。切實抓好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和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明確市(縣)、鄉、村三級在黨員教育培訓工作上的責任,實行分級負責。擬由縣(市)級黨委負責每年對行政村支部書記進行一次輪訓;由鄉鎮黨委負責行政村支委的培訓;由鄉鎮黨委與村支部共同負責普通黨員的培訓。市(縣)、鄉、村三級組織黨員培訓要全部建立檔案,并將是否按規定要求參加各級組織的培訓,作為村干部選拔任用的依據之一。市(縣)、鄉兩級應分別制訂黨員教育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組織實施,同時加大考核力度,定期組織檢(督)查。二是師資力量保障。由市(縣)統一建立一支由黨校老師、各行各業專家組成的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定期深入農村進行巡回宣講,現場指導,以滿足和保證黨員更新知識,學科技,用科技的需要,確保教育培訓的質量。充分發揮現代傳播媒體和“農技110”作用,向農村群眾傳授(遞)各類致富信息、技術。三是經費保障。村支部書記干部培訓經費擬由市(縣)財政負擔。市(縣)財政每年要將黨員培訓經費列入當年財政預算安排。培訓費用實行實報實銷。村支委及普通黨員培訓經費,原則上由鄉、村兩級共同負擔。對于經濟困難、無力支付的鄉、村,市(縣)財政應給予支持,在核實基礎上通過轉移支付方式予以解決。對于參加學歷培訓的黨員干部,可考慮按照一定比例,市(縣)財政撥一點、鄉鎮補一點、個人掏一點的“三家抬”辦法解決經費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正確認識農村黨員的先進性,以及把握黨員在體現先進性方面存在的問題,是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促進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的基礎;明確黨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是為了使黨員確立創業、干事的目標與方向,從而振奮精神,更好地服務于黨的工作大局,努力為實現黨的目標任務而奮斗;提出將培養和建設“雙帶”黨員隊伍,建設模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鋒隊,作為發揮黨員先進性的主攻方向,為的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實處。這就是我們組織此次調查的初衷和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