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時間:2022-08-02 10:45:00

導語: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時刻,理論局組織編寫了《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全面正確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理論基礎、歷史根據和現實依據,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讀本》的出版,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研究、實踐科學發展觀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材料,對于不斷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引向深入,將起到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原創:這里,就學習《讀本》后的初步體會講幾點看法。

第一,《讀本》準確地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理論定位,明確指出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是《讀本》給人印象最深之處,我認為這個定位是恰如其分的。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正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指引下,我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印象深刻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展進程,為我們提供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黨的指導思想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實踐的發展。世界在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只有這樣,黨的思想理論才能引導和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提出了要求,同時也提供了現實可能。將科學發展觀定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同時指出它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系統理論,也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理論。這樣的定位充分反映了黨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開辟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理論的新境界。

第二,《讀本》深入分析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歷史根據和現實依據,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重大意義。《讀本》準確地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它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發展的豐富思想和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放到世界大局中去思考。《讀本》指出,我們面臨的將是一個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既準確又簡潔地概括了科學發展觀形成的國際形勢和世界發展趨勢。《讀本》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原創: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七個“必須”,作為形成科學發展觀的歷史根據。它還從十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階段性特征,這些階段性特征一方面顯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方面的巨大發展和進步,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正是這些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發展要求,成為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

從上述方面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吸取和借鑒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關于發展觀演變中的有益成果,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理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在發展的道路、模式、戰略、動力、目的和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指明了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科學道路,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讀本》全面正確地分析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必須正確理解它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搞清楚以人為本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科學發展觀同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之間的關系。《讀本》對這些問題都作出了明確回答,一方面從總體上指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其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另一方面又分別對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以及怎樣使它在實踐中落到實處的認識和方法,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論證。

《讀本》在說明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時,明確指出了它同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的人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強調它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且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在說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時,正確地闡明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五個統籌”的辨證關系。澄清了那種把“以人為本”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立起來的錯誤觀念,正確地提出了要以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看待國內生產總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絕對性。這些是很有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