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業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研究
時間:2022-08-29 08:45:00
導語:石油企業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貪污、挪用和為親友非法牟利是石油企業領導人員腐敗的最主要手段。企業領導人員直接經營和管理企業資產,直接操縱資金運作,直接從事物資采購和產品銷售等經濟活動,這是目前石油企業運行的基本方式。但從石油企業運行機制的現狀看,原來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一整套產供銷、人財物管理制度和經營方式等舊的機制已被打破,而新的機制未能及時建立或雖已建立但不夠完善,為少數企業人員違規經營運作留有明顯的縫隙,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經濟生活非常復雜,金錢和物質利益誘惑強烈的條件下,企業人員直面金錢和利益的考驗,而貪污、挪用和為親友非法牟利是獲取非法利益最直接的手段。因而,少數企業人員借改革改制之機尋找“空檔”,胡作非為。在我們查處的腐敗案中,涉及貪污、挪用、為親友非法牟利的占%以上。(具體案例)
2、“窩案”、“串案”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離不開企業上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但由于企業管理、監督等一系列制度的滯后因素,企業經營者之間的市場經營合作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的管控和規范,一些正常的經營合作行為往往演變為互相勾結、互相利用的團伙犯罪。從查處的情況看,企業人員犯罪,往往是一個單位內多人合伙,或領導貪污、挪用,有關人員群起效尤,或內外勾結,共同犯罪,往往是辦一案,帶一串,端一窩。(具體案例)
3、黨政主要負責人“落水”成為日漸突出的問題。近年來,石油企業改革逐步深入,獨立決策,自主經營,職能權力相對集中,對發揮企業領導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進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改革進程的影響,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等還不夠健全,特別是不少石油企業實行“黨政一肩挑”、“黨政成員交叉任職”等領導體制,使企業的人、財、物大權集中在黨政主要負責人一人手中。主要負責人既是企業的決策者和執行者,又是企業的管理者和監督者,出現了事實上無法避免的權力偏軌運行行為。上級監督不到,同級監督無效,下級監督不了。尤其是少數企業領導,放松要求,自律不嚴,在決策上搞一言堂,在財務上搞一支筆,在用人上搞任人唯親,濫用職權,恣意妄為,把手中的權力當作“資本”,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取“利潤”。僅2000年以來我們查處的起腐敗案中,“一把手”違法違紀的就有人,占%。
4、權利謀色是國企腐敗的又一典型表現。發展市場經濟,加強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技術交流,無疑給石油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機遇。但是,打開窗戶,就會飛進蒼蠅,西方的各種腐朽思想和墮落的生活方式也會亦步亦趨,侵入一些意志薄弱的黨員干部肌體。一些企業的領導,經不起誘惑,逐步在酒綠燈紅中喪失了黨性,迷失了方向,生活糜爛,放縱揮霍,不僅以權謀錢,而且以權謀“色”,以利謀“色”。(具體案例)
5、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是國有企業腐敗的必然結果。興旺的企業是相似的,衰敗的企業各有各的原因。部分企業效益下降,有的虧損,有的破產,員工下崗待崗,個中原因雖然復雜,但絕大部分虧損衰敗企業的背后,必然是與企業違規經營,資產大量流失,經營人員腐敗密切相關;必然潛藏著一伙蠶食企業資產的蛀蟲。(具體案例)
二、當前石油企業腐敗發生的原因
在國企改革改制日益深入的今天,由于法律制度的滯后以及管理上的漏洞、體制機制等諸多復雜因素,國企腐敗案件的發生逐年增多,涉案金額越來越大,涉案人職位越來越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石油企業作為我國國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幾年來,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根治,還存在不少問題。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大多與一些職能部門不正確行使權力、濫用權力和領導干部從政行為失范有關,有的背后就隱藏著腐敗問題。加上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爭權推責,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引發了不少腐敗現象。
1、存在滋生腐敗的特殊環境和條件。橫向看,石油企業覆蓋面寬,工程量大,資金周轉數額大、名目多,加之管理相對不規范,很容易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縱向看,石油企業生產過程的環節多、工期長,涉及到的每一個部門、環節都有產生腐敗的機會和條件,每一階段都有尋租的空間,可能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
2、權力運做缺乏規范程序,濫用權力有較大空間。目前,一些石油企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和領導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權力運作不規范的問題。一是權力過于集中,在權力范圍內,隨意性大,形成權力壁壘。二是權力運行缺乏規范、制約和透明度,權力濫用成為可能。承包、管理等等各方都有自己的權力范圍,都有較大的尋租空間。如,有的單位和部門,握有國家投資的使用權,支出多少,與個人利益無損,國有資產流失,找不到責任人;違反了國家法律法規,很難追究具體人的責任。在工程建設方面,承建方,主要是工程項目中標后,層層轉包、分包,其中的行賄受賄、偷工減料等不法行為很難查證。管理及服務方各有說辭,管、卡、壓不乏,一些領導干部利用權力干預和插手工程招投標等活動,使問題更加復雜,難以查證。
3、管理體制不健全,有法不依,依法行政不力。石油企業改革起步相對較早,但至今問題不少。其中,投資體制的不健全、不科學,還保留著計劃經濟時期的資金管理模式是一個重要原因。投資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法律約束,監督制約乏力,隨意性很大。有些單位和部門使用國家投資款,無需承擔責任風險,責任主體和資金管理虛化,結果出現不少說不清的經濟問題。同時,一些職能部門思想觀念滯后,依法行政意識淡薄,自覺不自覺地濫用了權力。一些單位反映:統一的政策在具體的管理中常存在“不統一的裁量空間”;部分工程項目始終游離于市場統一管理之外。許多企業認為:市場亂,主要不是企業造成的,企業存在的問題是“違規多、違法少”。
4、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乏力。一是部分行政主管部門缺少對權力的監督意識。尤其缺少在權力行使中對所轄部門的監督意識,使得上級對下級最直接的監督缺位。有的認為監督是紀檢監察部門的事,與行政主管部門無關。重權力、輕制約,重業務、輕反腐是普遍現象;二是監察部門監督乏力,特別是同級監督難度較大,無法有效實施,監督存在虛化。
三、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石油企業腐敗的對策
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法制化建設,健全權力制衡機制和規范權力運用者的行為。針對石油企業腐敗發生的原因和特點,當前,我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大黨員干部的教育力度,全方位構筑思想道德防線。從我們查處的腐敗案件看,黨員干部違法亂紀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著力全方位構筑思想道德防線,是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企業人員腐敗的基礎工程。一是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加強世界觀改造,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二是要加強艱苦奮斗教育,使黨員干部增強抵御各種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能力,始終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廉潔自律,潔身自好。三是要加強法紀教育,使黨員干部增強法紀意識和自我監控、自我約束的能力。四是要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位人員的教育,在腐敗現象高發區域構筑警戒線。當前主要是物資采購、房地產、建筑承發包等領域和企業對經濟運行有調控權的熱點部位人員。五是協調主管部門、職能部門和企業及黨團組織齊抓共管,新聞、輿論、文化、教育多頭并舉,構建反腐倡廉教育網絡和道德氛圍。同時,從嚴查處腐敗分子,防打結合,標本兼治,杜絕腐敗現象的孳生。
2、嚴格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準選好企業黨政主要負責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石油企業更是國企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黨政主要負責人的品行和素質直接關系到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成敗。因此,認真解決好黨政主要負責人選用的問題,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一是要按照上級的有關要求,克服識人視野不寬,選人渠道不多,用人機制不活的弊端,切實選準選好企業的黨政主要負責人。二是要重視加強企業黨委班子的建設,特別是加強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教育管理,用嚴格的制度規范黨政主要負責人的用權行為。三是加強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權力監督,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現重大問題董事會決策,記錄投票,責任兌現。堅持市場化和公開化原則,凡是產生利益差別的事情,盡可能采取市場化手段運作,減少人為因素。推行廠務公開,只要不是商業秘密,都要將決策程序、依據、結果公開,接受職工和群眾的監督。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定期談話、匯報和黨風廉政建設巡視等制度。上級領導定期約企業黨政主要負責人談話,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工作情況,檢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執行情況,同時為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提供條件。企業黨政主要負責人要結合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定期向上級書面匯報自己履行廉潔自律有關規定的情況。同時,要嚴格管理,嚴格監督,通過派出巡視員,加強企業特別是黨政主要負責人的日常監督和檢查。
3、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部監督和制衡機制。一是要實現決策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避免權力的高度集中,確保內部制衡有合理的組織基礎。二是要堅持法人治理結構的完整性,明晰企業權力機構(股東會)、決策機構(董事會)、監督機構(監事會)、執行機構(經理層)的權力和責任。三是采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辦法,從組織結構上確立企業黨組織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關系,保證企業黨組織為搞好監督,參與重大決策,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創造條件。四是明確每個企業領導人員的權力行使程序,恪守重大問題必須“集體決策”的原則,特別是物資采購、工程建設、大額資金的運作等容易發生權錢交易的問題,必須經過集體決策,嚴禁“一個人說了算”。五是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民主監督作用,堅持企業經營管理方面重大問題向職代會報告制度、“廠務公開”制度等,使權力的運行置于廣大職工群眾的監督之下。
4、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經營者權力運行。要盡快規范權力運行程序,形成統一政策下的統一裁量空間。橫向看,彼此間的權力邊界要明晰,避免單方面完成權力運作的全過程。縱向看,制定縝密的工作和監督程序,使得掌權者無法暢通無阻地濫用權力,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同時,規范的運行程序也便于弱勢群體對強勢對象的監督和制約。一是要在深化改革上動腦筋,增強制度的系統性、配套性。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使其形成縱橫交織的嚴密體系,力求措施在前,防范在先。二是要在細化制度上下功夫,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針對企業的不同特點,把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章制度,細化為符合企業實際的實施細則,使行使權力和監督權力都有據可依。三是要在執行制度上動真格,增強制度的嚴肅性。切實糾正有章不循、執章不嚴、違章不究的惡劣現象。從而,切實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石油企業的腐敗問題,推動企業改革按照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5、加強行政監察,保證監督有效。一是強化行政監察。行政監察處于政治和經濟的結合點,發揮其職能優勢,使其成為經濟活動健康運行的保證;二是搞好重點部位、重點項目的專項檢查;三是進一步研究解決監督有效的問題,使用權利行為的每一個環節都置于監督之下。強化上級對下級的監督職能和意識,嚴格對領導責任的追究。
6、強化職能部門的責任,加強監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責任是反腐敗工作的重點。一是職能部門在行使權力的同時,要強化行政責任,改變部門爭權推責、濫用權力以致政出多門,所轄區無所適從的情形,其實,也大大削弱了自身的權威性;二是加強政策協調,特別要把上級的有關文件作為基本指導文件,盡可能減少部門間政策操作標準不一的情況,切實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全覆蓋管理作用;三是嚴格對工程項目招標投標的監管,并逐步將專業工程項目的招投標活動納入有形建筑市場的管理。只有市場統一了,才能有效防治各方面的尋租行為,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與法律、法規相銜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源頭治腐的保證。要制定有力措施,做好責任分解工作,加強檢查考核,切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