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判管理制度改革調研匯報

時間:2022-10-30 03:44:00

導語:法院審判管理制度改革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院審判管理制度改革調研匯報

根據市中院()號明傳《關于組織有關審判管理制度改革調研》的通知精神,我院組織了民商事、刑事、行政、審管等部分庭室的負責人員進行了座談,現將座談內容經整理,按通知分類匯報如下:

一、當前全省三級法院審判管理組織機構應采取以審判管理為中心的機構設置模式

我院座談認為,法院審判管理機構的設置,首先要把審判管理的概念加以定位,無論從法院的職能上還是從法院所肩負的使命上,法院都是一個集審判、執行業務性較強的國家司法機關,因此宏觀上必須定位于以調整審判策略為落腳點,其次從法院審判工作的職業特點上,是要緊緊圍繞獨立行使審判權這一法定職能來構建保障機制,這里的審判權管理與法官的職業化管理是等同的,因此從微觀上定位于協調各業務庭之間的審判業務,提出合理化的資源配置,科學評價法官的審判業績,為院黨組、審委會當好參謀,提供直接的決策依據。人數較少的法院可改革業務庭為幾個法官辦公室,明確各個法官辦公室處理一類或幾類案件,隸屬于審管部門來協調管理。針對我院一年來的實踐,通過對管理機構的重新整合,確立了以審判管理機構為中心的三大部門的職能(政工監察、審判管理、行政管理),條塊之間的分工更加簡潔明確,審判管理的范圍越來越大,權威性越來越加顯現,法官的質效意識、質量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已初步形成了以審管為中心,其他部門緊緊圍繞審務保障和審判服務的職業化管理模式。

二、審判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審判管理的內容要綜合案件審理的各個要素加以分類,什么是法官和書記員的審判業務范圍,什么是思想意識形態政治范疇,什么是行政服務和行政保障范圍,必須加以明確區別,職能上各負其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要徹底改變政治決定化的通管色彩,行政業務化的模糊色彩,可大至分為三大類,一是法官隊伍的業務管理,可稱為靜態的管理,包括法官的業務管理和培訓、書記員隊伍的業務管理、審判資源的配置建議、提出審判方式的改革方案、審判調研;二是案件審理業務,可稱之為動態的管理,包括案件流程跟蹤的節點管理、、司法統計、庭審考評、效率指標考評、案件質量考評、優秀法律文書考評、疑難復雜案件和化解重大矛盾能力評定、法庭指導及審判委員會的日常事務等。

三、審判管理的目標和價值應定位于下列幾點

目標和價值定位的前提,主要是把審判管理放在法院整體工作什么位置上。我院研討認為,審判工作是法院各項工作的核心,一是通過制定規范,統一裁判尺度,規范執法行為,保持高效的審判運行,其公正性才得以體現,二是要定位于抓審判質量的穩步提高上,只有好的審判質量才能體現司法公正,否則司法公正也是句空話,法律的嚴肅性和法院、法官的權威性才能得以體現,法院的公信力也才能得以提升,三是把落腳點立足于司法為民的效果上,只有審判與執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司法為民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其司法的公正性才更具有廣乏的群眾基礎。

四、與案件管理、審判權行使直接相關的審判管理事項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一是審判管理必須以制度管理為落腳點。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度的實施要防止學用脫節,要作為工作的流程融入到每個管理的節點,作為管理法官的理論工具,作為考評法官的依據,切實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物、管案件,把管理的結果直接作為法官獎懲和用人的依據,記入法官的個人業績檔案;二是突出案件流程節點的關口管理。通過案件送評加大對個案從立案到案卷歸檔每個流程節點的程序合法性考評,不斷發現問題、通報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審判人員的程序關口意識,更能有效地減少程序上的不合法,提高審判效率;三是強化案件的質效考評管理。采取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采用同崗同位比較考評,實施權利義務均等、機會均等的動態分案,細化效率、效果、技能各項指標分值,讓法官各盡其能,發揮內在的潛力,形成多辦案多得分,少辦案少得分的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質效指標考核;四是實施難案申報,注重法官的庭審小結考評。要從綜合考評法官的審判業務能力入手,調動法官審理重大疑難案件和化解重大矛盾糾紛能力的積極性,在辦案機會均等的前提下,采取審理重大疑難案件和化解重大矛盾糾紛能力申報制度,通過申報評定,肯定其價有所值的業績加分,以此激勵法官在難案面前不推諉;五是強化案件信息的錄入管理,運用科學的手段管理案件的流程節點,使之更加客觀、真實、全面;六是正確處理好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與行使審判監督權的關系,在不干預審判權獨立行使的前提下,有效地行審判監督職能和案件管理職能,通過審判管理中的案件流程管理、質效評查與分析、獎懲落實與錯案責任的追究,強化法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當前全省三級法院審判管理組織機構至少應承擔六個方面的具體職責和其他四個方面的職責。

具體應承擔的職責:一是統一案件的考評尺度,杜絕虛假數據的發生;二是數據指標的設定要結合辦案的社會效果,不要為數據而盲目追求和攀比。如,結案率指標的設定,要的是案件的審判進入正常流程,效率指標中有超審限指標、法定正常審限指標、案件審理天數和四項未結案等多項指標的控制,有的法院為了一味追求結案率年指標,在每年進入十一月就不再算當年的收案,甚至有的法院干脆停止收案,這既不符合案件審理流程規律,也不符合司法為民的落實;三是實施案件流程聯網的跟蹤管理,通過網絡信息的輸入,結案的扎口管理,加強對個案流程節點的提醒和督辦,以及通過個案評查發現和通報,直至追究責任,防止程序違法和超審執限;四是各級審管辦在對案件效率指標加強網絡管理的同時,加強對案件的質量評查和分析,通過管理和評查分析提高法官的效率意識、質量意識,評查的結果記入法官的個人業績檔案,為院領導及時提供審判信息的決策依據;五是審管辦要作為審委會的日常辦事機構,把審委會的日常事務的辦理落到實處;六是負責對法官庭審能力的考評,通過庭審觀摩考評、書面庭審小結的考評、優秀法律文書的評選、疑難復雜案件的評定,提高法官的綜合審判水平。

應負有的其他四個方面職責:一是負責審判調研,通過審管所發現的題材加強研究,并積極引導法官完成好調研工作任務,通過調研促進審判理論水平的提升;二是為院領導當好審管參謀,及時提出合理化的審判資源配置;三是提出對法官審判業務的培訓計劃;四是加強對全院各業務部門的業務協調,統一執法口徑。

六、在人民法院內部應當構建一套相對完整、較為系統的審判管理體系

人民法院的主要職能是公正審判各類糾紛案件。因此,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審判管理體系,是人民法院審判職能的內在要求,我們必須要跳出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要用法院人的眼光去審視法院過去的行政化管理弊端,用法官職業化的思維去構建職業化的管理體系,才能符合審判規律。

研討認為:原有的管理職能過于分散,條塊多,政出多門,看起來誰都在管,越往基層執行的多頭就越多,很大程度上上面的許多指令下面也只能疲于應付,實際形成了誰也管不好,因此必須構建一套突出由上而下的專業的審判管理部門,專門從事與審判有關的專業化對口管理,真正用業內體制、業內人去管理業內事,其他部門為審判工作做好政治保障、紀律保障和后勤保障。我院已對原有的管理部門和職能于××年底加以重新整合歸類,將原有的行政裝備科、辦公室撤并為行政管理辦公室,專司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將原有的調研、法庭指導、案件質評、指標的統計與分析重新整合為審判管理辦公室,為審判管理的職能部門,專司效率指標的統計與分析、案件質效考評、法官審判業績考評、審判調研、審務協調、法庭指導及審委會的日常事務等;將監察室、紀檢組、政治處意向性的歸并為政工紀檢監察辦公室,專司法官的思想品德、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執法執紀、廉政守紀考評,負責法官業績扎口管理。經過一年來的實踐,已初步顯現出以審管為中心的管理體系,上下條塊清析,職責分工更加具體明確。

七審判管理與案件審判、司法政務管理、司法人事管理應充分加強協調配合

人民法院這一名詞,包含政治理念和職業概念,從政治的角度離不開思想的熏陶、隊伍的人事管理;從政務的角度離不開行政化的后勤保障;從專業的角度應以審判為核心。因此無論從案件審判、司法政務管理、還是司法人事管理,三者之間均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要形成準軍事化的管理模式。討論認為,屬于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歸政工部門管理和協調,屬于行政事務類的歸行政部門管理,屬于審判業務方面歸審管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在各自的職能上各負其責,歸口管理,各自為法官的業績扎口提供考評資料。

法院審管辦提供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