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安全飲水行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時間:2022-01-04 04:36:00
導語:實施安全飲水行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蓬安縣地處川東北干旱走廊,十年九旱,工程性缺水、資源性缺水、季節性缺水比較嚴重,人畜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全縣飲水不安全特別嚴重達11萬人之多,占總人口的16%。飲水難已經成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一大難題,成為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因素。今年,縣委、縣政府把實施農村安全飲水行動作為“十大惠民行動”的重要內容,按照“科學規劃、整村推進,建管并重、實際受用,陽光操作、群眾滿意”的思路,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截止目前,共建成各類人飲工程4954處,解決了6萬人飲水困難。
因地制宜抓規劃
一個好的規劃就是一條捷徑。我們按照“先急后緩、突出重點,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要求,堅持“五優先”(即旱山村嚴重缺水農戶優先,飲用含氟、苦咸水農戶優先,場鎮飲水特別困難鄉鎮優先,中(小)型水利工程淹沒區優先,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優先)的原則,把執行工程技術標準與尊重農戶意愿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制定了人飲工程建設規劃。一是立足于“早”抓規劃。在2005年3月已經形成的《蓬安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報告》的基礎上,結合去年50年一遇特大干旱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抽調水利、國土、扶貧等部門技術人員成立8支隊伍,與鄉村干部、群眾代表一道,逐村、逐社、逐戶調查核實農村缺水狀況,了解農戶用水意向,為及早啟動全縣人飲工程建設贏得了時間。二是立足于“全”抓規劃。實行規劃一步到位,項目分年實施,制定了《2007-2008年度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特別嚴重農戶總體規劃表》,把11萬農村飲水不安全特別嚴重的農戶規劃落實到鄉鎮、村社和農戶,并制定年度規劃。三是立足于“實”抓規劃。在方案制定上,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自下而上形成實施方案,并以村為單位,公布擬解決人口、項目補助標準、建設管理辦法、群眾參與模式等內容,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及時修改完善,并在該村醒目位置張榜公示7天,接受群眾監督,公示無異議后填報規劃卡;在建設模式上,因地制宜,注重實效,采取集中供水站、聯戶供水、衛生井、機井、水窖、水柜等多種模式,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不搞一刀切;在水源規劃上,根據“先利用現有水源、后開辟新水源,先用好地表水、再開發地下水”的思路,在保證水質水量的前提下,盡量節約使用水資源和工程投資;在項目管理上,實行工程建卡管理制度,工程一處1卡、卡片一式3聯,縣人飲辦、鄉鎮、村各存1聯,按卡實施,按卡驗收,避免了項目規劃和資金安排隨意性。
多管齊下增投入
人飲安全工程建設,投入是重點,資金是保障。我們堅持“以補促投”的原則,實行項目補助為主、地方財政配套、群眾自籌參與,有效破解了人飲工程建設資金“瓶頸”。一是用好項目資金。積極對接國家惠農政策,加強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前期準備,主動與省、市主管部門銜接,努力爭取人飲、扶貧、紅層找水等項目資金。根據項目屬性進行統籌安排,既避免重復建設,又不落下一村、遺漏一戶,實現了項目全覆蓋。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在上級項目資金暫未到位的情況下,由縣財政預先墊付工程款,實行工程竣工一處,驗收一處,兌現一處。目前,已先期墊付工程建設資金300萬元。縣財政打緊安排,預算資金100萬元,專門用于人飲安全工程建設。同時,縣財政一次性安排工作經費50萬元,保證了人飲工程建設日常工作有序運轉。三是發動群眾自籌。以文件形式明確土石方開挖、回填和材料的運輸等由農戶投勞完成;土地的占用、青苗、林木補償、入戶材料等由受益農戶協商解決;每處工程超支部分由群眾自籌解決。目前,全縣群眾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自籌資金、投工折資480萬元。
整合力量強推進
為了確保不出現一戶農戶因干旱造成吃水困難,我們提出6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任務的剛性目標。同時,自我加壓,決定于7月啟動明年人飲工程建設,年底全面解決11萬飲水不安全特別嚴重農戶的飲水困難。為此,我們整合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人飲工程建設攻堅戰。一是整合領導力量。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和分管農業、財政、組織、衛生的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為副組長,水利、扶貧、國土、審計、財政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實行縣級領導聯系項目鄉鎮,負責具體指導人飲工程建設。項目鄉鎮由黨委書記負總責,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井,負責協調處理人飲工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二是整合技術力量。整合全縣水利技術力量,把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骨干和水利局退居二線的領導抽調到人飲辦公室工作,負責對全縣人飲工程建設進行綜合協調;把人飲建設鄉鎮分成東西南北4個片,由水利、國土、扶貧領導班子成員包片指導;人飲辦全體技術人員每人聯系2—4個項目鄉鎮,巡回指導;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水利干部對轄區內的人飲工程定點聯系,現場指導。三是整合督查力量。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不定期深入項目鄉鎮檢查人飲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縣四大班子分管聯系領導每周抽查一次幫鄉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工作落實情況;抽派一批工作責任心強、退居二線的正科級干部與縣目標辦、人飲辦一起,組成4個督查組,每月上旬、下旬深入4大片區,檢查人飲安全工程建設進展情況,月初以《督查通報》形式予以掛牌;每一處工程均由受益農戶派2至3名代表全程參與,跟蹤監督,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
嚴把關口保質量
質量是人飲工程的生命。我們把確保人飲工程質量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把好工程建設各個重要環節。一是嚴把物質采購關。對人飲工程所需大宗物質、管材、設備等單項材料全部實行政府招標采購,評標過程由監察、公證、發展計劃、水利、財政等部門進行監督,安排銷售商在縣城和7個中心鄉鎮設立銷售點,方便群眾購買。目前,累計采購各類管材150km,機電設備2500臺(套),采購金額達135萬元。同時,縣工商部門對人飲建材銷售市場進行監督管理,縣技術監督部門進行不定期抽查,防止不合格材料和“三無”產品進入人飲工程。二是嚴把施工隊伍關。對集中供水站,根據工程投資規模,采取招投標、比選、競爭性談判三種方式,選擇有資質、有經驗、守信譽的專業建筑公司承建;對聯戶工程,由村上組織,群眾代表參與,選擇有農村水利施工經驗的專業隊伍施工;對分散的戶辦工程,由群眾自行物色專業隊伍建設,水利技術干部幫助把關。三是嚴把工程監理關。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我們采取層層監督、巡回監理的辦法,建立了由人飲辦、鄉鎮干部和水利技術人員、村社干部和群眾代表組成的三級質量監督體系。縣人飲辦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人飲安全工程監理小組,不定期深入各施工現場,巡回監理;鄉鎮干部和農業服務中心水利技術人員對轄區內的人飲安全工程定點聯系,現場監理;村社干部和群眾代表輪流駐守工地,跟班督查,全程監理。四是嚴把資金安全關。人飲工程國補資金由縣財政專戶存儲,專帳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縣級報帳,打卡直補。工程經驗收合格后,補助資金一律轉帳到鄉鎮信用社,由信用社打卡直發到受益農戶代表帳戶上,有效避免了資金層層下撥停留時間長的現象,防止了人飲工程建設資金“跑、冒、漏”。對群眾自籌資金,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公布,張榜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著眼長效重管護
人飲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我們堅持“未建工程先議管”的原則,做到沒有管護制度不立項,制度不完善不立項,解決了長期以來人飲工程權責不明、管理不善、重建設輕管理等問題,確保人飲工程永續利用。一是明晰工程產權。參照有關技術規范和政策要求,工程驗收合格后,對分散的戶辦工程,產權明確到戶;對聯戶供水工程,產權明確到供水協會;對集中供水工程,產權明確到業主。二是落實管護措施。我們出臺了《蓬安縣人飲工程建設管理辦法》,根據不同工程類型確定管理方式。對戶辦工程實行自建、自管、自有、自用“四自”管理模式。對聯戶供水工程,本著管護資金、責任、人員“三落實”原則,由受益農戶民主討論決定管護制度、制定用水標準、分攤管理費用。同時,為了保證工程長期受用,每月每只水表收取1元設備維護金,新入戶的繳納50元公共設施投勞籌資費,專戶儲存,用于設備更新。對集中供水工程,授權蓬安縣水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履行國家出資人職責,按照“保運行成本,適當微利”的原則,實行直接管理,形成以水養水的良性運行機制。比如,對正源鎮集中供水站,采取了國補資金作為股份投入,由業主經營管理,年終分紅,用作全縣集中供水工程的大修資金和技術指導費用。三是加強水質監測。為了確保農戶能吃上清潔、安全的“放心水”,我們成立了人飲安全水質化驗內檢中心,建前對水質進行評價并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建后不定期對不同區域、不同水系、不同水源的水質進行抽檢,準確掌握水質變化情況;縣疾控中心設立了水質監測中心,負責水質日常監測工作;環保部門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合理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制定飲用水源保護辦法,設立飲水安全保護標識,確保受益農戶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