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廉政文化 推進社會和諧

時間:2022-01-08 03:59:00

導語:建設廉政文化 推進社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廉政文化 推進社會和諧

黨的十7大提出,反腐倡廉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同志在黨的十7大上指出,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黨中央高度重視廉政教育,把它放在了與制度、監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幾年來,荊門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全面貫徹落實這一指導方針,突出重點,創新機制,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加強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載體,堅持在實踐中深化,在創新中發展,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廉政文化建設,既是新時期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反腐倡廉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更是不斷發展的反腐倡廉工作形勢逼出的新舉措。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優化黨風、政風,純化民風和社會風氣。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的現實呼喚。多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腐敗分子,保持了對腐敗分子高壓態勢,但是,腐敗現象并沒有得到徹底消除,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嚴峻。造成這種現象,除了反腐敗的體制、機制等方面不完善、不健全之外,社會上蔓延著不健康的文化所帶來的消極的和負面的影響不可小視,它嚴重削弱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功能與作用。紀檢監察部門樹立廉政典型,有些人口頭上贊同,心里不認同,行為上不趨同;查處一些腐敗分子,有人會認為他們運氣不好;整治一些腐敗風氣,有人認為是小題大作。這些落后的、不健康的甚至腐朽沒落的文化已經成為反腐倡廉的一股反動力量。因此,我們認為,反腐倡廉不單是政治問題,也是文化問題。運用先進的文化提升黨員及領導干部、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境界,運用文化的影響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已成為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迫切需要。發展不夠的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全力抓好地方經濟發展無疑是一項主要工作。任何時候,發展都是第一要務。實踐表明,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抓發展的成效,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發展的環境好了,人才、資金才能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經濟才能發展。相反,環境不好,腐敗現象和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就會大行其道,人才、資金就進不來、留不住、業創不了,經濟就會垮下去。因此,推動經濟發展,培育優良的服務意識、科學的發展意識和強烈的創業意識,營造一種能夠干事業、干得成事業的環境十分重要。廉政文化建設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之舉。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營造和諧局面的必然選擇。毫無疑問,腐敗是社會進步事業中的不和諧之聲,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行政的亂作為、慢作為和不作為,權力的濫用、尋租和謀私,服務態度的懈怠、質量的低劣和水平的低下等等,都直接和間接激發群眾不滿,引發社會矛盾,造成不穩定不和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廉政文化的建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廉政文化的導向不力,使得社會不良風氣如“榮辱不分”、“笑廉不笑貪”、“利己主義”、“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等消極頹廢思想盛行。因此,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致力于公職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領導干部的權力觀教育,人民群眾的崇廉意識教育;必須把黨風政風建設與改善民風、優化社會風氣相結合,把廉政引入文化,建設全社會的廉潔文化,以文化的親和力和滲透性,引導和感染全社會崇廉、護廉、助廉,形成風清政樸,和諧進步的社會局面。

開廉政文化建設,既要緊扣廉政要求,也要把握文化內涵,更要重點抓好“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重在以“建”樹廉、以“建”興廉、以“建”固廉,把廉政和文化糅合,形成全社會的共同理念。

以“建”樹廉,就是從滿足不同階層文化需求著眼,引領大眾參與,注重“三性”構建。一是從提高廉政教育感染力著眼,注重增加文化含量,構建廉政教育的文化性;二是從保持廉政文化建設生命力著眼,注重做好結合文章,構建廉政文化的實踐性;三是從提高廉政文化的影響力著眼,注重多樣化、通俗化,構建廉政文化的廣泛性。從這三個方面著力,荊門市建設了廉政文化路、廉政文化廣場、廉政文化網絡、廉政教育基地等十個廉政文化項目,開展了廉政警句格言征集、“領導干部讀書思廉”、“一把手”講廉政課、廉政文藝節目匯演、警示教育基地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談話等十項活動。項目的建成和活動的開展,為廉政文化搭建了展示平臺,提供了繽紛舞臺,樹立了基本模式,創造了廉政文化建設生動活潑的局面。

以“建”興廉,就是著力探索如何把廉政文化建設推進到各個行業、各個系統、各個領域,真正解決“怎樣進”、“進得了”的問題,培植廉政文化的社會根基。荊門市從兩個方面開展了廉政文化“八進”(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醫院、進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一方面,對廉政文化建設進行分類定位,確定廉政文化建設的不同主題,解決“進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不同領域人員結構和人們活動特點,探索廉政文化進入的方式,解決“怎么進”的問題。“八進”實踐表明,廉政文化要源遠流長、根深葉茂,必須把其觸角向社會基層不斷延伸,突出廉政文化的深刻性;廉政文化要起到敦風化俗的作用,必須與各行業職業道德相結合,突出特殊性;廉政文化建設要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和支持,必須緊貼生活需求,使之成為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感受它,接受它,突出廉政文化的導向性。只有這樣,廉政文化才能顯示出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成為社會和諧的潤滑劑。

以“建”固廉,就是把點線面結合起來,探究規律,培育品牌,固化廉政文化建設成果,發揮文化在反腐防腐、倡廉揚廉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有三點必須把握,一是打造精品,充分體現廉政文化的先進性;二是形成模式,遵循廉政文化建設的規律性;三是建立制度、機制,保持廉政文化功能的持久性。荊門市積極探索廉政文化建設規律,從六個方面打造了一批廉政文化精品,初步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設模式。依托沙洋陳家山監獄建起了警示教育基地,利用職務犯罪審判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借助陸夫子祠等資源建立了傳統教育基地(包括英烈館、廉吏館­­和鄉賢館)。形成了集歷史文化、法庭文化、監獄文化、校園文化于一體的廉政教育基地群。建立了“袁阿姨熱線”工作室,開辦了《袁阿姨熱線》欄目,構建了向家庭傳播廉潔文化的載體和平臺。開展了創作和演出廉政文藝作品活動,推出了一批精品節目。建成了一批廉政文化廣場和文化路,開通了城市公交車廉政文化廣告線路,構成了城市廉政文化風景線。在小學生中開展“文明禮貌、友愛明理”教育,開展“不坐公車去上學”活動;在中學生中開展“文明守紀、勤學向上”教育,開展“三尊(尊敬老師、尊重父母、尊愛同學)三好(好學生、好兒女、好少年)”活動;在大中專學生中開展“知恩圖報、愛國明志”教育,開展“三常”(常思父母養育之恩;常立成才報國之志;常為好學勤學之事)活動。推動廉政文化進校園,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利用電子政務中心建立廉政文化網站,公布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承諾;利用通訊網絡搭建廉政短信平臺,適時給予領導干部以溫馨的提醒;利用廣播電視,經常播放廉政公益廣告;利用電子觸摸屏和電子顯示屏,傳載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和宣傳廉政文化。實踐表明,任何一種文化都需要具有代表意義的典籍和作品,廉政文化也是如此,需要打造一系列精品。有了這些文化精品,廉政文化才能更打動人、吸引人,才能夠根植群眾,落地生根。

廉政文化建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其作用是間接的、隱性的、長期的,既不能過高地估價廉政文化建設的即時效應,同時也應當看到,經過幾年來的實踐,廉政文化建設給黨風、政風和民風、社會風氣的改進帶來了一些可喜變化。

最為直接的是促進了正確的榮辱觀形成。比如在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方面,過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三令五申,反復強調,但是有些工作總是不盡如人意。開展廉政廉潔文化后,領導干部通過開展“讀書、思廉、寫心、講廉”活動,通過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傳統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和旁聽職務犯罪審判等活動,自律意識有了明顯增強。有的領導干部這樣說:接受廉政教育,為自己買一份政治保險。在燈紅酒綠的環境中,不可能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份之想,只有在廉政的環境中才能做到。廉政文化建設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作用不可低估。與此相對應,廉政文化建設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廉榮腐恥”社會氛圍的形成,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廉政認知水準得以提高,監督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增強。

廉政文化建設帶來的可喜變化,還表現在推動了經濟發展。起初,許多地方搞廉政文化建設都有一些顧慮,擔心廉政文化建設影響發展環境,影響經濟建設,現在看來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就荊門市來看,廉政文化建設的紅火時期,也是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群眾對黨委政府比較滿意的時期。客觀地講,廉政文化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間接的,但是它確實在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干事創業的環境方面,在形成一切圍繞納稅人著想、廉潔高效的服務環境方面,在形成公開、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方面,作用又是顯而易見的。經濟發展才是社會和諧最堅固的基石。

廉政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文化,在推動反腐倡廉和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三年來,荊門市將廉政文化不斷的推進機關、社區、企業、家庭、農村、學校、醫院和各類服務中心,建設全社會的廉潔文化,美化了廣場文化、道路文化,提升了社區文化、農村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醫院文化,凈化了網絡文化,為文化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別是一些廉政文化基地和景點的建設,為城鄉建設增添了新的歷史人文景觀。而且,通過廉政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化解了社會矛盾,密切了社會關系,豐富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