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問題的調查和思考報告
時間:2022-07-11 05:51:00
導語: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問題的調查和思考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黨組織由于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客觀上放松了發展黨員工作,致使有的農村村級黨支部幾年來未培養發展一名黨員。同時,農村外出務工青年黨員增多,使整個農村黨員隊伍呈現老齡化趨勢。據統計,我縣共有農村黨員24409人,其中56歲以上的10067人,占41.2%;35歲以下的2841人,僅占11.6%;全縣農村黨員平均年齡為54歲,個別鄉鎮的農村黨員平均年齡高達58歲。有的村黨支部被群眾稱為老齡委,支委班子被形容為“五個支委八顆牙”;一些村只有60歲以上的黨員和婦女黨員在家,被群眾戲稱為“三八六0”部隊。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給農村工作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如果不盡快改善這種狀況,將會影響黨的政策在農村貫徹落實,影響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主要表現在:一是不利于村級事務管理。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精力有限,身體狀況差,不能參與村里的事務管理,更不能進行有效監督。村里的重大活動,如辦一個集體經濟實休、改善公益設施,一些老黨員思想封閉、觀念落后,既不能帶頭干,也不能很好地做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些老黨員帶頭反對甚至上訪。二是黨員隊伍“雙帶”作用乏力。由于年齡偏大,不少農村黨員與農村市場經濟不相適應,想問題、辦事情習慣于計劃經濟的老一套。家庭富裕,有一定幫帶能力的黨員不多,有的還屬“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不如當地非黨群眾,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黨員在致富中的“帶頭”和“帶領”作用成了空談,嚴重影響了黨的先進性。三是村干部隊伍人難選。當前農村挑選村干部,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難,如按照能力強、年紀輕、家庭負擔輕、文化程度高、群眾威信高、政治素質高“一強二輕三高”的標準選村支部書記,符合標準的人選更是“鳳毛麟角”,有時是“矮子里面拔將軍”將就一下。據調查,我縣至今還有8個村空缺支部書記。某鄉有一個村,全村只有12名黨員,人人都當過村支部書記,沒有一個能當好,但又互不買帳,村里工作始終槁不上去。
導致上述情況的出現,原因很多,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的削弱,使得群眾入黨的“引力”不強。突出表現在:一方面不少基層黨組織干部缺乏市場經濟意識,發展地方經濟的能力不強,因而導致不少村組集體經濟非常薄弱,不僅元力興辦群眾要求的公益事業,甚至連正常運轉也不能保證。要辦一點事情,還得動不動向群眾攤派,根本談不上什么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少數基層黨組織為政不廉,作風不實,形象不佳,更是直接導致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喪失。如有的地方村務不公開,黨員干部貪污挪用嚴重,有的地方黨員干部不實事求是,不腳踏實地,作風漂浮,還有的不注重自身形象,貪賭貪玩,大吃大喝等等。所有這些都與黨的先進性格格不入,直按影響了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年農民對黨的追求和政治熱情。
二是黨員的權利、義務的失衡,使得群眾要求入黨的“動力”不大。表現在:一些地方黨組織往往對黨員號召多、要求多,政治上、生活上關心幫助少,交任務讓其盡義務的時候多,給黨員創造享受民主權利的機會少。另外,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曾經為黨的事業付出了不少心血的老黨員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有的甚至在為集體利益而遭受別人打擊報復時,黨組織也未能及時給予關懷和支持。這些既傷害了現有黨員的感情,又挫傷了其他人入黨的積極性。因而使得不少群眾對黨的認識產生了不少誤區。一些地方的青年人更是認為“入黨吃虧”、“入黨元用”、“入黨不自由”,自覺不自覺對黨組織疏而遠之。
三是黨建機制的不健全,使得群眾入黨的“推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認識偏差。一些基層黨組織對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認為農村以農為主,只要把農村經濟搞上去,其他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從而重農輕黨,對農村黨員的工作很少過問。還有的地方基層黨組織在發展黨員問題上觀念滯后,對黨員標準進行僵化的理解,如有的支部把“老實”、“聽話”作為發展青年黨員的唯一標準,對一些有能力敢闖敢冒的青年卻視為“異己”,不聞不問,二是教育和管理滯后。從調查的情況看,一些地方無論是對農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還是對普通群眾的教育引導,普遍存在層次不分、方式方法單調、內容缺乏針對性的狀況。管理上對如何根據新情況,及時研究制訂新的、分層分類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對流動黨員、老黨員、中青年黨員、貧困黨員、無職黨員、從事鄉村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不同類型的黨員管理缺乏具體的規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不嚴,導致隊伍出口不暢,活力不足。三是個別人為設阻。一些村黨組織負責人私心雜念重,嫉賢妒能,故意壓制人才,害怕“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發展年輕有為的農民入黨,有意設置重重障礙,采取“拖、卡、壓”等手段,將優秀青年農民拒之門外。這種人為設“卡”,堵塞了黨員隊伍的源頭,制約了整個隊伍的優化。
要切實改變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的問題,就必須從完善機制人手,在加強農村現有黨員管理的基礎上,真正把發展農村新黨員尤其是青年黨員作為當前農村黨建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
一要建立農村黨員發展目標責任制。要建立農村黨員發展目標責任制,對各鄉鎮每年的黨員發展數實行宏觀控制,對黨員發展工作進行量化,年終進行考核,對能從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出發,認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的村支部給予表彰獎勵,對常年不發展黨員的村黨支部要提出批評,年終不評先評優,并把黨員發展工作列入雙文明建設考核的內容。
二要建立農村黨員激勵約束機制。要建立農村黨員激勵機制。積極拓寬農村黨員參與村務管理的渠道,加快村級民主政治進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要經常開展黨員先進性主題教育活動,如主題黨日、富裕戶黨員和貧困戶黨員“1+1結對,一對紅”、“七一”評優表彰等活動。要建立農村黨員約束機制。著重抓好黨員民主評議和黨員量化管理。要根據鄉村實際,結合農村黨員的工作崗位和年度目標責任,具體進行分解,每年七月份和年底,由村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對照量化管理的內容標準,根據黨員平時表現及工作實績,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對不合格的黨員,及時作出嚴肅處置,淘汰出黨,使農村黨員隊伍始終保持“肌體”健康。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使農村黨員熱愛自己的組織,認真履行義務,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從而激發青年農民對黨的追求和政治熱情。
三要建立農村黨員的培養教育機制。要堅持與時俱進,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把發展重點放在那些在發展農村經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中起帶頭作用的青年農民,如種植大戶、養殖大戶、運輸專業戶等,組織產品進入市場的農民經紀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個體經營者以及鄉村各類企業中的生產骨干和鄉上人才上。耍建立培養教育機制,把那些在生產、社會生活中表現較好,并已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的農民,列入入黨積極分子隊伍進行培養。把雖然暫時還沒有入黨要求但在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的農民,也要納入入黨積極分子隊伍進行教育引導,確定培養聯系人,以保證發展黨員的工作后勁有力。
四要建立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機制。實施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戰斗力,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動力支持的有效途徑。根據年齡、工作特點把農村黨員分為年老體弱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中青年黨員、企業黨員等五類,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考核管理辦法,尤其要加強對中青年黨員的管理,發揮這類黨員的中堅作用。實施黨員分類管理過程中應把握幾個關系、即分類管理與統一管理、堅持黨員標準與發揮作用、保障黨員權利與履行義務、新老黨員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