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縣域多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思考
時間:2022-07-30 04:28:00
導語:推進縣域多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于2008年6月1日至6月13日到上海參加了“展望計劃西部人才工程”第217期——云南省蒙自縣科級干部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學習。這次培訓班由展望計劃西部人才工程教育中心、上海市展望發展進修學院辦學,在內容設置上,除了經濟、政治內容外,還安排了文化建設的課程,考察了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可見這次綜合培訓班對文化工作的重視。這次參加培訓對我綜合能力的提升、思維方式的轉變有著很大作用,特別是對所從事的文化工作有很多啟發,結合蒙自作為紅河州府所在地、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和當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發展情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涵要求,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我對推進蒙自多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以下心得和建議。
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力實施“文化立縣”戰略
蒙自縣委、縣政府于2003年提出“文化立縣”戰略,把文化建設擺到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具有高而遠的戰略眼光。近年來該縣文化事業雖有較大發展,但距“文化立縣”目標的差距還很大,還需要按既定目標加快文化發展速度。要認真學習和貫徹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央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省、州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大州的要求,進一步解放各族干部群眾的文化思想,讓文化與時俱進,大力實施“文化立縣”戰略,使文化真正發展成為蒙自的立縣之本,魅力之源。
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鑄造云南近代歷史文化名城
蒙自是云南古縣之一,萬年前就有古人類“蒙自人”活動,建縣2000多年,置蒙自縣至今700多年,百年前就創造了云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郵政局、第一條民營鐵路等十幾個云南歷史第一,這是蒙自最珍貴的歷史財富和文化遺產。要把這些文化遺產當作滇南中心城市建設的資源而不是包袱,進一步挖掘各類文化資源,加快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重點修復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蒙自海關舊址,恢復重建蒙自昭忠祠、老城東門樓及對外通商舊址,保護和開發明清一條街、龍剎靈湫等重要歷史文化片區,鑄造云南近代歷史文化名城。積極組織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申報縣城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新安所、碧色寨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碧色寨火車站、芷村火車站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配合州級申報米軌、寸軌鐵路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雨過鋪鎮永寧彝族花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積極把蒙自申報為全國文物先進縣。通過保護好眾多的文化遺產,增強蒙自的歷史人文底蘊,彰顯蒙自的獨特魅力。
三、多輪并舉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打造紅河州文化中心
文化建設,重在基礎,重在投入。要按照縣委、縣政府“建設全州六個中心”的要求,加快建設全州文化中心。配合州級建好紅河藝術大劇院等五大文化中心,與州級共建共用共管蒙自體育場、紅河體育館等體育場館,建設國家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省一級文化站11個,建設村級文化室50個和村級籃球場86個,搞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縣工作,夯實全州文化中心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同時,配合州級辦好各種大型文體活動,打造藝術精品,豐富城市廣場文化活動,使州府蒙自成為富有活力的文化中心,成為大型文藝體育活動最佳舉辦城市和群眾文化活動最繁榮城市。
四、培育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努力打造滇南文化產業圈
時代要求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一體化。文化產業的GDP需要創造,民族文化的DNA需要傳承。作為新興的滇南中心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蒙自是云南省縣域文化建設試點縣,被評為云南省文化產業特色縣,2007年文化產業產值占全縣GDP的比重達6%。要按照縣委、縣政府“培育六大支柱產業”的要求,積極培育發展文化產業,使之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近期要重點培育扶持好紅河州新華書店蒙自書城、昆明新知(蒙自)圖書城、紅河雪梅舞蹈中心、星海音樂學校紅河分校、帥達廣告公司、奔牛俱樂部、影視拍攝、大型娛樂場所等骨干文化產業,并切實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形成蒙自文化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滇南文化產業圈。
五、塑造蒙自文化第一名片,打造蒙自過橋米線文化品牌
蒙自過橋米線有著300多年的歷史,過橋米線飲食及其過橋米線傳說這一特定的文化現象已傳播至海內外,成為外地人了解蒙自的第一印象。紅河州建州50周年大慶,州委、州政府對紅河總結提煉出三句話,即“七彩云南的縮影,哈尼梯田的殿堂,過橋米線的故鄉”,過橋米線還被評為“云南十大名片”,中國中央電視臺、韓國國家電視臺等海內外媒體多次到蒙自拍攝過橋米線,足可見過橋米線的文化影響和地位。因此,在眾多的蒙自文化品牌中,應把蒙自過橋米線塑造為蒙自文化的第一名片,傾力打造蒙自過橋米線文化品牌。配合州級抓好以過橋米線文化為載體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天下一碗》,編輯出版大型圖書《過橋米線》。開展好成立于蒙自的云南省過橋米線協會各項工作。建設中國過橋米線文化城,舉辦中國蒙自過橋米線文化節?;I建成立蒙自過橋米線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原產地認證及標準認證,規范發展過橋米線的生產經營銷售各個環節,真正把蒙自過橋米線發展成中國著名、世界知名的飲食文化品牌。
蒙自悠久的歷史使之成為云南不可多得的多元文化特色縣,這里匯聚了中原文化、邊地文化、西方文化、軍旅文化、黨史文化,五種文化相互交融發展,塑造了蒙自的文化魅力。要充分發展繁榮各種文化的特色和優勢,大力挖掘和壯大各種文化的物質和非物質載體,使蒙自多元文化獲得共同發展,不斷提升蒙自文化對內的感召力和對外的影響力。要充分發揮蒙自作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少數民族體育先進縣的作用,在榮獲國家文化部群星獎的基礎上,大力扶持文藝創作、編排和發展競技體育,積極參加國際國內重大賽事,爭奪文藝體育大獎,提升蒙自的文化精品地位。
七、全面提高文化隊伍綜合素質,培育和壯大文化建設生力軍
文化的發展繁榮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文化人。要對全縣文化人才隊伍進行普查,通過各種教育培訓手段,全面提高文化隊伍綜合素質,完善文化人才結構,使全縣文化隊伍成為政治強、專業精、紀律嚴、作風硬的能勝任新時期文化建設的隊伍。整個文化行業要做到思想觀念新、創新能力強、發展信心足,推動文化建設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和諧發展。同時,抓好社會各個層面的業余文藝隊伍建設,樹立文化工作者和愛好者的良好形象。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和壯大文化建設生力軍,確保全縣文化建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