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推動期跨越式發展
時間:2022-07-30 04:30:00
導語:解放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推動期跨越式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6月1日—13日,我有幸參加了由縣委組織部組織的“云南省科級干部綜合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學習培訓活動”,到上海、浙江、江蘇等地進行了學習考察,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的先進經驗,通過9天的學習培訓、座談交流和3天的實地參觀考察,使我在這次外出學習中,感受頗深,收獲不少。下面,淺談一下我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提高領導干部執行力
當前,全縣正處于跨越發展的新的關鍵節點上,既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也面對紛繁復雜的各種嶄新挑戰。在全縣跨越發展的進程中,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既承擔著直接領導責任,又承擔著具體推進責任。新定位新機遇新跨越,對領導干部的執行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切實提升領導干部駕馭全局的能力。
要切實從戰略上、全局上、長遠上考慮問題、作出決策,始終把跨越發展的戰略擺在前面,始終把加快發展的大局放在心上,科學判斷、大膽運作;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全局意識,忠于職守、勤勉盡責,帶頭抓棘手問題的解決,帶頭抓具體事情的處理,出色履行職責。
二是要切實提升領導干部抓發展的運作能力。
善于動作、推動發展,是領導干部執行力的核心要求。首先,要堅定走跨越發展道路信念。經過近年來的摸索和實踐,期路白鄉已經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跨越發展之路。當前,我們就是要進一步增強跨越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堅持跨越發展不動搖。其次,要努力提升跨越發展本領。立足生態、民族文化的發展實踐,不斷提升市場運作能力、政府管理能力、破解發展難題能力,進一步提高項目運作、資本運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提升期路白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三是要切實提升領導干部務實創新的能力。
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做求真務實、干事創業的表率。要緊密聯系跨越發展的實踐,真正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來,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來,放到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上來。作為領導干部,還要做思想解放、觀念更新的表率。要站在跨越發展的時代前沿,思想再解放,觀念再更新,用超常規的思維謀發展,用超常規的思路抓發展,用超常規的舉措促發展,不斷闖出新路子、拼出新局面、實現新跨越。
二、樹立科學發展意識,努力加快期路白農業農村發展。
樹立科學發展觀意識,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農村工作,必須樹立六個觀念: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農業問題,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增長;二是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農業的關系,充分考慮農業資源和農業環境的承載能力,在農業生產中避免和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侵害;三是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為目標,樹立節約意識,完善節約機制,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強農業資源的統一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四是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重視農業生態環境,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環境治理,正確處理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關系;五是樹立統籌發展的觀念。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考慮農業資源條件、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科學確定農業發展目標、速度、規模和水平,促進農業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六是樹立改革創新觀念。深化農業改革、理順體制、創新機制,健全法制,強化農業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農業依法行政和服務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期路白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民族貧困鄉,底子薄,支柱產業單一,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因素很多,與其它發達鄉鎮還有較大差距。在中共期路白苗族鄉第七屆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上,新一屆鄉黨委提出了“12345”的發展思路,立足于全鄉自然資源優勢,圍繞搶抓新農村建設這一個機遇,突出各民族共同奮斗、共同發展兩大主題,實施統籌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做大做強糧畜、林產業、烤煙、茶葉四大產業,全面推進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民族文化、社會事業和民主法治五大建設,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發展、開放、文明、和諧的新期路白。
三、大力發展生態型經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要全面實施生態立鄉戰略。
期路白山青水美,氣候溫和,森林覆蓋率高,生物資源豐富。有著生態文明建設得天獨厚的條件。實施生態立鄉戰略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期路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必須牢固樹立“保住青山綠水求發展”發展觀和政績觀,堅持“開發與保護結合”的原則,以建設“綠色家園、生態家園”為目標,把保護生態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扎實推進全鄉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要抓好項目建設,推進實施生態立鄉戰略的步伐。
大力發展以枇杷、茶葉、核桃為主的生態農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推進“一鄉一品”和富民工程。按照“明確一個方向,舞活四個龍頭,打造萬畝大批杷園、萬畝核桃園、萬畝茶園、萬畝烤煙”。嚴格保護好五里沖庫區生態環境,打造“滇難南中心城市引水之源”。要加快“綠色期路白”建設步伐,綠化村寨、綠化田園,努力展現“水清、岸綠、景美”的農村自然風光。
四、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建設和諧文化
要注重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樹立文化產業意識,積極實施文化帶動戰略,大力發展山區特色文化。期路白鄉是紅河州僅有的五個民族鄉之一,有苗、漢、彝、壯等民族,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52.6%。民族、民間文化歷史悠久。如苗族的“采花山”、“蘆笙舞”、“刺繡”;彝族的“火把節”、“三步行舞”和苗族的服飾等,特別是苗族的傳統節日和服飾,深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贊嘆。這些民族文化,都是我鄉的文化特色和優勢,要加大對這些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的宣傳,并把它當作一個個項目來進行研究、整理、策劃、包裝,讓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從而樹立起民族文化品牌,以此促進經濟的發展。
一是要建立和健全民族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進一步整合資源,充實文化建設力量,建立競爭,激勵、約束機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努力提高鄉文化站工作人員素質,促進民族文化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的作用,提高“花山節”、“蘆笙舞”、“刺繡”等傳統苗族文化資源的影響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整合民間文化團體,提升文化形象。
二是要抓好文藝精品建設工程。
努力創作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完美結合,得到領導肯定、專家稱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文化發展觀念中解放出來,從只注重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轉向既注重意識形態屬性,又注重經濟屬性、產業屬性、商品屬性,把文化產業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來抓,作為未來全鄉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來培養。
總之,通過此次外出考察,使自己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為以后的工作作了很好的積累。作為一名基層主要領導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堅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通過學習實踐活動,破除舊的思維定勢,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八屆四次全會、州六屆二次黨代會和縣十二屆二次黨代會精神,準確把握實現全面建設蒙自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新部署;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水平,全面推進期路白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