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縣鎮衛生院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11 05:55:00

導語:對我縣鎮衛生院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我縣鎮衛生院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著衛生改革的深入,我縣縣級醫院都程度不同地得到了自我發展,但鎮級衛生院卻由于體制、人才、市場和投入等問題,發展緩慢,大部維艱,成為衛生工作的薄弱環節。鎮衛生院如何加快發展,擺脫困境,已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近期,縣政協對全縣鎮衛生院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有鎮衛生院13處,在職職工876人,超編310人。共有資產8233.43萬元,其中流動資產2167.59萬元,占26%;固定資產6056.94萬元,占74%。2006年,全縣鎮衛生院收入共計4078.38萬元,其中縣財政補助253.78萬元,占6.2%;業務收入3824.6萬元,占93.78%。支出共計4284萬元,收支結余-205.62萬元。全縣鎮衛生院人均月工資2478元,平均月實發1112元,占應發工資的45%,部分醫院僅維持500-600元的水平。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面積500平方公里,48萬人,13處鎮衛生院,這使各鎮衛生院的服務區域相對狹小,服務人口相對較少。同時,我縣地勢平坦,交通、通訊便利,120急救體系完善。目前,城區有大型醫療機構9家,企事業衛生室和個體私營診所71家,給農村病人進城看病帶來極大方便。經濟、文化水平提高后的農民,追求的是便捷、高質量和稱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患了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在村衛生所就診,染上了重病、大病就前往技術、設備、服務條件更好的縣及縣級以上醫院,鎮衛生院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我縣鎮級衛生院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識不到位。一是對鎮衛生院是體現政府職能的基層衛生管理機構認識不到位。二是對鎮衛生院的公益性質和社會保障作用認識不足。沒有把鎮衛生院真正納入事業單位管理,而看成企業性質、盈利單位。

(二)投入不到位。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以來,歷次的工資調整縣財政對衛生系統均未予以補助(人均增資1585元),社會保障費(四金)財政也沒有按照一般事業單位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大的建設項目沒有進行投入。2003年,我縣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鎮衛生院財政預算上劃縣級管理,核定財政補助基數以1999年鎮衛生院人員基本工資的50%為133.78萬元,遠低于2002年財政決算中鎮衛生事業經費支出452萬元。2005年追加120萬元,達到253.78萬元,人均僅0.28萬元。2006年沒有增加。據了解,我市其他區縣對鄉鎮衛生院人均補助經費均高于我縣,人均撥款大多在1萬元以上,其中:臨淄區撥款1300萬元,衛生院人數447人,人均2.91萬元;張店區542萬元,427人,人均1.27萬元;高青縣223萬元,180人,人均1.24萬元;周村區214萬元,219人,人均0.98萬元。財政補助不到位還表現在政府對鎮衛生院改貌建設補助方面。近幾年改貌的鎮衛生院基本建設經費全部由衛生院自行負擔,新城、唐山、索鎮、耿橋等衛生院已負債累累,處于債臺高筑難以維持的境地。

(三)冗員嚴重,人才匱乏。一是人員超編。全縣13處鎮衛生院編制566人,現有876人,超編310人。1996年底,全縣鎮衛生院實有573人。1997至1998兩年,為解決社會就業壓力,集中帶(借)資招錄大中專畢業生414人(其中自費生273人),至1998年底職工人數達到987人。二是人員學歷低。13處鎮衛生院僅有本科生14人,而中專生627人,占70.53%。三是業務人才緊缺。13處鎮衛生院中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有174人,僅占職工總數的19.57%。四是人才流失現象嚴重。1997年以來,由于民營專科醫院的組建以及縣直醫療單位快速發展,先后從鎮衛生院共調走業務骨干達202人。出現了鎮衛生院培養人才,縣級和民營醫院受益的現象,致使鎮衛生院不敢培養人才。鎮衛生院人員多但各類專業人才少,骨干奇缺,難以適應業務工作需要,嚴重制約了醫院的正常發展。

(四)設備落后,債務沉重。一是設備落后。鎮衛生院大多數設備為上世紀90年代購置,老化嚴重,有的"帶病"運行,診療結果欠佳,成為"擺設",各鎮衛生院無力更新換代。鎮衛生院現有的8種基本診療設備中:X光機13臺,11臺超出使用年限;B超機12臺,6臺超出使用年限;生化分析儀8臺,5臺超出使用年限;血球分析儀7臺,4臺超出使用年限;心電圖機19臺,12臺超出使用年限;洗胃機5臺,3臺超出使用年限;醫用冰箱28臺,20臺超出使用年限;救護車11輛,3輛超出使用年限。馬橋、邢家兩院的CT勉強開機,圖像不清晰;新城衛生院B超、X光機已不能使用;陳莊衛生院X光機透視功能已損壞,現只能拍片等。二是債務沉重。13處鎮衛生院債務達3088.16萬元,資產負債率45.1%。平均每個鎮衛生院的債務達230余萬元。負債200萬元以上的有10家,債務最多的索鎮衛生院達439萬元。沉重的債務,導致部分醫院已很難正常運轉。

(五)職工收入低,"四金"無保證。由于外債大、內部運行機制不力和外部補償機制不足,鎮衛生院職工工資難以保障。2006年,全縣鎮衛生院人均月應發工資2478元,平均月實發1112元,占應發工資的45%。部分醫院的職工僅維持500-600元的月工資水平。全縣醫療衛生單位近年來的調資增資、節日補貼、住房補貼、交通補貼、取暖補助等均未執行。2003年至今,鎮衛生院累計拖欠職工工資3209.29萬元。13處鎮衛生院每年應繳納"四金"858.05萬元(養老保險金382萬元,醫療保險金183.45萬元,住房公積金242.76萬元,失業保險金49.85萬元),現累計拖欠709.49萬元。目前已經出現職工生病后不能報銷醫藥費,退休后拿不到退休金的情況。由于職工工資收入過低且不能保證按時發放,基本的養老、醫療、住房、失業等沒有保障;同時由于我縣規定衛生系統差額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住房補貼、節日補助、統一補貼、取暖補助等均由單位負擔。由于各鎮衛生院沒有能力承擔,因此,目前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思想狀況極不穩定,已出現部分職工上訪現象和退休職工集體上訪苗頭。

三、對我縣鎮衛生院發展的幾點建議

鎮衛生院的改革與發展關系到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大局,關系到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目前我縣鎮衛生院的現狀已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成為當前的一大熱點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刻不容緩。

(一)認識再統一。一是要明確鎮衛生院的職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鄉鎮衛生院由政府舉辦,其職能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提供包括基本醫療、疾病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愛國衛生在內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受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委托承擔相應的公共衛生管理、村級衛生服務管理和新型合作醫療的管理職能。對此,全縣各級要有明確的認識和定位。二是要明確鎮衛生院的地位。鎮衛生院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連接縣級和村級的紐帶,是一定范圍內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主體,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鎮衛生院既是農村社區衛生技術服務的中心,又是體現政府職能的基層衛生管理機構,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實施的主陣地和重要組織保證,也是事關三農、事關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鞏固發展提升鎮衛生院意義重大,事關全局。

(二)政策再落實。衛生事業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財政的有效投入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要落實政府投入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魯政發[1995]123號)規定,縣、鄉財政要確保全額撥付縣、鄉衛生院防保人員、離退休人員的工資,其他職工的工資,原則上按總額的80%撥付。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也明確提出,各級人民政府要逐步增加衛生投入,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安排政府舉辦的農村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和必要的醫療服務經費、離退休人員費用和發展建設資金。建議縣政府落實差額事業單位補助政策,進一步加大投入,解決醫務人員的"吃飯"問題,逐步達到國家規定的工資總額80%補助水平。當務之急應盡快研究解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問題,解除職工后顧之憂,使醫療機構保持穩定,謀求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衛生事業經費的監管力度,嚴禁被挪作他用。各鎮政府也要關心、扶持所轄鎮衛生院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設備更新、村衛生室改造等方面注入必要的資金。

(三)改革再深化。改革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是鄉鎮衛生院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改革產權制度等形式,建立新的經濟激勵機制、用人機制和分配制度,提高衛生服務的供給效率。二是要深化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制度改革。落實《桓臺縣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完善全員聘任制,搞活用人機制。三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礎上,實現待遇留人的突破。要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原則,打破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嚴格內部考核,使職工收入與業績掛鉤,體現責、權、利結合,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四是要進行醫院內部改革。要開闊思路,改革創新,要通過請名醫、專家坐診等形式,提高知名度,靠名家吸引病人;在企業和居民小區設立門診,靠優質、便捷的服務擴大服務面,提高經營收入;要將工作重心轉向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改變當前坐堂行醫、坐等病人的現狀。

(四)環境再營造。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鎮衛生院的內部環境,抓好行風建設,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不斷創新為民、便民、利民的新舉措,努力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樹立醫院新形象。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積極爭取相關部門配合,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工作的功能,爭取全社會對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支持。要加強鎮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將鄉村醫生和村衛生室納入鎮衛生院統一管理,確保農村醫療、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體系健全,形成鎮村衛生資源共享、共發展的良性循環。衛生、公安、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整治農村醫療市場,取締非法行醫,為鎮衛生院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要加強鎮衛生院班子建設。要保持鎮衛生院班子的相對穩定,認真考察,全面培養,優先選派懂業務、善管理、品質好、勤敬業的同志擔任衛生院領導。田莊鎮中心衛生院近8年的良性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五)制度再完善。一是建立培訓制度。財政、計劃、衛生等部門通力配合,大力加強在崗人員臨床進修及在職培訓,重點選拔部分業務骨干到上級醫療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建立農村衛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實現衛生院由"以藥養醫"到"以技養醫"的轉變。二是建立人員調配制度。把好鎮衛生院人員流動關,保持業務技術骨干的相對穩定。嚴格人員準入,有計劃地引進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并能在某一學科起帶頭作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并通過招考的方式錄用部分原始學歷本科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鎮衛生院。三是嚴格落實城市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技術職務之前,到農村累計服務一年的制度,幫助鎮衛生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