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網購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0 04:56:00
導語:藥品網購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推動藥品流通體制改革,今年5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會同自治區衛生廳、糾風辦赴四川考察藥品網上競價采購工作。
一、四川省藥品網上競價采購的基本情況
四川省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經歷了三個階段,**年前以市、州為單位分散進行,**年改為全省統一集中招標采購,**年在全國率先實行了集中網上競價采購。四川省推行的“藥品掛網限競價、陽光采購”可以概括為“取消中介、建立平臺、限價準入,全程監管”,具體做法包括:
一是由政府搭建公益性、服務性的藥品采購交易監管平臺。四川省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四川省醫學情報研究所搭建了藥品集中采購交易監管平臺。平臺共由醫療機構采購、配送企業、數據查詢、監督管理、陽光采購積分、咨詢投訴和信息等7個模塊組成,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做到:
1、醫療機構和藥品經銷企業通過平臺進行采購。利用國家有關的藥品數據庫,系統自動對申報企業和擬上網藥品進行資質核對,藥品生產或經銷企業在滿足資質、價格等條件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將藥品質量、療效、品牌、價格和配送服務等信息掛在平臺上;醫療機構根據自身需要和有關部門的要求選擇上網藥品,并向企業發出藥品訂單;企業在網上收到訂單并確認后進行配送。這樣就改變了以往每年反復招標,由一次性“運動式”的重復工作轉化為動態化、常規化的工作。
2、統計分析。通過對醫療機構上報藥品采購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可以了解醫療藥品采購和企業配送等情況,對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和企業配送行為進行日常監管。
3、查詢和信息公開,提高藥品采購的透明度。藥品上網競價的各個環節、掛網藥品信息、醫療機構信息、配送企業信息和相關政策都在平臺上公示,便于社會各界進行監督。
二是對藥品上網限定最高零售價,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競價交易。根據市場情況,四川省物價局對藥品分類進行限價政策,擴大藥品定價范圍。對已參加過招標定價的藥品,以歷次招標中標價格、醫療機構采購價或其他省的中標價格為基礎,選取較低價作為代表品的價格,再按國家規定的藥品差比價規則,確定其它劑型規格藥品的最高限價。對沒有參加過招標或新生產的藥品,這類藥品不屬于醫療機構的基本用藥而基本上為企業自主定價,根據不同質量層次在企業申報的零售價的基礎上打6折—7.5折。對臨床用量小、價格低廉、搶救急需以及不易購買的藥品,以及不宜限價的藥品,經過專家論證和仲裁,不實行限價。藥品生產企業或經銷企業供貨價格必須低于限價才能準入。實行限價的藥品占臨床用藥的大多數,解決了用昂貴“新藥”替代中標的低價藥品的問題。對采購掛網藥品,醫院仍可與生產企業或經銷企業進行議價,同類藥品不同品種之間競價,同品種不同廠家之間可以競價,同品種不同劑型之間競價。掛網藥品限價實行動態管理,實際供貨價遠低于限價時,及時調整限價。
三是對采購交易全過程實行動態監管。為改變以往一次性集中招標采購只注重招標過程而缺乏對醫藥購銷行為的日常監管,**年底四川省成立了藥品招標采購交易監督管理中心,對購銷雙方進行定期督促檢查。對生產企業和經銷企業,制定了《四川省藥品集中上網采購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良行為記錄處理暫行辦法》,對企業采取非法手段騙取掛網、漲價或變相漲價、不按掛網價配送藥品、以各種理由拒絕配送、變換規格包裝配送、藥品質量不合格、進行二次攻關和以“提成費”名義進行商業賄賂等行為,進行警告、違規公示、限期整改和列入“黑名單”淘汰出局。對醫療機構,制定了《四川省醫療機構藥品陽光采購管理辦法(試行)》及實施細則,對醫療機構采購上網藥品占全部藥品采購金額的比例,藥品收入總金額占醫療機構收入總金額的比例,各醫療機構采購上網藥品中原研藥品、單獨定價和專利藥品占全部藥品采購金額的比例,便宜普通藥品的金額占藥品總采購金額的比例,藥品采購中違紀次數、合同履行、零售價執行情況等制定了嚴格的考核指標,并將執行情況納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的目標管理內容進行考核。通過互聯網,藥品招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通過交易監管平臺隨時監督和查詢采購交易信息和統計分析資料;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均可通過平臺查詢信息,實行動態監管。
二、四川省藥品掛網交易取得的成效
1、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年四川省選擇了200多種2300多個劑型規格的藥品進行全省集中招標,共抽取200多名專家和工作人員封閉作業,用了5個月時間。而掛網交易,企業申報只遞交少量和必要的資料,平臺通過國家數據庫對申報企業、藥品進行資質審核;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掛網限價程序化,免去由專家全封閉、長時間評標繁雜過程,也減少了人為操作的誤差,工作效果明顯提高。截止**年底,合計掛網的藥品近1500多種、6000個規格劑型。
2、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經四川省物價局批準,交易監管平臺按每個上網藥品的品規收取200元的計算機信息處理費,1600多家企業支付的費用全年為180萬元,基本能滿足平臺的運轉費用;如果是招標機構,僅服務費一項就接近1800萬元,加上標書等費用,交易成本相當大。
3、藥品價格進一步下降。據了解,第一、二批掛網藥品和第三批中標轉掛網藥品的零售價,比國家現行零售價分別下降了31%、28%和40.6%,平均下降33.2%。從目前實行藥品差比價規則制定掛網限價的情況看,相同藥品的降價幅度在集中招標降低23%的基礎上又下降17%,平均降幅超過40%。與零售藥店相比,同一品種規格劑型的藥品,約有60%上網采購的藥品價格與零售價持平。
4、醫院藥品采購行為更加透明、規范,政府對銷售企業監管更及時有效。截止**年底,已有507家醫療機構、16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已實現掛網交易,掛網采購量占醫療機構藥品采購總量的80%;掛網采購金額達26億元,占醫療機構藥品采購額的90%以上。醫院藥品采購交易行為和用藥的總體情況,將全部置于政府和社會監督之下。對企業的監管也有明顯效果。在第一、第二批掛網資質證明材料審核期間,由于及時對提供假生產批件的兩家企業作出了兩年內不準參加上網交易,并進行違規公示和進入“黑名單”的處理,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所以到第三批掛網時,再無企業出現違規。
三、值得借鑒的經驗
目前,我區的藥品集中招標工作還是由地、州為單位分散進行,每年要組織約20次藥品招標活動,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措施,部分醫院規避集中招標,不按中標結果采購藥品;個別企業惡意投標,中標后不按約定供貨;個別醫院不使用降價藥品,用高價藥來替代;部分中介機構收費行為不規范,收企業的押金長期不退。通過對四川省藥品掛網交易的考察,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和借鑒:
1、建立藥品采購交易監管平臺,提高藥品采購的透明度。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藥品政府采購工作效率,從而實現全區藥品集中統一采購。
2、實行全過程的監管。重點加強醫院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對招標合同履約情況的監管,建立不良記錄處罰制度。限制醫院使用高價藥。
3、最高限價對藥品價格的約束。將藥價審核程序前置,使超過政府定價的藥品無法進入交易環節。
總之,電子商務是今后藥品采購的必然方向,從處方開始的全過程動態化監管方能解決醫藥購銷活動不正之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