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違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3 09:22:00
導語:一把手違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發案領域看,相對集中于“權、錢、人”的關鍵崗位,呈現“熱點化”特征
選取案例時發現,近年來查處的“一把手”違紀違法案件較多地集中于一些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長期處于“權、財、人”關鍵位置的機關和部門,如財稅、工商、建設、文教等,這20名“一把手”也多集中于這些關鍵崗位,他們手中所掌握的行政審批、財政、人事權力成為其謀取私利的主要工具。通過分類,結果顯示,涉及濫用上述權力的占到了其違紀違法行為總數的78.1%。
從案件類型看,在經濟類案件居高不下的同時,呈現“多元化”特征
從這20個“一把手”違紀違法行為的類型看,經濟類犯罪占據首位,高額經濟利益仍是誘發腐敗行為的首要原因。而與此同時,違反社會主義道德類、違反社會管理秩序類、組織人事類和失職類等違紀違法行為與經濟類案件往往相伴而生,呈“多元化”特征。主要表現在:一是盲目決策,失職瀆職,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二是獨斷專行,違反組織人事原則行事,把自己凌駕于組織之上,重大事項不經集體研究,管理上采取“家長制”,決策上搞“一言堂”。三是生活腐化的逐漸增多,經濟犯罪與生活腐化常是一對“孿生子”。
從案件性質看,“灰色”行為增多,呈現“邊緣化”特征
這20名“一把手”案發后,大多從家里、辦公室里搜查出大量存款、現金和各種貴重物品,其中相當一部分不能說明來源,屬“邊緣行為”帶來的“灰色收入”。原洪澤縣公安局長孫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其被定為單獨受賄的數額僅為8.1萬元,而來源不明的巨額財產則達到67.1萬元。無獨有偶,原漣水縣漣城鎮黨委書記張某,案發后,其家中被搜出各類存單、有價證券、金銀首飾、名煙名酒價值逾百萬元,經查其還在南京購買了一套住房,這在經濟相對落后的漣水實屬罕見。
從涉案規模看,窩案串案占很大比例,呈“群體化”特征
“一把手”作為地方或部門的主要領導,手握重權,地位特殊,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監督,易發腐敗,另一方面,“上梁不正下梁歪”,影響整個地方或部門的風氣。因此其違紀違法行為往往也牽涉到很多人,窩案串案比例較高。2001年由江蘇省紀委查處的市財政局局長馮某案件就是這樣的典型,該局兩名副局長和辦公室主任等數名中層干部與之有染,受到刑事處罰。又如淮安市投資公司韓某案發后,該公司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先后有5人退交違紀所得30余萬元,此外同案還查處了6名嚴重違紀違法人員。
從發案過程看,傍大款者不斷增多,呈現“庸俗化”特征
被查處的20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收受的錢物主要來自一些企業經營者特別是私營企業主。其中明顯存在“傍大款”現象的就有14人,占70%,他們都熱衷于同一些大款打得火熱,形成庸俗的“哥們”關系,甚至利用職權為他們撥資金、批工程、拉項目,逐漸被拉攏腐蝕,最終陷入嚴重違法違紀的泥潭。原市財政局局長馮某是這其中的“集大成者”,他的一位經商的大學“校友”看中他是塊“當官的料”,不斷在他身上“投資”,短短5年時間,就花在他身上13萬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馮某利用職務之便,先后違規批給其數百萬元低息貸款和70萬元無償撥款,校友的廠子紅火起來,馮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國有資產卻大量流失。
從涉案人員看,部分違紀違法人員家屬起了“推波助瀾”作用,呈現“家庭化”特征
少數家屬本身素質不高,虛榮貪心,對“一把手”的腐敗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甚至自身就存在貪污受賄行為。這20名“一把手”中,違紀違法行為涉及家屬的超過50%,其中夫妻共同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就有4對。最為典型的是某中學校長薛某夫婦,薛的丈夫秦某好逸惡勞,屢屢利用其妻子的權力和影響進行“創業”,干預校務,甚至被戲稱為該中學的“校長助理”,截止其被審查前,薛某涉嫌單獨受賄4萬元,而其丈夫的“業績”竟達到了31.7萬元。
“一把手”違紀違法現象瀕發的原因
思想政治素質滑坡。縱觀被調查的20名違紀違法“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質滑坡往往是其墮落的第一步。首先是放松學習,喪失信念。其次是權力觀發生錯位,他們認為其權力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而是上級甚至是某個領導給的。因此在工作中只對上負責,不對人民負責,將權力變成貪圖享受,或者回報某個領導的工具。再次是拒絕監督。少數“一把手”由于所處的特殊地位和所擁有的特殊權力,認為自己只有監督他人的權利,缺乏接受監督的意識,甚至以各種借口逃避監督、拒絕監督,導致錯誤決策和歪風邪氣的產生。
權力過于集中。當前的行政管理方式賦予“一把手”過多的決策權。現在各地區和部門的領導結構都是“金字塔”型,“一把手”處于塔尖,居高臨下,權力集中,上級在布置任務時,過多地強調“一把手”的責任,動輒強調抓“一把手”、“一把手”抓,加大了“一把手”責任的同時也賦予其過多的個人決策權,“一把手”往往集人事權、財權、事權于一身。此外,“一把手”對班子成員的升降任免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形成一種新的人身依附關系,使得同級監督形同虛設。
監督制約機制相對薄弱。“一把手”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更應受到有效監督,但現實中,我們的監督制約機制顯得較為薄弱,最突出的也就表現在對“一把手”的監督上。
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滯后。一方面,在現行制度下,“一把手”在用人問題上有著過多的決定權,衡量一個干部的尺度和方式也主要取決于“一把手”,導致一些干部產生“唯上”行為,為少數“一把手”營私舞弊、賣官鬻爵提供了條件,“一把手”一旦濫權,整個班子甚至整個單位都要產生連鎖反應,這也是“一把手”案件多窩案串案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現行的干部選拔任用方法特別是考察方法還無法對干部的實際表現作出全面客觀的把握,特別是難以對考察中所反映出來的一時難以拿到充分證據的線索進行徹底調查,往往因考察時間所限作模糊處理。從淮安市近幾年“一把手”違法違紀情況看,有的就是在其任職之前就存在或已暴露出違紀問題,還有的是從“一把手”崗位提升至更高層次的崗位后暴露出來的問題。
減少和遏止“一把手”違法違紀現象發生的對策
——強化思想教育,增強“一把手”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
一是要加強黨的基本理論教育。二是要強化正確的權力觀的教育。要使“一把手”認識到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三要強化民主集中制教育。使“一把手”準確地理解民主集中制的深刻內涵,自覺擺正自己在班子、單位和社會上的位置,充分尊重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增強自我約束意識,自覺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四是要強化法制教育。五是要強化警示教育。
——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對“一把手”監督管理的整體合力
在監督內容上要變單一性為綜合性,建立全方位監督機制。從政治紀律執行情況、履行崗位職責情況、民主集中制執行情況、工作作風情況以及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情況等方面對“一把手”進行監督,著重抓好對“一把手”重大問題決策和人事權、財權和行政審批權的監督制約。要完善綜合考核機制,在檢查考核中,既要考核業務指標,也考核廉潔自律,既考核工作能力,也考核思想作風。
在監督形式上要變平面式為立體式,建立立體化監督機制。這就要充分發揮包括黨內監督、法律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強相關監督部門的協調配合,構建強化監督的多重防線,形成立體化監督的態勢。
在監督手段上要變靜態為動態,建立全程化監督機制。應積極探索全程化監督機制,對“一把手”權力的行使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動態跟蹤監督。首先要對“一把手”的權力運行程序做出規定,權力運行要接受全程監督。“一把手”要嚴格按照程序行使權力,行使用人權一定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條例》的規定,個人只能向組織上推薦干部,不能直接決定干部任命,所推薦的干部也要經過民主測評,民主推薦、醞釀,組織考察、黨委討論任命;行使財權必須遵守財務制度,資金的調配使用都要有嚴格的程序,超過一定數額的要經過集體討論或報有關部門審核等;決策方面要嚴格經過方案提出、方案論證、集體討論、研究通過等程序。其次,對權力行使的結果要進行督察。要經常檢查“一把手”的決策、用人及各種權力的行使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各項規定。
——改革權力運行機制,從體制上改變“一把手”權力高度集中的局面
要結合當前正在深入進行的經濟體制特別是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一把手”的權力。一是要必須明確界定“一把手”的權力、責任、義務和利益,適當地進行分權,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使權責義利均衡,形成自身的一種約束機制,使“一把手”珍視自己手中的權力、利益,提高腐敗的風險和成本。二是要適度分解權力,形成互相制約的權力結構,搞好領導班子中合理分權,不能事事都要“一把手”“負總責”。“一把手”的權力應限于本地區、本單位的宏觀領導權,每個地方、單位特別是應把人事、財務等方面的調配、審批的權力在區分責任、確定規范的前提下授權于班子其他成員。
要積極推行三項制度改革。按照黨的十六大關于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把工作重點放在對權力的制約、資金的監控和干部任用的監督上。規范事權、構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行政審批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人事權、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堅決鏟除滋生腐敗條件和土壤,權力建立起高效、規范的權力運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