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黨組織批評難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5:23:00

導語:企業黨組織批評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黨組織批評難調研報告

當前,我們黨正面臨執政和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迫切需要更好地掌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武器。應當肯定,通過“三講”教育,絕大多數企業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是能夠積極開展黨內思想斗爭的。但是,在一些企業,取消思想斗爭、削弱乃至放棄批評的自由主義卻仍在滋生和蔓延。一些企業黨員領導干部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丟了,不講學習,不講政治,不講正氣,思想渙散,組織松懈,自由主義現象時有發生。在某些企業那里,批評的“武器”變鈍了,好人主義頗有市場,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自己怕丟面子。一些企業黨員領導干部,有的對黨的事業缺乏高度政治責任心和義務感,對他人的缺點錯誤不為己痛,缺乏起碼的熱情和關心,采取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自由主義態度,看見問題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道走,實在繞不開,也要把話“磨圓”了再出口,或用百分之九十八的話講對方優點,用百分之一二的“希望”代替批評。有些企業黨組織民主生活會的質量不高,突出表現在匯報工作多,思想交鋒少:空話議論多,結合實際少;評功擺好多,揭露問題少;聯系集體多,涉及個人少;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走過場了事。究其原因,筆者認為:

一是思想上存有顧慮,是非界限發生混淆。建國以來,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黨內思想斗爭的擴大化、極端化,尤其是“十年動亂”不僅給黨和國家、人民帶來嚴重損失,也給很多人的身心帶來了深重的創傷,至今許多人一提批評,便“談批色變”,心有余悸,生怕重蹈歷史覆轍,對批評有厭惡、恐懼、抵觸、逆反心理,往往把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與“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等同起來,把講“四項基本原則”看成是僵化,把講理想、信念和奉獻視為傻瓜,從而導致思想上的混亂和是非的混淆,使少數黨員缺乏判斷是非的起碼標準,認為都什么年代了,還搞這套,太“左”了,等等。

二是行動上缺乏自覺,存在好人主義心理。由于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頻率加大,企業中一些黨員自覺不自覺地把“感情投資”、“和氣生財”、“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對頭多堵墻”等帶有功利色彩的人際關系帶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使沒有原則的好人主義不斷滋生蔓延。有的黨員覺得,平時大家一起工作處得不錯,提批評意見傷彼此和氣,淡漠感情,堵塞后路,一旦將來遇到困難有求無應,“斷了橋、堵了路”。因此,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成為為人處事的座右銘。少數黨員視個人利益重于黨和人民的利益,辦事、想問題注重的是關系而不是原則,要人情不要黨性,認為“堅持原則意見多,好好先生選票多,吃吃喝喝朋友多,拉拉扯扯好處多”。凡事先為自己著想,明哲保身的思想濃厚,開展批評一怕傷和氣,二怕激化矛盾結下冤仇,三怕壞了名聲影響前途,四怕牽連進去兩敗俱傷。

三是制度上的缺陷,存在消極等待心理。有些企業黨內民主制度不完善,民主空氣不濃厚,嚴重地存在著“家長制”、“一言堂”的情況,班子一般成員及普通黨員往往“說了沒用”,甚至說了沒有好結果,黨員的民主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證。長此下去,逐漸使一些黨員產生“人微言輕”之感。有的企業領導機關或領導者對下級組織和黨員正常的思想交鋒不肯定、不支持,還有的甚至給敢于批評、敢于斗爭的同志“穿小鞋”、“坐冷板凳”。所以,一些黨員雖然對錯誤思想和不良傾向有意見,不滿意,但總感到現在開展批評的條件和環境不佳,于是消極等待觀望,認為不必出頭冒尖得罪人,免得傷了別人,毀了自己。

四是組織上存在弊端,自我保護意識嚴重。在一些企業黨組織中,有些黨員領導干部自己思想不端正,政治不堅定,作風不硬朗,生活不廉潔,形象樹不起來,自我要求不高,做得不好,毛病掌握在別人手里,因而不敢倡導正常的思想斗爭,擔心批評他人會“拔出蘿卜帶出泥”,引火燒身。有些企業黨員領導干部,自己不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還以形而上學的觀點對待下級組織和黨員開展的正常的思想交鋒,把它視為班子內部不團結、同志關系不融洽而予以指責和糾正。在考察使用干部時也存在一些偏頗,老好人因其不易得罪人而“有群眾基礎”,民主評議意見少,組織討論通過順利:而敢于批評、敢管敢說的同志得罪人多,民意測驗意見多,組織通過則難。常常是老好人被提拔了,而敢管改批的同志被淘汰了,甚至有些敢于堅持原則、勇于同錯誤思想和錯誤傾向作斗爭的黨員還受到誣蔑、陷害,從而挫傷了許多黨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積極性,造成少數黨員當著領導的面擁護的多,同志之間恭維的多,遇到矛盾繞道的多,看到問題閉眼的多,愿栽花、贊花的多,愿“防病治病”的少,以達到自我保護之目的。

(二)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哪個單位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堅持得好,哪個單位黨的風氣就正,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就強;反之,則好人主義盛行,自由主義泛濫,不正之風滋生蔓延。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實現企業黨組織作風的根本好轉,徹底鏟除黨內消極腐敗現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企業深化改革和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必須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銳利武器。企業黨組織要認真開展好黨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必須采取的措施與對策是:

一是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教育黨員增強批評與自我批評能力是我們黨不斷解決自身存在問題、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條成功經驗。企業黨組織只有經常不斷、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黨組織的團結統一。同志曾經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有些黨組織和領導班子好人主義盛行,對錯誤的東西聽之任之,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丟得差不多了,這種放棄原則、息爭寧人、軟弱渙散的狀況必須加以糾正。”當前,面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考驗,共產黨員必須加強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性和堅定性,增強開展黨內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掌握增進團結和進步的思想武器。只有切實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正視矛盾、揭露矛盾,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才能在企業深化改革與技術創新中不斷更新觀念,排除各種思想干擾,克服重重困難,把改革引向深入,提高企業對內凝聚力和對外競爭力,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好黨組織內部和領導干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地加強企業黨組織的思想作風建設。

二是建立健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各項制度,完善黨員監督約束機制。實踐證明,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支部目標管理考核、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會等制度,都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解決思想問題,從思想上政治上達到團結的一種好形式,也是實行黨內監督的有力措施。所以,企業黨組織必須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會及民主評議黨員領導千部制度,完善黨內集體領導制度、民主監督制度等相關的監督約束機制,構筑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級之間、專門機構之間、縱橫左右、相互作用的監督網絡,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供制度保證。要切實提高民主生活會的質量,克服和糾正當前有的黨組織不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或民主生活會流于形式,不敢正視矛盾、不解決問題的傾向。只有堅持好民主生活會等黨內各項制度,在黨內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使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得到堅持和發揚,才能使黨組織永葆蓬勃生機。要保證黨員開展批評的權利,傘業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和任何黨員都應當歡迎批評意見,只要批評正確,就應該采納和接受。如果確與事實不符,只要是善意的,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或阻撓批評。要切實履行《黨員民主權利保障條例》,企業黨的各級組織有義務切實保障黨員開展批評的權利不受侵犯。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通過紀律檢查、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多,種有效形式保障黨員的批評權利。一旦出現打擊報復、誣告陷害等問題,要予以嚴肅查處,對違紀國法者要繩之以法紀。

三是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黨的優良作風不斷發揚光大。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促進黨的作風建設的關鍵。企業黨員領導干部要嚴格按照《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要求,嚴于律己,講黨性、講原則、講真理。不講關系、不講面子、不講私人感情,自覺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嚴格按照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定,自覺地以黨紀政紀、道德規范為鏡,時時自省、自警、自勵,嚴格進行自我監督、自我檢查、自我解剖,主動檢討自己思想、工作、作風、生活上的缺點,帶頭開展自我批評,不斷“打掃和洗滌”自己頭腦中的“灰塵”和“污垢”。同時,還要虛心聽取和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意見,要嚴格掌握批評過程中的原則和方針,認真貫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方針。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裝袋子”的原則,保證諫言的順暢,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開展批評創造良好的氛圍。更要敢于帶頭開展批評,對黨內同志的缺點和錯誤,要客觀地指出來,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特別是對一些棘手的問題,要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退縮躲閃,不隨波逐流,不文過飾非,堅持維護黨的原則和利益。對堅持原則、敢于開展批評的同志要給予支持和保護;對德才兼備、符合“四化”要求者,要優先考慮提拔使用;對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人,要嚴肅處理。

四是正確把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原則,確保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能否正確地而不是歪曲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公正地而不是偏私地、和風細雨地而不是魯莽粗暴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除了必須明確批評和自我批評本身的科學性和必要性、克服心有余,降的思想情緒和患得患失的顧慮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掌握一整套科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一是要把堅持原則與講究方法統一起來,做到與人為善,以誠相待。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運用“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的公式解決問題,增進團結。二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所批評的人和事,要作全面分析,正確評價,以理服人,忌帶主觀性和地面性,忌夸大事實、上綱上線、強加于人。要掌握語言分寸,使受批評者感到溫暖和關懷。三是批評要有建設性。建設性批評是科學、公正、完整意義上的批評,它包括發現或承認錯誤,客觀地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錯誤的具體辦法和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同志提高認識、改正缺點,使黨內思想達到新的團結和統一,使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四是要把批評與自我批評同發揮黨內民主緊密結合起來。在正常的黨內生活中,每個黨員都有權對黨內各級組織、各級領導的各種錯誤進行實事求是的批評。同時,每個黨員也必須隨時準備接受組織和其他黨員對自己的批評。只有在企業黨組織內部形成自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風氣,才能使批評與自我批評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使企業黨組織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狀態上有一個顯著進步,真正成為企業的政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