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行評權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09:14:00

導語:黨員行評權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行評權調研報告

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它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黨內批評是維護、鞏固和發展黨的團結統一的可靠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黨員解除了思想束縛,敢于獨立分析思考問題,大膽發表意見,積極參加黨內活動,充分行使批評權,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的建設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黨組織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勿庸諱言,由于多種原因,黨員行使批評權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黨內民主的進一步發展和機制的完善尚需一個過程,黨員的民主意識比較淡薄,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批評權任重道遠,這也是時代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嚴峻考驗。

一、黨員行使批評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行使黨員批評權的狀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黨內民主建設,通過保障黨員批評權,積極推動和促進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高執政黨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進一步提高黨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乃至一個基層支部,黨組織缺乏戰斗力原因多種多樣,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黨的方針政策得不到認真貫徹執行,黨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而黨員作用不能被發揮往往表現為包括黨員批評權在內的民主權利不能被行使。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不能很好行使黨員的批評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不良后果卻是相同的,都將影響黨的威信,損害黨的事業。在保障黨員批評權方面存在如下表現形式:

1.一些黨員黨性意識不強,個人主義思想作怪,不去行使批評權。一些黨員受個人主義思想影響,奉行個人利益至上的庸俗哲學,在黨內生活中,將個人利益置于首位,首先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會損害個人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現為旗幟不鮮明,或裝聾作啞,或態度模糊,正確的不敢堅持,錯誤也不去反對;上級對下級做“好好先生”,哄著護著,不愿批評,唯恐影響威信,失掉人緣;下級對上級唯命是從,不敢批評,不敢闡明不同觀點;同級之間則一團和氣,不愿得罪人,得過且過。

2.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中,黨員行使批評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黨內生活民主化同黨內批評是相互促進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需要一個民主的環境和民主的氛圍,而黨內民主的發展也是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實現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主要集中在民主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活動中,在以往這些活動中,存在著“六多六少”的現象。

一是從批評對象上看,自我批評多,批評他人少。批評他人中又是上級批評下級多,同級之間相互批評、下級批評上級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談自己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相互批評則以提希望為主,隔靴抓癢,不能觸及靈魂。一怕得罪人,二怕自己招惹他人,引起人家還擊。

二是從批評方式看,婉言批評多,一針見血批評少,往往是反話正說,表揚中含批評,批評中寓表揚,相互批評缺少坦誠相見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效果。

三是從批評內容上看,談工作的多,從思想深處找問題的少。把民主評議黨員、民主生活會視作評功擺好會議,與召開民主生活會召開的初衷相去甚遠,達不到預期目的。對存在的問題,談表面現象的多,就工作層面分析的多,沒有真正從學風、工作作風、思想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進行認真、細致地剖析,沒有找到產生錯誤的根源和改正錯誤的方法,進而達到統一認識、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是從批評的動機上看,為批評而批評的多,治病救人的批評少,往往把批評當作任務來完成。對同志提出的意見不能正確認識,做到“聞者足誡”,而是掩掩飾飾,心存芥蒂。批評者又往往不是從解決矛盾、改進工作、實現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角度出發,而是為批評而批評,沒有達到“團結—批評—團結”的效果。

五是從批評的年齡層次上看,老黨員敢于批評的多,年輕黨員敢于批評的少。一般而言,老黨員敢于剖析自己,對其他同志的批評也比較尖銳,尤其是建國前入黨的老黨員,大都黨性觀念比較強,批評意見雖然刺耳,但很中肯,而年輕的同志過多考慮到同志間關系,思想顧慮比較多,批評時多栽花,少栽刺,給自己留后路。

六是從批評的形式上看,書面提出批評的多,面對面批評的少,特別是在干部測評中,書面提意見多,而面對面提意見的少。

3.少數黨組織言路壅塞,批評渠道不暢。《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列(試行)》規定:“黨員有權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也有權以寫信的方式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這一規定,明確了黨員行使批評權的途徑,一是會議批評,二是寫信批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會議內容、時間限制,不是在所有黨內會議上黨員都有機會充分行使批評權,尤其在黨組織活動或民主生活不夠正常的單位,黨員的意見很難表達出來,黨員的批評權得不到有效保障。通過書信的方式批評,批評人必須具備一定文化素養,而且要求證據相當確鑿,否則容易造成被批評者的誤解,給自己帶來麻煩。不少文化水平低或者怕惹事者干脆放棄利用書信方式進行批評的念頭。

導致言路壅塞還有一個原因是,個別黨員領導干部明知自身有問題,害怕言路一開,難以收場,不愿意讓黨員行使批評權。

4.一些黨員不知如何行使自己的批評權。一些黨員民主意識淡薄,錯誤地認為,黨員行使批評權是不講組織原則的具體表現,將影響黨內團結,從而使認識停留在人云亦云、不能辨別是非的水平上。

二、黨員不能行使好批評權的深層次原因分析

影響黨員行使批評權的原因錯綜復雜,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原因:

1.封建集權觀念、中庸思想的遺毒及社會歷史的影響。一是封建集權觀念的遺毒。我國原是一個封閉的封建國家,封建的等級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受這種觀念影響的黨員不敢行使批評權。二是中庸思想的影響。儒家文化強調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調和矛盾,受這一思想影響,少數黨員隱瞞了自己觀點,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三是社會歷史的影響。建國后的一段時期,尤其是在“”中,民主與法制遭到破壞,黨內民主遭到踐踏,官僚主義、獨斷專行、個人說了算、明哲保身、得過且過等思想還存在于一部分人的頭腦之中,削弱了黨員的民主意識,嚴重干擾著黨員批評權的行使。

2.保障黨員批評權的法規不完備。首先,我國的民主集中制在實行過程中,曾經受到“左”傾思潮的影響,這種左的影響往往與傳統的封建政治文化的影響一脈相承,嚴重阻礙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黨內不同程度存在的特權思想、家長制、等級觀念,削弱了黨內民主,少數地方或部門重人治輕法治,使保障黨員批評權成為一句空話。其次,由于保障黨員批評權的措施不力,保障體系不完備,批評者的有關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使黨員對行使批評權有顧慮。

3.新舊經濟體制轉變的影響。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這對貫徹民主集中制、保障黨員批評權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加大,一些黨員無暇考慮行使批評權,這一狀況在新經濟組織表現得尤為突出。

4.放松對黨員行使批評權問題教育。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同志肩負著保障黨員批評權的重任,一個單位民主氣氛濃否,黨員批評權行使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同志的民主意識。個別地區和部門在主觀上并不想充分行使黨員權利,怕添亂,怕影響團結和工作,因而沒有組織黨員去學習保障黨員權利的有關規定,黨員教育嚴重滯后,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同志由于行政工作忙,對黨員行使批評權置之腦后,沒有將這項工作列入議事日程。

三、保障黨員批評權的措施

如何進一步保障黨員批評權,促進黨內民主,這是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一門綜合學問。

1.提高認識,充分理解保障黨員批評權的重要性。馬克思說過:“無產階級革命和任何其他革命的一個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己批評自己并靠批評自己而壯大起來。黨80年歷史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中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黨是靠拿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而成熟壯大起來的。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全黨同志都要增強民主集中制的觀念,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本領。”深刻領會、認真實踐同志這一重要思想和要求,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正確認識和理解保障黨員批評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保證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切實保障黨員享有黨章規定的批評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權利,充分發揮黨員的民主監督作用。”黨員是黨內監督的主體,能否切實保障黨員依法享有黨章規定的批評權,直接關系到能不能真正發揚黨內民主,切實加強黨內監督,促進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組織、黨員與領導之間在思想上的溝通和理解,形成一種相互信任、團結向上的氛圍。與此同時,廣大黨員通過對批評權等黨內監督權的運用,將會及時提出和糾正錯誤,反映問題,從而對黨內不良問題的發生、發展構成經常性的抵制和約束力量,無疑這將有利于黨的事業的發展。

全體黨員要提高對保障黨員批評權的認識,充分發揮自己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將黨組織及其負責人廣開言路、自己建言獻策視為發揚黨內民主具體表現。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要以“三個代表”嚴格要求自己,以虛懷若谷的胸襟、敢于聽取不同聲音的勇氣正視黨內民主。

認識的提高才可能導致思想的飛躍。在新世紀里,人們的思想正發生著巨大變化,漠視民主、鄙視民主、鄙薄法制的時代一去不返,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發展對人民民主發展有著直接推動作用,黨內民主以及由此帶來的組織活力是推動人民民主發展、促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從深層次分析,保障黨員批評權具有極端重要的時代意義。

2.加強教育,增強黨員行使批評權的意識。針對黨員對行使批評權的模糊認識,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宣傳,通過輿論宣傳、開展黨的活動大力宣傳保障黨員批評權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導黨員如何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如何行使好自己的權利。要使每位黨員懂得,享有批評權是《黨章》賦予的權利,也是對黨的事業、對人民事業負責的一種責任,是體現自己黨性觀念的一種具體表現。組織黨員加強理論學習,加深對黨的方針政策和黨內有關規定的理解,提高黨性修養和綜合素質,克服各自存在的落后思想,從維護自身權利、促進黨內民主、提高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的高度,充分行使好自己的批評權。教育領導干部率先垂范,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領導干部榜樣的力量,使整個班子或一個地方、一個部門黨員的批評權得到保障,使保障黨員批評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教育黨員干部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在重大決策前,多聽取廣大黨員的意見,使廣大黨員有充分發表自己意見和看法的機會,保證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

3.健全機制,使黨員行使批評權落到實處。無論是開展健康的黨內生活,還是加強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保障黨員權利始終是一個重要問題。用制度的剛性力量來落實和保障黨員應當享有的包括批評權在內的各項權利,健全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保障黨員可持不同意見的權利。黨內不同意見實際上是經常都在發生的,黨員行使權利的若干形態往往是諸種不同意見的表達,保障黨員的不同意見,就是保障黨員批評權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堅持民主生活會通報制度,在召開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前,要廣泛聽取廣大黨員的意見,將黨員的真實意見和建議收集起來;在召開民主生活會時,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廣大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認真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落實有關責任;會后對民主生活會召開情況以及對問題的整改措施要及時向廣大黨員通報。

三是保障黨員自由申辯的權利。這不僅是黨員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對多年來黨內經驗教訓深刻反思的產物,是防止可能出現的對持不同意見的同志打擊報復的有效形式。這包括要用制度規定:在任何時候處分黨員都必須完整地聽取黨員的申辯,不準以任何理由剝奪黨員的申辯權;任何以“斗爭會”或變相“斗爭會”的方式作出的對黨員的任何結論和處分,都是無效的;上級黨委在沒有認真聽取黨員的申辯意見前,不能事先內定給該黨員如何處分;要建立和完善適當的黨內辯護制度。當然每個黨員要從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維護團結出發,加強黨性鍛煉,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行使批評權,批評不是目的,而在于同志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加強黨內團結,增強黨的凝聚力,保證黨的集中統一。要防止極個別人以保障黨員批評權為借口,從個人主義出發,對黨內同志進行一些無原則的、捕風捉影的批評、中傷。

四是完善侵權責任追究制度。依據黨章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試行》的規定,對批評人、檢舉人進行各種形式的打擊報復,導致黨員批評權難以行使的任何行為,要嚴肅認真進行查處,并按規定追究有關組織和個人的責任,對情節惡劣、導致嚴重后果的,將按照法律規定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