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8 10:44:00
導語:村干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激發農村干部隊伍活力,對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掌握了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一、村干部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現狀分析
目前,全區共有118個村(居),其中行政村92個,社區26個,建立黨委的30個,總支59個,支部27個,黨員11581名。共有村干部總數527人。通過調研,總的感到,絕大多數村干部在推進農村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證了黨的各項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但是也有少數村干部對農村工作的新要求表現出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村干部工作方法簡單,創新意識不強。隨著我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外來人口管理、環境污染等引發的矛盾較多,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呼聲日高,民主意識漸強,而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和工作方法等卻沒有明顯轉變和改善,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和問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矛盾化解不力,應對招數不多。比如在處理拆遷安置、違章搭建等工作中,面對群眾提出的一系列具體問題,有的村干部不能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服工作,而仍習慣于用行政命令處理,結果陷入僵局,把矛盾向上推,不僅使工作進度延緩,還造成了群眾的誤解,導致干群關系不融洽。
2、村干部年齡偏大,進取意識減退。據統計,全區527名村干部中,35歲以下的只有83人,僅占15.75%,36-45歲的有252人,占到47.82%,46-55歲的有188人,占到35.67%,56歲以上的有4人,占到0.76%。92名村黨組織書記中,35歲以下的只有2人,僅占2.17%,36-45歲的有33人,占到了35.87%,46-60歲的有57人,占到了61.96%。面對農村形勢的新變化,一些年齡大的村干部思想觀念不能及時更新,不能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固步自封,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求穩怕變,缺乏創新思維、開放意識和工作激情。甚至有極少數村干部存在著“一等、二靠、三要、四推”(即等上級安排、靠上級幫助、要上級照顧、推到上級解決)的消極現象。
3、村干部文化偏低,綜合素質不高。據統計,目前,全區527名村干部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的有139人,占26.38%,高中文化(含中專)的有387人,占73.43%,大專以上(含大專)的有260人,占到49.34%。其中,92名村黨組織書記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含高中)的有24人,占26.09%,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含大專)的有68人,占到73.91%。文化水平的偏低,造成一部分村干部政策理論水平不高、法律法規知識貧乏、實際應用能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在農村各種創建活動中,各村普遍缺乏會寫、懂電腦、熟悉業務的干部,致使上級政策在貫徹執行中會出現不到位現象,有時還會造成工作被動。
4、村干部來源偏少,后備力量不足。近年來,我們為適應農村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根據區委組織部制訂的《2003-2005年發展黨員規劃》和《2004-**年社區黨建工作規劃》等,通過教育培養、跟蹤考察、實踐鍛煉等相結合的方式,在黨員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回鄉創業人員和民營企業負責人中積極培養村級后備干部,今年,又選派了14名機關干部到村掛職,招聘了9名大學生村官,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而言,當前,全區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仍是村干部隊伍建設中較薄弱的環節,農村入黨積極分子,特別是35歲以下的入黨積極分子源頭嚴重不足,有的村甚至幾年來都沒有發展一名黨員。
二、村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價值取向變化,高素質人才紛紛外出。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沖擊,農村大批能人紛紛走出家門掙活錢,而留下的大多是缺乏一技之長的農戶,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和婦女,致使農村干部特別是“領頭雁”人選越來越少。而在現有村干部中,不少人存在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錢少了我不干”等落后思想,也制約著農村工作的開展。村干部怕丟官,怕攬工作,怕挨批評,怕與農民接觸,也勢必給村干部隊伍建設帶來新情況、新問題。
2、激勵措施乏力,在崗干部爭先意識不強。由于農村干部工資報酬偏低,村干部不是國家公職人員,在選拔錄用方面基本上是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進事業單位,更難進入公務員行列。在晉級晉職方面除極個別的情況外,村干部要想成為國家公職人員、享受級別待遇是十分困難的。村干部退職后,在子女就業、醫療保健、政治榮譽等方面沒有什么照顧,在職時倍受重視,退職后無人關心,家庭不理解,社會有偏見,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致使許多在崗村干部工作只圖過得去,求學習、求進步、求創新意識不強,素質當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3、現有職數過多,后備人才鍛煉機會較少。由于近幾年大規模的撤并行政村,現在行政村大多數有幾個村合并而成,行政村規模擴大了,村干部的職數也普遍增多,加上農村稅費改革后,按村規模設置干部職數,多設一個干部,就意味著增加農民負擔,就會被視作“闖紅燈”。這樣一來,后備人才往往就只好長期“鎖”在表格上,無機會得到鍛煉提高。同時,對村干部選拔的視野不寬,難以形成多中選優的競爭態勢。如選拔村干部,往往眼光只注重本村現有黨員,甚至只注重現有班子成員,雖然也探索了村干部異地交流等形式,但總的來說,公選力度不大,挑選范圍不廣,形不成多中選優、優勝劣汰的競爭態勢。
4、系統培訓缺乏,村干部素質提高不快。近幾年雖然一直在搞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但培訓的大部分是黨員領導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對村干部的培訓較少,對村干部的培訓,注重的是業務知識培訓,缺乏政治理論、能力素質的培訓,村干部的培訓存在實用化傾向,村干部整體素質提高不快。
5、監督考核不夠,村干部管理難度大。行政村撤并后,隨著村域面積的增大、管轄人口的增多、村級經濟總量的增強,村干部的工作量猛增,村干部的權力也隨之擴大。在激勵保障方面,各地也主要看村級經濟發展情況,村級經濟好一點的,村干部收入較高;村級經濟差一點的,村干部的收入較低,沒有建立健全村干部能上能下的引導、培養、激勵機制,村干部的內在動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激發。不少村干部認為:工作搞不好,充其量不當這官,又能把我怎樣。但是,如果對村干部管理放任自流,農村工作將會落不到實處,無人具體抓,無人抓落實。所有這些都影響了村干部隊伍的穩定性,影響了村干部隊伍的長遠建設。
三、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在農村,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必須有一支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高素質農村干部隊伍做支撐,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針對當前村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進一步加大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力度:
1、選優配強班子。建設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特別是選配好村黨組織書記,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所在。無數實踐證明:黨支部書記素質的高低,往往決定一個班子、一個村的興衰。因此,一定要更新觀念,嚴格標準,把能否帶頭致富、帶領黨員群眾致富作為選配村黨組織書記的重要尺度,將那些素質高、能力強、群眾擁護的黨員選為“領頭雁”,從而提高村黨組織書記的群眾公認程度和集體素質。破除論資排輩觀念,敢于突破常規,大膽啟用優秀人才,破除求穩怕亂觀念,形成無功即過、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嚴把“入口”關,在全面實行“兩推一選”的基礎上探索試行“公推直選”。疏通“出口”關,對一些不安心本職工作、辦事不公、以權謀私、群眾不滿的不合格村干部進行妥善處置。
2、提高工資報酬。馬克思說過,“人的奮斗都與他的利益相關的。”在教育引導村干部講奉獻的同時,也要改善他們的待遇,要盡量使村干部工資報酬與其付出工作量、工作難度、工作成效相對稱。建議適當提高村干部工資整體水平,通過出臺統一政策,設立最低工資標準,采取區、鎮(街道)、村三級聯動出資的辦法解決村干部工資過低的問題。通過提高工資待遇,讓崗位工資收入成為他們家庭總體收入的重要組成部份,使村干部有崗位榮譽感,激發工作熱情。并且要逐年不斷提高村干部的工資水平,使其與事業單位平均水平持平。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在已建的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提高村干部養老金額標準,加大繳費額度,延長繳費年限,對村干部落實住房公積金,按機關事業單位一般干部標準實行車輛補貼,使其安心于村工作崗位。
3、強化教育培訓。靈活教育形式,除舉辦培訓班、聽講座外,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應村干部特點的教育模式,如建立村書記論壇、新農村建設論壇等一些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互動式教育培訓方法,提高村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水平。教育內容上要突出宗旨教育和法律教育兩個重點。通過宗旨教育,使村干部牢固樹立為村民謀利益的思想,切實增強事業責任感和進取開拓意識,不斷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講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在村干部中大力開展法制教育,提高他們依法村的能力,規范他們行為,使村各項工作走上法制軌道。健全教育機制,教育培訓不是一勞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機制長期堅持,才能出成效。一方面,在村干部中大力開展爭創“學習型”村干部活動,提高他們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使學習活動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另一方面,要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科技素質培訓、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對村干部進行經常性培訓教育,不斷提高其自身素質。
4、改善工作環境。全面推進村務公開,落實民主管理,讓民主議事、民主理財更加透明、更為有效,架起基層干部、黨員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加強普法教育,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教育村民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對少數拒不履行義務、嚴重影響農村工作開展的村民加大處置力度,維護村干部正當權益,在社會上營造理解、關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圍。加大經濟薄弱村整頓幫扶力度,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物業經濟、盤活資產等途徑,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區級機關各單位,各鎮(街道)都要為村干部工作撐腰,鎮(街道)黨組織對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關心、解決;對侮辱、威脅村干部人格和人身安全的事件,要及時處理,不能不了了之,使村干部的積極性受到挫傷。
5、健全獎懲機制。對先進集體和個人要重獎,不僅要精神獎勵而且還要物質獎勵,且要加大物質獎勵的力度,同時,建議人事局等相關部門出臺有關政策,對表現特別突出的村干部可直接選調進事業單位或公務員隊伍,甚至提拔為鎮(街道)領導,實行政治激勵。對考核落后的要采取談話戒勉,并與村干部年收入掛鉤。建立健全村干部引咎辭職制,并嚴格執行,打通村干部出口,對因主觀原因造成考核落后并經誡勉屢教不改的,勸其主動辭職,對其不主動辭職的,支部成員實行組織處理,村委會成員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行罷免。
6、加強后備隊伍建設。后備干部建設是村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以源頭上加強村干部建設的有效途徑。建議按照與現有村干部1:1比例選拔出德才兼備,有培養前途的優秀人才作為后備干部。對村級后備干部加大教育培養,除舉辦培訓班外,采取村內掛職方式進行崗位培養,以崗位鍛煉人,以崗位考察人。實行后備干部動態管理,通過考核評議等方式對后備干部進行動態管理,引進淘汰制,根據素質能力表現,對最后幾名后備干部淘汰出局,對優秀后備干部,推薦進入村級班子。繼續選派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掛職,加大大學生村官招聘力度,通過輸血、換血,提高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 上一篇:吸入一氧化氮對無心跳供體肺缺血思考
- 下一篇:蒲葵子的體外抗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