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稅收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5 01:29:00

導語:西部大開發稅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部大開發稅收調研報告

稅收政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作為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的主要政策,六年來,大開發政策戰略在西部的實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縮小了西部欠發達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促進了地區間經濟的均衡和諧。盤點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在**的實施效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截至20**年底,**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企業3396家(次),共計減免企業所得稅額547976萬元。涉及農林、電力、信息產業、機械、化工、城市基礎設施、房地產、建材、醫藥、水運、生態及環境治理等產業,**的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經濟發展有了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機遇。

**作為西部大開發民族自治地區,結合自身的情況,在原有國家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基礎上出臺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貫徹實施國務院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若干規定的通知》(桂政發[2001]100號)、《自治區地方稅務局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落實西部大開發有關稅收政策具體實施意見的通知》(桂地稅發[2002]192號)和制定了《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國家稅務局關于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若干問題的通知》(桂地稅發[2002]179號)等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對原有的國家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補充了5條相關內容。

一、**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效果

**地稅部門積極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必須堅持“保存量,優惠增量,突出產業重點”的原則,收獲了豐碩的成果。

截至20**年底,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6年來,**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企業3396家(次),共計減免企業所得稅額547976萬元,獲得稅收減免的企業有國有、股份、私營等性質企業,涉及方方面面的行業,由于**各級地稅部門對政策堅決執行到位,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鼓勵類企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近年吸引了20多家國際、國內大品牌企業到**發展。對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再直接再實在的內容是獲得稅收減免的具體數額多少,據統計,2001年至20**年,**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歷年獲稅收優惠情況。

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優惠政策稅種單一。稅收政策優惠稅種單一,局限于企業所得稅,實際效果有限。據不完全統計,西部九省一市的180多家上市公司,不到30家是按33%稅率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大部分企業早已按15%繳稅。同時,這些政策還不得不受制于并不完善的財政體制,減免了企業稅收,財政就沒有收入,政府運轉就困難。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收入的大部分來源于地方稅收收入,企業所得稅是地方稅收收入的主要稅種,西部地區相對比較貧困,大多數鄉鎮無政府財政還是“吃財政飯”,不允許地方政府過多運用國家的這些優惠政策,財政收入存在缺口,稅收減少了要用收費來彌補,這樣會出現稅減費增從而抵消稅收優惠的正效應。同時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差、交通落后、發展嚴重滯后,導致地區企業的盈利水平較低,甚至是普遍虧損的狀況,這對于只有企業所得稅優惠來說,有如同無。稅種優惠過于單一,并且只有企業所得稅,這對于西部企業來說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以20**年度為例,南寧市全年實現地方稅收收入總額為396260萬元,其中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收入為17484萬元,僅占收入總額的4.4%,因此,所得稅的優惠對大多西部企業來講還是很小的部分。

(二)政策優惠主要針對新辦企業。新辦企業是要扶持,但是新辦企業從舉辦到產出效益一般需要2-3年時間,而稅收政策減免的時間也正好是2-3年,在沒有效益時,有稅收減免政策,等到有效益了,稅收減免政策已經過去了,這樣造成許多企業名義上獲得了稅收減免政策,實際上是沒有獲得減免稅收。另外,對西部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以及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改組改造沒有給予足夠的稅收支持,許多“老三線”的企業已經到了淘汰年限,龐大的西部存量資本得不到政策扶持,加上西部地區目前難以吸引資金投入,無疑使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空間人為的變得狹小。

(三)內外資企業有別的稅收優惠政策違背稅收公平原則。一是西部地區涉及到民族自治地區政策問題,按照現行規定,經省級政府批準,可對內資企業定期減免企業所得稅,但對外資企業僅減免地方所得稅;二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起始時間規定不一致。在國務院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文件中,對西部地區新辦的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其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期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執行,但同類外資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期則從獲利年度起執行。三是內資企業優惠期太短,由于上述基礎產業具有資金投入多、成本回收期長的特點,內資企業目前僅有5年的稅收優惠期,也不利于該項政策發揮產業導向作用和地方基礎設施落后面貌的改變。

(四)西部稅收優惠稅率的執行影響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政策執行效果。對于享受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政策的企業,如果同時符合執行西部稅收優惠稅率的條件,在國產設備抵免期內,如果該企業設備購置前一年是按33%的稅率計算所得稅,在執行西部優惠稅率后因實際稅率的大幅降低而影響當期的所得稅增量,從而影響了國產設備投資政策的執行。

(五)稅收優惠政策創新不足,易引發稅收收入的流失。在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操作過程中,稅務機關基本采用降低稅率、定期減免等直接優惠措施。這種形式的特點是政策的透明度高,征、納雙方易于操作。但這種采用對稅收進行直接減免的方式,主要適應于盈利企業,而對那些投資規模大、經營周期長、獲利小、見效慢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交通能源建設、農業開發等項目的投資鼓勵作用不大,并且定期減免的稅收優惠政策,會產生個別企業急功近利,不進行立足長遠的規劃,從而不利于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另外,優惠政策多以規范性文件或通知的形式下發,且較為雜亂,優惠層面較廣,企業很容易利用假合資、假新辦等手段,進行偷逃避稅,不利于規范管理,容易造成國家稅收收入的流失

總之,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從根本上形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有利于西部地區吸引投資的稅收政策“落差”和拓展繁榮西部地區消費市場的政策,由此降低了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效果。

三、對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建議

(一)必須加大對西部地區稅收政策傾斜力度,以形成有利于西部地區的“政策落差”,并實行多稅種相結合的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方式

中央在加大對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同時,還應考慮在流轉稅上制定切實有效的稅收優惠政策,才能不斷吸引外地(外國)資本、技術的流入。如對投資于西部從事國家鼓勵類產業的貨物生產銷售的以及西部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投資的,可給予適當的增值稅先征后退;對符合國家鼓勵類產業的生產型企業,可以率先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由此帶來的稅收減少,由中央財政承擔;對利用本地區資源就地進行深加工,增值額達到一定標準的,可以給予低稅率的優惠政策等。對投資于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恢復生態環境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的給予一定的營業稅減免。同時對在西部地區開采的礦產品資源就地進行深加工、附加值達到一定標準的可考慮減免或退還其已納的資源稅。這樣做可以避免僅對所得稅優惠中由于西部企業效益或投資初期沒有效益等原因而無稅可免或投資者受益微薄吸引力不大以及受制于地方財力的尷尬,使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真正有效發揮。

(二)建立企業欠稅豁免制度

西部地區,特別是像**這類老工業基地地區,國有工業普遍設備陳舊老化,資本金不足,企業包袱重,下崗職工多,企業長期嚴重虧損,生產經營極為困難,企業欠稅實際成為根本無法清繳的欠稅。對西部地區這類國有工業企業多年累積但又無法繳清的欠稅有必要建立欠稅豁免機制。

(三)統一國產設備投資抵免的稅率口徑

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的規定,國產設備投資抵免,規定對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按其投資額的10%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扣,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5年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稅收政策修改了,但是對于西部企業來說,建議保留對同時享受西部優惠稅率和國產設備抵免優惠的企業,在國產設備抵免期內,對購置所有的設備前一年是實行33%的稅率的,在計算享受西部稅率優惠期內的可抵免所得稅時,應將抵免基數改按15%稅率計算。同時擴大享受優惠企業的范圍,降低政策準入門檻。將不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內的西部地區優勢產業、支柱產業納入優惠范圍,同時適當降低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達到70%的比例限制,在稅收上優先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具有市場潛力和投資價值的重點產業發展,使優惠政策真正惠及西部地區更多的企業。

(四)增加減免的稅種和形式和延長優惠期限

將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的稅種由企業所得稅擴大到其他稅種,同時增加稅前扣除、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等間接優惠方式,把虧損、微利等真正需要鼓勵和扶持的企業納入享受優惠的行業。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期限規定為10年,但相對于西部大開發這一長期復雜的工程而言則顯得較短,容易導致投資者只投資投入少、周期短、風險小、利潤高的行業,造成區域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協調。因此,有必要延長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期限,把原定的享受優惠政策到2010年的時限再延長10年-15年,以吸引外來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等獲利回收期較長的項目進行投入。建議將內資企業從事交通、電力、水利等基礎產業的稅收優惠執行期改為從企業獲利年度起開始計算。考慮到上述基礎產業的投資回收期較長的實際,同時將稅收優惠期適當延長為“兩免四減半”。

(五)制定有利于吸引高素質人才到西部地區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首先要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到西部地區創業。因此,對高科技人員和具有專門技能的高級人才,到西部地區投資、就業取得的高收入、各地給予的各種福利待遇,應給予適當的個人所得稅的減免優惠。對高級專門人才在西部地區進行的專利轉讓、技術咨詢、科技開發、專項服務等都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待遇,使更多高級專門人才到西部去施展才華。

(六)重點實施區域優惠和產業優惠相結合的稅收優惠政策

西部地區通過優惠政策吸引投資,并不是不加區別的對任何項目的投資都給予優惠,而是有選擇的,要根據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吸引資金投入到西部地區有發展前景的而目前發展相對較弱的項目或是西部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項目上,如能源、交通、通訊以及科學利用西部資源的深加工項目、農業開發項目和高科技項目,立足于高水平、高起點,提高引進項目的質量。不能不加區別的給予稅收優惠,造成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出現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使得西部地區在過若干年以后不得不進行所謂的產業結構調整。在優惠方式上應更多地采取再投資退稅、延期納稅、加速折舊等形式,可以適當延長西部地區企業的優惠期限。同時,在引進資金和項目上,不能只重視引進外資,也要重視引進內資,對內地企業和個人到西部地區投資,應給予與外資相同的待遇。

(七)實施有利于保護西部生態環境的稅收政策

西部地區的一些省份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有些省份由于經濟發展的滯后,也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較少的破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能只注重經濟發展,不注重環境保護,不能再走先破壞、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在稅收政策上,應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應對有利于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或治理恢復生態環境的項目給予稅收優惠,鼓勵發展生態環境整治、污染治理、資源綜合利用、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不僅不給予稅收上的支持,還應當通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予以制止。同時剔除現行稅制規定中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規定。可以考慮首先在西部地區征收環境保護稅,促使污染企業加大投入治理污染或通過重稅迫使污染企業、污染項目停產下馬。(作者:侯太強單位:南寧市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