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公務員法》的基本精神
時間:2022-11-06 07:02:00
導語:淺談我國《公務員法》的基本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5年4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以下簡稱《公務員法》),并將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務員制度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和歷史演變的產物。公務員制度作為人類政治文明建設的成果,與一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通觀世界各國公務員法,它們不僅程度不同地繼承了政治文明建設的共同遺產,而且也扎根于自身所處的具體的社會和歷史條件之中,是人類政治文明共同發展和本國經濟、政治、意識形態、文化歷史傳統等因素的綜合體現。
我國公務員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公務員法》體現了以下的基本精神。
一、始終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作為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的根本指導思想
我國公務員制度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就是要服務和服從于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國公務員制度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公務員法》的基本精神之一。
二、全面體現黨管干部原則,貫徹執行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
黨管干部原則,主要是指黨委要管好干部路線、干部政策的貫徹執行,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干部路線和方針的要求,培養、選拔、使用、監督干部和向國家機關推薦重要干部。貫徹黨管干部原則,是《公務員法》的基本精神之一。
中國共產黨的干部路線和方針,是黨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路線所規定的干部工作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黨的干部路線的基本內容,是堅持任人唯賢,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選拔干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又提出了干部隊伍“四化”方針,使黨的干部路線更加完善。黨的十六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黨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干部,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努力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公務員法》全面體現黨的干部路線和方針,有利于保證公務員制度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
三、貫穿公開、平等、競爭、擇優、法治和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的原則,實行分類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
所謂公開,是指有關公務員的法律、法規應當公布,公務員的錄用、考核、獎勵、職務升降和任免等工作,應當公開進行;所謂平等,是指公民均能平等地按其能力獲得公務員職位并平等地享有公務員權利和受到平等對待,除德行和才能差別外不應有其他差別;所謂競爭,是指公務員錄用和管理采取競爭方式,實行優勝劣汰;所謂擇優,是指通過競爭優先錄用或使用優秀人才;所謂法治,是指對公務員的管理要依照法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進行;所謂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是指公務員的管理要充分體現對公務員的監督約束,同時要建立健全對公務員依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的保障機制。
實行分類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要求以工作任務和工作性質為主要依據,通過對公務員進行科學合理分類,按照各類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以及各類公務員的特點實施不同的管理方式。
四、總結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鮮經驗,吸收和借鑒國外公務員制度的有益經驗
《公務員法》以《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為基礎,繼承和發揚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的優良傳統,保持了公務員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積極吸收《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實施以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如任職前公示制度、任職試用期制度、公開選拔制度、競爭上崗制度、領導干部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制度、部分職位的聘任制度等,并借鑒了國外人事管理的有益做法,順應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國際化趨勢,在原有制度上有所創新,有所完善,有所發展。
- 上一篇: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現狀及思考
- 下一篇:新型藥監行政執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