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9 02:45:00

導語: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工業強區”發展戰略,通過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培育支柱產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措施,工業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不斷提高,工業對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

一、**區工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區工業是在建區初期幾乎為零的基礎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區年銷售額100-500萬元的工業企業有41家,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有17家。20**年至20**年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3.4%,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3%,二產比例由2002年的18.1%提高到20**年的32.6%。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工業總產值實現31.3億元,增長43.2%;工業增加值實現7.07億元,同比增長34.3%,拉動經濟增長9.9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94億元,同比增長95.2%,實現利潤7211萬元,同比增長167.22倍,上繳增值稅5653萬元,同比增長164%。工業企業發展勢頭較好,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優勢產業型企業帶動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區初步形成水泥建材、冶金化工、農林產品加工為支撐的優勢產業。在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涉及水泥建材、化工優勢產業的有13家,占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企業總數的17.2%,其中,500萬元以上的有12家,為規模以上企業的70.6%。2007年1—9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86億元,同比增長79%。

2、配套產業型企業不斷發展。新上了一批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主要有為華潤(貴港)水泥等公司生產配件的華寧耐磨公司、福盛橡膠制品公司等。

3、勞動密集產業型企業發展迅速。充分發揮**區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怡合玩具廠投資規模不大,但安排了100多個就業崗位,還有50家針織制品企業、90家中板廠和12家膠合板廠共提供了4570多個就業崗位。

4、產業聚集趨勢明顯。港橋水泥、華寧耐磨、福盛橡膠、臺泥、盛通錳礦等企業紛紛進駐工業集中區,全區工業企業呈現出向石卡工業集中區、黃練峽工業集中區聚集的態勢。

二、存在問題

1、投資環境有待改善。當前**區上下思想不斷解放、發展工業意識不斷增強,但仍有部分單位和干部職工缺乏全局意識,思想觀念保守,服務意識不強,一些優惠政策和措施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區財力薄弱,收支矛盾突出,每年對工業發展的投入比較有限,工業基地配套設施滯后,這成為影響**投資環境和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

2、企業產業化水平低。**區工業企業整體表現為: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支柱產業不夠強,產業關聯度和生產集中度不高,產業層次和協調水平低,輻射帶動能力弱,鏈條短,附加值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市場競爭能力差,產品結構單一;部分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仍處在低水平,設備老化,產品檔次低,企業發展后勁不足,還沒有走出以粗加工、初級產品為主的格局。

3、企業貸款融資難。相當部分的工業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企業本身資本積累、民間借貸或合伙入股等渠道,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籌措難度大。盡管企業在各級政府優惠政策的扶持下,金融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資金短缺仍然是制約工業,尤其是規模以下工業發展的“瓶頸”。融資困難致使有的新上項目不能如期開工,有的擴建項目不能如期完成,有的企業因缺少流動資金不能正常生產。

4、工業項目用地緊張。國家實施嚴格的土地保護政策后,項目建設用地審批越來越嚴格,項目用地問題難以解決,影響了一些重點項目的建設。同時,工業項目用地緊缺,也影響了項目選地和拆遷工作。

5、企業人才匱乏。全區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搞策劃高層人才奇缺,也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制約因素。由于人才缺乏,導致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相當一部分企業仍習慣于傳統生產型的經營管理模式,缺乏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缺乏對市場的適應和把握能力,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不夠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

三、發展設想

1、進一步明確工業發展方向和思路。要對全區今后一個時期的工業發展作出全面規劃,確立工業發展方向、工業布局及工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把培育支柱產業作為工業強區的重中之重。按照“開發優勢資源,構建特色產業”的總體思路,堅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原則,發揮交通優勢,突出水泥建材、糖紙、化工、農產品加工、港口物流等比較優勢產業,每年新發展一批中小工業企業,鼓勵、支持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力爭每年都有5家左右的企業實現梯隊發展目標,不斷擴充工業經濟總量。依托華潤水泥、臺灣水泥、港橋建材等企業,聚集擴張建材工業;依托甘化公司、安麗紙業等企業,扶持糖紙業的發展;依托弘昌石化、恒泰化工、桂興公司、金燕子農藥等企業,加速發展以潤滑油、化肥、低毒農藥為主的化工產品的系列開發;加快以疊峰淀粉、高品木業、美源木業等企業為主的農林產品加工基地建設。

2、千方百計優化工業發展環境。把優化環境作為工業強區的有力保障,堅持用“誠信和環境優于政策”的理念抓環境建設。一是抓好硬環境建設。加強209國道武宣——**段升級改造工程、興六高速公路貴港聯線至臺泥專用碼頭二級公路、臺泥項目鐵路專用線等項目的協調,加快建設進度,多方籌集資金,對全區鄉村道路進行升級改造或挖補修復,加快郁江**區段的防汛工程和排澇體系建設步伐,徹底打破基礎設施建設的制約瓶頸。二是抓好軟環境建設。營造寬松優惠的政策環境,落實好國家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企業利用自身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新上項目的,可以考慮所繳納稅收年底按一定比例由財政獎勵給企業;制定傾向性的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由第三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擴大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營造快捷高效的服務環境。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干部作風,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機關行政效能。

3、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把加快石卡工業集中區和**林產品加工區建設作為工業強區的有效載體。加強與市江南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市林業局的合作,解決工業園區的土地、資金等瓶頸問題。打破鄉鎮地域界限,鼓勵和引導工業項目向工業集中區發展。在工業園區大力建設標準廠房,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謀劃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環境污染小、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安全生產條件、占地面積少的重大項目,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完善工業集中區的服務功能,時刻關注先進地區、周邊地區的政策動向,吸納有利于**工業基地發展的政策條款,打造工業發展平臺。

4、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把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工業強區的支撐點。轉變招商觀念,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算大帳而不算小帳,算長帳而不算短帳,舍小利而求大利,讓近利而謀遠利。創新招商方式。推動全區引資工作由階段性招商向常年招商轉變,由熱情招商向素質招商轉變,由普遍招商向重點區域招商轉變,由資源招商向搭建平臺招商轉變,著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實行全區資源共享,鼓勵各鄉鎮各部門采取異地招商的辦法,激發各鄉鎮各部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5、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觀念,把項目建設作為工業強區的突破口。抓住發達地區的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引進和利用區外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方式,發展一批大項目,做到新建一批,爭取一批,儲備一批。通過扎實推進臺泥等重大項目的建設,推動工業化發展,帶動經濟大發展。

6、積極探索有效融資渠道。當前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區可以借鑒學習。金融部門要積極扶持市場銷路好,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把有限資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幫助企業發展;政府可以探索建設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起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商業性擔保機構為主體,政策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配套協作的信用擔保體系,還可以探索建立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基金和合作基金,廣泛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給中小企業營造一個寬松的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