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訓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2 11:35:00
導語:干部教育培訓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全縣轄10鎮1鄉和1個國營茶場,396個行政村,總人口65萬人,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全縣共有鄉科級干部1327名,其中:正科486名,副科841名;縣直1112名,鄉鎮215名。全縣共有黨員28787名,其中:農村黨員20680人,機關黨員8107名,女黨員3669名。
近年來,我縣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大規模培訓干部的有關要求,不斷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每年在圓滿完成省市調訓任務的同時,在縣委黨校培訓各級各類干部1500余人次。工作中,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了一些工作,全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去進一步認真思考、深入探究并逐步加以解決。作為全縣唯一的縣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位于城東杏花新村,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設有遠程教育網C級站一個,現有教職工39人,其中:退休、退養19人,在崗20人,專兼職教師6名(高級職稱教師5名、助講1名),非教師職稱14人。
一、主要作法
關于我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由于時間原因,下面僅簡要介紹一下幾項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
1、探索實行“四制一證”制度,不斷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效。一是實行“辦班審批制”,各培訓班在辦班前必須提出書面申請,經縣委干教領導小組批準同意;二是實行“累計學分制”,將每5年作為一個周期,5年內每名干部培訓累計要達到90學分;三是實行“電子檔案制”,建立干部培訓電子檔案,各類培訓錄入微機,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實行“信息反饋制”,每次培訓結束后,將學員培訓期間的考勤紀律、作業情況、結業成績等有關情況,以書面形式向學員本人及單位進行反饋;五是頒發“培訓結業證”,對每名參訓學員,凡成績合格者即頒發蓋有組織部門和黨校印章的《干部培訓結業證書》,作為組織部門掌握干部學習情況和今后提拔使用干部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2、充分發掘“紅色資源”優勢,有效拓展干部教育培訓內容。作為革命老區,****縣擁有革命遺址遺跡200多處,其中許多是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把整合紅色資源與打造干部教育平臺有機結合起來,編輯出版了《****兩百將領傳》、《黃麻起義全記錄》等革命書籍,精心打造了紅色經典晚會《****人》,精心推出了吃一頓紅軍餐、唱一首紅軍歌、走一趟紅軍路、讀一本紅軍書、聽一堂傳統課、掃一次烈士墓的“六個一”教育模式,作為對全縣黨員干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活教材”和“必修課”,社會反響較好。
3、建立完善“三考三促”機制,切實加強干部教育培訓管理。一是堅持“以考促管”,將學員每天的學習、生活情況寫進學員日志,加強對學員的在校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和考勤記載。二是堅持“以考促教”,在教學質量考核中,由學員按“優、良、一般、較差”等四個方面分別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定。三是堅持“以考促學”,對黨校學員的學習成績實行了百分制考核,并評選出了優秀學員和后進學員。
4、緊緊圍繞“傳統基地”建設,認真做好協調服務學院工作。2004年9月,省委、省政府決定“要把****建設成為全省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市委成立了以黃岡和****各方面的領導、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湖北****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籌建處。為了確保學院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縣委成立了協調服務學院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具體牽頭負責,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縣委組織部,由干部教育科具體負責協調服務工作。從籌建處成立至今,我部在人手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仍抽調3名干部組成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協調服務學院工作。學院的建筑施工、土地補償、大型接待以及與周遍村組關系等,由于協調工作及時到位,至盡未發生一起影響學院建設和教學事件,省市組織部門及縣委領導對此多次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二、存在問題
1、關于辦學機制問題。隨著社會形式的快速發展,基層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及辦學體制距離時代要求和現實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不足。我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行政化管理。縣級黨校是培養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事業單位,同時又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但在具體管理上多是沿用傳統的行政化管理辦法,從事行政事務的多,從事教學業務的少,沒有完全打破舊的框框。二是計劃性運作。有些基層黨校,往往是滿足于坐等辦班,仍然堅守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辦學模式,在自身發展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等著組織部門送人來,靠著財政撥付保運轉,守著培訓經費過日子”。三是任務式教學。為了培訓而培訓,為了教學而教學,純粹以完成任務為教學目的。四是單向型授課。有些基層黨校,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一種輸灌型的教學。
2、關于培訓實效問題。我們認為,當前在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三重三輕”:一是重理論,請實踐。基層干部培訓機構舉辦的絕大多數培訓班,主要是進行課堂理論教學,缺少或很少開展戶外實踐活動;二是重抽象,輕實例。教師在教案準備上,往往是就書論書,不能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案例分析,舉一反三;三是重宣教,輕實效。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是一種枯燥的政治理論輸灌,沒有重視和關注學員學習的實際效果。
3、關于教學矛盾問題。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基層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在干部培訓工作中目前面臨“四大矛盾”:一是教學矛盾。總體上來看,存在教與學、學與用脫節現象,有的干部存在著“要我學”的思想,“學時激動,歸來浮動,實際不動”,最終導致學與不學一個樣。二是師資矛盾。當前,由于受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制約,縣級黨校普遍存在師資不足,年齡老化,知識結構老化,中青年骨干教師匱乏的現象。三是工學矛盾。有的班次與中心工作相沖突,導致培訓計劃難以落實。作為重點培訓對象的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由于工作、事務繁忙,會議應酬較多,很難集中一段較長時間參加培訓,這給辦班的組織、管理也相對增加了難度。四是經費矛盾。主要是財政預算的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需要。同時,辦學經費的嚴重缺乏直接導致了縣級黨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以致于黨校基本教學硬件都缺乏,更談不上美化校園環境,改善辦學條件。
三、主要根源
1、思想認識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相關部門抓干部教育培訓的主動性沒有真正調動起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在思想認識上的偏差、觀念上的模糊,導致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基本上是組織部門在牽頭組織具體抓。有的部門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搞不搞與自己無關,純粹是組織部門和黨校的事情。二是個別干部思想觀念陳舊落后,安于現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不能把參加教育培訓真正擺到應有位置,認為抓具體業務和經濟建設才是硬任務,強調工作忙、任務重,抽不出時間學習,因而參加培訓不積極、不主動。工作中擺不上位置,對干部重使用輕教育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師資力量不足。縣級黨校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現象,即非教學人員多,教學人員少;低職稱人員多,高職稱人員少;低學歷人員多,高學歷人員少;全能型人員多,專業型人員少;骨干教師流失多,高素質人員引進少。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的機會少,往往是關門辦學、閉門備課;二是由于經費不足,教師進修及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少,思想不夠解放,理論無法拓展,往往是封閉的教員面對的是開放的學員;三是少數教員不能適應新形勢,抱著老方法、老腔調不放,固步自封,面對信息化社會,顯得力不從心。長此以來,使得縣級黨校教學人員存在“小馬拉大車”現象。
3、教學手段不活。主要表現為“五多五少”:一是理論知識學習多,注重能力培養少;二是共性化培訓多,個性化教學少;三是單向灌輸式教學多,雙向互動式教學少;四是課堂理論教學多,現場實踐教學少;五是運用傳統教學手段多,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少。
4、管理機制不全。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評價激勵機制和學員的學習考核考評機制不健全,教學管理和學員管理相對松散,教師授課好與不好一個樣,學員學與不學一個樣。
5、干部學風不正。有些干部把進黨校學習視為個人升遷的一種途徑,當作是“認認人、養養神、串串門”的一個好機會,因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而是花在社交活動上,如有的熱中于搞層層慰問,沉湎于觥籌交錯之中;有的相互吃請,迎來送往,嚴重影響并敗壞了黨校校風。
四、對策建議
1、關于干部培訓教育機構作用如何定位的問題。我們認為,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在為科學發展服務、為干部成長服務方面,應積極發揮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干部培訓的“主陣地”。《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的頒布實施,對落實大規模培訓干部戰略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就各級黨校而言,作為培訓各級領導干部的主陣地,在干部教育培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先進理念的“傳播者”。輿論導向歷來是黨的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的先進理念傳播者,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教育基地,其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各級黨校要緊緊圍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正確認識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根據黨校工作的性質和特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好黨校的理論宣傳陣地作用,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搭建起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平臺。三是黨建工作的“智囊團”。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應圍繞黨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圍繞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證研究,為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理論解釋、理論支持或對策建議,要讓更多的研究成果進入黨委政府的決策視野,讓更多的教員進入黨委政府的咨詢機構,這是建設智囊型黨校的重要舉措。四是服務經濟的“助推劑”。黨校科研不同于高校科研,它的針對性、對策性、決策參考性都比較強。新時期各級黨校最大的作為應該是為經濟工作提供理論支持,根據新情況、新形勢,不斷拓展新領域,大力開展時政研究,將理論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2、關于如何改革干部教育培訓機構辦學體制的問題。為適應新形式、新任務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層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學和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應重點建立以下“四項機制”:一是要建立財政補貼機制。建議參照公辦學校的財政補貼政策,將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全額預算,以確保各級年度教改、科研和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經費得到保障,讓各級培訓機構從“辦班收費、收費辦班”的困境中徹底解脫出來,一心一意忙教學,聚精會神搞教研;二是要建立教學獎勵機制。建議各級干部培訓機構建立健全教學和科研工作考核及獎勵制度,對優質課件進行表彰獎勵,以進一步調動教研人員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學和科研工作發展。三是要建立師資整合機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建立健全師資庫,進一步規范師資管理,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如:可以根據辦班規劃和干部培訓特點,把本地領導干部中的能人聘請為兼職講師,納入師資庫;同時也可請有關院校教授,或是在某一領域取得較大成就、在社會上享有較高聲望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知名人士來校講課。為了便于整合師資力量,也可將各縣級黨校調整為市級黨校的分校。四是要啟動后勤改革機制。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后勤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深化后勤改革,要按照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減輕學校負擔,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社會化”的思路,實行行政管理機構與經營服務實體分離、管理與服務職能分開,從根本上改變行政命令式后勤管理方式,將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后勤服務按照市場化的路子實行社會化經營。
3、關于如何提高培訓針對性的問題。要有效提高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建議應重點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要“因需施教”。干部培訓要出成效,必須摸準學員的思想脈搏,區分層次、區別對象,根據學員的知識需求來確定培訓內容。二是要“因時施教”。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設置不同的培訓時段,集中培訓的時間和時機都要精心選擇,培訓時段要因人而異。如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應盡量避開農忙時節。三是要“因地施教”。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管理體制,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研發具有本地特色的課題,根據不同班次需求,科學設置不同專題,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體現黨校特色、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四是要“因人施教”。在干部培訓工作中,辦學要結合實際,分類、分層次實施培訓,什么層次的干部需要什么知識,就安排培訓什么方面的內容。培訓內容要解渴、管用,不能空對空。只有這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才有生命力。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