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水電建設匯報

時間:2022-03-09 02:15:00

導語:市農村水電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農村水電建設匯報

一、*市水能資源及開發狀況

我市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緊靠丹江口水庫,是一個東、西、北三面環山的盆地。轄區內缺煤少油,能源供應主要依靠從外市地調入。境內有丹江、老灌河、淇河、湍河、白河、唐河六大河流經過,自北向南,分別匯入漢江,水能儲量比較豐富。我市水電理論蘊藏量為55.12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7.31萬千瓦,止20*年底已開發4.91萬千瓦(其中有約100處單機容量40千瓦以下,總裝機容量100千瓦以下的水型水電站已報廢,但沒有履行報廢手續),僅占可開發量的28.4%。其中白河流域水能理論儲藏量共19.519萬kw,可開發電能裝機6.019萬kw(鴨河口以上占9.023萬kw,湍河山區占6.493萬kw),丹江及其支流老灌河、淇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9.089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0.44萬千瓦。(丹江干流水能理論蘊藏量9.196萬千瓦,可開發量1.95萬千瓦,已開發0.75萬千瓦;老灌河干支流水能理論蘊藏量15.83萬千瓦,可開發量6.325萬千瓦,已開發1.53萬千瓦;淇河干流水能理論蘊藏量3.73萬千瓦,可開發量2.008萬千瓦,已開發0.2*千瓦。開發潛力比較大)。

二、我市加強農村水電建設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強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工作

農村水電開發離不開發展規劃,水能資源開發規劃是河流水能開發利用的依據。我們根據科學發展觀,2001年出臺了《*市水電和農村電氣化發展“*”計劃及2015年規劃》,按照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的原則,科學合理地提出分流域按梯級開發方案;20*年在編制《*市“*”水利發展規劃》時,又將農村水電開發納入水利總體發展規劃,各有關電氣化縣也編制了各自的《“*”農村水電開發規劃》,為*市“*”期間小水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規范水電工程建設秩序

1998年以前,小水電建設和管理由水利部門負責,為了解決當時能源緊缺和山區群眾用電難的問題,做為一項扶貧項目,國務院決定在“七五”、“八五”和“九五”連續興建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同時出臺了一系列開發小水電的優惠政策,我市西峽、淅川、南召三縣于1996年被批準為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縣,相繼建設了石門、武當山、碾坪三個規模較大的水電工程,總裝機規模18890千瓦。但由于小水電一次性投資較大,投資回報期較長,*小水電單位千瓦造價較高等原因,我市小水電開發進度一直十分緩慢。1998年國家機構改革后,小水電管理職能劃歸當時的經貿委。20*年,國家出臺《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國家發改委出臺《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明確水電屬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項目審批歸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運營管理屬電力監管委員會。2002年左右,水利部發現部分地區小水電建設失控,發文要求清查“無立項、無設計、無驗收、無管理”(簡稱“四無”)水電站工程。我們也按照上級的部署進行了清查,沒有發現“四無”水電站。20*年以后,特別是20*年,“跑馬圈河,濫占資源”的現象在我市出現,大量民間建設資金擁入我市小水電開發市場,搶占小水電資源,造成我市小水電開發秩序混亂。為了加強我市小水電開發的管理,我市于20*年出臺了《*市水電工程開發建設管理規定》(宛政〔20*〕74號)。這個文件從規劃與建設管理、建設程序、工程管理等方面對水電工程建設項目進行了規范,成為我市農村水電項目建設的規范性文件。

20*年,我們在開展全市水利工程建設執法大檢查時發現,西峽縣上河、擋子嶺電站,淅川縣梅池、趙灣、后灣、白莊、馬灣、雙河、清涼寺等九座電站未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同意書審批手續、工程初步設計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同意等違規行為。我們從公共安全的角度出發,根據水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上述違規行為進行了查處。對違規項目責令業主停工,補辦有關水行政審批手續。在查處過程中,通過對這些項目初步設計的技術評審,我們認辦這此項目的設計中存較多的技術問題,要求設計單位進行修改后報我局審批。對其中已基本建成并形成小型水庫的項目,我們要求業主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大壩進行安全鑒定。經鑒定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由鑒定單位提出補救措施設計,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由業主實施。加固后,經水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3、加強項目技術審查和審批

根據審批權限,農村水電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方案都經專家組論證、審查后方予審批,對不符合規定要求和達不到初步設計深度的,一律不審批。經批準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都不得任意修改。凡涉及工程效益、建設規模、建筑物位置及型式、總體布置、主要設備等重大設計的變更,都要由設計審批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同時,水利部門針對各種專業技術問題熱情搞好咨詢,為業主提供了決策服務。經過整頓,農村水電無序開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無序開發的“四無”電站、“三邊”工程逐步減少,據查,目前我市在建的水電工程共有12處,查處的電站正在積極補辦有關手續。其中淅川縣8處,西峽縣4處;全部為引水式電站,但其中4處壩高超過15米的都做了安全鑒定。淅川縣趙河電站、梅池電站、后灣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淅川縣發改委批復同意,大壩安全鑒定報告已經專家評審,正在審批。清涼寺電站總裝機容量9000千瓦,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市發改委批復同意,防洪影響評價已由市水利局批準,渠首壩初步設計報告已經專家評審批復;淅川縣雙河電站、白莊電站、馬灣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淅川縣批復同意,初步設計報告已經專家評審,正在審批。淅川縣馬家石咀電站,總裝機容量2400千瓦,初步設計報告已由市水利局批復同意。渠首壩已開工,于2006年5月30日補辦了水利工程開工報告審批手續。

西峽縣淇龍(上河)電站、擋子嶺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西峽縣批復同意,淇龍(上河)電站大壩安全鑒定報告已經專家評審,正在審批。虎爬崗電站、十八盤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西峽縣批準,初步設計報告已由市水利局批復同意。

4、嚴格按照基建程序加強農村水電項目建設管理

我們要求各縣市區水利局加強對水電建設管理,所有勘察、設計、監理、施工、設備制造等單位都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自覺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監督。督促法人落實水電項目施工招投標及質量監督管理、建立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并按分級管理原則組織水電工程竣工驗收等職責。

5、預防為主,嚴格安全監管

根據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所管轄的農村水電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們對參加農村水電項目建設的項目法人、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及其他有關單位提出要求:一是必須遵守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確保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依法承擔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責任。二是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所承擔的建設工程進行定期和專項安全檢查。三是項目法人應組織協調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單位,在設計單位編制的工程度汛方案基礎上,提前提出年度度汛預案并報防汛指揮機構。要建立汛情預警、信息傳輸和反饋、防汛措施計劃、設備物資儲備等應急機制。一旦出現險情,防汛責任人要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組織搶險。

四、目前小水電建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政策制訂滯后:小水電管理屬行業管理,而行業管理需要法律法規來協調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目前缺乏適應新形勢的統一的農村水電管理政策和法規,農村水電開發難以規范化、法制化,人為的隨意性很大。沒有完善的農村水電資源出讓等方面的政策,導致圈河、圈水現象的出現和小水電開發市場的混亂。

2、部分縣政府急功近利,為了招商引資往往默許投資商不按基本建設程序報批。往往允許投資商先開工后報批,甚至不報批。

3、現在許多中小流域的開發并不是通過公平競爭和透明拍賣、招標的方式來開發,而是憑關系和暗箱操作來配置資源。因此,要實現水電開發的有序化,必須逐步推行水能資源開發權的市場化配置,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實行水能資源開發權有償轉讓,吸引優質資本,防止腐敗。

4、河流規劃滯后,造成無序開發。由于受資資金限制和技術上的原因,我們編制的小水電發展規劃十分粗淺,也沒有經市政府審查批準,只能做為部門規劃加以使用,難以適應目前優化發展的需要,導致開發過程中無章可循,隨意開發,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梯級之間的糾紛。

5、目前水利部門在水電管理方面是有責無權。小水電出了問題要追究水利部門的責任,而小水電管理屬行業管理,行業管理需要有法律法規來協調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目前缺乏適應新形勢的統一的農村水電管理政策和法規,也沒有專門的小水電管理機構,使得我們水利部門對小水電建設管理上處于管理沒有專門依據,處罰沒有強制手段,執行沒有力度的尷尬局面。如我們在水利工程建設執法大檢查中發現的小水電違規項目,是按照水法和河道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業主進行處罰的。雖責令業主停工整改,但沒有一個項目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