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權力監督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4-04 03:30:00
導語:干部權力監督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期,我們針對如何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這一課題,在區部分職能部門和單位做了一些調查,主要目的是掌握全區在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監督的現狀,了解黨內外公眾對目前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的認識和評價,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進一步加大領導干部監督力度,對權力實施制約提供依據。
此次調查采取聽取單位黨政一把手匯報,召開座談會,查閱有關加強黨員干部監督管理制度、規定等方式。調查中,向區屬20個基層單位發放《黨內監督調查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91份。調查問卷發放給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政治身份、不同職務的各層次人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過深入基層調研和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社會公眾、各方面人士對豐臺區黨內干部監督狀況的總體評價不容樂觀,只有1/3左右的人員認為監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有26%的人員感到不太滿意。在領導干部自覺接受監督方面,有45%的人員認為一般,有20%的人員認為不太好。在不同層次的人群中,認為最需要加強對處級干部監督,占469%。因此,有效地解決領導干部監督問題,建立和完善對領導干部監督管理制度和機制,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的做法和效果
這些年來,在加強領導干部監督方面,區委、區政府做了不少工作,采取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領導干部民主意識和集體決策的自覺性得到加強。貫徹民主集中制,是保證決策正確、減少決策失誤的根本途徑。大多數單位在堅持民主集中制工作中總結了很好的經驗。主要表現在:一是不斷健全完善黨內監督制度,保證了決策的準確有效;二是實施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了上級對下級的監督;三是規范了定期召開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做法,加強了領導干部相互間的監督;四是加強了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注重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作用。如區開發公司為使決策更加科學、民主,建立了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六項制度和集體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決定。做到凡屬公司的重大問題,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設項目安排及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都經黨委會討論,強化了內部監督,防止了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個人專斷、出了問題無人負責、互相扯皮等錯誤傾向。確保民主集中制真正得到貫徹落實。
2、推行政務公開,強化了民主監督。今年,全區在黨政機關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開展"考評政府部門,爭創優質服務"活動。各單位本著規范、實用、實效的原則,基本都設立了公開欄,公開櫥窗,實行領導接待日,把權力的實施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以監督和制約權力為著力點,以廣大群眾滿意為落腳點,讓群眾知情和監督。對一些建設工程實行公開招標,防止暗箱操作;在干部任用上,實行公開招聘、任前公示制度;在群眾最為關心的收費和價格問題上,實行收費公示和定價、調價的聽證制度,明碼標價制度。
3、明確監督重點,增強了黨政一把手自我監督意識。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關鍵是抓對"一把手"的監督。區委、區政府對黨政一把手監督的具體做法是:第一,強化自我監督的意識,采取有針對性的系列黨課教育、警示教育、反腐敗形勢教育,提高黨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教育中,大多數"一把手"克服了三種思想:怕監督,不愿接受監督的思想;怕得罪人,不敢開展監督的思想;只講監督,不抓監督,遇到問題繞道走的思想。第二,加大監督的力度。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不僅關注他們廉潔自律的情況,而且對重大決策方面加大監督力度。要求各單位認真貫徹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相關規定。同時,區紀委、監察局與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連續四年對基層黨政"一把手"在大額度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保證了"三重一大"制度落到實處。第三,建立和完善了對行政"一把手"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由審計部門定期對基層處級單位行政"一把手"進行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使之處在法律的監督之下。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施,更加規范了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的行為,使他們清醒的認識到,在抓業務工作的同時,不忘抓黨風廉政建設,在管好自己的同時不忘管好身邊的人員,初步形成一級監督一級的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機制。
二、當前對領導干部權力監督和制約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監督意識薄弱。表現在:一是有些領導干部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有的領導干部強調身份特殊,自以為素質高而沒必要接受監督;有的認為組織及他人的監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不愿接受批評和約束;有的很少參加黨的民主生活會、黨支部活動,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特殊黨員。對別人監督的多,對自己監督的少,缺少自律意識。二是下屬對領導干部監督的認識不到位。有的認為對領導干部進行監督,容易得罪人甚至遭到打擊報復,而不敢監督;有的認為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達不到所期望的效果,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2、有針對性的監督制約制度、法規不夠健全。一是現有的制度、法規出臺往往落后于改革的步伐,缺乏前瞻性,使一些素質不高的領導干部有了可乘之機,從而不斷產生一些新的腐敗現象,例如《禮品登記制度》等。二是一些制度、法規太原則,缺乏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例如《行政監察法》。三是對領導干部監督制約的法律法規不完善,還沒有制定出臺較為系統的黨內監督條例和反腐敗法,尤其缺少對權力行使程序的明確法規,以致對領導干部監督制約缺少法律權威的支持。
3、監督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網絡。當前我們盡管已有許多種監督規定和監督制度,但各種監督形式之間不夠協調,尚未形成法律監督、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的體系和機制,以致造成監督主體之間在工作上有時互相脫節、各自為戰,使應受監督的得不到及時監督和處理,人力物力運用的不盡合理,影響了監督整體效益的發揮,減弱了監督的力度。
4、對同級黨委的監督難度較大。在現行體制下,紀委對同級黨委的監督作用發揮的如何,往往與黨政一把手的素質有直接關系。
三、對加強領導干部權力監督制約的幾點思考
1、要強化對領導干部監督制約的意識。目前對領導干部監督弱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監督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不要監督、不敢監督、不好監督的問題。因此,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專題教育,使領導干部深刻理解不受監督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作為手中有一定權力的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世界觀的改造,自覺地把自己置于黨組織的管理和監督之下。還應該以多種方式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干部群眾明確對領導干部的監督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而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人人有責。
2、切實加強主動監督,做到關口前移。加強事前監督、事中監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一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用權的監督管理,做到任職前進行廉政教育;任期內要針對考察中的問題進行廉政誡勉談話;離任前進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二要加強事前防范和事中監督,完善科學、民主決策秩序,重大決策必須堅持集體討論,保證民主決策,避免個人專斷造成損失。三要健全外部監督機制,實行辦事制度、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公開,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四要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對那些不宜公開的單位和部門,要加強內部制約機制的建設,把各種權力的行使置于法規制度的約束之下,使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黨內外的監督就是實行到哪里,切實防止領導干部權力濫用。
3、減少主觀隨意性,強化權力運行的規范性、合理性。一是要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堅持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及大額度資金使用必須上會集體研究決定。這不僅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減少失誤的重要保證,也是組織對個人、同級班子成員之間,在人、財、物支配權力方面的事前監督措施。要把它作為從嚴治黨、從嚴治政的一項重要制度來對待,進一步細化、充實、完善"三重一大"制度的內容。例如,哪些屬重大決策,大額度資金怎樣界定,特別是在具體執行程序上,都應有明確的規定,使這項制度在監控個人濫用權力方面,真正起到制約作用。第二要規范行使權力的程序。我們往往重"結果"輕"過程","結果"好,是盡責;"結果"不好,要負責。但是真正易發生用權不當或不廉潔的問題,恰恰是在權力運行的過程中。這就需要盡快規范職權使用的程序。所謂"規范",一方面要依照有關法規約束權力運行的軌道。另一方面應對職權運行的若干重點環節,例如人、財、物的選拔、管理使用、調整支出等,凡是能公開的一定要公開,以保證權力的運行清晰度高,合法合規。第三,要實行領導干部交流制度。要按照市委有關規定堅持領導干部定期交流制度,特別是對分管人事、財務、物資等熱點崗位的領導要實行輪換制,適時調整分工。通過經常調整領導干部的工作,可以減少各種非正常關系對權力運行的影響,從而防止權力的濫用。第四,要強化對權力運行結果的監督檢查。
4、健全監督體系,形成監督合力。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及專門機構監督構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監督體系。在我們黨執政的條件下,如果各監督形式不能有機結合,就不會收到實效。因此,要在充分發揮各監督形式優勢的基礎上,使諸種監督形式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協同作戰,形成一個系統、嚴密、立體式的監督網絡。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好黨的干部隊伍,才能整治領導干部中的腐敗,保持黨政機關的清正廉潔。
附:成果應用和轉化情況
1、通過調研,豐臺區委、區政府在完善"三重一大"等有關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豐臺區國家機關職務犯罪預防網絡》,進一步健全了監督體系,形成了監督合力。
2、此文被編入2000年度豐臺區委、區政府研究室《豐臺區2000年調研報告選編》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