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貿易中心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27 05:06:00
導語:政府貿易中心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重頭應該是口岸貿易,關鍵是要有大宗、多元化、規模化的商品交易;要以全面發展商品交易服務功能為突破口,重點是相關的經濟、貿易、金融和航運服務四位一體,以及相關的為交易服務的物流、信息等功能建設有機推進,才能既順應世界上國際貿易中心成長發展的規律,又不墨守其發展套路,通過趕超,盡快形成內外貿易一體化的競爭新優勢。
一、認清國際貿易中心功能內涵和特征,把握其成長規律
國際貿易中心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是商品進行國際交易的集中地,其基本的功能和形式是交易大宗商品,提供相關的交易服務。世界國際貿易中心,是在“地理大發現”之后,在全球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下,伴隨20世紀初統一的世界市場的形成的,在世界各國被卷入世界市場的過程已經基本完成后,由區域性貿易中心逐步演進而成的。目前分布全球、被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已有30多個,它們是米蘭、哥本哈根、里斯本、墨爾本、多倫多、莫斯科等。
商品交易及其交易服務功能,是上述地區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內涵與核心,依其商品交易品種多少、規模大小和交易服務功能強弱來看,可分專門和綜合兩類或兩個層次。作為基本層面的是為數眾多的專門商品交易中心,如有色金屬:紐約、倫敦、新加坡;天然橡膠:新加坡、倫敦、紐約、吉隆坡;谷物:芝加哥、倫敦、利物浦、鹿特丹、安特衛普、米蘭;咖啡:紐約、倫敦、鹿特丹;棉花:紐約、新奧爾良、芝加哥;羊毛:紐約、倫敦、墨爾本。
位居更高一級層面的具有綜合性的國際貿易中心,不僅具有多類大宗特色商品交易和交易服務功能,擁有世界最大的大宗農礦商品交易所,而且是主要的國際資本市場所在地,是國際證券交易、債券市場交易、外匯和黃金交易中心,其中主要是紐約和倫敦,身兼數種功能。
概而言之,國際貿易中心是一種區位優勢加商品交易的地緣經濟格局。現在全球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在功能和形式上有兩點共性,其一是交通便捷,其中多數基本上是港口城市,擁有商品進出口的港航便利,極少數非港口城市也是內陸全天候陸空交通樞紐城市,形成了商品交易的區位優勢。其二是擁有大宗特色商品交易或交易服務功能,少則一種,多則幾種。幾個世紀以來,盡管商潮洶涌,世象萬千,但只要一個地區保持了商品交易及其服務功能,就能保持基業常青。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同處亞洲的東京和香港,主要依靠資本市場交易和轉口服務功能后來居上。上述這些國際貿易中心不僅是著名的國際商品交易與服務場所,而且多數曾經舉辦過著名的國際博覽會。
隨著全球生產力的增長、交通運輸工具和信息傳輸手段的革命、國際分工的深化、資本和金融的國際化,全球國際貿易中心已是以商品國際交易或交易服務為基本功能、以國際物流和相關金融信息服務為載體,日趨成為能為客商商品展銷和交易提供現代化的齊全的運輸、金融、商業、服務設施,提供全天候的現代通訊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提供必要的技術轉讓、資本運作以及相關的科技、旅游、文化、教育、培訓等服務的現代國際商務服務中心。
二、從認識和把握經濟、貿易、金融、航運之間的關系出發,找準**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關鍵和突破口
**作為濱江沿海的口岸城市經濟體,就貿易發展軌跡而言,比較優勢是擁有通江達海的商貿航運條件,是在有利的區位基礎上形成制造業加工工業優勢、銀行業服務優勢以及積淀起來的人文和科技文化優勢。提出**建設“四個中心”是一個歷史過程,在以往發展的階段上有不同的側重,它體現了**所具有的區位、產業、商務等一些綜合發展優勢特征,也反映了我們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探索的階段性。
以世界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發展規律及其基本功能和形式為參照,就貿易與金融、航運整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來看,貿易好比是軀干,金融和航運好比是基座,融合起來,才得以形成**在全國的經濟中心地位。目前**雖然外貿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但在商品交易與交易服務功能上還顯得很薄弱,形式上較單一,僅是以集裝箱箱量運輸為主,以口岸進出口貿易量勝出,當下除證券市場發展較快和規模在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外,其他與貿易相關的金融資本市場服務功能尚處于探索培育之中,若要現在冠之以“國際貿易中心”稱號,某些領域尚有待于完善。作為中國最大最主要的口岸城市,**的發展要滿足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論是在服務功能還是在服務層次上,都有待于提高,其中最為薄弱的是缺少大宗商品交易和相關交易服務功能。以國際性商品交易會為例,“廣交會”國內首屈一指,“華交會”才起蓬頭。由此就使得**長期以來一些服務功能的建設因為缺少商品交易的主干,似乎就缺少了向心力。
誠然,地區發展的某種優勢一旦形成,也可能會在內外相關因素作用下,形成自身相對獨立的演化進程。雖然在政府的政策導向推進和不同時期發展目標的推動下,各種要素相互吸引、集聚融合,一些硬件優勢(金融與航運)相對獨立地較快發展起來,但從現代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國際博弈視角來衡量,都要形成發展優勢,實際上可能是自棄優勢。但同時也要看到,由于“四個中心”建設在過去的交互推進,一些硬件基礎已經具備,加上**的產業經濟基礎雄厚,使**擁有下一步后來居上、實現加快發展的潛能和潛力。
**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當下中國全方位開放、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進程中,在今天**深水港建設初具雛型、金融中心建設緊鑼密鼓的背景下,我們要加快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更應該著重研究如何順應規律,把握關鍵,因勢利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動效應。首先應當客觀地審視“四個中心”內在的互動關系和相互促進的關聯度。只有先從規律上和發展的動力上理清關系,才能看準著力點,抓住突破口,注入新內涵,形成新優勢。
在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戰略和策略上,首先要想清楚貿易中心與其他三個中心的內在關系,才能回答**建設貿易中心優勢在哪里,不足是什么。**建設貿易中心的具體行動方向和推進目標,不是將簡單的幾個中心的功能建設疊加,而應是以貿易中心建設為內涵與核心的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一個整體。
**作為口岸城市經濟體,其經濟、貿易、金融、航運四位一體的功能建設,無論是內涵與外延都應把為長三角以至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當作宗旨。因此,**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重頭應該是口岸貿易,關鍵是要有大宗的多元化的規模化的商品交易;要以全面發展商品交易服務功能為突破口,重點是相關的貿易、金融和航運服務三位一體,以及相關的為交易服務的物流、信息等功能建設有機推進,才能既順應世界上國際貿易中心成長發展的規律,又不墨守其發展套路,通過趕超,盡快形成內外貿易一體化的競爭新優勢。
在此基礎上,融合發展起來的科技人才、文化教育優勢,就會匯成多元化市場化社會化的商務鏈,帶動和促進包括融資與投資、外匯風險管理、國際經濟合作、商務市場營銷、商務結算與會計、商務翻譯和交流等服務,以及國際企業管理與經營、國際商務信息與市場調研、國際商務談判與禮儀等活動,促進商務旅游、運輸、銀行、保險、電信、交通、管理和技術咨詢、專利、程序、商標、版權等專業資訊服務,以及商務影視劇和雜志、銀行外幣兌換、提供經紀人服務等各種國際商務辦事機構的設立,形成促進**經濟結構升級和轉型發展的國際商務新優勢,這將是**在新形勢下譜寫開放經濟發展新篇章、服務全國的一個主旋律,可以為促進我國內外經濟協調發展作出新貢獻。
三、幾點對策建議
以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位一體、融合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是在開放環境中推動**經濟整體轉型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時空上點、線、面聯動,重點做好“一江、兩門戶、三市場、四環境”的商貿業發展及其相關服務功能和服務環境建設。
1、全方位打響“長江商貿帶”戰役。以現代物流的理念,聯手長江流域各省市,加強江海聯運商貿業硬件和相關服務功能的跨地區、標準化、信息化、系統化軟件設施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口岸進出口貿易和服務。
2、推進**兩大國際門戶高端產品對外貿易區建設。重點是加快****國際航空港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與臨港產業集聚區建設相呼應,同時借助**改革先行先試動力,參照深圳特區發展經驗,劃出實施自由港區政策界線,形成**具有強勢競爭力的海空國際門戶外向型高端產業集聚區和高端加工貿易自由港區。
3、做大做強“華交會”、“工博會”、“產權技術交易所”三個交易市場,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東亞最大商品和技術交易市場,為**發展國際商務提供寬厚的平臺。要克服并根本扭轉以往光展示無交易的狀況,以促進商品市場交易為主導,以增強交易服務功能為方向,以行業為單元,從體制和機制上全方位規劃設計推進“三個市場”的會前會后的商品交易與交易服務功能,探索人民幣交易結算功能,使其真正成為**商品和技術國際交易的大平臺,活躍相關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商務活動,推進國際商務中心建設。
4、多元擇優學習借鑒紐約、東京、香港的商品交易及其服務、資本市場建設、轉口貿易服務營運發展的有益經驗,加強改善四大商貿環境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服務功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區位優勢加政策優勢所形成的環境優勢,因此,要從系統的政策設計角度,加強對**地方經貿法規實施環境、商務交易信用履行環境、管理和服務技術創新支持環境、國際商務復合人才開發成長培養環境的建設進行專項研究,及時制定出臺完善措施。
上世紀90年代**開發,起到了“棋高一著,滿盤皆活”的**發展新局面,今天,只要我們真正認清發展的關鍵,找到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突破口,相信同樣能夠在**形成新一輪萬商云集、百舸爭流的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