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事業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報告

時間:2022-05-13 08:17:00

導語:氣象事業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氣象事業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報告

檢驗學習

實踐活動是否取得成效,首先要看黨員、干部在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上是否下了真功夫,看黨員、干部在用科學

發展觀的理解和把握是否達到了新高度,看黨員、干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是否有了新提高。總書記的講話實事求

是,求真務實,是我們此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檢驗標尺。聯系氣象工作實際,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指

導工作,努力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堅強意志,轉化為謀劃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正確

思路,轉化為領導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實際能力,轉化為促進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廣大人民群眾和氣

象干部職工感受到氣象事業的新變化新氣象。

貫徹科學發展觀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全國一盤棋但不能全國“一刀切”,對于發達地區來說,是“好”起來就

能“快”起來,對于欠發達的陜西,應是“快”起來才能“好”起來,在謀求“快”的同時,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我們必須創新發展思路,轉換發展模式,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走出一條技術先進、服務優質、部門和諧的發展路

子。當前推動陜西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有多方面的事要做,但是必須針對問題和需求,抓住事業發展的“牛鼻子”,

即必須緊緊立足于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必須緊緊立足于和諧部門建設,必須立足于氣象文化建設。

一、緊緊抓住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這個方針

當前,氣象事業發展正在由部門氣象向社會氣象、事業導向向需求導向的轉變,這必然要求體制、機制、組織

和人才等諸多方面的創新。近年來陜西省氣象局在“公共氣象”方針的指導下,以“需求導向,服務引領”的思路,

走特色之路,圍繞陜西“水”、“旱”、“能源”、“生態”特色,先后成立了渭河流域氣象預警中心、漢江流域

氣象預警中心、黃土高原干旱生態中心、陜北能源化工氣象服務中心。同時,成立了省局氣象服務辦公室,服務機

構實體化,實現了決策服務的小實體大網絡運行。成立省局新聞中心,擴大氣象服務的宣傳。以項目帶動公共氣象

服務平臺建設,以建設電子顯示屏增加氣象信息傳播的覆蓋度,建立鄉鎮氣象信息員隊伍加強對農村的氣象服務等,

提高了我省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這離中國氣象局所要求的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建設差距還很

大。

我以為,推動科學發展,必須針對需求,跳出氣象看氣象,用“解決您每時每刻的氣象問題,滿足您每時每刻

的氣象需求”的創新精神,加強公共氣象服務的建設。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實踐科學發展的核心。我們必須用解放

思想勇于創新的精神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發展模式,統籌考慮服務平臺、體制機制、人才、組織架構等方面的設計。

目前應集中力量打造新型公共氣象服務平臺,以此為突破,建設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建設。傳統的平臺建設主要是面

向業務流程而建,目前應面向需求和用戶而建設。我以為,公共氣象服務平臺可以借鑒衛星發射指揮平臺建設經驗,

建設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平臺;一個氣象最終面向用戶的界面;一個集大部分氣象產品于一體的、高度集成(約)

的管理系統,各條軌道都在平臺上有產品。它應具有6大功能:網絡通信、實況監測、信息加工與管理、產品分發、

應急指揮、需求分析與效益評估。系統建設的重點應該以交互界面技術研發(WEB-GIS瀏覽方式)、需求分析與效

益評估功能研發(連接用戶,實現需求導向)、集成技術研發(將各軌道產品集約)、數據庫支撐的研發(建設多

門類分布式數據庫)、與外界的開放式連接(連接中國局和主要用戶、主流媒體)、繼續增加和完善產品(準確率、

多軌道產品)等諸多方面。結合省政府批準的把公共氣象服務應急預警平臺建在全省氣象部門的要求,我局正在積

極建設公共氣象服務平臺,爭取建出特色,富有成效。

二、以“項目帶動”和“南北互動”計劃促進部門協調、和諧發展

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用創新的辦法推進科學發展觀在陜西的實踐,特別是促進部門內全面協調發展。針對南

北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今年,我省以“項目帶動計劃”提升能力,以“南北互動計劃”促進和諧,兩個計劃比翼雙飛。

經過一年多的實施,成效顯著,事實證明兩個計劃是一種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戰術措施。項目帶動實現了省市縣聯動,

調動了基層爭取項目的積極性,推動基層現代業務體系建設。南北互動促進了多層次的互動,反哺基層,對基層的

硬實力和軟實力有很大的提高,推進了部門協調發展的進程。尤其是南北互動計劃雖然僅實施了一年,但效果已凸

顯,促進了基層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了基層自我發展意識,提高了基層業務技術水平,提升了基層公共氣象

服務的能力,尤其是科技服務有了很大的進步,基層臺站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職工精神狀態有了明顯的提

升,基層人才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得以加強。

下一步,針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事業發展的需求,我們將圍繞“建設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增強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的目標,不斷加強對基層的領導和資源的傾斜力度,建立符合實際、具有特色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平臺,豐富服務產

品,實現公眾氣象服務多樣性、精細化、廣覆蓋。推進農村氣象信息員、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氣象應急

響應隊伍,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與應急響應機制。加快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提升自動化觀測和穩定可靠運行水平。

措施還是要以“項目帶動計劃”和“南北互動計劃”為抓手,不斷豐富其內涵,不斷創新工作的機制,處理好硬實力

和軟實力、效率和效益的關系,在平臺、設備、現代化建設等硬件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向服務平臺、科技、人才、管

理等軟實力方面凝練,使科技下基層行動、素質提高行動、關注民生行動、文化建設行動等“四大行動”真正落實到

位,務求實效。

三、建立植根于沃土的陜西氣象文化

文化是軟實力的核心,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

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我認為,文化軟實力是一個部門和單位重要的競爭力,

必須納入部門的戰略選擇,努力做到“技術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陜西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人民氣象事業的發源地,建設文化軟實力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傳統。我局確定

打造“古都氣象”和“現代氣象”兩個工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凝練延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安涇河氣象科普

館、華山精神廊、局史館等典型氣象文化項目,積極籌劃,明年全面推開。同時,以典型氣象人精神提升陜西氣象人

的核心價值體系,樹立正氣,凝聚人心,挖掘人的內在動力。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突出實踐特色,充分發揮基層在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創新精

神,積極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全力推進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