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15 09:17:00

導語:社區商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商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為了解全省社區商業發展狀況,推動規范全省社區商業的發展,我們對吉林省社區商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省社區商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區商業作為商貿流通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社區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服務范圍更加寬泛,已經滲透到居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便民利民服務和安置職工再就業、吸納城鎮職工再就業,以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省共有社區821個,商業網點59089個,其中:便利店23088個,超市1566個、洗衣店1933個、美容美發店6099個、早餐店6477個、再生資源回收點958個、肉菜市場926個、其他網點17982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2個,社區數量486個,其中:便利店5915個、超市1249個、洗衣店1300個、美容美發店4121個、早餐店2673個、再生資源回收點691個、肉菜市場380個、其他網點14015個。

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省社區商業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打造優勢商圈,構筑社區商業發展新格局。

通過規劃和打造商業圈,進一步整合社區商業資源,提升社區商業檔次,提高社區商業總量,優化內部結構,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構建現代社區商業發展的新格局。重點發展以企業、電子商務、中介服務、網上交易、金融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建設區域性日用消費品中心,建設服裝、食品、百貨、日雜等生活用品集散中心,發展以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商業旺圈,以商業街為中心,培育以大型購物中心和大型專賣店及咖啡廳、酒吧、游樂園等為主要特色的商圈。通過商圈的繁榮發展,帶動了一些新興業態的商業企業進駐社區,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以商務樓宇為載體,增添社區商業新的增長點。

隨著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近年來,商務樓宇不斷增多,大量的金融、信息、中介、等新興服務業態開始進入社區,不僅增加社區商業網點總量,而且為發展新興業態商業網點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引導大企業進入社區,提升社區商業檔次。

社區商業網點較多,但總體上規模偏小,質量偏低,為了改變這種格局,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在引進規模大效益好、業態新的優質項目上下功夫,有意識地引進一批企業落戶市區。如歐亞車百在創新經營、變革管理上逐步去適應社區需求、鎖定顧客,打造核心競爭力。經營上,找準經營定位,依托社區需求,實施經營和管理,先后籌建引進地下美食城、肯德基車百連鎖店等服務項目,增加服務功能。20*年兒童娛樂場和詩婷、詩蘭百麗美容院的入駐,進一步滿足了社區需求,為社區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更優、放松、休閑、娛樂場所。目前我省進入社區的企業主要包括連鎖超市、便利店、餐飲服務企業、洗染業、美容美發企業以及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連鎖超市的代表企業有恒客隆、遠方超市、南街副食、延邊國貿、白山方大等;美容美發企業有名流、藍夢;再生資源回收企業主要以省金屬回收公司和物資回收公司為主,他們在社區設有收購網點,方便群眾的日常需要。社區商業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主要以各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為主,目前這些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建設日趨完善,輻射面不斷擴大,配送比率基本上達到100%。

(四)發展街路經濟,構建社區商業發展新平臺。

社區的商業發展,離不開街路的繁榮,而街路的繁榮勢必促進社區商業的發展。一是精心打造特色街路,通過對街路的分段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商業隆起帶;二是堅持走專業化、規?;?、現代化的路子,重點培育發展專業街路;三是啟動“創業路”建設工程,積極推進全民創業,通過政策引導、部門支持,采取房屋置換、招商引資和鼓勵自營等措施,使臨街一樓房屋基本實現門市經營,基本達到所有社區無街不店、無路不商。

(五)啟動千店工程,促進社區商業繁榮發展。

通過充分利用社區臨街住宅、閑置樓房、廠房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開辦餐飲店、美容美發店、洗染店等各類商業網點,發展特點經濟、社區經濟、便民經濟。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社區商業不斷集聚,商業氛圍日趨濃厚。

(六)出臺扶持政策,為社區商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為了進一步促進社區商業快速健康發展,長春市出臺了《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市里還要求各城區本著“放水養魚”的原則,結合本區實際,制定和出如了相關優惠政策,各區也分別出臺了《關于促進招商引資經濟發展的獎勵辦法》、《街路、商務樓宇經濟發展意見》、《促進創業路發展的政策意見》等。這些優惠政策不僅激發了全市上下積極投身社區建設的熱情,也給社區投資者和社區居民帶來了實惠,為社區商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

(七)制定商業網點規劃,指導社區商業科學有序發展。

根據社區商業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長春市制定了《長春市商業網點規劃》,用以指導全市社區商業網點建設,各城區也按照《規劃》進行社區商業網點整合梳理,制定社區商業網點規劃,為下一步社區商業發展指明方向。

二、社區商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社區商業歷經多年發展,在便民利民、促進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與先進城市比較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觀念落后。一方面社區商業有圈套的市場需求,而下崗職工失業人員視而不見,認同感差,從業熱情不高;另一方面認為社區商業利潤不大,且多為侍候人的角色,低人一等,部分企業進入社區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市場管理不規范。由于體制不完善,從而導致服務機構運行不暢,人們對一些社區商業網點的從業人員不放心,同時部分商業網點經營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造成了人們對其的不信任感。三是培訓不適應要求。培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和接受能力偏低,培訓內容不能適應需求,缺乏有效性和適用性。四是信息不暢通。造成社區商業網點布局重復等,也不同程度地制約了社區商業的發展。五是扶持政策缺乏。發展社區商業是一項較新的工作,還未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各有關部門沒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對社區商業網點建設發展和進一步提高檔次形成制約。六是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從全省總體情況看,長、吉兩市社區商業發展較快,其他城市則相對遲緩。

三、推動全省社區商業發展的主要措施和下一步設想

按照商務部最近的《關于社區商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本著“統一規劃,科學選址,集中布置”的原則,人便民利民為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社區商業的總體發展:

(一)積極推選現代商業業態。社區內各商業業態種類采取超市、便利店、專賣店、連鎖店、專業店等先進業態形式,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有效開展網上銷售、電話訂購、送貨上門,送餐、送貨、上門理發、維修等項服務,居民日常購物消費將在居住地500米范圍內完成。

(二)積極推廣社區商業中心模式。社區商業中心是相對集中的社區商業網點所形成的具有多業態的綜合性商業市場。這個綜合性商業市不同于大型商場,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居民。社區商業中心將普遍位于小區的中心位置,要求必備的商業行業種類有:美發美容店、洗染店、攝影店、日用品小超市、生鮮副食土產店、肉制品專賣店、修配服務站、物資回收站、洗浴中心、服裝加工等。要有名牌企業的連鎖超市、24小時便利店及“綠色早餐點”。既能滿足傳統的衣、食、住、行需要,又能適應新型的消費需求。

(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社區商業功能。

把社區商業的規劃列入到全省的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加強社區商業部的規劃制定,明確建設社區商業的模式、形態和業態結構。規劃前,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市場調查,掌握社區居民的收水平和消費層次,了解社區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以此做出合理定位,決定布點的規模、位置、運作方式、經營檔次;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部門要在房產開發前期介入,對商業網點、設施等預先規劃,加強與統籌規劃社區商業的開發商的溝通,防止產生新的矛盾。同時注意商業功能結構、行業結構以及品牌結構等應當與社區的規劃、層次相適應。新建社區商業宜用點狀、組合式,并盡可能使商業設施與居住區分離,原有社區則應采取調整、完善其功能與業態的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對原定規劃進行適時調整,其中不合理、不可行的部分,補充遺漏的部分,實現規劃效益的最大化。

(四)體現以人為本原則,符合商業發展規律。社區商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為中心,以小型網點為主,大力發展食品、日用品、餐飲、文化等各類日常生活需要的商業和服務業。尤其要大力適應家務勞動社會化和日常生活現代化的趨勢,在提高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符合社區特點的大眾餐廳、社區茶館、洗衣保潔、美容健身、家政服務、老年服務、修理服務、電話購物、網上購物等現代生活服務業,不斷提高生活服務水平,規范化、標準化、個性化的社區服務體系,基本實現社區居民購物、餐飲、修理、家政、綜合服務、可再生資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區就能得到滿足。此外,目標消費群的構成差異要求在規劃社區商業時照顧到少數民族、知識分子、弱勢群體等特殊人群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特點。在知識分子聚居地區,加大生活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力度;在老年人居住較集中的地方,適當發展為老年人服務的經營網點。

(五)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社區商業發展。我們將積極尋求多方投資渠道、開發社區商業,實現規劃藍圖。培育一批專業從事社區商業開發的房產開發商,形成的動作機制,降低開發和經營成本,實現滾動式的發展。推動大型商業集團開發社區商業,可以把先進的商業業態、連鎖的商業網點、品牌化的商品引入到社區,并在周圍集聚一批專賣店、專業店、快餐店以及其他文化娛樂企業,組成“聯合艦隊”實現“團組式”的開發,進一步提高社區商業的組織化程度和商業層次。加快傳統商業的結構調整,開發新的服務項目,增加新的服務方式,建設再生資源利用網絡,從而使傳統商業在轉型中獲得新機遇,用現代商業理念和手段,提高、改善、優化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四、幾點建議

(一)建議國家應盡快制定出臺統攬全局的商業網點建設總體規劃。

在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中對社區商業的規模、結構、布局及標準、分類做出明確規定,最好能夠制定社區商業發展專向規劃,以便于更好地指導城市社區商業發展。

(二)建議國家出臺明確的促進社區商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

一方面通過政策扶持,給社區投資和經營者優惠;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吸引,鼓勵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參與社區商業建設,到城市社區設立超市、便利店、標準化菜店、餐飲店、洗衣店等各類便民、利民的網點,并逐步搭載便民服務功能,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三)加強社區商業發展人才隊伍的建設。

社區商業的繁榮和發展需要一批懂經濟、會管理、有經驗的人才,而目前的社區工作者普遍缺乏經濟管理能力,一方面應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增強經濟意識,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應制定出臺激勵機制,鼓勵機關干部下社區工作,或采取面向社會公開選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辦法,特別要在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中選聘政治素質好、文體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熱心社區工作的經濟管理人才,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職社區經濟工作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