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干事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6 09:00:00

導語:組織干事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干事調研報告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千秋大業在于用人?!备刹康倪x拔任用,歷來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敏感問題。選拔什么樣的人,重用什么樣的人,對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選撥任用干部的組織部門,理應切實履行好識人用人的職責,牢固確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干事創業的氛圍,促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讓他們找到施展才華、為民服務的舞臺。為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思考和看法。

一、提高識人用人的敏銳性,促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古人云:“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鄙朴谧R別和使用干部,是組織部門的職責,也是組工干部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識人的前提是善于發現人才,用人的問題關鍵是個“用”字。古往今來,“伯樂相馬”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縱橫四海的千里馬被埋沒是常有的事。對人才來說,如果有一個善于識別優劣真偽的“伯樂”出現,這無疑是一種鼓舞。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優秀人才才可能脫穎而出,平庸無能之輩或濫竽充數之徒才能相形見拙。要識得“千里馬”,首先自己要有一雙伯樂的“慧眼”。同志曾說過:“你自己不是伯樂,‘千里馬’站在你面前,也發現不了?!比龂鴷r期著名的思想家劉勛也曾說過,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美。這段話也道出了識人用人者素質的重要性。組工干部要識“一流之才”,自己就要成為“一流之人”。因此,組工干部不僅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掌握新形勢下黨的組織工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而且要認真學習并努力掌握經濟、法律、科技、歷史、文學等多方面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提高識人用人的敏銳性。

提高識人用人的敏銳性,應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客觀、辯證地評價干部。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與才,注重從政治素質、工作實績和群眾公認等方面綜合評價和衡量干部,既防止失察失誤、以偏概全,又防止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潛力,用全面的眼光看干部的長處。二是善于用人之長。破除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看干部重在看本質、看主流,真正把握每個干部的特點和長處;著眼于事業發展需要和崗位職責要求,把最適合的干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到因崗選人、人事相宜,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三是堅持正確的用人標準。選拔使用干部應出以公心,關鍵是要看干部在自己的崗位上干了什么事、取得了哪些實績,而不能搞親疏遠近。決不能讓那些埋頭苦干、實績突出、群眾公認者受到埋沒,更不能讓那些追名逐利、嘩眾取寵、投機取巧者有機可乘。

二、建立健全選拔任用機制,促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我們黨要成為優秀人才密集的黨,選拔高素質的人才執政,最核心、最關鍵的是建立健全廣納群賢、人盡其才、充滿活力的選拔任用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競爭擇優的選拔任用機制。競爭出活力,競爭出人才。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是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形成的比較成熟的選人用人制度,是以公開、公平、公正來克服“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弊端,變“領導點將”為“制度選人”、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通過不斷擴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人員范圍,給更多的人平等競爭的機會,使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制度經?;?、規范化,不斷完善考試制度,改進考試方法,提高筆試、面試、考察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通過提供機會而發現的優秀人才,通過公平的競爭機制而涌現出來的佼佼者,我們要及時提拔使用,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在關鍵崗位上,將優秀的干部充實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

二是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組織部門要遵循用實績評價干部、使用干部的要求,鞏固和完善“以德才素質為基礎,以工作實績為核心,以量化考核為手段”的干部實績考核評價機制,全面、客觀、準確地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積極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努力營造思改革、謀發展、干事業的濃厚氛圍。

三是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激勵干部,主要應抓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拔重用。對政績突出、群眾公認、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要大膽提拔,予以重用,為其干事創業創造良好條件。二是榮譽激勵。在不同層次干部中,開展評先選優活動,激勵干部開拓進取。三是物質獎勵。對做出突出成績的領導干部,應在物質上予以重獎。有效約束干部,主要抓好三項制度:一是任職試用期制度。對新提拔擔任領導職務的干部,全部實行任職試用期制。試用期滿,經考察勝任工作的正式任命,不勝任的自然免除職務,對有一定問題但不影響繼續任職的干部可適當延長試用期。二是辭職制度。推行科級干部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制度。凡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任,不宜再擔任現職的領導干部,由本人主動提出辭去現任領導職務。本人不能主動辭去職務的,要通過一定程序責令其辭去現任領導職務。拒不辭職的,免去現任領導職務。三是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堅持抓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認真落實先審計后離任、審前及審后公示、重大經濟事項必審、審計對象過錯追究和審計結果確認及運用等“八項制度”。

三、拓寬選人用人的民主渠道,促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一是走群眾路線。干部生活在群眾中間,人民群眾是干部成長成熟的土壤、陽光和雨露。擴大民主,尊重民意,真正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充分運用好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結果,認真執行差額考察、考察預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把黨的干部政策、標準交給群眾,把選拔的職位、條件公布給群眾,讓群眾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多數群眾不擁護、不贊成、不滿意的干部,堅決不提拔不重用。讓群眾實實在在地看到他們參與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成效,增強正確行使民主權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完善選拔任用干部的民主決策制度。在研究決定干部中,充分發揮黨內民主,進一步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健全決策程序,做到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多數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數人不贊成的不通過,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要堅持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到會的紀律規定,保證與會成員有足夠的時間聽取情況介紹、充分發表意見。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表決。對意見分歧較大或者有重大問題不清楚的,應當暫緩表決。常委會研究范圍內的干部選拔任用全部實行常委會票決,并不斷擴大差額票決在票決干部中的比例。同時,逐步建立健全干部推薦、考察、任命各個環節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