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干部作風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6 09:49:00
導語:紀檢監察干部作風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實施黨內監督和行政監察的專門機關,既是作風建設的積極參與者,也是作風建設的有力監督者。正人先要正已,紀檢監察干部自身的作風建設直接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成效,因此,紀檢監察干部對自身的要求應當要更高、標準要更嚴,要努力做到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積極倡導者、帶頭樹立者、模范踐行者。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把作風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監察隊伍的作風建設不斷得到加強,有效推動了當前反腐倡廉各項工作的開展,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但是,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作風狀況還不能完全適應反腐敗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客觀情況的變化,紀檢干部離“政治堅強,公正清廉,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素質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完善。
一、存在主要問題
“庸”。一是創新意識不夠強。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執紀監督機構,嚴肅執行和維護黨紀政紀是職責所在,不能動搖。但因為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又容易使得我們的一些干部形成保守僵化、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按規矩辦事的思維定勢,習慣從本本和教條出發,唯書唯上,依葫蘆畫瓢,照抄照搬,滿足于完成“規定動作”的工作方法,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教訓,不思考、不總結。不善于將上級要求與本地實際相結合,不敢大膽地試和闖,不注意總結新的實踐,因而思路無新意,工作無特色。二是服務中心的意識不夠強。有的紀檢監察干部考慮問題往往局限于紀檢監察業務角度,沒有將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工作放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去把握,就業務抓業務,就辦案而辦案,使紀檢監察工作與經濟建設出現“兩張皮”。三是工作政策性不夠強。對黨的執政條件和執政環境發生的新變化,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帶來的重要影響認識不足,了解不深,思想落后于形勢,貫徹中央和上級的精神不到位,對黨的反腐敗工作政策把握不準,工作中“度”的把握不夠,工作難以達到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
“虛”。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在學習上表現在平時不學習、不動筆、不及時“充電”,導致工作能力低下,不能勝任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學習時沿襲過去的你講我聽、我教你學,念文件,讀報紙的傳統灌輸方式,難以入腦入心,學習內容針對性也不強,學用脫節。在工作上,習慣生搬硬套,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講話學習講話,滿足于造聲勢、搞形式,存在文件發得多,具體落實少;會上講得多,會后落實少;限制“不準”多,監督處理少“三多三少”現象。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主義。有的同志深入實際、接觸群眾少,即使到了基層,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個別同志理論功底不扎實,水平不夠,講起話來官話套話多,指導工作不到位。
“軟”。有的紀檢干部作風不硬,正氣不足,不愿得罪人,對歪風邪氣,不敢認真監督檢查,對一些案件不敢大膽查處。具體來講有“三怕”:一怕得罪領導。在監督檢查、查辦案件時,紀檢干部最擔心領導不支持,更怕查出問題領導不滿意,以后工作難以開展。二怕影響人際關系。監督上級怕遭打擊報復,監督同級怕妨礙團結,監督下級怕傷和氣,影響今后工作和自身的發展。擔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產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際關系受影響,今后在干部推薦和民主評議時丟選票。三怕影響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怕自己管嚴了、限制多了,會成為干部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絆腳石”,影響干部工作積極性,從而產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
“滿”。一是小進則滿。這幾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些同志自我感覺良好,滿足現狀,將成績當包袱,把經驗凝固化,沒有充分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甚至產生“求穩怕亂”的思想,滿足于已取得的小成績,不去思考新形勢下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工作,一些工作停滯不前。二是驕傲自滿。有的紀檢監察干部以“管人者”自居,優越感強,官職不大,架子不小,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動輒發號施令,口氣粗得嚇人。三是得過且過。個別紀檢監察干部上進心衰退,事業心和責任心不強,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靠領導管一管、促一促,才被動應付一下,工作成效差。有的因職位提升沒有解決,消極頹廢、萎靡不振,甚至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在其位,不謀其政,從事紀檢工作精力不到位。
此外,有的紀檢監察干部紀律觀念不強,嘴巴不嚴,說話隨意;有的存在不注意身份,不分場合,參與吃喝游玩;有的違紀違法受到查處等“不廉”、“不潔”現象。
上述現象,雖然是個別的、局部的,但它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渙散、腐蝕其他紀檢干部,影響紀檢機關作風建設,損害紀檢隊伍形象,制約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
二、原因分析
紀檢監察機關存在作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組織方面的原因,也有個人方面的原因。
從組織方面來看,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由于紀檢監察干部都屬于國家公務員,吃的是大鍋飯,端的是鐵飯碗,坐的是金交椅,使一些干部缺乏風險意識,以為一進紀檢機關,就等于進了保險箱,只要小心翼翼,不犯錯誤,工作能維持正常運轉,就可以捧牢“鐵飯碗”,穩坐“金交椅”,工作上干多干少一個樣,工資上做好做壞一個樣。有的甚至感到做多了還會惹來是非麻煩,招來矛盾,從而產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則躲,能溜則溜的思想。這些觀念,制約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推進,一定程度上使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不能形成奮力爭先的競爭氛圍。
二是監督疲軟。一方面有的領導干部認為紀檢干部自身素質較高,能嚴于律己,抓不抓、管不管一個樣,都不會出什么大問題。有的領導干部則怕在民意測評中失去選票,因此,有問題不管,有矛盾不化解,有歪風不批,有意見不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搞“好人主義”。另一方面,監督制度不健全,不落實。一些監督制度籠統抽象,實用性、操作性差,導致執行過程中有彈性;一些地方制訂了一系列監督管理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缺乏落實制度的決心和狠心,使之成為一紙空文。再加上,客觀上由于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的特殊性,紀檢監察工作中的相當一部分對外部來講還是不透明的,增加了對紀委監督的難度,導致一些紀檢干部接受監督的意識淡薄。
從紀檢監察干部個人方面來看,主要是有的干部心態失衡,很難靜下心來工作。究其原因:一是待遇低。紀檢監察機關待遇偏低,加之紀檢監察工作辛苦,又容易得罪人,因此造成部分紀檢監察干部心理發生傾斜。二是晉升難。有些紀檢監察干部長期得不到提拔,又缺乏其他方面的激勵措施,容易產生不滿和懈怠情緒,特別是年齡較大的同志,感到前途無望。三是交流難。有的紀檢監察干部在紀檢監察崗位一干就是一二十年,工作失去動力。此外,個別干部不注重學習,宗旨意識不強也是造成紀檢監察干部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作風建設,既要堅持邊整邊改,抓緊解決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努力探索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1、注重學習教育,夯實作風建設基礎。把學習教育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能、學以致用”。堅持學理論、學業務、學技能,做到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在具體內容上要不斷拓寬學習渠道,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派出紀檢監察專干脫產培訓,聘請專家輔導授課,進一步拓展紀檢監察干部的知識層面,開闊視野。
2、注重開展主題活動,不斷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圍繞加強作風建設,樹立良好形象這一主線,堅持每年開展一個主題教育活動,如“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開展“為民、務實、清廉”、“廉政勤政、科學發展”、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通過主題實踐活動,解決紀檢監察機關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廣大紀檢監察干部把權力當責任,把形象當生命,把監督當愛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浩然正氣帶頭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以一種淡泊的胸懷、一個健康的心態和一個正確的標準,對待名利得失,把從事的工作當成奉獻的舞臺。
3、注重制度建設,鞏固和擴大作風建設的成效。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監督機制,規范干部行為,是保障紀檢監察干部改進作風、鞏固和擴大作風建設的重要手段。要通過制度建設,把作風建設常態化,成為一項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防止一陣風、走過場。要著力建設考核激勵機制,明確具體目標,責任落實到人,年終考核評議,嚴格獎優罰劣,解決好“干什么,誰來干,干好干壞怎么辦”的問題,進一步調動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完善有關制度,加強干部在學習、工作、輪崗交流、作風、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和約束。通過建章立制,強化監督,規范干部的日常行為,增強自律意識,樹立良好作風,切實樹立紀檢監察干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4、注重愛護干部,使作風建設成為一個“和諧工程”。在嚴格管理和監督的同時,要從政治上、經濟上關心愛護紀檢監察干部,增強紀檢監察干部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一是切實落實政治待遇。政治上要關心紀檢監察干部的成長,特別要關心干部的培養和使用。二是切實解決經濟待遇。要保證紀檢監察部門的經費使用,確保辦案經費,適當提高津貼標準。三是切實關心干部交流。要建立紀檢監察干部交流機制,疏通出口,增強紀檢監察機關活力。
- 上一篇:市委黨校課題調研報告
- 下一篇: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