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信息網絡化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8 09:42:00
導語:民政信息網絡化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政府而言,順應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適應入世要求,加快信息化步伐,構建決策科學化、管理現代化、資源共享化的“電子政府”,已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民政部門作為主管有關社會行政事務的政府組成部門,行使著國家管理的許多重要職能,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民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決定著民政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決定著民政事業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影響著民政部門在管理國家有關社會行政事務中作用的發揮。
應該看到,目前我們所運用的信息收集、處理、傳遞方式,決策方式和政令方式,已經明顯地落后了。如果我們擁有健全、快捷、安全的信息傳輸網絡,建立和利用統一的民政業務處理平臺,整理、分析和利用各類民政信息,傳遞、各種決策意見和各類政令,我們掌握的信息就會更全面、更準確,更有參考價值,我們的決策就會更及時,更科學,更符合實際,工作效率就會更高,管理成本就會大大降低,社會效益就會明顯提高。
還應該看到,我們的依法行政、規范管理水平,仍明顯地落后于依法治國的步伐和人民群眾的服務需求。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將民政工作的所有方針、政策、法規、辦事程序和辦事結果及時、迅速、全面地公布于眾,并通過信息反饋,聽取群眾呼聲,接受社會監督,采納合理建議,糾正決策偏差,加強工作指導,我們的依法行政、規范管理進程就會大大推進,民政工作的整體水平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還應該看到,我們對民政資源特別是社會資源的利用還很不充分,用社區建設整合各項城市民政工作也才剛剛起步,這是制約民政事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因素之一。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起四通八達的信息網絡,成為電子政府的重要一員,就能夠使民政工作多元化這一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充分發揮民政工作的整體優勢,就能夠及時、廣泛地吸取各方面的成功經驗,使我們的管理工作更科學,更有效,更具時代特色,就能夠充分利用資源共享的有利條件為基層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正是基于以上諸多原因,應該大力加強民政信息網絡化建設,重點放在“兩大工程”,即“數字民政工程”和“民政便民工程”。
一、“數字民政工程”是民政信息網絡化建設的基礎,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首先,應集中力量建設部、盛地三級民政部門信息網絡硬件設施。各級民政部門都應抓好自己的機關辦公局域網建設,實現機關內部的網絡化、無紙化辦公,并盡可能地淘汰過時的電話線撥號接入方式,采用目前高速高效的寬帶接入國際互聯網。逐步構成覆蓋部、盛地(市)乃至縣(區)、街道、居委會的各級民政高速寬帶網絡。這種高速寬帶網絡建成后,可實現全國民政系統橫向互聯,縱向貫通,具備傳送數據、語音、視頻功能。屆時,不但可以利用這一網絡傳送數據,還可以利用這一網絡通電話,召開全國民政系統視頻會議。
其次,在這一網絡上,建立分布式民政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并開發管理和分析這一數據庫的通用民政業務軟件平臺。這里的“民政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就是將過去所有以紙面形式存儲的民政有關信息數據,全部輸入微機網絡,主要包括:安置方面:歷年安置退伍士兵、部隊退休干部人數及存在問題。救災救濟方面:包括歷年本地受災情況、救災費用發放以及未來災情的預測。低保方面:本地受低保的人數及人員狀況分析。社會事務方面:歷年的火化率、每年的結婚人數、離婚人數。社會福利方面:福利院、敬老院基本情況,福利企業及安置殘疾人情況。行政區劃方面:區域總人口、城鎮人口、農村人口、所轄區域、民政對象總人數、勘界資料信息及地名檔案信息。優撫方面:包括本地的各類優撫對象人員數,每年所需的優撫對象優待費用,當地烈士及烈士陵園情況。民間組織管理方面:包括當地合法社團基本情況,民辦非企業單位運營狀況等。干部人事信息方面:主要是反映當地民政機關人員成份組成情況。其它,如當地老年人及老齡工作情況等。將所有的這些過去存于紙面的數據信息存入民政信息網絡數據庫,這將構成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庫系統。所謂“分布式”,就是數據庫不是集中在某一個地方的網絡服務器上,民政部有民政部的數據庫,省民政廳有省民政廳的數據庫,煙臺有煙臺的數據庫,威海有威海的數據庫。像這樣分散在全國各地,由民政網絡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構成了“分布式民政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所謂“通用民政業務軟件平臺”,應是由民政部統一開發研制并逐級向下推廣使用的軟件平臺,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寬帶網絡有效連接的。采用通用軟件平臺,既避免了各級民政部門軟件的重復開發,造成資金浪費,又可以使全國民政系統軟件平臺按統一制式配備,提高了網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一步工作的目標,就是實現通過“通用民政業務軟件平臺”訪問“分布式民政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在權限許可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手中的電腦訪問千里之外的任何民陣信息資源。
再次,研制運行在通用軟件平臺上的專項民政業務管理軟件及辦公自動化系統。民政業務管理軟件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在民政軟件平臺上運行,它們與信息數據庫是“前臺”與“后臺”的關系。通俗來講,一個數據庫就是一個倉庫,里面存儲著所有的數據信息,通過民政業務管理軟件,才能把有關數據信息從倉庫中提出來使用。民政業務管理軟件的開發和使用應與民政業務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內容相對應,應包括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災害信息管理、婚姻登記管理、社團管理、以及來信來訪處理、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優撫安置管理等軟件。隨著民政信息網絡建設的發展,現有的部分軟件已不適應網絡化的要求,將逐漸被淘汰。目前看來,民政業務管理軟件開發應選擇占據主流地位的InternetExplorer(網絡瀏覽器)模式,這種模式更加突出了網絡化的優勢作用,不像傳統軟件有繁瑣的安裝過程,只需得到相應的權限許可后登錄到網絡上,即可使用相應的業務管理軟件。同時,軟件的維護、更新和升級只需在網絡中心的服務器上進行即可,而不必在每一個工作站上都進行一遍。當然,業務管理軟件的開發也應遵循由上而下統一規劃的原則。
“數字民政工程”建成后,各級民政干部可以通過這一網絡,利用通用民政業務平臺靈活地查閱和分析民政業務信息,利用專用業務管理軟件處理各項民政業務,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行政管理,從而實現民政工作的現代化。還可以使各級民政機關領導及時掌握本地及所轄區域的民政工作狀況,做出迅速、合理的決策。
二、“民政便民工程”是“數字民政工程”的拓展,是將民政信息網絡深入基層,實現現代化社區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手段。
便民工程概括來講應是以社區建設為中心,以民政信息資源及專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為基礎,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社區服務為切入點,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務,并構建社區服務信息平臺,在社區服務工作者與社區居民之間架起方便的橋梁,進而結合數字民政工程的建設,實現現代化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一個信息化建設工程。“民政便民工程”,這在目前看來是一個異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其建設難度甚至遠超過“數字民政工程”。下面從幾個主要方面剖析一下: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便民工程的實施和發展,有賴于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信息網絡、管理機構、人力資源、規章制度等。這其中最根本的是便民工程信息網絡系統的軟、硬件建設。硬件建設同“數字民政”一樣,必須有相當規模的網絡基礎設施,形成一個金字塔的結構。以一個縣市區為例,在這一個區中至少應建設一個信息采集、存儲和處理的網絡中心,至少應建設一個響應社區居民需求的呼叫中心,這兩個中心就是金字塔的塔頂;各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都應配備微機并通過寬帶接入網絡,就是金字塔的塔腰;到了社區居民家中,就是金字塔的塔底了,應盡可能地配備微機并接入寬帶網,因為微機和寬帶網是目前最高速高效的模式,在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采取熱線電話的方式撥入呼叫中心,另外,對于特殊的用戶,可考慮采用單鍵呼叫的模式接入呼叫中心。軟件方面需開發便民服務網站、地理信息系統、信息資源數據庫及相應的操作軟件。“地理信息系統”就是采用信息網絡技術實現的“數字地圖”,這種技術目前已逐步成熟,在眾多領域中廣泛應用。在社區服務方面可考慮采用的模式是,和我們通常所看到的紙面地圖一樣,在網絡上的數字地圖中標注出各個社區、每條街道等詳細內容,再同電子商務等技術有機結合,使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服務。舉個例子,過去我們想看場電影,得到電影院去買票,然后到影院里去坐著看。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在網上瀏覽,即瀏覽網上的數字地圖,走到電影院門口,用鼠標點擊進入,電腦屏幕上顯示出該影院所有的影片,選中想看的影片,通過電子商務付出相應的費用后,就可以盡情欣賞了。這就是“地理信息系統”,當然,這也需要完善的網絡硬件設施和強大的數據庫系統作后盾。做好上述軟、硬件設施建設工作的同時,還要抓好有關配套工作。配套工作主要是建立社區服務者隊伍和社區服務機構,并要具備相應的服務設備和手段,做到服務需求的反映渠道暢通、方便快捷,提供服務的手段齊備、服務優良。
二是民政便民工程應包含的業務內容。便民工程是為居民服務的,其服務范圍可以概括為三大方面,即居民家庭生活方面服務;社會保障方面服務;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方面服務。便民工程從長遠發展來看,要起三方面作用:即要架起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居民與民政以及其他部門之間的橋梁;居民與社區服務部門之間的橋梁。這三方面作用,要發揮兩個效益:一是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二是為民政部門、乃至政府工作提供數據,為科學決策服務。便民工程是一個為居民服務的工程,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是便民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應按照居民的意向、服務需求設計便民工程規劃,確定優先項目次序,不斷擴大便民工程向居民提供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逐漸做到將居民從出生到去世的生命全過程的各個階段所遇到的,需要民政部門和其他組織服務的全部問題都包攏進來,使便民工程完全是一個以居民為中心的服務工程。
三是實施便民工程所面臨的困難及應遵循的原則。目前信息網絡建設的現狀是,從政府角度講,信息技術在各級政府中應用起步較晚,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時間不長,特別是基層,到了街道和居委會這一級,信息網絡化水平更低且沒有統一的規劃;從社區居民角度講,擁有微機的家庭數量不多,特別是能上網的就更少了。因此,實施便民工程,在物質條件上,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技術、設備和財力的困難,同時,在機構設置和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因此,實施便民工程,不能盲目攀比,搞形式主義。要充分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寧可慢點,實施地方少點,確定項目精點,也不能冒然行事。因為這是一個資金、技術密集,對項目管理要求很高的系統工程,一旦投入而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則勢必成為騎虎難下之勢。應堅持“實事求是,慎審規劃,小步快走,逐漸擴張”的原則。從小的、容易實現的、馬上可以見效的項目起步,或者把大的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小的項目組織實施。這樣才能在實踐中鍛煉隊伍,掌握技術,獲得經驗。在取得充足經驗的基礎上,加快便民工程的擴張步伐,不斷向縱深方面發展,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占領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領地。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寬便民工程的領域,享受信息化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影響,在更大程度上取得政府、相關部門和居民群眾的支持。
綜上所述,數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是構筑民政信息化建設的兩個組成部分。數字民政工程的服務主體是各級民政部門,便民工程的服務主體是廣大居民群眾。數字民政工程的行為主體是圍繞民政部門與民政部門之間的互動,便民工程的行為主體是圍繞居民對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的互動。二者互相依存,便民工程的相關數據是數字民政工程的數據源,數字民政又給便民工程提供了信息資源,兩者在基層達到了有機融合,達到了信息資源共享、共用。
- 上一篇:城市基層民政工作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民政工作稅費改革影響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