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經濟運行統計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8 05:17:00
導語:市經濟運行統計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一季度,在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我市立足“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上水平”,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從擴大需求、增加投資、調整結構、振興產業等方面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全市經濟增速回落過快的勢頭有所抑制,生產增速呈現逐月回升跡象,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一、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5.2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8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259.80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121.80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3.46%、65.73%和30.81%。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工業生產呈現回暖跡象,工業效益穩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29.26億元,同比增長5%,比去年同期回落10.9個百分點,比1-2月份提高0.02個百分點。當月增幅從去年11月份的3%,上升到今年3月份的6%,增加值增幅持續回落的勢頭得到遏制。
工業用電量降幅逐漸收窄。1-3月份全市工業用電量為10.62億千瓦小時,同比下降11.1%,下降速度比1-2月份減緩4.3個百分點。隨著企業開工率的逐步提高,用電負荷持續攀升,用電量呈現恢復性增長,2月份環比上升27.7%,3月份環比上升16.7%。
工業效益穩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2.67億元,增長13.1%;利稅89.11億元,增長13.6%;利潤62.87億元,增長13.2%;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6%,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68.73億元,增長19%,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4.3%。
(二)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擴張,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從去年第四季度我市迅速行動,積極篩選上報項目爭取中央補助資金,從貨幣、財政和直接投資等方面全方位地采取了擴大投資的政策,有效地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78.9億元,增長17.8%,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0.09億元,增長12.5%。截至3月底,100個市級重點項目中有81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投資67.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22.8%。
(三)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今年以來,國家、省、市先后出臺一系列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努力拓展內需市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06億元,增長17.9%,比去年同期回落4.3個百分點。從分行業看,批發業15.38億元,增長14.0%;零售業103.88億元,增長19.0%;住宿業2.25億元,增長20.5%;餐飲業13.04億元,增長15.4%。城鄉市場發展趨于同步,隨著“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激活農村消費市場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一季度,全市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102.02億元,同比增長18.4%;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6.04億元,同比增長16.6%。
(四)對外貿易降幅放緩,利用外資增勢良好。3月份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8.09億美元,其中出口5.28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7.2%、9.3%,2月份進出口和出口分別下降32.5%、31.3%,降幅縮小。從環比增長勢頭看,3月份進出口比2月份增長42.2%、出口比2月份增長52.6%。一季度,全市共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0.48億美元,下降26.4%。其中,出口13.7億美元,下降19.3%,進口6.77億美元,下降37.6%。我市外匯到帳外資2.18億美元,增長21.8%。
(五)財稅收入增長減緩,信貸規模加快發展。受經濟增長下行、企業效益下降以及增值稅轉型改革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市財政收入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一季度,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44.62億元,增長0.1%,比去年同期下降20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財政收入完成26.*億元,增長2.8%,比去年同期下降19.1個百分點,3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3.13%,今年以來,地方財政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全市兩個稅務部門共實現全部收入32.24億元,下降1.8%。其中,國稅收入17.78億元,下降3.8%;地稅收入14.46億元,增長0.65%。共實現稅收收入31.77億元,下降1.9%。
金融運行環境較為寬松,存貸款增速雙雙大幅提升,3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34.80億元,比年初增長10.9%,比年初增加121.73億元,其中,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770.90億元,比年初增長10.2%,比年初增加71.62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68.*億元,比年初增長13.3%,比年初增加101.64億元。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條件下,各級金融機構著力保證有效信貸投放,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生產能力的擴大和結構調整升級奠定了基礎。
(六)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市場消費價格漲幅逐步回落。據城鄉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7元,增長6.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259元,增長5.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564元,同比增長14.1%。
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99.88%,累計下降了0.12個百分點。具體情況看,3月份,食品價格比下降了1.05%;衣著價格下降了0.9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了0.04%。
二、經濟發展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季度我市經濟運行出現了一系列積極變化,但是影響經濟企穩回暖的困難因素依然存在,仍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不可忽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家投資信心尚未恢復。20*年下半年以來,受市場信心不足、效益普遍下滑等因素影響,我市企業擴大投資的意愿和能力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市企業家綜合信心指數為105.95,同比下降56.95個百分點,比上年最低的四季度提升了32.39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市場形勢較為嚴峻。今年以來房屋銷售呈現負增長,下行趨勢比較明顯,房地產市場一改以往一派繁榮景象,整體呈現低迷態勢。一季度全市房地產施工面積627.7萬平方米,下降16.6%;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8.9萬平方米,下降69.0%,商品房屋銷售額4.8億元,下降74.5%。三是對外貿易形勢依然嚴峻。目前我市受金融危機沖擊影響最大的是外貿經濟。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外貿的總體環境持續惡化,發達國家消費疲軟,外部需求明顯不足,國家雖然采取提高出口退稅率等鼓勵出口的措施,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進出口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這對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威海來講尤其不利。四是交通運輸增長繼續放緩。從交通運輸總體來看,今年我市整個運輸的增長速度呈下降趨勢,各類經濟實體對運輸的需求下降。一季度全市完成貨運量1399萬噸,增長2%,增幅比1-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海上貨運量同比下降41.3%。完成客運量1326萬人次,增長3.6%,增幅比1-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貨物周轉量完成27.60億噸公里,下降6.8%,下降速度比1-2月份放緩2.3個百分點,其中海上貨運周轉量同比下降12.4%。客運周轉量10.79億人公里,增長3.3%,增幅比1-2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五是財政增收壓力加大。今年以來隨著降低所得稅稅率、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調整和減免緩收費等政策性減收因素的較多,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也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構成了較大壓力,而工業企業效益增速的下滑、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需求的下降,也在較大程度上導致了稅源的減少和財政增收的困難。
三、對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幾點建議
當前經濟出現的積極變化和企穩回暖的態勢還是初步的,基礎尚不穩固。因此,要繼續落實好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把保增長作為當前經濟的重要任務。
(一)通過保企業保增長。一是認真落實國家、省關于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政策,積極采取減免緩等有效措施,減輕企業負擔,保障企業發展。二是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銀企對接,為企業金融機構牽線搭臺;利用財政間歇資金,為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臨時拆借服務。三是通過召開座談會、到企業走訪等形式,和企業家一起分析形勢,制定措施,堅定信心,共渡難關。
(二)通過優化投資結構保增長。一是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著眼于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抓住國家振興十大支柱產業的機遇,支持一批現代產業體系項目建設。二是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科技改造投資、結構調整投資、節能環保投資、改善民生投資、短缺行業投資、企業并購投資。三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三)通過擴大農村消費保增長。一方面努力拓展內需市場,提振城鄉居民的消費信心,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另一方面將擴大內需的重點應放在擴大農村消費上。進一步加大“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實施力度,家電下鄉受惠范圍可擴大到城市低保戶;規范家電下鄉企業,對家電下鄉中標企業,實行動態監管。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農民住房更新改造力度,促進農村消費更好更快地發展。
- 上一篇: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思想教育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