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信息技術教育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0 05:00:00
導語:地稅局信息技術教育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發展,稅務系統學習型組織建設正逐步展開,包括在職培訓、在崗培訓和自學成才等,有力促進了全系統稅務干部綜合系質的提高。在2007年度全國稅務系統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大會上,國家稅務總局進一步明確了實施人才興稅的戰略目標,要求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充分利用系統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干部教育培訓局面。
從當前基層稅務系統的教育培訓現狀分析,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音像技術,積極發展適合稅務系統情況的遠程教育,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培訓效率。
一、基層現有教育培訓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當前基層教育培訓模式看,仍是以傳統的集中培訓、面對面授課為主,通過逐級的培訓,來帶動相關人員學習。由于傳統培訓方式的局限性,決定了現階段教育培訓質量與效率的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無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集中培訓與強制培訓無法充分考慮干部知識水平的差異,干部也無法自主選擇需要的學習內容,使學習效果受到較大影響,培訓成效不佳。
(二)無法靈活調整培訓進度,每個干部學習掌握程度及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且無法重復使用,對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干部不能滿足反復學習的要求。
(三)無法全面掌握培訓人員的情況,對干部學習進度、學習資源、學習狀況、學習績效的管理與評估較難。
(四)無法有效節約經費,培訓成本昂貴,傳統培訓要求參訓人員脫崗集中一起學習,需要培訓人員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出差費等大量經費成本。
(五)無法提高培訓效果,由于受眾面窄,時間、經費、場地等客觀條件限制,傳統培訓的規模較小。無法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當前基層稅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現狀看,以我省為例,目前已實現全系統計算機網絡三級聯網,人手一機的配置,視頻會議系統也已開通。并且通過幾年的培訓應用,廣大干部職工的計算操作應用水平也大幅提高。因此,借助網絡平臺,加快信息技術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應用也就有了基礎和前提。然而在實際的各類教育培訓工作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程度卻相對不足或未運用,導致了現有的教育成本高、培訓效率低的問題。
從其原因分析,主要存在兩個方面。一是運用信息技術的觀念未形成。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培訓都是采取集中、面對面的形式,而且我省地稅系統基本上是從2000年因征管信息系統投入使用才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計算機系統硬件建設,教育信息化的觀念還未完全形成。二是相關教育培訓軟件的投入不夠。通過幾年信息化建設,我們的計算機系統硬件建設已經比較先進,相關稅收業務應用軟件也較完備,但在教育培訓方面,投入不足,比如:網上教育系統、網上考試系統、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
二、信息技術在干部職工教育培訓中的應用方式
教育培訓方式主要包括大型會議式培訓、個人獨立業務學習及組織考試等,教育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文字形態的業務知識、音像形態的知識教育以及軟件操作演示等。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重點就是要結合當前教育培訓的需要,創新教育培訓方式,充實教育培訓內容,從而提高培訓效率,增強學習效果。
(一)充分利用視頻會議系統組織好大型培訓。使用視頻會議系統可隨時隨地召開或參加培訓會議,進行交互式的業務培訓、業務探討等工作。同時將培訓教師的講課情況,實時的錄制下來,重復利用授課資源,確保培訓質量。
(二)充實內部網站在稅務教育培訓上的內容。內部網站在培訓教育中主要起到學習、交流和存儲、共享教育資源的作用。如把老師的授課進行錄像上傳,軟件的使用方法制作Flash掛在網上,同時開通網上課堂,網上專家講座等學習交流欄目,建立了涵蓋財經稅務、時事政治、計算機知識等學習培訓資料。
(三)開發完善網上考試系統。從目前基層的教育培訓需求分析,網上考試系統應包括題庫維護、組卷、考試、閱卷、試卷分析等一系列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正規考試的整個周期。
教育培訓信息化一個巨大優勢是資源共享,這就要求加強部門配合,共同維護教學資源。要突破傳統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開放式的系統,保證源源不斷、巨大的教育信息資源以及隨時隨地的資源更新,不再受時間、地點及資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安排工作、學習計劃和進度,而且共享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擴大教育時空。
三、現階段教育培訓信息化的建設思路
大力推進教育培訓信息化,是稅收事業發展的需要。各級稅務部門在教育培訓觀念上、師資上、內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要有新突破,才能促進教育培訓工作再上新臺階,以適應現代稅收事業發展的需要。
(一)統一思想,提高對教育培訓信息化的認識。
教育培訓信息化是現代教育大眾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次歷史性的挑戰和革命性的變革。要充分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干部教育培訓局面,切實促使地稅的教育培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要突破傳統觀念,教育培訓工作不能僅限于抽考當前工作的需要,要著眼于稅收事業的發展,要著眼于建立復合型人才。因此,要轉變以往大集中、大培訓、一窩蜂的模式。要堅持長期培訓,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來完成。
(二)加強部門配合,提高教育培訓效率。
加強部門配合,共同維護教學資源。要突破傳統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開放式的系統,保證源源不斷、巨大的教育信息資源以及隨時隨地的資源更新,不再受時間、地點及資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安排工作、學習計劃和進度,而且共享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擴大教育時空。
(三)加強課件制作,提高課件信息化程度。
傳統的教育內容主要采用文字資料,其主要內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補充說明性的圖例、圖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資料可以采用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體形式存在。此外,現代教育技術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準確的信息、最靈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始終保持科學性、新穎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等特點,以適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四)建立交流平臺,提高教育培訓效果。
通過教育培訓交流平臺來提供知識和方便技術構建,使每一位干部能夠以自選的步伐在適當的時機來推進自己的學習進程。學習者能夠自行選定所需內容,把這些內容根據自己特定的工作和時間安排的需要進行處理。更進一步,該平臺具有靈活性,允許干部自己選擇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無論是多媒體、在線小組討論,還是其他方式。
(五)建立相關系統,提高教育培訓質量。
建立教育培訓及考試系統,對學習資源進行統一分類管理,并對學習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存檔。該系統可按照單位、科室、職務、工作崗位、學歷、年齡等不同方式排名并自動儲存每次學習情況、考試成績,建立干部培訓檔案。以便隨時抽查每位干部的培訓情況,集中進行針對性的再培訓。
- 上一篇:糧食經營者誠信經營的幾點思考
- 下一篇:稅務局稅收法律體系的國際比較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