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紡織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1 03:45:00
導語:科技局紡織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信息產業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下,得到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年我國信息產業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709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其中電子信息產業4000億元,通信業3090億元,截至到20*年底,我國的電話用戶數達到了5.32億戶,居世界第一位?;ヂ摼W上網人數目前達到1億人,居世界第二位。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一萬八千八百億元,產業位居世界第三位。程控交換機、手機、彩電、顯示器等電子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電子產品出口額1421億美元,接近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電信業的發展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制造業和傳播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和軟件產業的發展,為電信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撐,形成了互動的良好發展格局。應該說在管理體制和機制上和世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
一、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
第一,發展速度快,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歷幾代人的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規模已由19*年的100億元,發展到*年的1萬億元,去年達到一萬八千八百億元,是同期國內增長速度的三倍,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我國工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第二,產業結構取得了新成效。
主要表現在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我國在繼續保持以彩電為代表的家電視聽類產品高速發展的同時,計算機、通訊和消費類產品融合的數字化產品不斷涌現,手機、通訊設備、網絡產品已成為新的發展熱點,從總體上看,我國電子信息產口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逐漸形成,正在向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骨干企業快速成長,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大公司的快速成長的不斷推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開始形成。20*年電子百強企業中有8家企業銷售收入超過2百億元,一家企業超過7百億元,大公司的快速成長,對全行業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四大產業帶,產業集中度、企業聚集規模進一步提高。同時,產業開始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拓展。投資主體多樣化格局初步形成,外商投資企業對全行業的經濟增長作用增加,已成為行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并對出口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第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加快發展。
目前,我國從事軟件和系統集成的企業超過1萬家,軟件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工程化能力不斷提高,軟件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20*年軟件與系統集成的銷售收入達到1600億元,比*年增長1.69倍,年均增長30%左右,軟件出口達20億美元,比*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超過30%,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目前由10多個芯片生產骨干企業、20多家重點分裝企業,400多家設計公司和若干專用材料和設備企業組成,初步形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電路分裝發展的產業格局。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產量首次突破100億塊,以自主開發的CPU數字音視頻芯片,以及網絡產品新品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品不斷推向市場。
二、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全球生產能力過剩使得全球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發達國家信息產業制造能力向外轉移的流向出現了新的變化。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吸引外資將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貿易磨擦和知識產權糾紛的壓力逐步增大,全球通信業的逐漸復蘇,我國電信市場按照加入WTO以后的承諾逐步擴大開放,特別是取消增值業務的地域限制,多種經濟成份進入我國電信市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我國電信企業發展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通信、計算機和圖像技術加速融合,社會需求日趨多元化,用戶需求高及個性化趨勢使技術和市場的關系更為復雜,發展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我國信息技術科技水平還不高,如果跟不上世界產業鏈的步伐,有可能拉大信息產業與國際先進領域的差距,甚至在新一輪的科技競爭中再次落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產品的觸角已經伸向各個領域,我國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方面得到發展,但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很多系統中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規模不斷增加。我國網絡與信息安全總體形勢還比較嚴峻。
2、我國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無論是電子信息產業還是通訊業,在速度與效益、規模與結構、東部與東西部、城市與農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不夠協調的矛盾。有些還特別突出,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機制尚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度較低。
關鍵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產業空心化嚴重,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軟件、新興軟器件等技術方面的自主化仍薄弱。企業綜合能力不強,缺少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制造產業產業結構雷同,運用企業經營管理、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網絡資源利用率不高,業務創新能力不強。
我們的運營企業有時候在用戶的總數上規模最大,但是合起來的利潤和服務的水平以及技術水平,與各發達國家先進的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信息技術應用還不夠廣泛,信息化程度還很低,信息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信息和網絡安全有待進一步加強。人才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為本的環境和機制還不夠完善。
三、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思路
貫徹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和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及電信服務業,面向信息化建設,面向傳統產業改造,面向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攻克關鍵的國家信息安全和增強國內的核心技術,突破制約我國信息產業、信息技術和產業跨越發展的關鍵技術,開發設計到產業結構與升級,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帶動提升傳統產業,逐步為新興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提供急需的應用技術。
增強信息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失時機的推動信息業由大到強轉變,努力向電子強國、電信強國的目標邁進。
抓緊新技術的發展創新,加強技術和體制創新,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通過開發科研項目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按照客觀的技術、經濟規律促進企業與高??蒲性核暮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技術創新隊伍,更好地提升企業競爭力,造就一支強大的具有活力的技術創新隊伍,更好地發揮信息產業對經濟社會的促進和增加,構建全面小康社會的信息通訊,基礎設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信息化需求。
在多年來引進、吸收消化的基礎上,加強原創的研究,爭取在關鍵領域內取得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突破,重點技術的結合,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開展信息產業標準體系的研究,構建公共技術服務能力體系,要加強引導和協調,重點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信息技術增強,開放式的制定行業標準,并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集成電路軟件等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逐步主導全球信息化發展的潮流。不斷優化信息產業的人才結構,推動信息產業協調、持續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形成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 上一篇:科技成果轉化法律調研報告
- 下一篇:作文教學改革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