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決策研究與服務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7 11:00:00
導語:黨建決策研究與服務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般來說,我們從事決策研究與服務工作,對于調查研究是再熟悉不過了,從發現問題、課題立項、開展研究、提出解決方案或措施,直到形成報告,基本上就算是告一段落。以后的過程,甚少涉及。有的話,也多是一些政策效果評估。對于決策研究與服務中的時滯問題,很少有人研究。本文對此進行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關于時滯問題的認識
時滯問題較早出現于宏觀經濟學中。在宏觀經濟學中,時滯是指從發現問題到問題解決所需要的時間。
對于時滯問題,大家系統研究很少,但在決策研究與服務工作中也常常自覺或不自覺涉及,比如說要提高各項措施的時效性,就與時滯問題直接相關。實際上,時滯問題在決策研究與服務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舉個例說,我們大家常說的宏觀調控,其主要思路是逆經濟周期行動,主要手段是財政貨幣政策,目的就是削峰填谷,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在經濟出現過熱時,要采取緊縮性政策,如緊縮財政,削減政府支出;緊縮貨幣,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基準利率等。在經濟出現蕭條時,要采取擴張性政策,如擴張財政,增加政府支出;擴張貨幣,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基準利率等。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這些基本的措施都是類似的,只是力度有差別而已。但是,如果時機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事與愿違。比如,在經濟過熱已經開始降溫了,采取緊縮性措施,加快了經濟的下降速度,結果是谷底更深了,經濟蕭條時期拉長了;在經濟開始走出低谷時,采取擴張性政策,經濟復蘇的速度大大加快,很快過熱。在這兩種情況下,調控政策措施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削峰填谷作用,反而有推波助瀾之意,由逆周期行動變成了順周期行動,使熱的更熱,冷的更冷,加劇了經濟的波動。
上述例子充分說明時滯問題的重要性。我們決策研究的主要范圍是經濟社會問題,服務對象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時滯問題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對實際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只有高度重視時滯問題,科學掌握時滯問題的規律,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領導決策,才能避免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出現。
二、關于時滯問題的分類及影響因素
根據不同的階段,時滯又可分為三類,即發現時滯、決策時滯和實施時滯。
——發現時滯,是指從問題產生到發現問題所需要的時間。絕大多數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由量變到質變,成為問題。這個時間,是客觀存在的,即所謂的發現時滯。一般來說,發現時滯的長短與問題本身的復雜程度有關,也與相關研究人員的經驗、水平有關。通常,問題越復雜,這個時滯越長,反之則越短;研究人員經驗較豐富、能力較強,這個時滯就越短,反之則越長。比如,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過熱,現在已基本形成了共識。但是20*年中央政府開始進行調控時,各方爭論非常多,對于是否存在泡沫及程度都有不同看法。導致爭論的原因很多,但是與房地產市場的復雜、與相關從業人員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有很大關系。
——決策時滯,是指從發現問題到有關當局做出決策所需要的時間。發現問題只是決策的第一步,而對于所發現的問題要不要處理、如何處理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大家都很清楚,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因為資源是有限的、稀缺的。對于有關當局而言,各個問題按照一定的規則,是各有一定的優先次序。排在前面的,優先解決,排在后面的,拖后解決。這個時間的長短,一是取決于有關當局對發現問題的定性認識,如果認為對當局很重要,則做出解決決策的時間就短,反之則反;二是相關當局擁有的可支配的資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解決任何問題都是要花成本的。如果資源充裕,則做出解決決策就快,否則就會在不同問題、解決方案等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自然時間就拉得很長;三是有關當局的決心、能力、水平等。有時候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地方解決起來快慢明顯不一,這與有關領導個人有直接關系。
——實施時滯,是指從做出決策到措施見效的時間。任何措施都需要時間去實施,任何措施從開始執行,總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反應過程,才能得出一個結果。如果我們將經濟社會視為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將問題視為病,將措施視為藥,那么即使在開出正確藥方的前提下,從藥入口到病痊愈,它也是有一個療程的,這個時間是無法壓縮的。所謂醫到病除、一針見效只能是一個理想狀態。更何況,如果醫方有所偏頗,則治療過程將大大拉長。也就是說,這個時滯的長短首先要看解決方案是不是對癥下藥,如果是,則時間就短,如果不是,則就要走彎路,甚至不僅不能起到解決問題的作用,反而有副作用。其次,要看解決方案執行情況。執行得好,則時間就短,執行得差,則時間就長。這個現象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經常遇到。
三、關于科學把握時滯問題
根據前述可知,在時滯問題上,決策時滯主要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考慮的事情;對于廣大從事決策研究與服務的人來講,最重要的是如何科學把握發現時滯與實施時滯,更好地服務決策。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論指導的行動,是盲目的。當前,要突出抓好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使科學發展觀真正為我所掌握,并真正貫徹到決策研究與服務的各項工作中去。同時,要牢牢掌握相關研究領域的理論,學以致用,使自己不僅方向正確,而且業務熟練。
二是善于總結經驗。人們常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說明在經濟社會領域中許多事物是相通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把握了其中的規律,就能見微知著,做出科學決策。前人的經驗之寶貴,就在于他們為后人提供了許多活生生的成功的或失敗的案例,提供了諸多經驗、教訓,使后人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走或少走彎路。
三是經常深入實際。一個決策的出臺,到底有沒有作用、有什么作用、作用多大,都需要從事決策研究與服務的人去認真研究。前人的經驗固然十分重要,自身的經歷同樣重要。歷史雖然相似,但總是千差萬別,如何把握這其中的分寸,都需要自己的去實踐。從20*年12月起,筆者被派往密云縣石城鎮督導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在近半年的工作中,對決策研究與服務的時滯問題有了更為切身的體會,一個直接感受就是上級政策的制定和落實考慮時滯問題不夠。一個文件,從傳達、到貫徹、到落實、到見效,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沒有認真研究。自己以前常為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起草文稿,為市委起草文件,在撰寫這些文稿時,也不是一點沒有考慮過區縣、鄉鎮貫徹落實的時間問題,但是多數時候都是從腦瓜里想象的,對于落實時滯問題沒太多考慮,都是從上級領導機關的工作方便角度來講的,很少考慮到基層工作的實際。可以說,深入實際得來的感受,遠比書本和老同志的傳授來得生動、來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