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局財政性資金監管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7 05:18:00
導語:紀檢局財政性資金監管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監管,**市紀委監察局會同有關部門,重點選取與政府履行公共職能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會關注程度高的資金監管工作進行深入調研,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合理對策及建議。
資金監管現狀評估
總體上看,通過多年努力,本次調研涉及的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在不同程度上都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了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相互制約、協同管理的多層次、全方位約束監管機制已逐步形成,資金監管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質基礎和體制保障。
基本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制度比較健全,基本覆蓋了資金的收入取得、支出安排、資金撥付、內部核算、賬戶管理和操作流程等各個方面,使資金管理的各項工作都能夠有章可循。
基本形成了較為規范的內控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市、區(縣)、基層單位三級資金管理人員隊伍,形成了聯動的監管網絡。通過加強對資金管理人員的指導、培訓,以及借助網上監管和不定期的實地抽查,形成了比較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機制。
初步建立了適應現有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平臺。以信息化為抓手,將資金收支的流程和賬戶管理,納入統一的信息平臺,對資金賬戶進行實時監管,規范了資金使用的行為,實現了信息化、透明化和規范化,提升了管理水平。
存在的主要問題
管理制度存在薄弱環節,相關制度建設亟待完善
一是部分資金管理制度的框架體系建設亟待加強。**市財政性資金及相關社會公共資金在收繳、使用、分配、撥付、管理、監督等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部分管理制度間的相互交叉、矛盾和沖突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尚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制度框架體系。
二是對部分資金管理的關鍵環節控制亟待規范。由于各類資金的管理要求和使用范圍等要素的不同,**市各類資金管理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對于資金管理關鍵環節的控制水平也參差不齊。部分資金管理制度側重于對業務流程環節的控制,但對于資金流轉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如銀行賬戶、收支票據、資金繳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和細化。
管理機制較為滯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宏觀上資金管理主體和平衡機制的缺乏。隨著市場化機制下部門合作交流的日益頻繁和緊密,單一的業務主管部門無法承擔相應的協調和管理職責,缺乏固定的協調平衡機制,難以從宏觀層面對資金管理進行綜合平衡和統籌協調,資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滯后性。
二是中觀上社會公共資金的決策、管理和監督職責在業務主管部門未實現有效分離。部分業務主管部門既是政策制定部門,又是資金保值增值運作部門,同時還承擔了監管職能,不利于資金的風險防范。
三是微觀上動態監管、實時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傳統的靜態監管大多依靠人力參與資金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分析比對,受到人力和技術手段的限制,是一種只能反映某個統計時點上資金即時情況的監管方式,不能客觀反映資金流動的完整運行軌跡和實時狀態,其監管效力存在一定的有限性和滯后性,管理者無法及時發現資金的異常流動,延誤了風險控制的最佳時機,削弱了監管力度。
監督體系尚不完善,各層次監督協同機制亟待完善
一是內部監督的制約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市各類資金管理運行的內部監督主要側重于事后監督,管理職責有效分離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資金預算執行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相關資金預算編報和調整還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無法充分利用預算工具實現對資金收繳、支付方面的政策合規性約束。
二是需要進一步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公眾對于社會公共資金管理存在著知曉程度不高,監督渠道和問題反饋機制缺乏的情況,無法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三是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需要進一步制度化和定期化。如監督主體的職責、資金運行情況信息的傳遞、監督結果的報送和利用、監督的頻率和周期需要進一步明確。
加強資金監管的設想和建議
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類資金管理制度
一是要抓緊梳理現有生效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對與上位法相沖突的做法要及時調整;對現有制度中不合理的內容要進行修正和完善,消除內涵外延界定不清和可操作性不強帶來的執行困難。
二是要從規范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管理流程入手,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收入征收歸集、收支票據、銀行賬戶、預算管理等關鍵控制環節的制度建設,規范資金收支運行的全過程。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資金管理體制機制建設
一是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強化監管為目標,建立和完善宏觀層面的社會公共資金監督協調機構。各類重點社會公共資金應分別組建和完善由人大、政協、政府相關部門、資金管理單位代表,行業專家和社會公眾代表等組成的資金監督協調機構(相關法律法規對此類機構組成另有規定的,按規定執行),履行綜合監管職能,負責整合相關部門力量、審查資金收支預算等重大決策,以增強資金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學性、民主性和統籌性,實現資金運行安全和效率目標的統一。
二是在相關資金管理部門內部進一步落實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分離的協調制約機制。各資金管理部門應按照“三重一大”工作要求建立重大事項集體討論制度,進一步完善崗位責任制和重要事項的決策審批程序;進一步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和經辦機構的職責分工,從機構編制、經費安排等方面保障其職能發揮;進一步加強內部稽核審計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機構的作用。
進一步增強資金管理運行的公開透明度
一是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各資金管理部門應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涉及資金管理運行情況的信息公開內容、渠道和方式,充分保障社會公眾,特別是相關利益主體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二是完善和整合現有的資金管理信息平臺,促進資金管理運行的公開透明和實時監控。各資金管理部門應以客觀、完整、動態、及時地反映資金流動的運行軌跡和實時狀態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已有管理信息系統,并為相關部門,特別是監察、財政、審計等監管部門留出信息端口,以推進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由傳統的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管轉變。在此基礎上,應逐步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資金管理信息平臺,整合資源、強化監管。
三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類資金預算管理機制。加強財政性資金和相關社會公共資金的預算管理,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完善預算定額體系,細化預算編制,規范預算執行和調整,嚴格決算審核,加快推進預決算內容的公開,以利于更好地規范資金運行、接受各方監督。
進一步健全多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機制
一是完善由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有關部門監督構成的立體化監督體系。要加強內部稽核審計機構對資金運行過程的監督,監察、財政、審計等政府部門要突破部門限制,從對單一資金管理部門的監督延伸到對資金征收歸集、分配使用和管理運行的全程監督,從事后監督延伸到事前、事中監督。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主動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創造條件,完善公眾監督的渠道和方式。同時,引入社會中介機構的專業監督,并使之制度化、定期化。
二是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實現對社會公共資金的動態、全程監控。建議各類社會公共資金管理部門及相關經辦機構新設銀行賬戶時,應由相應的資金監督協調機構參照招標方式審慎選擇商業銀行,通過與商業銀行依法簽署資金存管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并建立異常撥款支付報告制度和資金運行風險提示報告制度,以實現對資金運行過程的動態、全程監控。
進一步建立健全對資金管理人員的監督制約機制
一是健全責任追究制度。要將財政性資金和各類社會公共資金的管理情況納入部門領導考核的范圍,將資金管理運行的結果與部門領導的考核升遷掛鉤。
二是完善責任追究制度,特別是對負有社會公共資金管理第一責任的領導干部,嚴格責任追究,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監督部門和司法部門要密切配合,完善聯合辦案和移送案件制度,加大對涉及社會公共資金管理違紀違法案件的黨紀、政紀和刑事處罰力度,真正發揮責任追究制度的震懾作用和示范教育效果,以減少社會公共資金管理使用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
三是健全對財務人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逐步實施財務人員統一委派制度;加強財務人員誠信建設,通過實施誠信記錄、完善誠信檔案,并與職業資格年檢、職位聘用和年終獎懲相掛鉤,促使財務人員恪守誠信、規范運作。
積極探索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方法
一是要探索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管理的事前科學決策機制,通過吸收社會公眾和相關專業機構參與決策過程,加強事前可行性研究等手段,強化事前的科學民主決策。
二是要逐步建立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績效評價體系,選擇部分資金或項目開展績效考評試點,并在總結經驗、完善辦法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考評范圍和領域,并將考評結果作為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參考依據。
- 上一篇:老干部服務工作對策探討
- 下一篇:黨建新格局問題的思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