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精英教育培養思考
時間:2022-06-26 03:03:00
導語:農村精英教育培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央展開對基層領導干部的大輪訓之后,各地正在試驗推出村官大學培養計劃。所謂村官大學培養計劃,就是把村官送到大學進行培訓,以此提高村官水平。最近,惠州、汕頭等地就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村官大學培養計劃,意欲在三年內培養1000名村官大學生,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當然,這個大學生主要是本地村官,與大學生村官是有區別的。
“把大學生培養成村官,把村官培養成大學生”,這種雙向培養途徑,各有各的好處。當前,高校就業形勢嚴峻,把一批大學生輸送到農村去,讓大學生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施展才華,并得到鍛煉的機會,豐富人生經歷,既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也有利于改善農村政治和文化生態。但是,城鄉二元差距畢竟已經存在那么多年了,要想突然從整體上改變目前農村的面貌,過于理想化。因此,大學生村官大多是臨時性的、短期性的,真正在農村扎根下來為農村貢獻一生才華的只有極少數。當然,不排除持續派出大學生到農村來搞建設,也能起到長期促進農村工作的作用,但是,農村本身到底還是需要大量穩定的本地人才。
高考制度、高昂學費以及錯過學習時機等各種原因讓相當一批農村精英未能進入大學殿堂,這一批農村精英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又經過選舉成為村官,應當說本身是具備了一定能力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發展也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態勢,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要想處理好農村內部各種事務并非光靠舊序通俗就能達致。讓這樣一批農村精英進入大學學習,目的并不是讓他們擁有一個大學學位,而是為了讓他們及時更新知識,學到處理各種事務的新思想、新辦法,更好地帶領農村發展致富。
根據惠州市的規劃,未來三年,全市將有1000名村官獲得機會進入當地的廣播電視大學,學習農村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識。培養對象以年齡在40周歲以下,具有普高、職高、中技、中專或同等學歷的村“兩委”成員為主,同時吸收農村后備干部中的優秀青年參加。這種有效利用本土教育力量,方便農村人才就地學習的方法值得借鑒。但是,對村官的培訓思路仍然要繼續拓展,村官大學生培養必須針對農村現實,既要從農村中來,也要回到農村中去。因此,培訓應緊密結合農村實際,有的放矢,不能拿一些假大空的東西忽悠村官。切莫把村官大學生培訓當成政治動員報告會,那樣便容易走偏道、走錯道。
農村又是一個自治體,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國農村長期堅持的一項民主制度,村官大學生培養計劃必須契合村民自治的具體情況,尊重村民的民主選擇。村官大學生也應當樹立正確的讀書觀,不能由于進了大學課堂,就等于坐穩了位子,反而不積極帶領村民致富搞建設。讓村官學習的目的是讓他們豐富知識,提高能力,而這種能力不僅僅來自于課堂,也來自于實踐。歸根結底,所學只有在所用中發揮作用才算“學以致用”。而這種“用”,到最后是要靠村民的選票說話的。
培養農村人才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后世的事情。農村很大、農民很多、涉農工作很復雜。如何發展農村,如何為農村既輸血又造血,確實是一件值得好好探索、深入思考的大事。不僅讓城市人才下鄉,也讓農村人才“上學”,如此雙管齊下,總是一件好事,多做一點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