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對策
時間:2022-06-27 11:10:00
導語: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結合*鎮的實際情況,就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一課題,在此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和建議。
一、*農村黨組織的基本現狀
*鎮位于武宣縣城北面8公里,管轄22個村民委,53個自然村,總人口4.99萬人。行政區域面積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58公頃。全鎮共設有32個黨(總)支部,擁有黨員1150名,其中行政村黨總支部2個,村支部20個,農村黨員938名(外出流動黨員88名),女黨員199名占21.2﹪。
村支書、主任實現“一肩挑”占6.8﹪;支部書記50歲以上的12名,占54.5﹪;40-49歲的8名,占36.4﹪;39歲以下的2名占9.1﹪;支部書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農村黨員60歲以上的332名,占35.4﹪,55-59歲的1*名,占11.2﹪,46-54歲的202名,占21.5﹪,36-45歲的199名,占21.2﹪,35歲以下的100名,占10.7﹪。農村黨員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4名,高中同等文化程度的203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721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者缺乏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個別村干部和群眾認為,黨建工作主要是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虛多實少。幾年來如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進性教育等活動是在走形式,創建“黨群帶富幫扶聯合體”、“110”心連心工程等是在搞“花架子”,取得實效不大,甚至是在做勞民傷財的事。
2、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者工作能力有限,業務水平較低。許多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村支部書記,對本村如何抓好當前黨建工作講不出“123”,不知道該怎樣做、做什么、做成什么樣,甚至有的對什么是黨的“”制度、怎樣發展新黨員等只是一知半解,黨建基礎知識十分缺乏,業務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般,更談不上系統性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了。
3、農村脫產干部和黨員“一高三低一慢”狀況比較嚴重。目前,*鎮的黨員隊伍從整體上看仍然存在著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質偏低、致富能力偏低,觀念更新慢等“一高三低一慢”問題,嚴重不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需要。多年來,*鎮雖然采取措施加大了農村黨員的教育培訓力度,發展黨員時向年輕化、知識化青年農民傾斜,但這些工作還遠不能帶動整個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有些農村黨支部對發展黨員工作不夠重視,加上現在的許多優秀年輕人多數外出,普遍不關心政治,入黨積極性不高,發展一名新黨員要做大量工作,造成一些黨支部在黨員發展工作中只能一年一個的發展,甚至出現“零”發展現象。
4、農村黨員培訓效果不明顯,黨員素質提高難度較大。一是在培訓內容上比較單一。每次培訓內容有限,多是培訓黨章、黨的政策、新的會議精神等知識,內容偏少、知識面有限,一些培訓只能起到宣傳作用;二是培訓方式方法不多,收效不是很大。由于農村黨員普遍在素質上參差不齊,意愿要求各異,各村舉辦的培訓一般都是“一鍋煮”,缺乏針對性,雖然培訓了一定的期數,但因與黨員的實際需求有差距,而不能達到帶領群眾致富的目的;三是多數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提受能力有限。
5、黨員流動較大,增加了農村黨建工作的難度。目前,農村大多數青壯勞力長期外出務工,村上只剩下“九·九、三·八、六·一”(即老人、婦女、兒童)部隊,使農村中出現了大量“空殼村”,給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多問題。如甘嶺黨支部大部分是年老黨員,而年輕黨員又多數外出,留在家的老黨員有些不是文盲就是聽力不太好,在黨員活動室墻上公布的一些規劃、制度,許多方面他們都不認識、理解。如在近兩年該鎮開展的“先鋒流動紅旗”村級黨級織競賽活動中,一些黨員由于年齡、身體、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對活動根本無法有效地參與,更談不上有多大何作為了。
6、農村基層干部工資待遇普遍偏低,激勵保障措施乏力,難以調動干部的積極性。今年8月份村“兩委”換屆選舉后,雖然村干部的工資補貼有了明顯提高(即“一肩挑”900元/月、正職800元/月,副職700元/月,委員無報酬),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多數村干部認為還是偏低。他們說,由于現在村委的工作量較大,跑腿磨嘴,東奔西走,工作搞不好不但受批評還要惹人怨。每月手機費、交通費、個人接待費等大概開支300-400多元,之外所余無幾。另外,許多村干部無望干到可以享受生活定補的時候(目前武宣縣要有20合并工齡才可達到),加上生病養老無保障,經濟上無想頭,工作上無勁頭,難以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對策
1、提高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認識。目前一部分黨務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處在黨的思想建設的邊緣,與黨的要求差距較大。因此,必須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理論武裝黨員的頭腦,不斷加大黨務工作者的學習培訓教育力度。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上來,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大精神落實到黨的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
2、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以提高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重點,切實夯實新農村建設這個堡壘。“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建設一個好領導班子,尤其是要選好黨(總)支部書記,才能夠帶領群眾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我們要利用今年村支兩委換屆的有利時機,進一步選好配強村級班子。為此,按照“優化班子結構、強化整體功能”的原則,選好一班人,選準“領頭雁”,我們要創新選拔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我們要把那些政治強、懂經濟、有闖勁,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黨員選拔進領導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堅定,公道正派,有開拓精神,有魄力,有膽識,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使村級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提高工作質量。
3、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制度建設。鄧小平同志講過“還是制度靠得住”,黨的*大指出加強黨的建設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我們要繼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是實行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不斷加大各級黨級黨組織抓黨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建立健全黨員學習和教育相關制度,確保黨員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三是建立健全黨員管理和監督等相關制度確保黨員在作風上保持先進性;四是建立健全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確保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等。
4、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是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要認真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重視培養和吸引生產一線、青年中的優秀分子入黨,提高發展黨員質量,進一步改善黨員結構。二是認真抓好黨員管理工作,繼續推行黨員提醒告誡制,確保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三是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要通過建立流動黨員臨時黨支部、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建立流動黨員活動卡等方式,加強管理和監督,讓每一名流動黨員有“家”,引導他們多為家鄉建設做貢獻。四是強化對農村干部和黨員的培訓教育,提高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
5、建立激勵機制,繼續提高農村黨建工作者的經濟待遇。針對村級干部所處環境艱苦、工作難做、報酬偏低的實際,要繼續提高他們的生活補貼水平,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買養老、醫療、意外保險等,不斷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6、大力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推行“公推直選”等選舉村“兩委”班子,規范村“兩委”的具體職責和工作程序,保證村民自治健康發展。要抓好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務公開等有效措施的落實,切實保障村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激發群眾參與村務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
7、不斷提高農村黨建工作的創新能力。如通過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先鋒流動紅旗”村級黨組織競賽、“110”心連心、“關愛黨員”、下派黨建指導員、“黨群幫扶帶富”聯合體等活動和載體,不斷提高農村黨建工作創新能力和領導水平。
- 上一篇:鄉旱情應急措施及對策
- 下一篇: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