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稅征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7 11:43:00

導語:農業稅征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稅征收調研報告

20*年是我區全面推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進行農村稅費改革的目的是減輕農民負擔,規范農業稅費的征收。從*縣*鄉農業稅費征收的過程來看,農業稅費改革仍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農民納稅是積極的、主動的,而且按規定足額繳納,但有不少農民由于種種原因,少稅、拖稅、甚至想拒稅,造成稅費征收工作難度很大。

這些問題的存在,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有其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客觀方面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前期工作做得不夠細。在調查核實農民承包土地畝數的前期工作中,由于有些工作隊員責任心不夠強,粗心大意,有的不認真核實清楚就簽字,有的不請承包戶簽字,造成不少承包戶的承包土地畝數有出入。如有的承包戶在承包初期的畝數與第二次延包期的畝數不相符,有的少報了畝數,有的在延包時把開荒地也報上了。這樣一來,就嚴重影響了后期征收工作的正常開展。

2、宣傳工作不夠到位。農村稅費改革涉及千家萬戶,是減輕農民負擔的一件大事,而不是一般的小事。因此,宣傳工作一定要先行,一定要到位。只有宣傳到位,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懂得了、理解了,才能自覺地、主動地納稅。但實際上,很多地方宣傳還是不夠到位,有許多村屯,農民不知道農村稅費改革這回事。因此,在后期征收時,有些農民由于實交的農業稅比以前多了而認為中央講的減輕農民負擔,而稅改后卻增加農民負擔,因而產生抵觸情緒。

3、部分干部工作方法簡單,態度粗暴。有的干部進村入戶做工作,不注意工作方法,一進門就喊交稅,而不作解釋宣傳,甚至說不交錢就怎樣怎樣,使群眾很反感,造成干群摩擦,農民與政府對立。

4、對工作的全面考慮不周,估計不足。如何進行整體性工作,先抓哪個點,后抓哪個點,重點難點該怎么抓,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都不是考慮布置得很好,多是“見子打子”,因而工作效果不佳。

5、沒有充分調動村干、屯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是經濟杠桿作用不明顯,只有少部分村屯行動起來,大部分村干、屯干都是被動工作,或者拖拉、逃避、甚至辭職不干。

(二)客觀原因。

1、農民群眾自身的覺悟不夠高,抱著能拖就拖,能賴就賴的思想。就大多數群眾而言,都能明白“天旱糧不免”的道理,但還是有些農民想拖、想賴。特別是過去對鄉(鎮)征收的三提五統、教育費附加等這些費一直就拖,賴著拒不交稅的人就更是如此。

2、對農村稅費改革的了解不夠,理解有偏差。農村稅費改革,是改革過去向農民征收的各種稅費中不合理的部分,逐步把不合理變為合理,以減輕農民的負擔。但農民認為農業稅就是過去交公糧的那部分,而不把各種收費計算在內,因而認為現在是把各種費變成稅了,因而農民的負擔不是減了而是增加了。同時認為第一年一旦按已定的數目繳納,今后就會這樣交下去,所以部分農民一直不愿主動交稅。

3、一些村屯由于水利年久失修,水田變旱地,現在仍按水田計稅,農民覺得冤枉。同時也有些田地變成水泡地,多年有種無收,或根本不能耕種,這部分水泡地仍計稅,農民心里不舒服,因而不愿納稅。

4、農民歷年的甘蔗款一直拖欠,不僅使農民生活受到影響,而且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稅源。大部分蔗農說,“要我們交稅,你們政府應先兌現蔗款給我們,你們可以拖欠蔗款,為什么我們拖欠稅費不可以呢?”“我們大部分土地用來種了甘蔗,蔗款又不得兌現,我們哪里去要錢來交稅呢?”

這些主觀和客觀原因,說明了農村稅費改革的艱巨性與復雜性,若不認真加以研究解決,勢必影響往后的農業稅的征收,并造成政府與農民、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隔閡,進而造成群眾反感情緒,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大局。因此,必須認真對待,切不可掉以輕心。

要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把黨和國家的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宣傳到每個村屯、每個農民家中,做到“家知戶曉”,使廣大農民真正弄懂弄清政策,從而把農民被動挨交的狀況改變過來,變成農民主動納稅,形成主動性與自覺性。在宣傳的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點面結合,多管齊下。面上的宣傳,聲勢必須要大些,通過廣播、墻報、宣傳欄、報紙等方式;點上的宣傳,可用傳單、小冊子的方式發放到農民手中,把稅費改革包括計稅種類、方法等都讓農民懂得,讓農民心中有數,有政策依據,交明白稅。

二是推行農業稅收和涉農價格收費“公示制”。把農民應繳納的農業稅進行張榜公示,認真接受農民和社會監督。若有違規收稅或亂收費行為的要相應扣減轉移支付資金,并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三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工作作風的轉變是搞好農村工作的前提。針對前面提到的問題,某些干部要把過去應付了事、工作馬虎隨便、態度粗暴的工作作風徹底轉變過來,樹立親民為民觀念,熱心為民服務思想。首先,加強對國家有關政策的學習,掌握政策的精神實質,不要一問三不知,似懂非懂,說不出之所以言。那些應付、馬虎、粗暴的行為,大都是本身不掌握政策造成的。要是針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做到了耐心講清道理,講清政策,對群眾的困難,能夠解決的也盡量盡快給予解決了,相信群眾是會理解和支持的。其次,要做具體的事。在征稅工作中,對政策不理解的群眾要作詳細解釋,宣傳政策;對群眾的具體問題,如土地畝數不清問題,水田變旱地問題,水泡田有種無收問題,以及水利問題等等,都要作認真地調查研究,把問題擺到黨委政府的工作日程上來,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從而使群眾心服口服。

四是做好水利維修工作。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由于多年來水利失修,很多村屯的水利渠道損壞嚴重,有的水流不到頭,很多水田變成旱地;而有的則常年流水,有些良田又變成水泡田。造成農業減產,農民不增收。因此,搞好水利維修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如何維修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政府要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政策支持主要應放在誰出資誰受益上面,實行承包制,有償用水。財政支持是指從財政拿出一筆資金來維修水利。其次,發動群眾全面興修水利。對于大而長的渠道,要采取分段包干的辦法,各段受益的農民出資出力。另外,可以發動機關干部職工與農民一起修水利,這樣就容易解決問題。對于嚴重損毀的水利工程,則須采取專業隊重點施工的辦法,以盡快修好。

五是盡快兌現蔗農新、舊甘蔗款。甘蔗款的兌現直接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關系到廣大蔗農納稅積極性的問題。多年來由于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原因及市場等方面的原因,廠家一直拖欠蔗農甘蔗款,嚴重挫傷農民積極性,同時也嚴重影響農民的生活。試想,廠家可以不兌付農民蔗款,蔗農又從哪里要錢來交農業稅呢?因此,應盡快兌現農民蔗款,特別是承包后新欠蔗款,并在新榨季不再拖欠農民蔗款,這樣才能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進而解決農業稅征收問題。

農業稅的改革、征收涉及千家萬戶,做好這項工作,實質上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我們務必千方百計,扎扎實實地做好,切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