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科技培訓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27 12:17:00

導語:黨員科技培訓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科技培訓調查報告

20*年6月份以來,*縣認真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參加來賓市委組織部舉辦的科學技術培訓班。廣大學員參訓后,科學技術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依靠科學技術發家致富的能力普遍得到增強,在實施“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培訓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年10月止,*縣共組織參加培訓班27期,參訓人數達546人。參訓人員都能珍惜機會,認真聽課,比較全面地掌握所學的科學技術。95%的學員學成回鄉后,都能較好地結合本地實際,或新上經濟項目,或擴大原有的項目,在“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可以看出,學與不學大不一樣。

一是通過參加科技培訓,掌握了科學技術,發展經濟路子更加寬廣,發家致富的能力得到了增強。在參加培訓班學習以前,不少黨員干部致富無方,家庭經濟建設徘徊不前,家庭生活相對還比較困難,缺少辦大事的實力,更無法較好地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參加培訓以后,原先找不到路子的找到了發家致富的路子,原先發展經濟路子比較窄的得到了進一步拓寬。從20*年6月份以來,參訓學員學習回來后,新上經濟項目71項,擴大經濟規模項目50項,擬上新項目39項,213人農村黨員成了科技致富能手,176人農村干部成了科技致富領頭雁,并且有45人非黨經濟能人入了黨。城關鎮翠屏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林界英,參加市第三期科技培訓班學習,學成歸來后,立即籌集資金5萬元組建種鴿養殖聯合體,僅用十多天時間就完成了籌建工作,并開始投入養殖。目前,該聯合體已發展成擁有500對鴿子的初具規模的種鴿養殖場,為帶動地方養鴿業的發展,促進*乳鴿酒制造業規模化經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聯合體目前已出欄乳鴿185對,已產生經濟效益4500元。遂意鄉聯堡村共產黨員藍紹輝參加市、縣培訓后,帶領38戶農戶種植良種木瓜56畝,建造木瓜乳液加工房,與南寧老板簽訂協議,初步構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使一畝木瓜純收入達2000元。

二是黨員干部參加科技培訓之后,能科學選擇發展經濟項目,成功率高,示范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很好地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紅渡鎮西江村黨總支部書記潘紹基參加市第一期科技培訓班,比較系統地掌握了一系列科技技術。20*年7月10日,他到縣城養雞場購進120只雞苗,進行肉雞籠養示范。由于采取科學喂養,科學防治疾病,成活率達100%,長勢很好。僅三個月時間,單雞平均重量已經超過三市斤。在進行養雞示范的同時,他還運用科學技術進行小灶制酒生產,并配套發展養豬業。除此之外,他還進行桑蠶生產,水產養殖,多業并舉,均取得了成功。潘紹基的成功示范,很快在所在自然村以及附近村屯全面輻射,拉動了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了地方經濟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潘紹基所在的自然村51個農戶已有42戶發展養雞業,周邊村屯也有25戶受到影響,大量養殖肉雞。這些農戶均養雞在50只以上。其所在自然村,已有47戶向他學習,進行米酒加工,全屯日產米酒2700—3000斤左右。這47戶也都同時發展了養豬業,戶均養豬在8頭左右,全年戶均出欄生豬在20頭以上,全屯年生豬出欄在1000頭左右。

三是黨員干部參加科技培訓,能夠較好地指導當地群眾調整經濟結構,發家致富奔富裕小康。多數黨員干部和科技示范戶在帶動群眾發展經濟的同時,都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學到的科技知識傳授給周邊群眾,使廣大群眾能夠不出家門即掌握一定的實用科學技術,很好地指導家庭經濟發展。寧江鄉加仁村黨支部書記黃永年參加培訓回來后,幫助結對村黃宜村委會投入5萬元創辦育肥牛基地,并親自進行技術指導。該項目預計年收入達5萬元左右。城關鎮都樂村女共產黨員黃彩艷參加第四期科技培訓班回來后,運用學到的種植技術種植無公害反季節蔬菜上市銷售,20*年實現家庭年人均純收入4525元。20*年,她還積極發動本村群眾利用冬閑田連片種植了200多畝四季豆,并喜獲豐收。安東鄉國輝村共產黨員韋忠錄參加市、縣培訓后,摸索研究出了大小蠶分育技術。運用大小蠶分育技術養一張蠶種可產繭100至120斤,未運用大小蠶分育技術一張蠶種產繭都是在80至90斤這一幅度。運用大小蠶分育技術后,韋忠錄養一張蠶種產繭在114至120斤之間,最高的一次產繭136斤,蠶繭價格也比未采用大小蠶分育技術的高出0.2元/斤。韋忠錄向群眾推廣這一技術成果,去年國輝村蠶農下半年按賣繭7次每斤6元計算,每戶蠶農增收就達1000元。

二、幾點體會

來賓市委組織部建立農村黨員干部科技培訓中心,舉辦農村實用科學技術培訓班,對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以及市、縣“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示范戶進行培訓,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策取得的結果。但是,要使科技培訓在地方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地方經濟的全面發展,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縣、鄉黨委、政府還要做不少工作。

一是要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的領導,使該項工作能夠有序、快速地在各地開展。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縣從上到下均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黨政主要領導都親自擔任有關機構的負責人。縣委組織部作為該項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多次組織鄉(鎮)有關領導召開會議,布置工作,并組織縣基層辦等有關部門,經常深入村進行督查,使工作做到有人抓,抓得緊,抓得好。

二是要加強對“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一個成功的示范點要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必須要有黨委、政府的大力宣傳推廣。*縣遂意鄉聯堡村塘賢木瓜加工銷售聯合體,是個成功的經濟聯合體。但起初周邊群眾并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項目的可行性,經過縣委組織部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參觀,并召開會議宣傳推廣,全縣目前種植木瓜已達700多戶,種植面積達1130畝(原示范點面積僅56畝)。

三是要加強服務工作,為農村黨員干部實施“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創造條件,并引導他們走上“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的快車道。農村黨員干部發展經濟的最大的困難是缺少啟動經費,為此,縣委、縣人民政府要求各個部門,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盡量給予支持。同時,還協調金融部門積極開展信貸支農工作,優先發放支農貸款。截止20*年10月底,全縣農村信用社先后投放支農信貸資金9816萬元,直接投放于“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資金達200多萬元。寧江鄉思耕育肥牛經濟聯合體一次性就從信用社貸款15萬元。這些經費的投入,為廣大學員發展經濟,實施“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服務的第二個內容是要加強對實施“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的指導。有的黨員干部,參加了科技培訓,學到了有關科學技術,但卻不知如何結合地方實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經濟工作中,這就需要黨委、政府的具體指導。例如,如何選擇種植基地或養殖基地,如何組建經濟聯合體等等。有了黨委、政府的臨場指導,就有可能更具科學性,更符合地方實際,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