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進程促進城鎮化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7-17 09:45:00

導語:工業化進程促進城鎮化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化進程促進城鎮化建設的思考

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過程。工業化反映了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工業經濟的轉變,城鎮化反映了傳統鄉村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的轉變。我縣原是一個農業縣市,通過近年來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強化經營城市意識,人均gdp達到了1905美元,城鎮化率超過了32%,從一般規律上說,已經具備了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基礎和條件。“十一五”期間,我縣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搶抓中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初期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逐步實現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過渡轉型。

一、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1、工業化和城鎮化是一對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共同體。工業化可以帶動城鎮化,城鎮化又反過來可以推動工業化,工業化與城鎮化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必然要求,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的推進有賴于工業化水平的提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城鎮化不能離開工業化,同樣,工業化也離不開城鎮化。只有把作為經濟過程的工業化與作為社會過程的城鎮化結合起來,整體推進,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2、工業化是推動城鎮化進程的根本動力。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和基礎,城鎮化最初是由工業化引起和推動的。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拉動了對勞動力、資金、土地、基礎設施等生產要素的需求,從而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相對集聚和滾動擴張,提高了城市的競爭力,為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離開工業的發展,城鎮化必定失去經濟的支撐,進而導致城市自我發展能力的缺失和城鎮化進程的遲滯。

3、城鎮化是工業化的重要載體。城鎮化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力和資本等從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城市規模的擴大、數量的增多和功能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生產組織形式、生產形態等方面的轉換。因此,城鎮化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互促共進的,工業的發展也迫切需要城鎮化的支持與響應。城市日益提高的綜合承載能力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生產要素資源,其支撐作用和集聚效應,為加快工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體而言,在城鎮化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人均gdp和產業結構層次也高。

4、經濟的現代化必須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基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證明,只有通過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步推進,才能實現地區經濟的現代化。當前,我國工業化剛剛達到工業化中期水平,而城鎮化水平不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欠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現代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縣市的競爭就是城市經濟的競爭。對于我縣這樣一個深居內陸、自然條件艱苦的縣份來說,提高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是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提升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是建設“和諧xx”,實現xxxxx目標的必然選擇

建設和諧xx,落實科學發展觀,首要之義就是發展壯大經濟實力。著眼“十一五”發展,xx縣xx次黨代會在全面分析縣情基礎上確定了“xx”的宏偉目標,五年內,實現投資、消費、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的四個翻番,使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在全省排位至少前移1位。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達到1.6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億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以上。“xxx”符合xx縣情,符合xxx萬人民的期盼,內涵豐富,目標明確,任務艱巨,只有在提高工業化與城鎮化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才是根本出路。必須堅持以戰略思維來謀劃,舉全縣之力來投入,用市場化的方法來推進,探索一條符合xx實際、體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道路。

1、科學準確定位,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xx縣地處西部內陸地區,當前還處在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和現代經濟轉型的階段,及早做好科學的建設規劃、選準定位,可以避免走傳統的工業化城鎮化道路所帶來的各種經濟社會問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發揮后發優勢,加快發展進程。xx縣提出的“翻番升位”的宏偉目標是對xx未來發展的準確定位,符合瓜州實際,既體現目標、決心和氣魄,又體現科學性、務實性。從目前xx縣的情況來看,一產農業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小,三產還處于起步破題的階段,無論是從長遠的戰略考慮還是現實的選擇,都只能而且必須靠發展工業、走工業強縣之路。沒有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全面建設和諧瓜州的目標就很難實現;沒有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要實現城鎮化、城市帶動農村,就會力不從心。據測算,若全縣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縣財政收入將會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達到2.5億元。由此,足以證明工業經濟在全縣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園區投入,構筑工業化發展載體。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必須選準切入點。繼續實施項目帶動和工業強縣戰略,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構筑載體上項目,依托項目引資金、引技術、引人才的發展思路,既是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符合瓜州縣情的切入點。xx縣目前已建起

xx、xx兩大工業園區,形成了以兩大工業園區為兩極,風電產業帶為聯接的“啞鈴”狀工業格局,累計入駐企業73戶,形成了20萬風力發電、300套風機塔筒加工、70萬噸鐵精粉、100萬噸鐵球團和20萬噸生鐵冶煉、10萬噸鉛冶煉的生產能力,但總體上來說,xxx縣兩大工業園區還算是初具雛形,處在局部區域能基本滿足項目入駐最基本的條件,處在需加大投入、完善設施、配套提升、健全機制、加強管理的建設期,對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的支撐力還顯得遠遠不夠。當前和今后幾年,瓜州縣要實現“翻番升位”的奮斗目標,項目是核心,工業是重點。要實施工業強縣、項目帶動戰略,園區是基礎,環境是關鍵。要牢固樹立“園區優則項目興、項目興則工業強、工業強則財力盛”的思想,繼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建園思路,規劃完善風電產業園區,快速提升xx、xx兩大工業園區,石材園、冶煉園、硅產業園三個園中園的軟硬環境,緊緊圍繞“園區規劃科學嚴謹、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產業特色初步顯現、縣域經濟貢獻率顯著提升、各項服務快捷高效”的園區發展目標,努力把兩大園區建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新型工業園區,使之成為全縣要素聚集的高地、項目生成的載體和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

3、培育壯大支柱,強化工業經濟主導地位。缺乏支柱企業,工業產品競爭力就會弱,發展后勁就會不足。作為地處內陸的xx縣,要立足資源優勢,優化要素聚集,壯大“三大”工業發展體系。一是能源工業。根據今年通過審查的《xxx風電基地規劃報告》,到2015年,xx市風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271萬千瓦,其中:xx縣裝機容量620萬千瓦。“十一五”期間,我縣風電場總裝機規模達到385萬千瓦,其中新增裝機規模365萬千瓦。二是礦產品加工業。加快非金屬礦產品開發力度,抓好5萬噸電鉛冶煉、20萬噸精密鑄造、3萬噸粗銅冶煉、玉石板材、花崗石板材、工業硅加工項目。三是農副產品加工業。重點扶持和發展在棉花、蜜瓜、葡萄、番茄、酒花、甘草、枸杞、蔬菜、糧食、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和優勢農產品方面具有一定商品優勢和市場潛力的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和節能降耗,抓好“改造提升、新建提升、淘汰提升、延長提升”等四大提升工程,促進縣域工業經濟邁上新型化、科學化發展軌道。

4、加大招商引資,實現縣域工業化的借力發展。xx縣近幾年的項目建設中,招商引資項目逐年上升,作用凸現。實踐證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僅靠國家的支持和自身的積累是有限的,招商引資作為整個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快慢。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抓手是招商引資,借力發展。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大力實施“引強入瓜、引強做大”戰略,切實引進一批能帶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大企業,通過他們的資金和技術,實現借雞生蛋、借力發展。要積極策劃召開閩浙客商、魯晉客商投資峰會,重點圍繞五大引強目標,開展五大招商活動。一是圍繞豐富的石材資源,招引石材加工、雕刻工藝先進的強勢企業落戶瓜州,推進玉石山、石盆溝等非金屬礦山的整體深度開發,形成年加工20萬平方米玉石、花崗石板材生產能力;二是立足現有的風電規模和今后的風電規劃,加大向國家省市發改部門的爭取力度,強化與華能、中廣核、中電投、潔源、酒鋼等知名企業的銜接,在穩步推進風電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招引企業籌建核電、火電、光電、水電等風電配套產業;三是圍繞做深生鐵冶煉和鑄造產業,招引客商建設規模以上生鐵冶煉和精密鑄造等金屬冶煉企業;四是堅持內培與外引并舉,積極發展蜜瓜、葡萄、加工型番茄、甘草、酒花、枸杞、蔬菜、畜禽養殖等新興高效產業,引進釀酒葡萄榨汁、甘草深加工、酒花浸膏生產、蜜瓜儲運保鮮、瓜干、瓜汁、枸杞制品等具有一定商品優勢和市場潛力的農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落戶我縣,帶動產業發展;五是擴大招商的深度和廣度,積極趕赴港澳臺、韓國、新加坡等華人聚集地,開展慈善募捐活動。

5、強化基礎配套,不斷提升城鎮集聚服務功能。城市經濟實力越強,城市規模越大,城市對財富的集聚能力就越高,經濟發展的成本也就越低。工業化與城鎮化是縣域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兩個輪子。xx的城鎮化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縣域經濟工業化為著力點,立足培育區域經濟中心,按照東延、南伸、西擴的思路,不斷完善縣城、xx新區綠化、供排水、電力、通訊、廣電、道路、供暖等專業性建設規劃。加大縣城破舊道路和房屋的改造力度,著力實施縣城靚麗工程、商業門點門楣廣告改造、縣城平房區路燈架設、公交車停靠點建設、垃圾箱配套、休閑座椅安裝、貨運集散中心建設、公園改造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加快xxx等四大集鎮的配套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心鎮區的聚集、輻射和服務功能。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擴大招商引資、發展配套產業、美化生活環境,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類生產要素向城區和中心集鎮聚集,形成縣域經濟增長,力爭到2010年,有5000左右的勞動力流向城區就業,帶動全縣gdp、財政收入有較大幅度提高,全縣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8%左右。

6、以工促農,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工業的發展能夠加速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帶動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向縱深推進,不斷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穩步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xx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的絕大多數,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要以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農產品,鼓勵、扶持新建龍頭企業、可以依托的外地龍頭企業、本縣現有龍頭企業、專業(綜合)批發市場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經營,著力培育、壯大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全面提升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同時,要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建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和資金保障,通過項目支撐、招商引資、政策性貸款貼息等辦法,支持已建成的禾麟棉仁蛋白、龍興畜牧、神州棉紡、西域陽光、惠安牛羊屠宰加工廠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盡快達產達標,積極引進蜜瓜營銷、釀酒葡萄榨汁、瓜干、瓜汁、枸杞制品、甘草深加工企業,提升改造現有的啤酒花加工企業。通過加快龍頭企業發展,盡快建立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每一項農業重點產業都有可以聯結的龍頭企業,帶動廣大農戶積極投身于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企業、農戶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三、正確處理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與和諧發展、科學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服從宏觀調控與搶抓機遇發展的關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次國家宏觀政策的重大調整變化既充滿挑戰,又蘊藏機遇,在同樣的宏觀形勢面前,有的地方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就爭先進位了;有的地方消極等待,無所適從,就落伍掉隊了。而且,近幾年我們國家宏觀調控,顯著特點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其中“保”就突出了向新農村建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政策傾斜。我們要緊緊抓住十七大國家再次進行宏觀調控機遇,順勢而為,創新破難,努力克服資源環境約束下難以發展的思維定勢,克服矛盾交織中難有作為的思維惰性,在轉型、調整、提升中加快發展。具體到我縣來說,一是要抓住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機遇,立足現有的風電規模和今后的風電規劃,進一步加大風電項目,并極招引企業籌建核電、火電、光電、水電等風電配套產業,拉長風電產業鏈條;二是把農民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大力推進番茄醬加工、棉稈造紙、棉紡、羊腸衣加工、蜜瓜保鮮貯運等農業產業化發展;三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和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抓好“四改”:以提高產業效能為目標推進鐵球團燒結爐爐改工程、圍繞建設節水型社會推進礦山采選企業水改工程、立足實現節能減排強制目標推行冶煉行業的廢改工程和著力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推行建筑建材領域的墻改工程。

二是正確處理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是辯證統一的,當前發展是長遠發展的基礎,長遠發展是當前發展的目的。因此,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從本縣實情出發,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我們既要確保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又要不斷夯實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牢固基礎;既要積極應對十七大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切實抓好適應性調整,妥善處理好當前發展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又要著力培育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謀求長期穩固的發展。按照“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同繁榮”的思路,優化城鎮體系布局,強化中心城鎮建設,擴大建制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發展工業園區建設、休閑娛樂業、商貿物流業為主,努力打造酒嘉地區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中等城市。要以瓜州、柳園兩個工業園區為依托,致力于不斷改善縣城和柳園鎮區的人居環境和城市面貌,建設具有經濟和消費兩方面輻射力的中心城鎮,逐步培育縣域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搞好三道溝、南岔、鎖陽城的鎮區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設功能完備、經濟發達、文化活躍、生活便捷的新集鎮,努力打造農業產業化和加工制造業平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民營企業向城鎮聚集、農民生活向全面小康過渡。

三是正確處理加快發展和集約發展的關系。長期以來,傳統陳舊的發展模式和思路,在我縣一部分人的頭腦中形成了一些錯誤的觀念和認識。有人認為,凡是那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地區,工業都相對發達,我們目前工業化程度還很低,換句話說,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企業還發展的不夠。還有的人認為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建立節能減排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要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發揮和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必須走出上述認識的“兩大誤區”,正確處理推進新型工業化與節能減排之間的關系。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步伐,通過對傳統產業進行先進、適用的技術改造,使其逐步達到節能減排目標。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來逐步規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度,通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來促進節能減排。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前提條件,從節能降耗中求發展,從保護環境中求得工業經濟的長足發展。總的來說,就是要處理好縣域經濟發展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統籌推進,以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推進。

四是正確處理農村發展與城市化建設的關系。農村發展與城鎮發展、城市化建設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農村發展離不開城鎮的輻射和帶動,推進城市化進程也離不開農村的促進和支持。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加快農村二、三產業和小城鎮的發展步伐,搞好城鄉產業銜接,全面繁榮農村經濟,逐步改變農村面貌,縮小城鄉差距。堅持“三化互動”,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積蓄后勁。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支撐工業化,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把工業化作為全局發展的基礎,把城鎮化作為全局發展的關鍵,把產業集聚、城鎮建設作為突破口,促進生產要素向主導產業集中,產業向工業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協調推進。

五是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統籌發展的關系。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離開了發展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處理不好。這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黨總結出的一條基本經驗。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中央又適時提出了統籌發展、科學發展的理念,這是對發展問題更完整和全面的表述,是發展目標既好又快的兩個方面。但統籌發展不等于不發展,不等于同步發展,不等于平衡發展。統籌發展的基礎在于加快發展,沒有經濟的快速發展,統籌發展也就失去了物質保障和財政支撐。現階段對我們瓜州來講,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打牢實力基礎、物質基礎,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松;同時,抓好統籌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打牢穩定之基、執政之基,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忘。

六是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重點突破的關系。促進全面發展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我們提出統籌發展、和諧發展,目的就是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而重點突破是我們一貫強調和堅持的工作方法,與全面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在現階段,我們要實現統籌和諧發展,必須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在統籌發展中要有重點突破的方法,在重點突破中要有統籌全局的意識,既要善于彈好“鋼琴”,統籌兼顧,又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工業化、城鎮化等事關全局的重要環節,用足用好既有的財力、人力、物力,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就當前來講,重點是要抓住項目建設這個關鍵,從而帶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